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过去两千年来一直处于封建社会,而支持着封建社会存在的,则是我国的官本位制度。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以官为尊,以官为贵的价值观。这一思想起源于我国儒家文化,在魏晋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而让官本位制度进一步升华的,则是著名的“九品中正制”。
在曹魏名臣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中,他将全国人才分为各个品级,由官员考察定品然后录用。后人在“九品”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九品官职”,从正一品到从九品,将官员分为九品十八个等级,每个品级有不同的待遇和职能,以正一品为最尊。
在古代官职的提升非常困难,往往升一品需要数十年的积淀。因此古代“连升三级”都会被记入史册,可是在明朝的古籍《万历野获》中却记载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书中的原文这样写道:
在京三品大臣始得坐轿。以故光禄太仆卿之升佥都御史,虽甚雄剧,然以从三转正四,故有抬轿谢恩,骑马到任之语。
其中大意为:在京城三品的大臣才有资格坐轿子,而一位光禄太仆卿由从三品转为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后,却可以坐轿子去向皇帝谢恩,然后骑马上任。
这段记载有许多耐人寻味之处,首先京城三品的大臣在有资格坐轿子,但是正四品的佥都御史却能够光明正大的坐轿子去谢恩。其次就是从三品降到了正四品,书中却用“升”来表示,官员本人不仅欣喜若狂,还亲自去向皇帝谢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其实想要搞清楚这两个问题,只要了解了“光禄太仆卿”和“佥都御史”的职责以及内部官职就可以解答。首先“光禄太仆卿”,顾名思义就是奉职于光禄寺的太仆。光禄寺最早诞生于秦朝,负责掌管祭祀、朝会、宴会等礼仪,同时也负责出纳。
汉代沿用,但是改名为光禄勋,南朝梁又改为光禄卿,北齐才改回光禄寺。到了隋唐时期,光禄寺是“九寺”之一,地位颇高,专门负责祭祀宴会等大事,同时也要管皇帝吃穿度用。而光禄寺最高官职只有从三品,即使当上了光禄寺卿也不过从三品,还没有多少实权。
至于“太仆”就更加寒酸了,太仆始置于春秋时期,秦汉沿用之,是专门帮皇帝管理马匹的,就相当于天庭的弼马温。由此可见光禄太仆卿虽然有从三品,但是却没有实权,就连地位也不高。
反观“佥都御史”则不同,这是明朝才开始建立的官职,虽然只有正四品,却隶属于督察院。而督察院又是皇帝的直属监察部门,负责监察百官,官位最高的左右都御史为正二品。并且有着检查百官,纠劾官员的职责。
看到这里想必很多人都明白,为什么《万历野获》要用“升”这个词。毕竟一个是上限不高的畜牧业总管,另一个则是前途无量的纪检专员,两人孰高孰低高下立判。难怪那名官员在事后要做着轿子谢恩,骑马上任。
毕竟他从一个闲散且没有油水的职位,被调到了一个不仅有实权,还有油水,并且前途无量的岗位。难怪明面上是降职,他却依旧兴奋不已。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古代常有发生,不仅有明降暗升的,还有明升暗降的例子。
比如北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杯酒释兵权之后,对手下将领就采用了明升暗降。表面看把将领的官位提升了,工资待遇也有了见长,但是却将领却失去了兵权,也失去了许多实权。这种就属于“明升暗降”。
1.《海叔说春秋 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官员们反而兴奋不已,称之为“升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海叔说春秋 从三品降到正四品,为什么官员们反而兴奋不已,称之为“升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