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隋朝时期的地图

请穿过屏幕

武帝宇文英(Y)死后,北周王朝的国运似乎也被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继位的宣帝宇文赟(yūn)昏庸残暴、不理朝政,而且不到两年便突然病逝,甚至没有来得及交代后事。早就心怀不轨的宣帝的岳父杨坚趁机掌握了大权。继而命静帝宇文阐禅让帝位,建立了隋朝。

国家有兴就有亡,江山易姓也属正常现象。然而,古代中国的朝代更迭自有一套游戏规则。天下大乱之际,率领军队扫平四方,披坚执锐坐上宝座的帝王自可理直气壮,享受万民拥戴、四方来贺。但是,

隋文帝杨坚虽然荣登宝座,但心虚得很,就连靠玄武门之变上台的唐太宗都批评他:“欺孤儿寡妇得天下,恒恐群臣内怀不服,不肯信任百司,每事皆自决断;朝臣既知其意,亦不敢直言,宰相以下惟即承顺而已。”所以,隋唐史学者雷家骥先生认为:“由于政权取得的不正当,故开国之初,外则无力扫除竞争势力,内则无以荡平障碍,只能猜忌为政、妥协为治,是为‘不完全开国’。”

“灵山孕宝”瑞兽纹青铜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不过,虽然隋文帝夺取政权的手段不甚光彩,履历表上留下永远的污点,但他建立隋朝、统一全国的历史功绩却足以光炳(bǐng)千秋。

杨坚既掌握了大权,也继承了北周武帝留下的政治成果,9年之后消灭了龟缩江左的陈后主,统一了全国。南人眼中的“索虏”、北人眼中的“岛夷”都成为大隋天子的臣民。虽然隋王朝二世而亡,但它开启了此后中国300年的统一、融合。所以说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承前启后的关键地位,毫不夸张。、

从南北朝开始,中国北部、西部边陲各族力量都有了新的发展。突厥在北方崛起,逐渐入侵长城以南今辽宁西部、河北北部、内蒙古南部和宁夏北部地区。所以,隋朝刚建国时的疆域较南北朝时期全疆狭小。但这种现象并没持续多长时间。隋朝国祚虽短短30多年,却使中国的领土大为扩展。

83年,隋文帝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勣(jì)、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为行军元帅,迎击突厥,突厥大败。突厥军事上的失败引发了内部的分裂,阿波与达头占领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东面的沙钵略抗衡。

在北方,隋从突厥手中夺回了河套地区,将北界扩展到阴山以北,设五原、定襄二郡。在西北,隋朝进驻伊吾城(今新疆哈密),设伊吾郡。在西南,隋文帝于味县设南宁州总管府,辖境东至今贵州西部,西至云南大理州。

只有在东北,隋朝三征高丽都失败而归,大业三年(607年),隋炀帝令朱宽两入流求招降,流求不从。大业六年(610年),又派陈稜(léng)、张镇州等率军攻打流求,隋朝的政治、军事力量随之到达台湾岛,大陆与台湾的经济、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清代《冷枚十宫词图册》之隋宫

而且,隋朝虽然仅仅存在了不到40年,但它为唐朝李氏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政治遗产。

隋文帝在灭陈前便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他废除北周按照《周礼》建立起来的“六官”体制,在中央设立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改州郡县三级为州县两级,废除500余郡,大大减少了冗官;废除州县长官自行任命僚佐的制度,最终形成了科举考试的选官制度;改定刑律,制定《开皇律》;颁布均田和租调新法,减轻徭役,进行“大索貌阅”,铸造“五铢”新钱。

隋炀帝即位后继承了隋文帝的这些治国方针,并有所发展。如设置谒者台和司隶台,废除三师、特进官等勋爵虚职;改州为郡,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在选拔人才时,“始建进士科”。即使后来引发百姓揭竿而起、被后世史家诟病的一些措施,也不能仅仅以暴政视之。比如他北上长城,巡视河西走廊,发展与西域、中亚的交通,虽然被司马光斥为“卒令中国疲弊以至于亡”,但却为唐朝经营西域,重开“丝绸之路”打下了基础;他开凿的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直至宋朝时期,人们仍享受着它的馈赠。

隋初沿用北齐、北周的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郡县的设置十分混乱。不久,隋文帝省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合并一些州县,裁汰冗员,这样既节省了财政开支,又提高了行政效率。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时又改州为郡,以郡统县,虽然仍是二级制。

隋朝国祚之短,与秦朝相类,其历史贡献亦与之相似,就连灭亡的原因也可以拿来比较。就像批评秦始皇父子暴政一样,人们也常常将隋亡归咎于隋炀帝的荒淫残暴。三征高丽、南下江都,再加上天灾人祸,杨氏的江山只好倒塌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

