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红小岩谈古论今 秦朝的东陵瓜就是西瓜?消暑圣品西瓜背后的千年秘史

2016年开始有一句新俚语在网络上流传,后来成为常听到的口语语汇:“吃瓜群众”。吃瓜群众究竟是什么意思?一般认为“前来围观,不发言,且事不关己的路人甲、乙”。

而吃瓜群众的语义有点类似周星驰的电影台词:“我是跟着进来看戏的,只不过是往前多站了一步而已。”这个词汇在现今挺常见,大事小事甚至无事,好事者都来围观一下,大家伙自称吃瓜群众,以示债有头冤有主,别来找我,不关我事的意思。

吃瓜群众吃的瓜自然是西瓜,所以我们今天西瓜的千年秘史。

来自非洲的水果在东方生根

夏天到了,又是吃西瓜的季节。西瓜在现代是夏季的消暑圣品,群众可以穷极无聊地边啃西瓜边看热闹,可见得这种瓜果在现代人人都消费得起。而在过去却未必如此,早个几百年大概不会有人自称“吃瓜群众”,因为在古代,能吃得起西瓜的人非富即贵,这水果可高贵得很,不要说是吃,群众可能连看都没看过,哪里还会一边啃着西瓜,一边来围观热闹呢?

西瓜这个名字,顾名而思义,已经很清楚地揭示这种水果不是东方的原生种,而是来自“西方”。

那到底有多西呢?这里的西方可不是现代大家西方欧美国家。

说到西瓜的原生地,所有资料都会明白指出它来自非洲。许多资料都说这是撒哈拉的水果,但其实它来自苏丹北境邻近红海的莽原一带,后来当地的游牧民族努比亚人引进到现今的亚斯文种植,被古埃及人大量栽培,成为尼罗河流域盛产的水果。

是的,一般公认最早人工栽培西瓜的是古埃及人。但是西瓜何时引入东方则众说纷纭。大家都说西瓜先进入两河流域,然后再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方世界。丝路开通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的西汉时期,但目前最早可以追到有关西瓜的史料,出自5~6世纪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的记载,以时序来看相差了700年之久:

“永嘉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

有人认为陶弘景说的“寒瓜”就是西瓜,但诡异的是永嘉是现今的浙江温州,西瓜如果是西方引进的,它首度出现却在东南沿海地区,这有点不太合理。而且夏天的水果可保存到隔年春天,这也太过匪夷所思。所以陶弘景描述的寒瓜有可能是另一种植物。

除去陶弘景的说法之外,西瓜之名大约在北宋时期就已经出现。再往前推,五代时期郃阳令胡峤《陷虏回纥记》记载,他因为战争被俘虏到回纥的领地,回纥人从契丹人手中获得西瓜种子,也开始种西瓜。

从胡峤的描述看来,看似西瓜在五代时期已经在我国西北地区开始种植了。

不管怎说,五代至北宋时期,西瓜可能就已经被引进中原,但由于这种新奇的外来水果量少珍贵,所以看过的人不多,吃得起的人更少,在当时吃西瓜是一种炫富行为,能吃起的人非富即贵,只有权贵才吃得起。这也是为何南宋画家钱选(1239-1301)画了几幅西瓜的缘故,这也是绘画史上第一次看到西瓜入画。

钱选《秋瓜图》

咏西瓜是宋金诗人与画家的专利

西瓜在宋代登上历史舞台之后,宋金时期出现了一些咏西瓜的诗,都出自大诗人之手,可见得西瓜在此时已逐渐普及出现在世人眼前。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就写过一首五言绝句歌咏西瓜:

“碧蔓凌霜卧软沙,年来处处食西瓜。形模濩落淡如水,未可蒲萄苜蓿夸。”

范成大这首名为《西瓜园》的诗,有诗序:“味淡而多液,本燕北种,今河南皆种之。”

看来范成大似乎对西瓜并没有大爱,认为一样是从西北来的食物,但吃起来水水地没啥味道,不如苜蓿与葡萄来得好。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范成大在南宋孝宗乾道6年(1170)奉命出使金国的路途上所写,诗名为“西瓜园”,当时他在前往金国的奔波路途上看到种植西瓜的大片农园,而当下他有感而发写下“河南皆种之”。“皆”这个字透露出很重要的讯息,可见至少在12世纪,西瓜已经大规模引进在黄河流域推广种植了。

与钱选同时代的文天祥(1236-1283),也写过歌咏西瓜的名句《西瓜吟》:“拔出金佩刀,斫破苍玉瓶,千点红樱桃,一团黄水晶。下咽顿除烟火气,入齿便作冰雪声,长安清富说邵平,争如汉朝作公卿。”

文天祥吃西瓜挺豪气的,切个西瓜还要拔刀出鞘,豪迈地砍西瓜。这诗最后两句引用了一个历史典故:

邵平在秦帝国晚期被封为东陵侯,秦亡后一度沦为平民百姓,他在长安城东种瓜维生,据说他种的瓜挺好也卖得好,有五种颜色,号称为“东陵瓜”。但秦帝国的时代就已经引进西瓜?这可未必。邵平即便瓜种得好,但此瓜非彼瓜,文天祥只是而已,一代忠臣备受尊崇的文太师应该知道邵平种的不是西瓜。

