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60年,爱国将领张学良的日记记录下这样的文字:

“老先生(指蒋介石)召我至桃源小溪,老先生亲自迎接·,相见之下,不觉得泪从眼出,敬礼之后,老先生进入他的小书斋。我说总统你老了!总统也说,你头秃头了! 老先生的眼圈也湿润了,相对小为沉默”,“总统说,西安之事,对国家损失太大了! 我闻之甚为难过,低头不能仰视。”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的幽禁地点从浙江、安徽、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逐渐转移到了台湾。

这一年,他已年满六十,他再也不是当年威风赫赫的将军张学良,没有钱,没有东北军,也远离故乡的百姓,更不敢忘,他的命仍掌握在蒋介石手中。

而正是在桃源小溪,这一年,他遇见了他的宿敌,何应钦,这位代表中国接受日本侵略者投降的将领,看见张学良,满脸惊讶。

国民党政府撤离台湾已满十年,何应钦清楚,这十年来,他不断被排挤边缘化,早也不是当年那个手持长刀睥睨中原的汉子了,望着同样不似当年的张学良,他们相视一笑。

他们之间的恩怨,也正是从西安事变开始说起了。

西安事变谈判,张何成为宿敌

1936年12月注定是一个压抑的月份,天色昏暗,寒冷的街道上却并不宁静,神色匆忙来来往往许多士兵,显得格外突兀。

12日凌晨,张学良的司令部里,一群人久坐不语,张学良呆呆地看向窗外,暗自祈祷着。

五点,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东北军士兵到蒋介石居住的临潼华清池别野捉蒋,破门而入,却未发现蒋介石踪迹。

一番搜寻,在上午十点活捉蒋介石,同时杨虎城的十七路军扣押了留了在西安的陈诚、邵力子、蒋鼎文、陈调元、卫立煌、朱绍良等国民党军政要员,西安事变爆发,国内一片哗然。

在一切稳定后,张、杨通电全国,提出八项主张:一切内战;立即释放上海被捕的爱国领袖;释放全国一切政治犯;开放民众爱国运动;保障人民集会结社一切政治自由;确实遵行孙总理遗嘱;立即召开救国会议。

国民党内部意见并不统一,主战派和谈判派吵翻了天。主战派即亲日派主张部署军队讨伐张学良和杨虎城,试图用武力的方法营救蒋介石。

相反,谈判派即亲美派则主张采取和平的方法,试想与张学良和杨虎城谈判,以此来救出蒋介石,毕竟他们并不想蒋介石受到一点点的伤害。

最后,国民党决定采取剿抚并用的方法,一方面任命何应钦为讨伐逆军的总司令,另一方面任命于右任为陕甘宣抚大使,试图用两种方法一同营救蒋介石。

16日,在国民党劝诫张学良投降无效后,各界人士开始一起致电,要求讨伐张、杨,于是由政治委员会决议派遣何应钦为讨逆军总司令,刘峙为讨逆军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双方同时向西安进行压迫

为避免国内冲突的升级,于是张学良允许拘扣的蒋鼎文先生先返回洛阳,请求国军停止相应的军事行动,因为张、杨的初心是想逼蒋抗日,这么一来就有点事与愿违了。

从何应钦主张讨伐救蒋时,与张学良站在了对立面,二人也因此成为了“宿敌”。

殊途同归,宿敌初次相遇

1960年,正是新中国成立的第11年,脱离了国民党的黑暗统治,中国社会终于迎来了属于人民的希望的曙光,国内的建设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社会一片安静祥和。

事实证明,一个正确的政党才会引领一个国家走向正确的道路。

反观海峡对岸,曾经名声赫赫的蒋介石如今却只能屈身在这小小的台湾岛上,眺望远处的大陆,心中满是愤懑与不满,可现如今的他也改变不了什么,他所能做的只能是在这片土地上安营扎寨。

在台湾的一座小小的教堂中,蒋介石与一群坚持信奉基督教的文武官员们一起祷告,他们双手合十,低头心里默念,企图用虔诚的内心来聆听上帝的声音。

他们一同唱起了神圣的圣歌,每个人都神情肃穆,眼神中充满了虔诚与坚毅,庄严肃穆的声音慢慢充满了小小的教堂,虽然这座教堂并不够高大气派,但这神圣的旋律也为其增添了许多庄重。

