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诺贝尔文学奖2019 2019茅盾与诺贝尔文学奖双双揭晓,还有许多不平凡的灵魂离我们而去

2019年,《晚报》五色土司乡与读者一起经历了许多伟大的文学事件。国内茅盾文学奖揭晓,徐怀忠、梁、、李伟、徐等五位作家获奖;外国诺贝尔文学奖每两年公布一次,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和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克同时获奖。当然,对于这些作家来说,这是一个收获的一年,也是一个文学的“获奖后的一年”。

2019年,很多不平凡的灵魂离开了我们。1月15日,剧作家柏华逝世。1月23日,台湾省作家林清玄逝世。10月29日,“长城文学之父”丛逝世。11月23日,诗人流沙河去世...与此同时,许多翻译离开了。1月5日,译者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6月10日,《红与黑》译者、法文译者郝云去世。6月27日,俄国翻译家、契诃夫翻译家童逝世。7月8日,《飘》的翻译家、翻译家去世;8月10日,《了不起的盖茨比》翻译家、翻译家吴宁坤逝世。10月27日,法国翻译家师逝世...在这里,我敢用柏华先生的一部作品的名字来形容他们的离去——每一颗星星都照亮了夜晚。

陈梦溪

与这些大事件相比,有些人可能会被书中的一个场景震撼很久,有些人热爱文学,终于鼓足勇气打开文档,打出第一个字,有些人在生活的压力下感到沮丧,在小说中找到暂时的平静,有些人只是在工作中挤地铁时打开手机,沉浸在武侠小说的世界里,有些人因为书中的一句话,决定以新的姿态面对自己...这些发生在未知角落的故事是我们每个人的。文学的魅力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各种可能性。文学是逃离世界,回归自我的途径。文学一次又一次带着我们在迷宫里走来走去,给我们的内心指明了方向。

谢谢你们一起走过这条路。

小说不可回避的茅奖年

2019年是每四年一次的“毛奖年”,由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图书市场出现了“主题出版年”。

文学奖的“大年”会带来文学出版的“小年”吗?在采访中,很多资深文学编辑都提到了这一点。作为“获奖后的一年”,2019年文学创作和出版都出现了“平台期”。名著相对不那么集中,但还是有一些值得一读的引人注目的作品。在严肃的文坛上,因为被视为最高荣誉的茅盾文学奖每四年颁发一次,所以很多作家多年精心创作的作品往往会避开颁奖年份的公布——当年发表的时候可能会错过申请时间,等下一次申请之后就太久了。这样,很多作家和出版社都会把自己有分量的作品“保存”起来,明年出版,客观上造成了今年是文学作品“年轻的一年”的印象。当然,一些获得过茅奖的作家对此并不以为然,比如出版小说《云的故事》的阿来,出版《失落的月坛》的格非。

笔者在采访中发现,各大出版社都比较关注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作家。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主编韩敬群专门提到了今年一批70后、80后女作家的创作大爆发,如傅秀英的《异乡》、任晓雯的《浮生二十一章》、孙频的《水中心的鱿鱼》、周瑄璞的《天近长安远》、春树的《乳牙》等他们开始一步一步的展示实力,突然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出现。“根据韩敬群的说法,这些女作家正在努力打破自我固定,寻找新的创作切入点。他们一开始就被批评家贴上了标签,但他们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刻板印象。他们在努力证明自己,充满了新的变化和可能。

《当代文学》主编孔灵岩认为,今年影响较大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作品,但整个文坛是多姿多彩的,强调个人体验,讨论人工智能对文学的影响,展现海外华人写作的新动向。今年的中国文学创作更加多元化和程式化。有关注社会、时代等大主题的作品。因为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的变化成了话题中心,作家越来越关注现实,涌现出许多记录时代发展的大型作品;其他的则有更明显的个人特色和更强的风格,强调个人经历和生活在文学中的表达。

