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秦朝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九州一统:天下归秦,秦始皇文治武功书同文车同轨

英贞在娘家后花了约9年的时间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对六国的斗争也由先前的蚕食变为吞并。他根据李斯的建议,确立了“先取韩,以恐他国”的策略。公元前230年起,嬴政全面发动了兼并六国的统一战争。

战国后期,战国七雄中只有赵国是勉强可以和秦国抗衡的国家,但是公元前260年的长平之战,赵国惨败。40多万赵军被坑杀,赵国的实力大损,其他国家更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嬴政亲政后,把削弱赵国的军事力量作为统一的重要一步。并于公元前236年和公元前232年,先后两次进攻赵国 ,但由于赵国的大将李牧英明指挥而没有成功。不过也使赵国实力大为削弱。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令内史腾率领大军转而进攻韩国,韩国几乎没有进行任何抵抗,就被秦军迅速攻下其都城新郑,并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灭亡。秦国在此设颍川郡。

第二年,即公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将王翦率兵从上党进攻赵国 赵国仍然由李牧率兵抵抗。双方相持达一年之久 ,于是秦国使用反间计,以重金贿赂赵王宠臣郭开,向赵王诬陷李牧。结果李牧被罢免,后被处死。这样赵国无人可以统兵拒敌。于是王翦在公元前228年,俘虏赵王,领兵攻入赵国国都邯郸,赵国灭亡。

攻灭赵国同时,秦军兵临燕国边境。燕国自知无力抵抗,太子丹于是孤注一掷重金雇用荆轲,于公元前227年,入秦刺杀秦王,结果刺杀未遂。

秦王嬴政杀了荆轲后,余怒未消。他立即命令大将王翦加紧攻打燕国,燕国哪里抵挡得住秦国的进攻。,很快就溃败下来。秦军不肯罢休,非要抓住太子丹不可。燕王喜被逼无奈,只好杀了太子丹,向秦国求和。

秦王嬴政打败燕国,又听尉缭的计策,派王翦的儿子王贲带兵十万进攻魏国魏国。魏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王建没有答应。

公元前225年,王贲灭了魏国。灭魏同时,秦国以策划伐楚。秦王问诸将灭楚需要多少兵力?青年将领李信说需要20万,而老将王翦则认为非60万不可,秦王以为王翦年老怯战否定了他的意见,派李信蒙恬领兵20万攻楚。公元前225年,秦军南下伐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初时秦军进展顺利,在平舆和寝击败楚军,进抵城父。但楚国毕竟地大兵多,项燕在城父集结数十万楚军发起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回国,秦王嬴政方知王翦估兵不虚。屈尊亲自登门向王翦赔礼,命他伐楚。

公元前224年,大将王翦率领60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楚国进攻。楚国也出动全国兵力奋起抵抗。

王翦到了前方后,修起了壁垒,坚守不出。楚国大将项燕一再挑战,他也不理睬。几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双方的将士都因无仗可打而心烦。王翦四处巡视,见将士们无所事事,就想了个办法:让大家每天吃饱睡好后,比赛跳远、蹦高、投掷石块,这这样一来,将士们不像原来那样无所事事,士气消沉,而是生机勃勃,士气高涨,无形中形成了全军大练兵。而楚军屡次挑战不成,整日无所事事,军中烦躁懒散风气日盛。

过了一段时间,项燕认为王翦是上这儿来驻防的,就不怎么把秦国的军队放在心上。没想到项燕没有防备的时候,秦军突然发进攻,60万人马一拥而上杀了过去。楚国将士如梦初醒,晕头转向的抵抗了一阵,便各自逃命去了。秦军一鼓作气打到寿春(今安徽寿县西),俘虏了楚王负刍。楚国就灭亡了。这一年是公元前223年,秦王嬴政24年。

王翦灭楚之后,回到咸阳由他的儿子王贲接替做大将。公元前222年,王贲灭掉燕国,进而攻占了赵国最后留下的代城。

这时候,只剩下一个齐国了。齐王建向来不敢得罪秦国。每回遇到诸侯向他求救,他总是拒绝。他本以为齐国远离秦国,只要死心塌地的听秦国的话,就不会遭到秦国的进攻。等到其他五国一一被秦国吞并掉,他才慌手慌脚。

公元前221年,王贲带了几十万秦兵直扑临淄。没过几天,秦军就攻进了临淄,齐王建也就束手就擒了。

自公元前475年进入战国时代起,各诸侯国经过250多年的征战 ,终于被秦国吞并。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的局面,建立起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王朝。