正如王小甫先生所说:“在久乱承平之后,社会秩序的重建和文化的融合与整合都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渐进地实行。而隋文帝、隋炀帝父子却急于收到成效,超越社会发展的客观允许和社会各群体的实际承受能力,一味依靠政治强力进行推动,终于激发了剧烈的政治动荡,乃至引起了统治人群上层的分裂。这是导致隋王朝二世而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隋朝虽然覆灭了,但是古代中国社会秩序的重建、各族群的融合、多元文化的整合、中华民族新的统一体的巩固和发展以及中国新文化形成和繁盛的历史进程并未因此而中断。于是,一个崭新的、更为强盛的王朝——唐王朝继起而兴,义不容辞地接过了隋朝未尽的历史重任,把中华文明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另外,隋朝在短短的四十年里,还在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容忽视的一笔,其中尤以诗歌为盛。南北朝长期分裂,文风也迥然有别,“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由于继承东晋的南朝聚集了以前的中原冠带,被视为华夏正统,大批南朝文人又受到隋文帝重用,所以隋代诗坛中南朝新巧、浮艳之风略胜。但仍然出现了反映时代特点的新诗。

龟形砚(隋)

隋朝的佛教文化也不容忽视。隋文帝建立隋朝后立即大力恢复佛教,此时距离灭佛的北周武帝去世仅仅3年,所以隋朝继南朝之后佛教又迅速发展起来。他命天下诸州名藩建灵塔,分送舍利于一百三十一州;在京城延请名僧译经、讲经等。炀帝即位后,继续兴建佛寺,翻译经卷,广度僧尼,还支持智顗(yǐ)创建了当时最大的佛教宗派——天台宗。

甘肃敦煌东南的莫高窟是佛教艺术的殿堂,反映了从十六国延续到元朝的佛教造像艺术。隋朝虽然短暂,但仍然留下了100多窟。这些隋代图案纹样“具有纤细秀丽的形象,自由活泼的性格,潇洒俊逸的风采……不见依样仿制,因陈抄袭;只有相互吸取益妙之处,善用巧思独创,颇有争奇斗艳之势,表现了隋代图案创作旺盛的生命力”。

隋朝虽然国祚不长,但为后人留下了太多的话题,太多的故事,耐人寻味。尤其是隋炀帝杨广,虽残暴误国,却是一位传奇人物。有学者研究发现明清时期长达400年的时间里,隋炀帝一直是小说家青睐的男主角,以他为描写对象的小说不计其数,在明清小说史上是罕见的“隋炀帝现象”。

02

隋朝帝系表

请横屏观看

03

古今地名对照

请横屏观看

04

城市图说

隋初,建于汉、魏的洛阳城已颓毁。但隋炀帝认为洛阳“控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贡赋等”,地理位置优越。即位不久,他就命杨素、宇文恺营建洛阳城作为东都。

东都分为外郭城、皇城和宫城。外郭城又称罗城,北依邙山,南对伊阙,周长20多千米,为官吏的住宅和居民区。皇城位于外郭城西北部,又称太微城,呈长方形,分布着王公宅邸、百官府署。宫城在皇城北,称为紫微城,外形与皇城相同,是皇帝的宫殿区,建筑之宏伟、瑰丽远超汉魏。

西郊还建有西苑,有海有山,更有不计其数的奇木异草、珍禽奇兽,置身其中,宛若仙境。东部城内有10条大街纵横其中,又有103个坊、三市,分布在洛水两岸的皇城东、南两面。据史书记载,三市分别是丰都、大同、通远。通远市“二十门,分路入市,市东合漕渠。

市周六里,其内郡国舟船,舳舻(zhú lú)万计”。丰都市“周八里,通门十二,其内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市四壁有四百余店,重楼延阁,互相临映,招致商旅,珍奇山积”。宫城东有东城,东城之北是积储粮食的含嘉仓城。繁华的商业景象吸引了大批的少数民族和外国商人。炀帝还命大批王侯世家、富商大贾迁入东都,加上运河开通,使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枢纽。

05

中外史海对照

六七世纪之交的东亚地区政治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日本带来巨大的压力。圣德太子(593-621年)开始企图利用隋文帝进攻高丽的机会,出兵朝鲜恢复对任那(朝鲜半岛南端)的统治,以求摆脱日本面临的困境。但由于国力软弱,并未实现。摄政圣德太子不得不另辟蹊径,率领日本的统治高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试图吸收隋朝的儒、佛文化为政治服务,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国家。

为了遏制贵族特权,选拔真正的人才,603年(推古十一年),日本模拟中国官阶制,制定“冠位十二阶”,规定官阶晋升不能再以氏族门第为依据,而要以个人才干为标准。次年,又制定了贵族和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即“宪法十七条”。607年,圣德太子还派小野妹子为遣隋使,谋求与隋朝建立对等的外交关系。试图改变从前通过朝鲜半岛输入中国文化的旧制,直接向中国派遣使节和留学生。正是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大批留学生和留学僧来到中国,比较著名的有高向玄理、南渊请安、僧旻(mín)等。圣德太子笃信佛教,广建佛寺,推古朝晚期,全国有寺院46所,僧尼1 385人。