非虚构与报告文学寻觅最鲜活的现实

今年有几部名人回忆录的非虚构作品,感人至深。我想说说下面的作品。戏剧大师曹禺和剧作家万芳的女儿回忆起她父母的长篇非虚构作品《我和你》,该作品发表在今年的《收获》杂志第四期上。这部作品从她母亲邓一生1974年去世的悲伤时刻开始,真实地讲述了她父亲和母亲的故事。他们显赫而阴暗的家庭,他们精神气质的传承与培养,万方回归父亲曹禺剧作的写作场景,父亲与母亲的相遇与曲折的爱情,以及动荡岁月中深深的痛苦与恐惧。其中,曹禺夫妇的大量信件首次发表。很多人看了说:“这是今年看的最好的作品。”。

《一个人一群人——我的祖父夏衍》是作家沈芸写的一个故事,讲的是他的祖父夏衍先生,中共老党员,白区地下工作者,剧作家,左翼文化运动领袖,1949年后曾任上海市副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这些故事包括夏衍在周恩来领导的白区的伟大工作,特别是在左翼知识分子的宣传和统一战线方面。她观察了许多细节,展现了一个具有原则、才华、个性和魅力的革命政治家的形象。

中国著名作家哈金的《李白传》自在美国出版以来,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这是英语世界里第一本关于李白的传记。哈金被认为是“林语堂之后最具影响力的华裔美国作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福克纳奖的华裔美国作家”。小说家写大诗人,有传记和小说的特点,刻画了很多生动有趣的历史细节。他们评论说自己“既学术严谨,又充满文学想象”,再现了李白的人生轨迹。

今年,许多报告文学作品都关注老龄化问题。如何面对衰老、失落、遗忘,是人性共同的恐惧。北京文学的报告文学专栏《真实的中国》今年发表了许多这方面的作品。夏紫的《生命的最后一站——老年病房访谈录》和秀白的《养老院的故事》都是如此。北京文学主编杨孝生认为,报告文学的未来在于“新鲜度”、“深度”、“可读性”、“话题度”这些关键词。

同样在写老龄化社会,张曼娟的《我这一代的男人》关注的是作为独生子女的一代,面对父母的老龄化和痛苦的问题。三年前,张曼娟90岁的父亲突发急症,家庭生活受到重创,四分五裂。她在心内科、精神科、泌尿科、骨科、牙科、神经科、胃肠科四处奔波,陪着父母等着看病,一点一点拼凑着陪伴和照顾父母旧病的意义,为年迈的父母写下了一系列的“关爱”,只有到了中年,他们才能真正理解生活。

在韩敬群看来,今年出版的一部被忽略的作品是唐用三年时间写成的关于首钢工人的非虚构作品。“他为了得到首钢的全部积分而努力,采访了几百名工人,真正深入生活,下到几百米深的矿井。”韩敬群说,他排除了之前宏大叙事的写法,从个体劳动者的角度来写。他写的不是官员,而是工人,有点像之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女作家阿列克谢耶维奇的集体写真。韩敬群认为,中国的非虚构和报告文学需要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作家。

积蓄的力量热衷表达自我的新一代

今年《中国文学选刊》发起的青年作家调查,对117名35岁以下青年作家的问卷调查,让这群青年作家呈现出更加真实立体的状态。在孔灵岩看来,青年作家最大的特点就是强调个人体验和意识,追求形式,力求以个性凸显包围圈。这也是文学创作的规律。对于二三十岁的创作者来说,并没有真正形成相对固定的文学风格,清新的气息更加明显,艺术感更强。

