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也想谈谈国产武侠老电影。在“武侠”这个话题下,中国世界的任何部分都缺失了,都是不完整的。(威廉莎士比亚,武侠,武侠,武侠,武侠,武侠,武侠,武侠。
国产武侠电影,拍了很多,经典却不多。比起灿若星辰的邵氏武侠,中国国产武侠起步较晚,又迟迟未能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美学体系,大多数,不是生硬模仿着港台电影,就是生拉硬扯,胡编乱造,不知所云。
个人较为喜欢的几部武侠老电影:《双旗镇刀客》、《黄河大侠》、《天地英雄》、《东归英雄传》、《悲情布鲁克》。或许有时间可以出一个简集介绍它们。
“平沙万里,烽火黄昏”——塑造唐代武士群像的2003年何平电影《天地英雄》
在这当中,有一个名字十分响亮,他本人也对武侠电影这一类型十分关注,作为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获得最多荣宠,也承担最多毁誉,这个名字,就是张艺谋。
张艺谋一生参与过的三十部左右的电影中,武侠电影有四部,《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影》、《十面埋伏》,如果再算上《古今大战秦俑情》和《三枪拍案惊奇》,大概称得上第五代电影人中最多的一位。尤其是在武侠电影整体式微的今天依然执着于武侠电影,只能说是“情怀”了(就像侯孝贤)。不幸的是从他的《英雄》一群黑衣秦兵整齐划一跺着兵器吼着“大风”、“大风”以及“杀不杀?”开始,年纪尚小的我产生了强烈的心理排斥反应,再加上周围人都津津乐道只有我全程懵逼甚至当时不由怀疑自己审美是不是有问题的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此就对张艺谋免了疫。他的名字成了避雷针,于我绝缘。
但今天我要谈的电影,却和张艺谋有关,那就是1997年香港永盛电影制作公司与天津电影制片厂合拍的《龙城正月》。由张艺谋监制,和张艺谋早期以副导演形式有过多部合作的杨凤良导演。当时,中国电影的大片时代还未到来(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幸好幸好),对于电影的风格、节奏、故事的框架大概导演都可以更为任性。再加上20年前远远更为宽松的审查制度,使得这部《龙城正月》成为了张艺谋有关的系列武侠电影中,我唯一能看得下去的一部。
而且,我个人也深深地感觉,比起之后在大片时代削尖了脑袋要迎合观众赚钱的导演个人而言,《龙城正月》的冷静、压抑和克制,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为宝贵的气质。(虽然压抑的背后,往往就是另一个极端:扭曲与病态。)
《龙城正月》的故事非常非常简单:复仇和暗杀。相比起张艺谋的宏大叙事,讲述家国大道理,或许《龙城正月》胜就胜在它的没有野心,它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张艺谋所最为热爱的黄土地、红裙衫、冷硬黑色、阳刚、暴力的男性和眼神迷蒙内心放浪的女人一笑一颦一次蹙眉上。这很容易让人回想起杨凤良和张艺谋合导的《菊豆》,也会引出《红高粱》或者《大红灯笼高高挂》这些早期中国电影经典。张艺谋代表的那一批导演人,内心似乎对此有着非常强大的感受力。我不知道是否应该将其称之为原欲——来自于永恒的性、权力与暴力。