差不多与隋朝同时,北印度又陷入了分裂状态。各地诸侯纷纷独立,割据称雄。后来,主要形成了4个王国:坦尼沙王国的普西亚布蒂王朝,6世纪初由原笈多王朝的纳罗伐弹那建立,以坦尼沙城(位于今德里北)为首都,领土主要在朱木拿河和恒河流域;穆克里王国,以曲女城(今北方邦卡瑙季)为中心,约6世纪中叶时,穆克里族伊桑那伐尔曼建立,领土主要在恒河中游地区;高达王国,7世纪初为笈多王朝的封臣高达族设赏伽所建,领土主要位于恒河三角洲地区,以羯(jié)罗拿苏伐拉那城(今金耳城)为首都;摩腊婆王国,笈多王朝的旁支马尔瓦的提婆笈多建立,领土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昌巴尔河流域。

606年,坦尼沙王国王位空缺,重臣婆尼拥立亲王曷利沙伐弹那为王,号称“戒日”。戒日王即位后,历经6年苦战,征服了北印度诸国。612年,戒日帝国形成,定都曲女城。与此同时,阿拉伯半岛也处于激烈的社会动荡时期。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麦加成为矛盾的中心。麦加位于阿拉伯半岛西部希贾兹南部,是亚、非、欧三洲的交通枢纽,又是希贾兹南部的宗教祭祀中心。

6世纪后期,它已经取代也门成为重要的商业中心。正是在这个地方,穆罕穆德大约于570年出生,历经坎坷后与富孀赫蒂彻结婚。婚后,他一方面从事商业贸易,另一方面从事新的宗教信仰的研究。经过长期的沉思冥想,他开始宣传新教,新教尊奉唯一的真主安拉,摒弃偶像崇拜,新的伊斯兰教产生。信仰伊斯兰教者称为“穆斯林”,他们以《古兰经》为经典,认为这是安拉的启示,是神圣的永恒真理。

06

史海钩沉

隋军反击突厥

请横屏观看

北周时,曾把千金公主嫁给突厥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沙钵略可汗。隋开皇二年(582年),沙钵略便打着为北周报亡国之仇的旗号,纠集40万大军南下攻隋。在武威、安定、天水、金城、上郡、弘化、延安等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次年,隋文帝派河间王杨弘、上柱国豆卢勣(jì)、窦荣定、左仆射高颎、右仆射虞庆则等为行军元帅,分道反击突厥。先后在白道、高越原、灵州、和龙等地击败突厥各部,并说服阿波可汗归隋,使沙钵略和阿波争斗不止,促成突厥内乱。后来阿波可汗与达头可汗联合,占领西域地区,称西突厥,与沙钵略抗衡。突厥一分为二,元气大伤,隋朝北境渐安,解除了南下灭陈的后顾之忧。

隋灭陈统一全国

隋文帝即位后,养精蓄锐以求一统全国。开皇八年(588年),解除了北境后顾之忧,隋文帝即任命晋王杨广、秦王杨俊及清河公杨素3人为行军元帅,南下灭陈。

同年十月,杨广出六合、杨俊出襄阳、杨素出信州、刘仁恩出江陵、王世积出蕲春、韩擒虎出庐江、贺若弼出广陵、燕荣率水军出东海,共计51.8万人,直指建康。陈朝力量薄弱,陈后主又迷信长江天险,布防草率,终日沉溺于歌舞酒色。次年正月,韩擒虎即率军夜渡采石,贺若弼也从广陵渡江,两路并进,夹击建康。钟山一战,贺若弼击溃陈朝主力,韩擒虎直逼朱雀桥,攻入台城,俘虏陈后主,陈朝灭亡。

长江上游的军队得知都城已破,纷纷解甲投降,岭南各州也都归降隋朝。开皇十年(590年),杨素又陆续平定部分豪强势力的叛乱,打击了南朝的士族势力。随着陈朝的灭亡,隋朝实现了统一,结束了自东晋十六国以来270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再建统一帝国。

北周、隋、唐帝室亲属关系

请横屏观看

杨坚的祖上杨元寿与宇文泰的祖上同是北魏边镇军人,父亲杨忠随魏孝武帝元修入关,后辅佐宇文泰建立政权,是北周的开国功臣,因此赐爵隨国公。

杨氏家族一直是官宦世家、关陇贵族。鲜卑独孤氏、唐朝的建立者李氏也同样如此。他们通过婚姻的纽带结成了复杂的关系网。所以虽然在短短四五十年的时间里,由北周而至隋再至唐,但实际上政权只不过是从西北的一个贵族转移到另一个贵族手中。