如今,信息发达,交流方式便捷,新一代作者可以轻松获取知识和资料,获得比以往更加丰富的精神滋养。在出版作品的渠道上,与上一代作家相比,文学期刊不再是唯一的选择。网络的开放和自媒体的发展消除了作者和读者之间的中间过程,使创作和阅读成为“零距离”。一群在网络上成长起来的作家,只需要关注自己的作品是否有吸引力。“有些年轻作家觉得,即使文章发表在朋友圈,也不需要让‘文学界’知道。”作为传统文学期刊的编辑,孔灵岩对这一现象的观察更加敏锐。“新一代的创作者可以写出新的人生,他们的人生经历和境遇都很丰富。他们大多不是专业作家,有自己的原创职业,不需要靠文学养活自己。这样会筛选出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热衷于表达自己的优秀青年作家,给文学的表达带来新鲜的生命。”

这一年,《北京文学》收到了大量的自然贡献,其中相当一部分创作者潜力巨大。杨孝生一直鼓励编辑阅读更多自然的稿件,挖掘和支持新作者。在他看来,这些作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的生活、眼界、阅历都是难以想象的。“国家和社会正在经历如此巨大的变化。很多职业作家并不是生活在底层,创作能力逐渐枯竭。相反,一些新作者写得非常生动。”杨孝生说。

韩敬群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传统意义上的宏大叙事和家国情怀不应该成为文坛的时尚,年轻一代的作家会更贴近自己的生活。与年轻一代作家相比,老一辈作家在生活积累和阅历上不如他们,但在文学素养上却有优势。他希望年轻一代的作家能开阔眼界,不仅盯着上一代作家,也盯着同龄人。他们应该有一个世界文学的概念,把自己放在世界文学的框架里,就像许陈泽常说的“走向世界”。年轻一代的作家非常擅长外语,对世界文坛发生的事情了如指掌,去过很多地方。那一年的著名作家,如毛姆、格雷厄姆·格林和康拉德,都周游了世界。中国文学没有这样的内容,需要这样的灌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当代文学编辑部主任赵平谈了今年新文学风气的第一反应。2019年,从首映电影《流浪地球》的爆炸,进入了“科幻年”。“虽然我们现在的中国原创科幻作者和作品没那么多,但我发现很多非常年轻的作者今年因为影视而开始科幻创作。”赵平透露,人民文学出版社未来将加大对原创科幻的关注和支持。在她看来,目前国内科幻的读者粘性很高,氛围很团结,但最大的障碍是“走出圈子”。除了刘的《三体》,作品不多,而今年恰恰是科幻文学“走出圈子”的一年,从类型文学到主流文学,从,

尽管有各种新的天气,文学创作的问题仍然存在。杨孝生尖锐地指出了一些作家创造力退化的问题。在他看来,文学创作是一个非常个体化的思维运动,有时它可以在恶劣的条件下激发创造力。相反,过于顺畅的环境不利于创作。"当前作家最大的问题是浮躁、惰性和缺乏创造力."杨孝生说:“虽然Xi总书记的那句‘高原无峰’已经说了好几年了,但当前文学创作最大的问题还是‘无峰’。”

照赵平的说法,做文学不像以前了。推出一部作品就是“一体”。所有社会团体都会关注。现在很专注,利益分成圈子。未来的文学可能会走两条越来越极端的道路:经典越来越经典,通俗越来越通俗,中间部分越来越难。读书也是被分流的,有的人读纯文学作品的时间和耐心更少,有的人转向深度阅读,转而回归经典。新生代作家需要把握时代的变迁和读者关注的话题,而不是自娱自乐。

书乡编辑私选

2019年希望大家阅读的20部新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

洛伊的《云》

麦家《生命之海》

池莉的《大树和虫子》

石钟山的春风十英里

严歌苓《隋子动物园》

任晓雯《浮生二十一章》

李秀文《致江东老人》

邓一光,“人民,还是全体战士”

冯骥才的世界人生

傅秀英的《故乡》

方巍的舌头猎人

残雪六卷本札记

汪曾祺散文全集

格非的“月宫”