钱选的《秋瓜图》中也有西瓜的题画诗:

“金流石烁汗如雨,削入冰盘气似秋。写向小窗醒醉目,东陵闲说故秦侯。”

钱选写的诗和文天祥一样,都引用了东陵瓜的典故。但还是同个问题,秦国时西瓜应该还没有引进,所以邵平种的瓜理应不是西瓜才是。但是钱选画的西瓜确实是很好的,从藤蔓到开花结果,这张画画得非常写实,虽然钱选并不是宫廷画家,但这件作品有典型的南宋宫廷绘画的氛围,“专尚写实,不得自专”,此乃宋代宫廷绘画的一贯调性。从《秋瓜图》写实样貌可见,钱选是看过西瓜原始的生长模样,才能画出这样精细写实的画。

过去有一种通俗的说法,认为钱选画这些西瓜画是寓意多子多孙、繁衍昌盛的吉祥祝福,而且又把它与《诗经.大雅》的“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作上连结,把这类画作都归在“瓜瓞绵绵”这类的作品当中。可是《诗经》的时代是没有西瓜的,况且钱选自己亲手写上的题画诗也没有这样的意味在里头。

单就诗来看,钱选不就是说汗流夏秋之际,吃上一盘西瓜有着透心凉而已。顶多就是文人的风雅,一边吃西瓜,一边顺便发个思古之幽情,遥想到秦汉交接之际,那个东陵侯邵平种瓜的典故而已。而邵平的历史故事里,从头到尾也没有与瓜瓞绵绵相关的任何内容,就是一个懂时事识大体的聪明人,由秦入汉辅助大臣萧何在那个腥风血雨屠戮功臣的时代里,明哲保身获得主子刘邦龙心大悦的故事。

现今,能找到有关西瓜的画作乃至于诗词歌赋或历史文献记载,最早大约是在南宋时期,与南宋同时期的金国也有描述到这种外来水果。至于北宋以前几乎完全看不到西瓜的踪影,唐宋八大家上自关切时事的韩愈下到吃货苏东坡,都没有提到西瓜这货的踪影。

考古出土的唐代三彩西瓜

但是,唐代虽然没有西瓜的文字记载,有一点很确定的是——唐代也是有西瓜的。

现今陕西历史博物馆就展示了一颗经由考古挖掘而获得的唐代三彩西瓜,出土时它还装在另一个三彩盘子里。

“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制作工艺是二次烧成,先制作陶土素坯以1000℃左右烧固,再挂上以铅为助熔剂的各色低温釉料在800℃烧成。由于釉料多彩所以称为三彩,这种制作工艺手法现今认为应该是汉晋大量制作的铅绿釉陶的进化版本,但因为一开始是在唐代的墓葬群发现的,所以过去习惯叫它唐三彩,但后来证实这不只是唐代所特有,之后的宋元明都还在持续制作。

三彩过去从未见过史料记载,清代晚期就有少量的发现但只有少数学者如王国维研究之外,一直都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1928年陇海铁路修建的过程中,在河南洛阳的邙山一带,发现大量的唐代墓葬,在这里出土了一大批制作精美的各式三彩器,马匹、骆驼、伎乐、仕女等等。在王国维、罗振玉等人接续研究考证之下,证实这些陶器的来源与用途,自此三彩第一次正式出现在世人眼前,成为很现今知名的古代陶瓷种类。

考古出土的资料是最坚实的第一手直接证据,所以唐代是有引进西瓜种植的,只是可能数量很少,所以很珍贵,这也是为何陪葬品会出现三彩西瓜的原因。

1976年,河南地区作过一次大规模的文物普查,在现今洛阳附近的巩义市黄治河的溪谷河畔发现了三彩的烧制窑址。三彩西瓜的发现,以及三彩窑址的确认,这都证实了唐代有西瓜,而且已经在人口密集的黄河流域出现。

所以,结合文献记载与出土资料看来,唐代就已经有西瓜,而且应该是通过丝路引进种子少量种植,而它在东方世界落地生根,应该是在北宋时期,到了南宋才开始大规模栽培。

明清小说与清宫奏折中的西瓜

但从三彩西瓜的发现也间接证实,宋代以前西瓜数量少而且珍贵,仅有钱人家才吃得起。西瓜开始普及要等到元代以后,明清时期的话本小说描述,一般人家夏天吃西瓜已经是常态,可见已开始大量种植。成书于明代晚期,以山东为时空背景的《金瓶梅》,大名鼎鼎的第廿七回,就有描述到富贵人家夏日消暑圣品的各色水果,其中就包含了西瓜在内:

“四面挠起风车来,那傍边水盆内,浸着沉李浮瓜,红菱雪藕,杨梅橄榄,苹莈白鸡头。”

苹莈是凤眼果,这是夏季特有的果实,而鸡头是芡实,因为色白而有白鸡头之名,在《红楼梦》里也作为高档食材出现过。至于浮瓜就是西瓜,过去因为没有冰箱,所以吃西瓜前先把它浸入水井之中取其凉意,又由于西瓜质轻会浮于水面之上,所以在《金瓶梅》里叫它浮瓜。

