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下)白门楼吕布殒命,与正史无关。

吕布退守下邳以后已是死到临头却仍不自知,他以为有方天画戟和赤兔马就天下无敌,仍然花天酒地潇洒过日子,吕布虽满不在乎陈宫却早已嗅到了危险的气息,因此屡屡献计。

第一计以逸击劳。

陈宫曰:“今操兵方来,可乘其寨栅未定,以逸击劳,无不胜者。”——《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不听。

第二计掎角之势。

宫谓布曰:“曹操远来,势不能久。将军可以步骑出屯于外,宫将余众闭守于内。操若攻将军,宫引兵击其背;若来攻城,将军为救于后。不过旬日,操军食尽,可一鼓而破。此乃掎角之势也。”——《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掎角之势恐怕是《三国演义》中最常见的布阵方式了,敌人远来奔袭,我方兵分两部,各据险而守,敌攻这一部,则另一部于背后骚扰,敌攻另一部,则这一部出来骚扰,此两部之间的距离视实际情况而定,远可达百里之外,近可在咫尺之间,但总的目的是互相配合,扰乱敌军。敌方若要破此势,势必也要兵分两部各自围攻,然这需要强大的兵力和后援做支持。

此计吕布虽听不从,原因何在?原来吕布之妻担心吕布出城之后万一被曹操打跑了怎么办,就像以前在长安一样。李傕郭汜之乱时,王允守城,吕布领兵出战,失败之后也是抛妻弃子而逃,后幸得庞舒解救方才脱难,这可能是吕妻一辈子的阴影,因此当她听说吕布又要领兵出战时,一阵哭哭啼啼把吕布留住了。陈宫又要吕布外出断曹操粮道,吕布只是不出,陈宫叹曰:“吾等死无葬身之地矣!”

又有人献计说求援袁术,且不说吕布斩了袁术的求婚使者,只说袁术自己都快撑不住了,如何来救吕布?又有河内太守张杨想救吕布,刚走到半路就被部下所杀。张杨是讨董十八路诸侯中的一支,他与吕布的交情匪浅,他们是并州老乡,曾同在丁原账下共事多年,素来亲密,吕布曾多次求助于他,此次他听闻吕布有难,还没帮到忙自己就先死了。

吕布断了外援,只有跟曹操死磕,曹操围困日久,也有点顶不住了,想回师许都,郭嘉献计决沂泗之水灌城,下邳立时成了一座水城,吕布就是再想出城已是不能,只能借酒消愁,一天他又忽然悟到酒色伤人,因而下令全城禁酒,侯成不知前来献酒反遭毒打,侯成于是与宋宪、魏续等人暗地里策划叛吕降曹。

侯成等人是吕布的老部下,连老部下都扛不住了,更遑论他人?吕布所仰仗者一是方天画戟所向无敌,二是赤兔宝马渡水如平地,先是侯成将宝马盗走送于曹操,后是宋宪将画戟盗走扔到城下,吕布一觉醒来,已被紧紧捆住。高顺、张辽欲待反抗,被大水所困,束手就擒,陈宫想逃,也被徐晃拿住。

吕布虽然威猛却被绳索紧紧捆成一团,他大叫:“缚太急,乞缓之!”曹操答:“缚虎不得不急。”就在曹操处置高顺、陈宫之际,吕布见到了他的老熟人——“贤弟”刘备!吕布自忖跟刘备关系还算不错,两次俘获其家小都善待之,虽然夺了他的徐州有点不太厚道,但那也是形势所逼,何况后来还辕门射戟救他一命不是?而且刘备每次表现地都很仁义,在吕布的印象中,刘备从来没有说过别人的坏话,总是一副谦谦君子的模样。吕布认为刘备可以救自己,他挪到刘备面前,对他讲:“公为坐上客,布为阶下囚,何不发一言而相宽乎?”刘备点头,表示明白。

曹操送别陈宫以后回到白门楼,吕布大喊:“明公所患,不过于布,布今已服矣。公为大将,布副之,天下不难定也。”这个说法让曹操有点动心,曹操没有立刻回答,反而问刘备:“你看如何?”吕布笑了,就在他以为刘备要救他时,忽然听到刘备讲:“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

丁建阳就是丁原,吕布的第一任义父,董卓是吕布的第二任义父,两人皆死于吕布之手,刘备这么揭吕布的老底,显然是不想让吕布活了。刘备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则必致命。

老实讲,刘备忍吕布很久了。每个势力都有表有里,每个人也都有表有里,谦谦君子是刘备的表,张飞便是刘备的里。当吕布称刘备为“贤弟”时,张飞怒骂:“我哥哥是金枝玉叶,你是何等人,敢称我哥哥为贤弟?”这是刘备的里;当吕布围攻小沛时,张飞怒骂:“我夺你马你便恼,你夺我哥哥的徐州便不说了?”这是刘备的里。刘备与张飞最大的不同是他懂得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的道理,他常常讲“屈身守分,以待天时”,此时天时已现,时不再来,焉能坐失良机?

有人说刘备劝曹操杀吕布是怕曹操重用吕布,日后成为自己的大敌,那为何保张辽耶?有人说刘备怕吕布反噬曹操,为曹操着想,要除去这一祸患,然曹操岂是丁原董卓之流?说到底还是刘备忍吕布太久了,刘备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开始起兵直至吕布被擒的汉献帝建安三年,这十五年间无时无刻不希望有块立足之地,徐州虽是块烫手山芋,但好歹有一州之地,徐州的良臣谋士也为数不少,若以此为基慢慢发展必当大有所为,然而吕布的到来使刘备的苦心经营化为乌有,他焉能不恨?退一万步讲,假如他进言保吕布,吕布会有感恩之心?吕布只会认为这是刘备应该做的罢了。

吕布留在世上的最后两句话,一是:“是儿最无信者!”刘备明明点头同意,竟然揭人老底,此是无信。第二句则直接骂了起来:“大耳儿!不记辕门射戟时耶?”。

1.《静夜思学 刘备: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静夜思学 刘备:公不见丁建阳、董卓之事乎?》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90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