随着祷告的结束,众官员彼此一一寒暄告别。在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战乱后,这种宗教仪式也就成了他们内心唯一的救赎,他们以此来净化自己内心的野蛮与混乱,享受着这片刻心灵的宁静。

在经历了多年军事和政治的混乱后,也许只有神圣的上帝能够净化他们内心的污秽也野蛮了。

正当他们满怀笑容地走出大门时,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正在缓缓地向他们走在,众人定睛一看,此人正是他们心中的叛徒,他们眼中的千古罪人——张学良。

“张学良!他竟然还有脸回来,要不他当年背叛党派,委员长也不至于弄得如此下场!”一官员说道。

“对啊!他怎么回来了,不是听说他被委员长软禁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另一人说道。

在国民党眼中,张学良是一个背叛他们党派的叛徒,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原谅的恶人;但是对中国而言,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英雄,是一个救中国于水深火热之中,一个给予中国光明未来的大义者。

一时间教堂里众说纷纭,谁也不知道他出现在这里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面对张学良突如其来的拜访,众官员一时竟手足无措,他们个个眉头紧锁,双手默默地攒成了拳头,他们不知道是该将这个人赶出去,还是换一种态度来接纳他,虽然他们中有大多数人并不想原谅他当年的所作所为。

“你来了啊!怎么到得这么晚啊,我们都祷告完了。”

正当众人踌躇之余,宋美龄率先向张学良伸出了双手,似乎在向他传递一个信息——她拥抱了这个当年犯上囚禁他丈夫的罪人。

而这个拥抱还有另一个含义,那就是张学良,曾经那个叱咤风云的张将军复出了,虽然他早已没有了当年的雄姿英发。

“路上有事耽搁了一会,望夫人原谅。”张学良解释道。

看着早已满头花发的宋美龄,张学良心中也清楚地知道,若不是眼前这个自己相识了30年的女人,自己的经历说不定会有多糟糕。

然而在这一群人之中,有一个人显得格外重要,这个人就是何应钦。

“张少帅可否还记得在下啊!”何应钦说道。

“当然记得,这不是当年久经战场、赫赫有名的何总司令吗,吾怎敢忘记!”张学良笑着答道,并主动将手伸了过去。

何应钦也笑着伸出了手,两只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现如今24年过去了,再次相见的两人已不再是当时的张学良将军和何应钦总司令了,在这的只有两个双鬓发白的老者罢了。

二人早已褪去了当年的英姿风发和雄心壮志,此时的他们只想安心度过余生罢了,经过这么多年的风雨,他们早已被现实磨平了身上的棱角。

当年的“宿敌”再次相遇,嘴中没有了当时的冷言冷语,眼里也没有了针锋相对的犀利的目光,双手紧紧相握,取而代之的是一句又一句的祝福。

早已双鬓斑白的何应钦看着同样满头白发的张学良,他的脸上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英俊帅气,一条条皱纹爬满了脸颊。

看到如此景象,他的内心不禁感慨万分,当年二人刀锋相见,水火不容,阵营的对立也使得双方所有的所作所为都让对方觉得不快。

当年一个名声就足以吓退三军的张少帅现如今已是佝偻着腰身的老者,而在其眼中,哪位野心勃勃的国民党二把手何应钦,在经历了多年的政治边缘化的生活之后,竟会变得如此世故圆滑,通透自得。

造化弄人,宿敌再次相遇

西安事变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一生,一个被软禁,毫无自由;一个虽有雄雄野心,却没有得到重用,终被政治边缘化。

西安事变,张学良“携天子以令诸侯”,逼蒋抗日,为中国带来了免于殖民地统治,也为自己带来了长达24年的软禁生活。

也许早在张学良决心发起西安事变之前,他就预料到了后来的种种可能,但在国家大义与个人前途面前,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他选择用自己来换取国家和社会的光明未来,因此他无惧任何报复。