同样的吃西瓜描述也《红楼梦》里多次出现:

“谁知古董行的程日兴,他不知那里寻了来的这么粗这么长粉脆的鲜藕,这么大的大西瓜,这么长一尾新鲜的鲟鱼,这么大的一个暹罗国进贡的灵柏香熏的暹猪。你说,他这四样礼可难得不难得?那鱼,猪不过贵而难得,这藕和瓜亏他怎么种出来的。”(第廿六回)

“这日午间,薛姨妈、宝钗、黛玉等正在王夫人屋里,大家吃西瓜。”(第三十六回)

“贾府准备中秋夜宴。贾珍特意进贡给贾母西瓜和月饼。贾母道:你昨日送来的月饼好,西瓜看着好,打开却也罢了。贾珍笑道:月饼是新来的一个专做点心的厨子,我试了试果然好,才敢做了孝敬。西瓜往年都还可以,不知今年怎么就不好了。贾政道:大约今年雨水太勤之故。”(第七十五回)

《红楼梦》是以清代初期的北京作为写作背景的,从多次关于西瓜的描述可知,在清代的北京,西瓜已经是普及的水果了。

清宫奏折档案里也可以看到西瓜的踪影,康熙五十二年(1713)四月,御赐西瓜种子给福建巡抚觉罗满保(1673-1725)到台湾种植西瓜,同年七月御赐在台湾种植的西瓜收成,由于种子是皇帝御赐的,觉罗满保采收之后不敢怠慢,每年都以专折“方物”(各地特产)的名义,派人护送西瓜到紫禁城给皇帝品尝。

但是,看来当时在台湾试种的西瓜品质不佳,或者长途运输导致品质下降。康熙五十七年(1718)十月三日,康熙亲自朱批:“台湾西瓜乃无用之物,八十个即足够。”隔一年(1719)康熙皇帝干脆明说:“此不必再送来。”

从以上记载可知,至少在明清两代,西瓜已是普及的消夏水果,它不再如同唐宋时期的高贵,大量种植人人都可以品尝,这种外来的水果已经完全落地生根,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现代的“吃瓜群众”之所以有瓜可吃,这可是一部漫长的历史,大约从唐代引进,一直到端上大众的夏季餐桌,整个过程大约发展了近千年之久。历史上的西瓜,百姓生活的一小部分,点点滴滴的时光长流,很接地气也很生活化,这是很有趣的啊!

(完)

推荐阅读:郑氏集团的海洋帝国:郑成功为什么那么有钱?

欧洲皇室近亲结婚的悲剧产物——血友病

让梨的孔融被曹操以不孝之罪诛杀满门,此举是否符合双重标准?

赵匡胤一个禁军头子怎能轻易谋朝篡位,他又凭什么坐稳皇位?

为何说曹操的谋主荀彧之死,是有历史意义的?

1.《红小岩谈古论今 秦朝的东陵瓜就是西瓜?消暑圣品西瓜背后的千年秘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红小岩谈古论今 秦朝的东陵瓜就是西瓜?消暑圣品西瓜背后的千年秘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86406.html

上一篇

生活不会为你 宋太祖智斗南唐才子徐铉

下一篇

天眼新闻 一人骑马一人开车,一年多时间走完“长征”路,他们的故事要出书了

红小岩谈古论今 曹操:传国玉玺,天意神定?

红小岩谈古论今 曹操:传国玉玺,天意神定?

初平三年(公元一九二年)冬天,袁术和公孙瓒南北夹击,同时向袁绍、曹操发起进攻。公孙瓒又分派部将平原相刘备,配合青州刺史田...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二十九章:这叫一报还一报,曹某也设下伏兵,邀吕布劫一次营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二十九章:这叫一报还一报,曹某也设下伏兵,邀吕布劫一次营

当初曹军杀回兖州,路过泰山时,曹操曾估计到陈宫会设计在山腰埋下伏兵,待曹军过了一半时,骤然夹击,结果竟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红小岩谈古论今 郑氏集团的海洋帝国:征服所有不服!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五章:仁义虽是刘备最厉害的武器,但这武器也时时羁绊着他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五章:仁义虽是刘备最厉害的武器,但这武器也时时羁绊着他

在众多势力的密切关注之下,曹操率领的大军终于抵达荆州的边陲之地——新野。新野离襄阳不过200里,三两日可到,襄阳上下自是...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十九章:恶来拦路, 荀彧出山,李典响应,程昱来投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十九章:恶来拦路, 荀彧出山,李典响应,程昱来投

不出曹操预料,幽州牧刘虞果然拒绝了袁绍、韩馥的提议,理由正是“国有正统”,称帝之事“非人臣所宜言”,袁绍不死心,退一步请...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十六章:徐荣若入我帐下,也只配当一个马弓手而已

  •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十六章:徐荣若入我帐下,也只配当一个马弓手而已
  •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十六章:徐荣若入我帐下,也只配当一个马弓手而已
  • 红小岩谈古论今 第十六章:徐荣若入我帐下,也只配当一个马弓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