当然,至少一半的艺术作品都会牵涉到性、权力和暴力,只是一旦将镜头对准黄土地,那些内心越是张扬的欲望,表面上便似乎越不动声色。张艺谋这一代中国导演很少像推崇暴力美学的老邵氏一样四处挥洒着血浆,抡着精心设计的兵器,渲染着英雄豪情,唯恐不刺激屏幕前一众傻白甜的粗大的神经。内地电影里,即使一盏灯笼一顿火锅一声枪响甚至一尊佛像……所有的意象都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指向历史隐喻和文化根性一般的性、权力与暴力——难怪坚持这一套美学的张艺谋,早期电影能频频获奖。
或许这份性和暴力早已渗透进他们骨髓之中,成为他们看待整个世界的唯一视野。
暴力世界的永远召唤……
只是这个关于性和暴力的故事,贯彻得却实在不够彻底。
首先,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个女人。男人往往天生是性和暴力的主角,女人却不是,她需要更强烈的动机才足以放弃情感。即使是在重视伦理纲常的东亚文化中天然具有合法性的血亲复仇,对女人而言,动力似乎也不那么充分,更容易沾上爱,也就更不容易成功。所以武侠电影中的复仇者虽多是男性(偶尔有几个女性,也必须首先舍弃女人的身份,例如《修罗雪姬》)。更何况70年代以前出生的男性,基本上极难容得下能独立思考、抉择的女性,只怕连想象都想象不出一个把最基本的感情都舍弃掉的女性,所以在他们的电影中,女人从来只是男人性与暴力世界中一把点燃原欲的火焰,燃料还是男人自己旺盛的荷尔蒙。明明有着一家灭门之仇,不惜卖身殒命也要报仇的姜兰娟,在短短十几天内就对仇人的妻儿起了恻隐之心,更在大仇未报之前先莫名牵扯进感情债之中,让人怀疑之前九年她到底在坚持什么,这份足以让她卖身的仇恨究竟于她意味着什么。最终独自一人走进杀戮场的男人也只剩下了原始的性驱动力:无论是李清阳为了一个女人废了自己武功又杀了她也好,还是从不近女色的自我阉割状态又莫名其妙爱上女主角也好——女人成就着男人,给这团性和暴力的火焰一点明亮的色彩,却从来没有真实的温度。
黄土地的底色,交织着男女之间的欲火,
仇恨于是显得无足轻重,不合时宜。
再来说说复仇,一个如此需要强大意志力坚持到底的主题,莫名却中途替换,变成了爱情:杀手和委托者的爱。爱情和复仇是不能兼容的,多少邵氏电影就很聪明的让复仇者死了老婆或者丈夫,甚至他们复仇的对象就是自己情人。因为谁都知道人性本身更容易渴望爱而不是恨,所以古龙才会写《多情环》——复仇途中如果不想杀你的仇人了怎么办?快意恩仇实在是江湖人的向往,但一定得隔着遥远的距离,一旦人靠得太近,你很容易就理解了他,感同身受了他的感受,需要着他的需求,由怜悯到怜惜,最后索性爱上了他——爱比恨容易,至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这样。这是人类的可爱之处,但这样的电影还有何意味?心里没有恨,复仇就成了泡影。于是乎,这个故事在最后十分钟前的所有都太顺理成章了,顺理成章得一点悬念都没有。
充满血腥的黄土地,真的不适合热泪盈眶,叽叽歪歪。
瞠目结束的更在后面,结局倒不顺理成章了,可这结局给了我最大的错愕。原来,杀人不眨眼的仇人实际上早有悔改之心,所以一直试探容忍着姜兰娟和李清阳,即使他们杀了自己的儿子,他也选择原谅和成全……当看着毫无CP感的尤勇和吴倩莲远去的背影,我那个擦简直已经到了嘴边,这是少有的出乎我意料却让我恶心的结局了。忙着招兵买马到处称王称霸抢地盘的刽子手居然也会生出忏悔之心?那还不早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边杀戮一边做法事的人固然有,那也是在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情况下,若真是杀到自己头上,还想着和解,这份天真,与其说好笑,更不如说,让人恐惧——待宰的猪羊居然幻想着和屠杀者和解,居然会幻想屠杀者会放下屠刀?什么情况?