朝代屡次更迭,但这几个世家大族的势力仍盘根错节、屹立不倒。有许多学者研究认为正是这几个互为婚姻的西北贵族长期盘踞在权力之巅使北魏、北周王朝形成的行之有效的政治制度被很好地继承下来。一直到唐朝前期也总能看到北朝的影子,在北朝找到历史渊源。

白瓷象首盘口瓶

三省六部制的形成

杨坚称帝后即宣布恢复汉、魏旧制,设置三师、三公、五省等中央机构。事实上,三师、三公都是荣誉虚职,五省(尚书、内史、门下、秘书、内侍)中只有尚书、内史、门下三省真正负责国家政务。

三省相互牵制,内史省是决策机关,长官为监、令;门下省是审议机关,长官为纳言;尚书省是行政机关,长官有令、左右仆射,其下又设吏部、礼部、兵部、度支(后改称民部),都官(后改称刑部)、工部。这就形成一直沿用后世的三省六部制。

虽然魏晋时早有三省之名,但三省并立,分工明晰,各省长官共同向皇帝负责则开始于隋朝。三省六部制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改革,它将相权一分为三,将决策与执行机构分开,对于防止重臣一手遮天,稳定政局、维护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三省六部制对我国古代的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观音菩萨造像 出土于陕西省西安蓝田县孟村,现藏于陕西省历史博物馆。

科举制的创立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九品中正制来选拔、考核官吏。即在州郡设置中正官专门负责品评人物,向朝廷推荐。但是这些中正官都是由本郡的世家大族担任,他们往往按照门第来选拔官吏,而下层的才俊就如珍珠被埋没在了沙堆里。

州郡掌握选官权也让一心想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朝廷心中不安。隋文帝痛恨中正之弊,开皇三年(583年)废止了中正官的权力,命诸州每年贡士3人。又于开皇十八年(598年)下诏,五品以上的京官、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德)、清平干济(才)二科举人”。但操作起来流弊难除,隋炀帝时建进士科,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进士科的创置,标志着科举制的诞生。

唐因隋制,科举制度在唐朝也发展得更完善。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主要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明书、明算、道举、童子八科。其中,明经、进士二科最为重要。而进士考试帖经、诗赋、时务策等,最为难考,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但进士及第后无比荣耀,又极易飞黄腾达,被时人称为“士林华选”。当时的官员若不曾中进士之选,即使位极人臣也终生抱憾。制举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科目多临时设置,不常举行,取人也少,是常举的一个补充。

这一选官制度重才学而轻门第,使更多社会中下层的人才脱颖而出,在政坛上一展宏图。封建政府也得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提高了政治效率,适应了大一统帝国的政治需要。在唐朝,考中进士的就有6000多人,这其中出了不少能臣廉吏和诗人学者。自隋朝创立起,一直维持了近1300年到清末,它对于发展教育、维护稳定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科举制在明朝时期成为束缚世人思想、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则是后话。

白瓷狮面镇墓兽 在河南邓州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

隋与高丽的战争

598年,高丽联合靺鞨(mò hé)骑兵万余偷袭辽西。隋文帝大怒,命汉王谅、王世积率兵30万伐高丽,无功而还。此后便是隋炀帝的三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东征。

第一次是大业八年(612年)的御驾亲征,水陆大军总共110多万人,从涿郡出发,直奔辽东。但由于隋炀帝的招降政策和行军缓慢,军队失去了有效统一的指挥和有利的战机,隋陆军虽征服了一些城池,但最终因为“食尽师老”而退兵。大业九年(613年),隋炀帝组织起第二次东征。这次较之于上次成果颇丰,但在高丽奄奄一息的情况下,却爆发了杨玄感叛乱,炀帝不得不班师回朝。大业十年(614年)炀帝第三次东征。由于前两次的无功而返和杨玄感叛乱的影响,此次行军缓慢,士气低落。但高丽本一小国,由于前两次战争的影响,国家已几近崩溃,最终因无法抵抗而投降。614年8月,隋军班师回朝,第三次东征结束。

三次讨伐高丽,民间耕稼失时、官府侵逼、连年兴兵带来无尽的兵役、徭役,激化了社会矛盾,引发隋末农民大起义,最终导致亡国。

隋炀帝下江南

(明·桃花坞木版画《隋炀帝下江南》)

为了宣扬国威、游山玩水,隋炀帝曾三下江都,六巡北塞。从大业元年(605年)到十二年(616年),大都巡游在外,在京城的时间不足一年。

其中尤以下江南最为奢华、靡费,被后世引为亡国之鉴。炀帝游江都(今扬州)时,随从队伍浩浩荡荡达10余万人之众,他自己坐着四层的豪华龙舟,另外有被称为“漾彩”“朱鸟”等千余艘大船载着嫔妃、诸王、公主、百官、僧、尼、道士、蕃客各色人等和御用物品。船只相连,绵延200余里,骑兵夹岸护送。河上是流动的繁华,岸边是赏不尽的旖旎(yǐ nǐ)风光,隋炀帝自己沉浸在天堂享乐中,却不顾百姓死活。仅献食一事就害死无数百姓。他下令龙船所经500里内的居民都要献上山珍海味,地方官为了讨好皇上,有些州的献食多达100台,妃嫔们吃不完,就地挖坑掩埋,毫不心疼。