何应钦也乃蒋介石身边的一位元老级人物,,他的野心比蒋介石还要可怕,但是碍于没有合适的契机,所以一直得不到施展。

西安事变中何应钦带头主张派兵攻打张学良,以此来营救被囚禁的蒋介石,看似表面上是为了国民党政府的威严,实际上则是不顾蒋介石的安危,正是因为如此,在蒋介石被成功营救后,何应钦就受到了老蒋的猜忌与怀疑。

虽然后来蒋介石一路逃到台湾,并在台湾安营扎寨,何应钦也在凭借着自己这么多年来积攒的政治人脉在国际外交的舞台上不断活跃着,企图通过自己的人脉来重回国民党的政治中心,但是一直未能如愿。

此后,因为台湾的形势变幻莫测,蒋介石决心任用新兴势力,这也就使得何应钦再次“失宠”,一次被推向政治边缘,他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仕途早就停止了,当年那个威风鼎鼎的何总司令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或许是已经认清了事实,又或是没有了当年的报复与热情,这一次何应钦没有选择汲汲营营,而是选择了随遇而安,也许只有修身养性才是最适合他现在的生活方式了。

他明白,当年自己的野心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将自己推上了政治和军事的高峰,另一方面又将自己从高耸的山峰上狠狠推下去。

也许,此时的何应钦也会想到被软禁的张少帅吧,毕竟他们二人,因为同一件事情而改变了命运,这也算是一种巧合吧。

1960年,因为台湾各方势力博弈,蒋介石手中的势力正在被逐渐地剥夺,这时候宋美龄才想起了被软禁了多年的张学良,这也就是为什么张学良会出现在教堂的原因。

在教堂中的短暂一面之后,张何二人再次相遇竟是在台湾的“兰花大王”黄绣球家中。

二人不仅因为同一件事情而改变了命运,在面临仕途失意后,他们竟同时选择了寄情于兰,或许只有兰花的高贵典雅能够给他们的内心带来一丝宁静吧。

尘埃落定的往事随着时间的流逝正在一点点的被人们所遗忘,而经历了这一切的当事人,无论当时多么的针锋相向,多么的水火不容,在时隔多年后,也只能淡淡的感慨一句,世事无常。

后来有一天,张学良再次在黄绣球家遇到了来选兰花的何应钦,二人一起讨论了兰花的品种还有特性,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脸上都荡漾着愉悦的笑容。

对于当年的事情,谁也只字未提,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一切都已经毫无意义,珍惜当下才是他们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当年威风鼎鼎的东北少帅与国民党二把手何总司令的事情又有多少人会记得呢,最后的最后都成为了那段无人回首的过往,无所意义的过去就让它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散去吧。

后来的他们共同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但是他们却再也回不来了,仕途失意的他们只能隔着海峡,远远地眺望自己的故乡,却永远不能亲眼看到自己的祖国的土地,剩下的只有对祖国美好未来的深切祝愿和深深的感慨。

“何总司令,你说要是当年我们不在争执,是不是就不会像现在这样了。”张学良转过身看着一脸欣慰的何应钦。

“谁知道呢,不过可以知道的是,我们两个起码不用远眺祖国,可以亲眼见到祖国如今的繁荣昌盛了。”说完何应钦轻声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也许只有张学良才能懂得他此时的心情吧。

“唉,真的是造化弄人啊!”张学良仰头说道,虽不能返回祖国,不过看着如今的中国,二人心中也是多了一丝慰藉,少了一丝遗憾。

伴着夕阳缓缓落下,他们含笑而别,各自朝着自己的方向蹒跚而去。

最后的最后,二人一花,岁月静好。只是谁也不会想到,当年在战场上声名显赫的枭雄,曾经在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现如今,已经退下了历史的舞台,或许是属于他们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属于他们的舞台已经缓缓落下了帷幕。

无情的时光终究是将二位老人带走,留下的只有令人心酸的历史,反映的是国人对于侵略抗战的坚持与不懈。

1.《史来赏鉴 1960年,张学良与昔日宿敌何应钦再次相遇,二人相视一笑》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史来赏鉴 1960年,张学良与昔日宿敌何应钦再次相遇,二人相视一笑》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