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对越反击战获胜后,我军在东西线的两大指挥员许世友和杨得志,发展轨迹各有不同。杨得志将军因为指挥若定、作战效率高且战损小,深受中央领导的信赖,很快就把他推上了关键的总参谋长岗位,并且在新岗位上表现也非常出色。

而在东线指挥我军大量歼敌的许世友将军,却在战后淡出了一线领导岗位,不光没有晋升,甚至连原先的大军区司令员都不是了。为什么两个人在战争胜利后的待遇相差这么多呢?有的朋友把这归结为对越作战时的指挥表现不同:杨得志将军更爱惜士兵,并且战略战术得当,战损比许世友负责的东线要小很多。

其实这种说法是有欠妥当的,虽然包含了一定的基本事实,但肯定不是问题的关键。因为许世友将军的东线战场面临的敌人抵抗更强,也是我军大量歼敌的主攻方向,取得的战果也更大。准确地说,东线伤亡虽大,但歼敌更多。所以不能单纯以我方伤亡数字来判定战役指挥的好坏,这样对许世友老将军进行评价,也是不够公平的。在多年没有打外战的情况下,许世友将军的霸气和果断给我军增添了速战速决的砝码,这是难能可贵的。许世友之所以在对越反击战后淡出一线,另有其他原因。

79年反击作战前,军委希望派出经验与年龄都合适的将领来指挥作战。然而经过之前国内的诸多变化,军队指挥员也出现了一定的青黄不接现象,因此只能派老将去压阵。杨得志将军指挥西线部队时,已经是68岁高龄了;而许世友则是1906年生人,反击战时已经是73岁的老将。相对而言,杨得志将军还要年轻一些,精力也更充沛,战后仍然能从事重要工作;而许世友多年在军队担当重任,为国立功后也到了告老还乡的年纪。

一个73岁的老人,明显不太适合在军队的关键岗位继续担任领导职务,尤其是在对越作战已经取胜的情况下。许世友将军一生十分喜爱饮酒,虽然年轻时身强力壮,但到了晚年身体素质下降得比较快。在对越作战之前,他就已经是疾病缠身,为了国家的利益,还是毅然接受了军委的任命。既然战争打胜了,有什么理由不让许将军安度晚年呢?年龄和身体问题,才是许世友战后淡出军事一线的最根本原因。事实上,在结束对越作战指挥后的第六年,许老将军便因癌症去世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杨得志上将是在反击战前不久才担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此前大量的战备工作已经由王必成安排妥当。杨得志虽然上任后效率很高,指挥高明,但是不久后得病离任,曾因肠胃疾病和心衰而晕倒。后来他的具体指挥工作,是由西线的其他将领(主要是张铚秀、查玉升)帮助完成的。因此,虽然杨得志军事水平很高,但不能说杨将军在这次战争中的功劳就一定比许世友大。

攻克谅山,震慑越南当局这一关键的战略任务,正是由许世友麾下的55军完成的。可以说在战功战绩方面,很难讲到底谁更突出,两线的具体任务和作战特点有很大区别。而如果战后由许世友担任总参谋长或者其他重要领导岗位,可能又会有朋友指出军队干部老龄化之类的问题。所以这完全是见仁见智的,如果以许世友战后不再担任重要职务,来证明他对越作战指挥得不好,显然是捕风捉影的揣测,对戎马一生的老将军不公平。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史源历史专栏

1.《史源历史专栏 都是反击战功臣,为何战后杨得志成为总参谋长,许世友淡出一线?》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源历史专栏 都是反击战功臣,为何战后杨得志成为总参谋长,许世友淡出一线?》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947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