到第三次南游江都时,各地农民起义已经风起云涌,隋炀帝陷在反隋的汪洋大海之中,北归不得,终于被部下勒死,命丧江都。

扬州市博物馆内的大型壁画《隋炀帝下扬州》

隋末农民起义

下面的表格只是列举了京畿(jī)和关西的起义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隋末农民起义前后共爆发120余次,如星火燎原般燃遍全国各地,潼关以东、东南及长江流域、岭南等广大地区都插满了义旗。611年王薄率先起义,后来各地义军逐渐会合,在617年前后形成三股大的势力——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窦建德领导的河北义军,杜伏威、辅公祏(shí)领导的江淮义军。

其中,李密率瓦岗军与宇文化及决战,经童山之战,虽重创敌军,自己也损失惨重,后又遭王世充偷袭,惨败降唐。窦建德,杜伏威、辅公祏等也因战略失误、内部分裂,相继被唐朝李渊击败。

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渐渐落下帷幕。而与农民起义同时,许多地主官僚也纷纷起事,遍及大江南北,约60起,如杨玄感、李渊、罗艺、梁师都、李轨、萧铣等人。他们和农民起义一样,虽高举反隋大旗,但又都各有目的。最后也正是他们中的胜出者李渊建立了强盛的大唐王朝。

五铢钱

隋朝五铢钱,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经过长年的分裂割据,隋初的钱币十分混乱,关东地区用北齐旧钱常平五铢,关陇地区通行北周的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钱,梁益地区还杂用古钱交易。这些钱轻重不一、币质恶劣,难以满足统一帝国的商业发展。杨坚称帝后即改铸五铢钱。这种五铢钱背和面的肉都很好,周、郭俱全,且重如其文。后又诏令天下严禁私铸钱币,违者严惩,五铢钱逐渐流通全国,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北方人口南迁

隋文帝时期,引渭水从大兴城达潼关,开通了长约150千米的广通渠,以便转运关中物资。隋炀帝即位后,利用天然河道和旧有渠道,终于开凿完成了以东都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今北京),南抵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共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hán)沟和江南河四段。

大运河蜿蜒2 500多千米,贯穿了今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数省市,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是世界上伟大的工程之一。它仿佛像一条巨龙盘踞在中华大地,承担着沟通南北交通的重担,巩固着大隋帝国在江南的政权;又仿佛慈祥、温和的大婶,迎送着南来北往的船只、客人,也冷眼看着两岸千百年的生活百态,世态炎凉。

隋朝的粮仓

随着全国的统一、安定,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编户的增加,隋王朝储藏了大量社会财富,粮食尤其丰富。当年因为关中灾害频发,京师又仓储不足,隋文帝曾下诏在蒲、陕、虢(guó)、熊、伊、洛、郑、怀、邵、卫、汴、许、汝等黄河沿岸十三州募丁运米,并在两都附近广建粮仓。比如黎阳仓、河阳仓、常平仓、广通仓、含嘉仓、子罗仓、洛口仓、义仓等不一而足,如一颗颗璀璨的明星点缀在河渠之畔。随之而来的则是“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

洛口仓遗址

洛口粮仓也叫兴洛仓,位于洛河与黄河汇流处,巩县东南(今郑州巩义河洛镇七里铺村以东的黄土岭上)。当时洛口仓的仓城周围20余里,共有3000窖,每窖藏粮8000石,设官兵千人防守粮仓。按此记载计算,洛口仓约可容纳粮食2 400万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粮仓。

史书并未明确记载各个粮仓的储粮量,但《隋书·食货志》在记隋文帝为赈济旱灾时说,“命司农丞王亶,发广通之粟三百余万石,以拯关中”。可见,仅华州的广通仓的储藏量就至少在300万石之上。到了文帝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可惜,还未来得及享用完,杨家王朝便被农民起义的大潮淹没了。唐朝建国20余年,隋朝的库藏都没用完,可见此言不虚。

其中,隋炀帝时营造的含嘉仓是隋唐时期的大型粮仓之一,北宋南迁后才完全废弃不用。它紧靠今洛阳老城区的北侧,残存城墙厚度约17米左右,有的地方残高尚有3米,总面积达420 000平方米,考古工作者已探出粮窖259个,并发掘了其中的6个。含嘉仓的粮窖都是做过防潮处理的地窖,均作口大底小的圆缸形,窖口直径最大的18米左右,深达12米,最小的直径也有8米,深6米。在已经发掘的粮窖中,粮窖160中还有不少炭化的谷子。考古工作者推测,含嘉仓的大窖可储粮1万余石,小窖也可储数千石。

