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4月22日,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拉开了序幕!
此次战役,我方的参战部队总计有15个军,其中除了原有的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第三十九、第四十军,人民军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军团外,还投入了刚入朝的两个兵团六个军,即第三兵团的第十二、第十五、第六十军,第十九兵团的第六十三、第六十四、第六十五军。
按照志司的战略部署,先以一部分兵力突破敌人的防御,之后再向纵深发展,以割裂敌人的整个防御体系,集中主力部队对预期歼灭之敌实行两翼迂回,配合正面突击,分割围歼敌人。
事实证明,在战役的前两个阶段,我军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仅在第一阶段,我军就向南推进了50多公里,歼灭敌军23000余人,迫使敌人主力退至春川、汉城等地组织防御。
在第二阶段的时候,我军又歼灭了南朝鲜军第三师和第九师大部,并将其第五师和第七师全线击溃,战役取得了巨大胜利。
不过,由于我军粮食弹药补给困难,因此无法继续实施有效的进攻作战,所以只能停止进攻,开始实行战略转移。
事实上,在第五次战役发动之初,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就已经存在了相当大的缺口。
这时,彭德怀深切感觉到,虽然战役的前两个阶段都打得比较顺利,战果也很丰厚,但中朝军队也为此付出非常大的代价。
尤其是志愿军的补给线在敌人的绞杀下,根本无法跟上部队前进的步伐,前线部队已经处于弹尽粮绝的危险境地,如果此时再不顾一切地打下去,其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彭德怀果断下令:前线所有部队停止进攻!到5月21日,志司做出了前线各军迅速后撤,转向三八线附近进行防御的命令。
但,“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的动作更快!
就在志司下达后撤命令的前一天,李奇微就已经下达了反攻的命令。经过数月的交战,李奇微似乎已经对志愿军的攻势“了如指掌”了,他还特地给志愿军的攻势取了一个称号,叫做“礼拜攻势”,即攻击只能维持一个星期。
但第五次战役从4月22日开始,到5月21日下令撤退,志愿军的攻势硬是维持了一个月,这恐怕是李奇微所没能想到的——中国军人强大的意志力能克服一切困难。
在东线,由于指挥失误和动作迟缓,志愿军第六十军180师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发生了激战。
战斗最后,除了师长郑其贵、副师长段龙章、参谋长王振邦等少数官兵成功突围外,其余大部分官兵牺牲或被俘,这是志愿军战史上遭受敌军毁灭性围攻打击建制最大的部队。
此役,180师原有的11000多名官兵,损失了7000多人,其中5000人被俘,这是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俘最多的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师政治部主任吴成德在突围后,继续带领33个人在语言不通、地形生疏的南朝鲜打了整整一年的游击战,可惜最后也被捉住了。
吴德成是朝鲜战争中被俘的中国军官级别最高的,后来在交换战俘时,吴德成回到了祖国,但可惜的是,他没能继续留在部队。
此次战役中,180师虽然损失惨重,不过,也正是由于180师官兵的英勇奋战、顽强抵抗,成功吸引了美军在东线和中线的主力部队,有力迟缓了美军反击的速度。
在美军结束了对我180师的进攻后准备继续向北推进时,前来增援的志愿军第20军已经成功抵达华川,堵住了战线的缺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攻防转换,“铁原”,终于出现在了中美两军的视野里!
铁原,位于朝鲜半岛中部,南北朝鲜之间有3条铁路在此交汇,分别通向南方的汉城、北方的元山,以及东方的金刚山。
铁原对于作战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对于志愿军来说,此时后方的补给线已经被美军飞机给破坏了,铁原就成了后方补给基地,同时也是重要交通枢纽,志愿军的物资和后方机关正在从这里进行后撤。
而对于美军来说,这里是围攻志愿军的绝佳之地!如果美军攻下铁原,那么几十万的志愿军就被切断了退路,而没有粮食弹药的补充,极有被围歼的可能。
反之,如果志愿军成功守住了铁原,那么不仅能挫杀李奇微的锐气,还能为重新在“三八线”附近构筑防线赢得时间,如此一来,志愿军就又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可问题是,这铁原该怎么守?又该由谁来守?