我不知道什么脑残编剧会把仇人写得穷凶极恶还会忏悔……
和张艺谋那一带导演人近年来似乎总有走不出的困境一样,他的风格,已经越来越暧昧,他的逻辑,也越来越混乱。现实中犯下越多杀戮沾上越多鲜血的人,往往越不可能忏悔,他们往往早已为自己的杀戮找好了充分的理由,他们自己和身边的人甚至那些是被他杀害的人,也会充分认同这一理由的“伟光正”。指望施暴者屠杀者良心发现——我真的不懂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这真是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结局。
联系张艺谋的价值观,觉得他一贯如此,如果不幻想着施暴者还有一丝人性,猪羊的希望又在哪里?毕竟只是猪羊啊 ,既无能力,也无意愿成为比猪羊高等的生物,如果不自我臆想,自我牺牲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有光明一面的,如何还能麻痹自己活下去?——请原谅我的刻薄。
“我已经是骑虎难下了,你们应该去过另一种日子”……
我一口老血真是要喷屏了。
只有香港演员,从头到尾面瘫脸的吴倩莲,给了这部剧一种黄土地上长不出来的决然和清冷,那典雅凌冽的书卷气息,属于阴郁灰霾新旧冲撞十里洋场的灰蓝与灰绿,却出离于电影中那片满是暴力的永远被记忆拖累的红、黄、黑,所以总是疏离。只是这疏离的气质,沉淀下来,出乎意料的让人难忘:你说不上她好,就是徒惹牵绊,又不知道应该怎么寻找词语夸赞她。
吴倩莲或许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化妆时只是一个普通女人
但在荧屏上,她就美得既清淡又惊心。
这是中国女演员诠释“气韵”最生动的例子之一。
所幸吴倩莲不是姜兰娟,她始终还是吴倩莲,即使拿了姜兰娟人设。在她的背后,影绰绰的是一片李清阳熊金彪们永远都无法染指的世界,他们可以理解黄土地土生土长的姜兰娟,却理解不了现代文明中长大的吴倩莲,那么神秘,那么清新,那么恬淡、那么优雅,并非美得惊艳,但那神韵是他们一生也可能碰不到触不着的。黄土地上长大的姜兰娟固然可以很美,但对手上沾满血腥的刽子手而言,永远不能如吴倩莲那么吸引力。
吴倩莲的清冷疏离,和写满暴力史的黄土地是不兼容的。
感谢吴倩莲,她的气质给了男主角爱上她的理由,也给了故事进行下去的最大逻辑。若是那高傲绝俗的气质少了一点半点,都很难想象为什么一个从曾经“被女人伤了”“不近女色”,传说中性情冷硬残忍的杀手,怎么在短短几天内就能动了真情,就能把“我非把你睡了不可”挂在嘴边。如果说这个复仇的故事到最后一切都陷入了错位,那么,唯有吴倩莲与姜兰娟的错位成全了《龙城正月》。
不得不承认,对冷静克制的摄影风格的迷恋,以及电影对北方那曾经具有原始欲望和根性的土地充满情感的展现,依然是这一类电影让我看下去的原因。但主题上的硬伤却更不能靠审美特质掩盖,难以为继的,是整个中国武侠电影——我们究竟选择一种怎么样的态度面对世界,面对自己,面对暴力和强权?
这依然是一个需要武侠回答的问题。
更多"武侠老电影"
武侠已逝,侠者有情——1969年的张彻武侠电影《铁手无情》
一缕禅机——中国武侠电影的巅峰之作《侠女》
多情却被无情恼——1976年楚原电影《多情剑客无情剑》
少林在哪里?——1992年美国“功夫”电影花旗小和尚
被辱者的复仇——电影《修罗雪姬》
童年的小恨恨啊——1993年电影《西门无恨》
幸好古龙有楚原(幸好楚原有古龙)——楚原的古龙武侠电影世界
最好的狄龙,最好的楚原——邵氏电影《楚留香》系列
底层草根的江湖不归路——1979年吴宇森导演武侠电影《豪侠》
一剑光寒十九洲——《三少爷的剑》中的江湖人
乱世之中的一条狗———《绣春刀2 修罗战场》
旧的时代,新的规矩
风月已逝,血幕降临——张彻的《刺马》与陈可辛的《投名状》
仁者之剑——1983年程小东导演武侠电影《生死决》
王羽的剑
曾经的江湖人 ——古龙武侠的最佳代言人田鹏
杀手末路——1978年孙仲武侠电影《冷血十三鹰》
雄狮的觉醒——徐克导演《黄飞鸿》系列
暴徒们的“末法之世”
萌萌哒的《新少林五祖》
在《龙城正月》这个故事背后,有一个施剑翘刺杀孙传芳的真实历史事件,感兴趣的可以搜索。这本是非常有挖掘意义的题材,但不知为何,却没有相关的电影和文学作品。手上沾满鲜血的直系军阀孙传芳确实真心忏悔、彻底放下了屠刀,完全退出军界,甘愿成为每日打坐与世无争的佛家居士,但仇恨并没有放过他——这才是现实世界的规则。
1.《黄土地上的杀戮与幻想——1997年中港合拍武侠电影《龙城正月》》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土地上的杀戮与幻想——1997年中港合拍武侠电影《龙城正月》》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32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