含嘉仓第160窖存谷与底层结构

《游春图》

请横屏观看

《游春图》是一幅长卷,纵43厘米,横80.5厘米,绢本,设色。它描绘了江南二月桃杏争艳时人们春游的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目远眺:青山耸峙,江流无际,花团锦簇,湖光山色,波光粼粼,人物、佛寺点缀其间。笔法细劲流利。在设色和用笔上,颇为古意盎然, 山峦树石皆空勾无皴,但线条已有轻重、顿挫的变化。以浓烈色彩渲染,烘托出秀美河山的盎然生机。

这幅画的技法特点是以线勾描物象,色彩明丽,人物直接以粉点染。其双勾夹叶法和点花法等,对唐李思训一派青绿山水产生很大影响。《游春图》的出现,结束了“人大于山和水不容泛、树木若伸臂布指”的早期幼稚阶段,使山水画进入青绿重彩工整细巧的崭新阶段。元代汤垕(hòu)所著《画鉴》称其为山水画的始祖,当之无愧。此后北宋内府,南宋贾似道,元朝鲁国大长公主,明朝张维芑(qǐ),清朝梁清标、安岐、乾隆皇帝都曾收藏过这幅名画。民国时散失,险些流失海外,几经波折后幸得收藏家张伯驹重金购得并捐赠给故宫博物院。

白瓷围棋盘

1959年于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现藏于河南博物院。这个棋盘釉色白中泛青,是随葬的冥器。呈正方形,高4厘米,边长10厘米。盘上纵横19道直线,形成361个交叉点,为了便于识别棋子的位置,在盘中央和四角各刻一个小孔,形成“五星”,与现代棋盘无异。盘的四侧还有类似壸(kǔn)门的装饰。是迄今已知的世界上最古老的十九道围棋盘,对研究围棋的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静训墓

李静训,字小孩,是隋文帝长女北周宣帝皇后杨丽华的外孙女,隋朝左光禄大夫李敏的第四个女儿。死于隋大业四年(608年),年仅9岁。根据《隋书》《周书》的相关记载,静训的祖父李崇在隋初时为上柱国,幽州总管,深得隋文帝宠信。李崇的父亲李贤是北周的骠骑(piào jì)大将军、河西郡公。静训娇俏可爱,自幼为外祖母周太后养在深宫。夭折时外祖母周太后悲痛欲绝,将她厚葬于长安县休祥里万善道场中。

1957年,西安的考古工作者们在西安玉祥门外发现了这位贵族少女的墓葬。墓室为方形竖穴土坑,石棺似三间有浮雕的房屋建筑,十分豪华。而且墓内出土了丰富的随葬器物。除了一般常见的陶俑、少数陶器外,还有大批珍宝。如金器有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嵌珍珠宝石金手镯、金戒指、金杯、金钗饰品等;玻璃器皿有玻璃瓶、玻璃珠、玻璃蛋形器、玻璃杯等,瓷器有罐、壶等。另外还有玉石器、铜铁器、骨、木漆器和丝织品等,约200多件。其中,学者们研究认为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原产地可能在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地区,嵌珍珠宝石金手镯可能是北印度制品,高足金杯则是罗马风格。

白瓷鸡首壶

赵州桥

历经1 400年的风吹雨打,河北省赵县城南洨(xiáo)河上仍坐落着那秀美而坚固的石桥——安济桥(原隶属赵州,又被称作赵州桥)。约隋朝大业年间(605—617年),由杰出的工匠李春设计。

这座单孔石桥全长50.82米,宽9.62米。大桥洞上面左右各有两个小桥洞。大桥洞跨度37.45米,但高只有7.23米,使坡度很小,桥面平直,很便于行人车马,也使来往的水上船只更加便利。四个小桥洞尤其体现了设计者匠心独运。这样既节约了石料,又减少了桥身的重量,还能起到分洪缓冲的作用,以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可谓一箭数雕。赵州桥建成后就成为后世建造石桥的典范,它至今仍静静地横卧在洨河上,诉说着千百年来的沧桑,见证着现代变革的辉煌。

赵州桥上的石栏板,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画像砖

(安徽六安隋墓画像砖拓片)

南方的隋墓多流行画像砖,上承南朝遗风,但又有别出心裁的创意,雕刻技艺、绘画风格都有自己的特色。考古工作者在湖北武汉周家大湾、安徽省六安市东三十里铺、江西清江、湖南湘阴、江苏铜山茅村都曾发掘过隋墓,其中安徽六安隋墓出土的四块画像砖刻划尤其逼真。

战斗画像砖:一匹身披铠甲的战马挺立中间,载着一位戴帻(zé)的骑士。骑士执戟回身刺杀一步行武士。步行武士着甲戴帻,左手持盾、右手持矛,抵抗骑士的进攻。马前还有一个被剥去铠甲的俘虏,跪倒在地,似在苦苦求饶。形象地再现了紧张的战争场面。