要知道,铁原以北可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这对于弹尽粮绝,且无坚固工事的志愿军来说,想要将其守住是非常困难的。
但对于拥有机械化部队的美军来说,这里却是能让他们“大展拳脚”的地方。
所以,想要守住铁原,其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随后,李奇微命令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利特率领“联合国军”分兵三路发动进攻!
右路配属的兵力为:美骑一师、第二十五师,英军第28旅、29旅,还有南朝鲜军的第一师,加拿大旅,其目标为志愿军后方的枢纽——铁原。
在中路,美军配备了两个师,另加南朝鲜的一个师,向加平和春川方向推进。在左路配备了美军三个师,外加南朝鲜军的一个兵团,向襄阳一线推进。
单从兵力配比来说,左路的敌军数量最多,但其危险程度却不是太高,因为这里地处山区,地势复杂,而敌军并不擅长在这样的地形下作战。
况且志愿军还在这里部署了三个军的兵力,还有人民军主力第二、第三、第五这三个军团配合。
所以,尽管左路敌军数量很多,但其机械化的优势却施展不开,而我军非常擅长在这样的复杂地形下作战。因此这一路的敌军,对我军威胁不大。
而在中路,和美军对峙的是志愿军的主力部队第三兵团和第九兵团,他们在面对敌人强大的火力和机动化的优势,采取灵活应对,边打边撤的策略,虽然伤亡较大,但依然能组织起较为坚固的防线,美军始终无法突破。
最大的威胁,主要来自右翼!
在右翼,美军集中了四个师的兵力,并配属了南朝鲜、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部队。除了人数上的优势外,他们还拥有飞机、坦克和重型火炮等一系列重武器。
而与右翼敌军对抗的,是刚入朝不久的志愿军第十九兵团的三个军,即第63、64、65军,外加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
对于驻守此地的志愿军来说,他们此时面临着3个困境:其一,武器弹药补给不足;其二,没有坚固的工事和充足的粮食;其三,心理压力大。
因为铁原是交通枢纽,一旦失守,那么在铁原以南的志愿军三个军团和朝鲜人民军的一个军团很可能就会有被围歼的危险。
这也就是说,展开“铁原阻击战”,就成了保卫志愿军主力部队的生死之战。
随后,彭德怀给第十九兵团指挥部下达了作战命令:“死守铁原15至20天。”
看到这一命令时,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心里是颤抖的!因为现在兵团指挥部刚刚从转移的状态中停下来休整,而十九兵团下辖的两个军也出了点问题。
其中第64军此时还远在战线的最西面,正在与向北冒进的美军纠缠,一时脱不开身;而第65军由于损失严重,其现状并不乐观,想要将其重新拉回到战场上,恐怕是难之又难。
所以,现在只有傅崇碧的63军能担此大任了!
傅崇碧的第六十三军在朝鲜作战两个多月,虽然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减员,但其损失总的来说并不大,此时尚有24000余人的兵力。
尽管如此,他们现在所面临的困境并不小!
首先,他们防守的是一条宽25公里,纵深20公里的战线;其次,他们的对手是美军的4个整编师,兵力达5万余人,另外还拥有各种火炮1600余门、坦克300多辆。除了这些之外,他们还有强大的空中支援。
所以,论其综合实力,美军要远大于我军,其优势可谓是呈“压倒性”的。
当然,如果只是迟滞敌人三五天的时间,那么傅崇碧的六十三军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但问题是,彭德怀命令他们坚守的时间不是几天,而是半个月。
要知道,在残酷的朝鲜战场上,一分一秒都能让成百上千人丢掉性命,更别说还要坚守那么久了!
因此,对于志司发来的电报,第十九兵团的司令员杨得志和政委李志民并没有毫不犹豫地同意,而是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给彭德怀回电,陈述了他们没有把握完成此艰巨任务的理由。
事实上,杨得志他们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杨得志和李志民心里很清楚,一旦铁原防线失守,那么将会给整个战争局面带来巨大的危害。所以,他们必须对整个战局负责。
但彭德怀根本就不给他们二人陈述困难的余地,彭总坚决地说道:
“你们应令第187、189两个师各一部迅速向南挺进,坚决顶住敌人的进攻。该两师主力争取时间在预定地区抢修工事外,应令军直和188师一部在铁原志司指定地区和内外石桥西北地区抢修工事以防万一,并令188师在朔宁及东南地区做坚决战斗的准备。”
看到彭德怀回复态度坚决,杨得志和李志民只好奉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