陈秋凡人生算法

世界上的韩浩月陀螺

沈书之《普普歌》

陆青翼《四泉》

胡炜的《弗兰德斯镜》

水中的孙频鲭鱼

1.《诺贝尔文学奖2019 2019茅盾与诺贝尔文学奖双双揭晓,还有许多不平凡的灵魂离我们而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诺贝尔文学奖2019 2019茅盾与诺贝尔文学奖双双揭晓,还有许多不平凡的灵魂离我们而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20047.html

上一篇

足协酝酿工资帽 中国足协推出多项重磅措施:本土球员顶薪1000万元 外援顶薪300万欧

下一篇

麦子 小麦与中国

发现行星望舒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行星叫望舒,在神话故事中被当做月神

发现行星望舒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行星叫望舒,在神话故事中被当做月神

中国天文学家发现的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及其母星拥有美丽的专有名称——“望舒”和“xi和”。今天上午,中国IAU 100颗太阳系外行星命名结果简报会在北京天文馆举行。广州六中天文学会提出的提名胜出,仿木巨行星HD173416b绕K巨行星HD173416运行的行星系正式命...

二湘 因偶然听说的故事成篇,作家二湘谈《暗涌》创作历程

二湘 因偶然听说的故事成篇,作家二湘谈《暗涌》创作历程

张爱玲说过,长的是苦,短的是乐。其实不然,快乐自然是短暂的,苦难并不总是持久的,而是麻木,一种没有痛苦也没有快乐的麻木和厌倦——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本质。给我写信,其中一个意思就是用文字来抵抗这种麻木。作者二湘 ——《暗涌》创作谈当我遇到一个有“文艺”特质的人,或者偶...

刘尚娴 军旅作家宫洁民去世,曾报道《小兵张嗄》原型,临终前说出一个希望

刘尚娴 军旅作家宫洁民去世,曾报道《小兵张嗄》原型,临终前说出一个希望

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八一电影制片厂原演员剧团团长、著名军旅作家龚洁敏于11月25日下午4时20分在解放军301医院逝世,享年99岁。他的追悼会将于12月1日上午在301医院举行。龚洁敏,1921年11月3日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老城石庄村。1939年参加革命,1943年加...

草婴 书信记载了草婴和高莽两位文学翻译家交往点滴,浓浓友情令人动容

2019年10月24日是初霜,整整四年前,俄罗斯文学翻译家曹颖先生离开了我们。曹先生去世后,我受其夫人盛先生的委托,整理先生的文稿、信件及其他相关事宜。去年我来北京的时候,高莽先生的女儿小兰姐给了我一个红色的文件夹,里面记录了曹颖和两位文学翻译家高莽的交往。...

裂锦匪我思存 匪我思存——原来她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网络作家是受她的影响…

  • 裂锦匪我思存 匪我思存——原来她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网络作家是受她的影响…
  • 裂锦匪我思存 匪我思存——原来她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网络作家是受她的影响…
  • 裂锦匪我思存 匪我思存——原来她之所以不同于其他网络作家是受她的影响…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 伍连德是公开资料中首位被诺奖提名的中国人,北京城留下其诸多痕迹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 伍连德是公开资料中首位被诺奖提名的中国人,北京城留下其诸多痕迹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 伍连德是公开资料中首位被诺奖提名的中国人,北京城留下其诸多痕迹
  • 诺贝尔文学奖中国人 伍连德是公开资料中首位被诺奖提名的中国人,北京城留下其诸多痕迹
宛平城下 任重跨界写作,《宛平城下》等25部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获推介

宛平城下 任重跨界写作,《宛平城下》等25部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获推介

昨天,由国家新闻出版署和中国作家协会联合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启动仪式暨2019年优秀网络文学原创作品推广活动在北京举行。介绍了《不归之河》《花儿》《献给青春我们将死去》《威武》《宛平古城》《国传》等25部作品。“网络文学优秀原创作品年度推广活动”于201...

刘子超 专访作家刘子超:旅行文学是最好的写作训练

刘子超 专访作家刘子超:旅行文学是最好的写作训练

书国采访旅行文学是最好的写作训练柏威夏寺 刘子超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