武士纹砖:三名武士均披甲戴帻、执戟持盾,似在行军途中。

车马出行砖:一匹马拉着装饰华丽的曲辕车,车前的车夫拉着缰绳,似能听到“得得”的马蹄声。莲花砖:二朵正视的莲花图案,均为十六瓣,中间还有数枚莲子。莲花间还有钱文,似为“大泉五十”。

青瓷鼠、牛、猴俑

鼠俑高15.3厘米,牛俑高16.5厘米,猴俑高16.5厘米,釉色青黄,为随葬冥器。三俑都著衣,持笏,盘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为头像的生肖俑又被称做“十二支俑”,分别代表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十二属相的说法大约始于东汉,而十二支俑则最早出现在隋朝,且常见于隋、唐、五代及宋的墓葬中。这组青瓷鼠、牛、猴俑于1955年在湖北武昌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07

风云人物

刘武周

(图片来源于网络)

刘武周(?—622),河间景城(今河北沧州西)人,后迁居马邑(今山西朔州),任马邑鹰扬府校尉。大业十三年(617年)与同郡张万岁等杀死太守王仁恭,聚众万人,自称太守。后来依附突厥贵族,攻占雁门、楼烦、定襄等地,被封为定杨可汗,自称皇帝,年号天兴。武德二年(619年)勾结突厥,屡败唐军,攻取太原、晋州等地。后被李世民击败,逃往突厥,又欲从突厥逃归马邑,事泄被杀。

杨广

杨广(569—618),即隋炀帝,604—618年在位。他在位期间,兴修运河,完成了北起涿郡,南到余杭,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此外,还营建东都洛阳,北筑长城,开辟驰道,功勋卓著,但每项工程都耗费巨大人力、物力,严重破坏了农业生产、社会经济。同时他还穷兵黩武,远征林邑,亲征吐谷浑,三征高丽,士卒死伤无数,激起全国各地百姓的反抗,隋朝统治面临土崩瓦解的危险。大业十四年(618年)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禁军将领宇文化及等杀死。

杨坚

杨坚(541—604),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的建立者,即隋文帝,581—604年在位。北周时袭爵为隨国公,女儿为宣帝皇后。静帝8岁即位,他任丞相,总揽大权,后封隋王。大定元年(581年)废静帝自立,建立隋朝。

开皇七年(587年)灭后梁,两年后灭陈,结束了南北朝长期分裂的局面,重建统一帝国。他在位期间,实行均田制,搜寻隐漏农户,重编户籍,并削弱豪强势力,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政体上,改革官制,确立三省制,简化地方行政机构,废除九品官人法,改定新律《开皇律》,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并开启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隋唐盛世,他所统治的开皇年间也被后世称为“开皇之治”。

巢元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巢元方(生卒年份不详),籍贯不详,医学家。隋大业年间任太医博士,太医令奉诏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50卷,大业六年(610年)成书,计分67门(实际为71门),1 720论。这是我国第一部详细论述疾病分类和病因、病理的著作,为我国的病因学说作出了重要贡献。

杨素

杨素(544—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士族出身。北周武帝时任司城大夫等职。后跟随隋文帝灭陈,率水军从三峡东下,立下大功,被封为越国公。开皇十年(590年)曾参与镇压荆州和江南等地的反隋势力。后任尚书左仆射,手握大权。参与宫廷阴谋,废太子勇,拥立杨广为帝。后封楚国公,官至司徒。

唐朝诗人杜牧曾经将杨素与众多历史名臣一并评价:“周有齐太公,秦有王翦,两汉有韩信、赵充国、耿恭、虞诩、段颎,魏有司马懿,吴有周瑜,蜀有诸葛武侯,晋有羊祜、杜公元凯,梁有韦睿,元魏有崔浩,周有韦孝宽,隋有杨素,国朝李靖、李勣、裴行俭、郭元振。如此人者,当其一时,其所出计画,皆考古校今,奇秘长远,策先定于内,功后成于外。”

08

杂文趣事

隋文帝惧内

隋文帝独孤皇后知书达理,但是个醋坛子,特别爱嫉妒,后宫都没妃子敢服侍皇上。尉迟迥的孙女十分美貌,文帝在仁寿宫看见了十分喜欢,就临幸了她。独孤皇后知道了这事,就趁着文帝上朝把她杀了。

文帝听说美人被杀,一气之下自己骑着马奔出了宫苑,也不看路,直跑到山谷中20多里。高颎(jiǒng)、杨素紧追慢赶,终于追上了,拦住马苦苦相劝。文帝一直叹气:“我贵为天子,却连这点自由都没有!”高颎劝道:“陛下贵为九五之尊,怎么能因为一个妇人而轻视了天下?”文帝心情慢慢地好了点,在外面遛了半天马,到半夜才回宫。独孤皇后在宫中等着文帝,一见到他就哭着道歉、请罪。高颎、杨素两人也一直在旁边劝解,才算没事。

