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腾柱汉化。方祥

在古老的黄土地上,不知道传染病什么时候会出现,但在尘世中存在了很久。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可以找到它的踪迹。

东周•曾侯乙墓漆棺画图幅

传说故事中,上古时候颛顼氏有三个儿子,他们死后化为疫鬼:一个居岷江,为疟鬼;一个居雅砻江,为魍魉鬼;一个居人宫室,惊吓小孩儿,为小鬼。颛顼氏为黄帝之孙,这个故事大概算是疫鬼最早的起源了。

东周•曾侯乙墓漆棺画图幅

正史记载周王朝专门设有驱疫的官职,《周礼·夏官·方相氏》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郑玄曰:“蒙,冒也。冒熊皮者,以惊驱疫疠之鬼,如今魌头也。时难,四时作方相氏以难却凶恶也。”

汉•南阳汉画像石•方相氏

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这位驱疫的朝官逐渐演化为民间信仰里的方相氏,此时的地位也发生了改变,化身为上古时代专事驱疫避邪的神祇。方相氏身披熊皮,头套面具,上有黄金铸成的四目,上衣玄色,下裳朱色,执戈举盾,率领众隶,驱逐疫鬼精怪,完全一幅鬼王的形象。在古代文献记载中,方相氏为嫫母之后,黄帝巡行天下的时候,其妻死于途中。黄帝命令嫫母监护,并立为方相氏。

汉画•方相氏

战国时期楚地漆画、帛画,以及汉代砖石画像中留下大量方相氏形象,其功能主要是驱邪逐疫。

汉画•方相氏

曹植是曹魏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在他的《说疫气》里讲述道:“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或以为疫者,鬼神所作。人罹此者,悉被褐茹藿之子,荆室蓬户之人耳!若夫殿处鼎食之家,重貂累蓐之门,若是者鲜焉。此乃阴阳失位,寒暑错时,是故生疫。而愚民悬符厌之,亦可笑也。”

汉画像砖•方相氏

饱读史书的罗贯中在其《三国演义》第一回亦讲到:“中平元年正月内,疫气流行。”

汉画像砖•方相氏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自顷以来,军数征行,或遇疫气,吏士死亡不归,家室怨旷,百姓流离,而仁者岂乐之哉?不得已也。”

汉画•方相氏

史料证明,长期以来,中国人一直在和疾疫做斗争。除了中医在疫病来临之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疗法和医学相结合的疗法亦属当时阻断疫病的手段之一。

日本书中描绘的方相氏

古代先民们对于人类自身的疾病、瘟疫和死亡充满着迷惑和恐惧,在原始医疗手段无法应对突如其来的流行疫病时,往往以为是某种疫鬼作祟。每遇此事,便要举行隆重的仪式,点燃火烛,戴着恐怖的面具,装扮成鬼王的模样,吓阻疫鬼以求安康。

汉•南阳汉画像石•方相氏

方相氏就是流传久远的驱邪逐疫的大神,汉画里的方相氏人身兽足,似熊非熊,瞠目张口,赤身裸体,下蹲,作奔走捉拿状。这种鬼王形象正是汉代以前深入人心,可以满足人们心理需求的驱鬼大神的形象。

南阳汉画馆陈列的画像石刻

自古至今,人们对相貌和善者,没有信心相信他们有驱邪逐疫的神力。也因此,孔武有力的熊,在汉画里亦有了驱除邪祟的功能。

镇江东晋墓出土画像砖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文始祖,在二位大神结为夫妻之前,女娲补天,抟土造人,划分四季。南阳汉画里的女娲手持灵芝,何尝不是护佑子孙后代的一种心理表现呢。

南阳汉画像石•伏羲.女娲

我国沿袭千余年的民俗门神亦具备驱邪除疫的神力,汉画里常见的神荼和郁垒,为中国门神的原始形象。

汉画•神荼.郁垒

门神随着岁月的更迭又有着不断的变化,常以前朝或当代英雄人物出现。

具有无限想象力的设计师们由钟南山联想到了钟馗,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重任寄托给“二钟”,要他们不辞劳苦,来一个“人间阻击,地府杀鬼”。

春讯,

和着江岸震天的号子声,

摇响了黄鹤楼的风铃。

穿过夏口一路前行,

来了,

一缕缕温暖的风儿,

驱散疫雲。

南阳唐王府博物馆

1.《q版汉朝女子画,干货看这篇!汉画里的除疫大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q版汉朝女子画,干货看这篇!汉画里的除疫大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1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