独孤皇后不但管束文帝,连诸王和朝中大臣都管,要是有谁的妾怀孕了,她一定让皇上斥责他们,太子杨勇就是因为内宠太多被废的。

独孤皇后

好头颅谁当斫(zhuó)之

隋炀帝第三次游江都时更加荒淫,选江南美女、修建迷楼、宫室,夜夜笙歌。但风起云涌的反隋起义也让他预感到自己的末日一步步临近了。他曾摸着脖子,看着镜中的自己,忧愁地对皇后萧氏说:“好头颅,谁当斫之?”(这么好的脑袋,也不知道谁会砍。)开始他还常常随身带着毒药,对宠妃们说:“等贼人杀来了,你们先喝,我再喝。”后来宇文化及等人发动了兵变,反叛的将士们冲进宫中,宫人都逃散了,他也找不到毒药。虔通先刺死了年仅12岁的赵王杲(gǎo),鲜血溅了炀帝一身。然后又想斩炀帝,炀帝说:“天子自有天子的死法,怎么能用刀刃,取毒酒来!”文举等人不同意,炀帝就自己解开一条绢带,让令狐行达勒死了自己。萧皇后带着宫人拆开床板做成了个小棺材,草草埋葬了他和赵王杲。一代君主就落了个这样的悲惨下场。

青瓷龙首盉

破镜重圆

(乐昌公主)

隋文帝灭掉南朝陈后,就把陈后主的妹妹乐昌公主赐给了大臣杨素做妾。乐昌公主长得风华绝代,又才华横溢,杨素十分宠爱。可是,她终日郁郁寡欢,笑比河清。原来,她早已结婚,丈夫就是陈朝的驸马都尉徐德言,夫妇伉俪情深,难以相忘。

陈朝快灭亡时,把一枚铜镜一劈两半,一人一半,请公主明年正月十五那天把半片铜镜拿到街市去卖,他如果还活着一定会赶到都市通过铜镜寻找公主。后来,徐德言颠沛流离,终于赶到都城,在约定之日真的在街上找到一个老者卖半片铜镜,而且要价很高。他赶紧把老者请到家里,好吃好喝地款待,讲述了事情缘由,并拿出自己藏的另外半片铜镜对上,还写下一首诗:“镜与人俱去,镜归人不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

原来这位老者正是公主派来的。公主得镜见诗,想到与丈夫咫尺天涯,泣不成声。杨素知道了,深受感动,把徐德言请到府中,让他们夫妻团圆,并以厚礼相赠。后来两人重归江南,相守到老。

牛角挂书

李密起先在宫廷里当侍卫,但隋炀帝见他一双大眼黑白分明,左顾右盼,太过机灵,就让宇文述免了他的差事。宇文述见他聪慧就劝他好好读书。李密深受启发,从此发奋读书。

他听说大学者包恺住在缑山,想拜在他门下。就用蒲草做垫子,骑着牛出发了。牛角上还挂着几本《汉书》,他边赶路边读书。越国公杨素正巧看见,就收住缰绳跟在后面问他:“哪来的书生这样勤奋?”李密认识杨素,赶紧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什么,他说:“《项羽传》。”又跟他聊了一会,觉得他很有才华,回家后就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那个李密可不是等闲之辈,你可要好好跟他交往。”后来李密果然成为瓦岗军的首领,在反隋的浪潮中叱咤风云。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

成人之美

据《隋唐嘉话》记载,杨素是隋朝的大功臣,权势炙手可热,生活豪奢,家里仅姬妾、歌伎就养了近千人。当时,李百药的父亲李德林任内史令,与杨素同朝为官。大概因为这个关系,李百药便与杨素的一个宠妾产生了感情,偷偷跑到杨府与其幽会。纸包不住火,这事很快便被杨素发现了。

杨素把他们绑到庭院中,准备用刑。当时,李百药年未二十,正是风度翩翩的美少年。杨素见他仪神俊秀,顿生怜惜之情,就说:“听说你很有才情,文章写得好。那就作首诗为自己求情吧,如果我觉得还行,就免你一死。”

下人们给李百药解了绑,奉上纸笔,李百药不假思索,一挥而就。杨素拿来一看,果然是妙笔生花,一纸灿然,所幸就把爱妾送给了他,还送上数十万钱。幸亏有了杨素的爱才、宽容,才让李百药这个风流才子保住了性命,也才使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史”不至于少了一部《北齐书》。

镶金边白玉杯

本文创作团队:

原创|地图编辑部

策划|孔马

撰文|兰芳

地图|地图编辑部

编辑|一衣

审校|泓宇

1.《【 隋朝 】什么是隋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隋朝 】什么是隋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27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