千古第一帝

秦朝以前,统治者最高的称号是王。商周时期的君主都称为王。后来周王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诸侯国国君也继称王。但是经过十年左右的兼并,其他六国国王都成为阶下囚,秦王面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深感王的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的地位,于是秦王嬴政下令说:“寡人以眇眇之身 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于是王绾、冯劫、李斯等人与博古通今的博士们商议后,对秦王嬴政说:“以前五帝时,不过统治方圆千里之地,而且周边的少数部落只是时向时离,但是天子也没有办法。现在陛下兴义兵,平定天下。这是自古以来没有的功业。三皇五帝也没有办法与陛下相比。所以请陛下称泰皇,自称为朕,命令称为诏。”但嬴政认为应采用上古帝号,称“皇帝”,并立即制命天下。在制命中,嬴政决定自称为始皇帝,后世继承皇帝者以数计,为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这样秦始皇就成为秦王嬴政的称号,皇帝也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专称。

为了神话皇权,秦始皇在议定帝位后,还规定了玉玺制度。由秦始皇下诏,李斯书写,后由工匠制成的玉玺,上面勾交五条龙,方四寸,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成为皇权的象征。

在确定皇帝的称号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对原来的中央和地方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命。他为了避免列国纷争历史重演,适应专制皇权和统一国家的需要。采纳廷尉李斯的建议,彻底废除分封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个郡,均为中央政府下辖的地方行政单位。他又以秦国原有官制为基础,对官制进行调整和扩充。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新的政府机构: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和九卿(郎中令、卫尉、太朴、廷尉、治粟内史、少府、典客、宗正、奉常),可以对国家大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决;地方行政机构分为郡县两级,郡设守、尉、监,县设令或长。并有相应的考核制度,为维护这种集权制度,秦始皇还颁布了严苛的封建法律,在全国统一实行。

秦朝的丞相是百官之长,他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秦朝的丞相多设左右两人。秦朝建立之初分别以隗状、王绾为左右丞相后来则由右丞相冯去疾和左丞相李斯。在秦始皇统治时期,不但丞相的任免完全由皇帝决定。而且各项政事的处理也完全取决于皇帝,丞相并无决断之权。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工作。同时还帮助丞相处理政事。在秦朝以前,就有御史一职,但只是很低微的一种官职。秦始皇为了牵制相权,加强监察。于是改设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太尉的职责是协助皇帝处理军事事务。是中央政府中最高军事长官。太尉在战时有领兵作战的权力,但是没有权力调兵,军队的调动直属于皇帝一人。

在三公下,秦朝还设有九卿,分管朝廷和国家不同行政事务,分别受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的领导,并直接听命于皇帝。秦朝的九卿主要由掌宗庙礼仪的奉常、章宫殿掖门户的郎中令、掌宫门卫屯兵的卫尉、掌舆马的太仆、掌刑辟的廷尉、掌少数民族事物的典客、掌宗室的宗正、掌谷货的治粟内史、掌山海池泽之税的少府、长列侯的中丞、掌皇后太子家事的詹事。

以三公九卿为主的中央行政机构,是秦朝封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核心,是绝对听命于皇帝的最高权力机关。

为加强皇权,秦始皇加强了思想控制,其中最主要的措施就是焚书坑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举行盛大宴会,庆祝寿诞。参加宴会的有文武百官及博士70人。

宴会上,博士们都像秦始皇祝寿。仆射周青臣首先祝颂道:“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对于周青臣的这番歌功颂德之辞,秦始皇十分高兴。这时博士齐人淳于越则奏道:“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这样,淳于越就再次提出了分封制的问题。

于是秦始皇命众臣对淳于越的观点进行讨论。此时已担任丞相的李斯说:“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认为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统治方法,这些儒生借古非今,使百姓的思想混乱。因此,李斯向秦始皇建议道:“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之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秦始皇根据李斯的建议,下令在全国“焚书”。第二年,秦始皇又进行了坑儒。

徐福东渡

秦始皇坑儒是由几个方士的畏罪潜逃引起的。随着统一大业的完成,秦始皇祈求长生的欲望越来越强。早在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来到齐国故地。齐国的方士徐福投秦始皇所好,告诉秦始皇在东海中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宣称只要挑选数千童男童女,乘几十艘大船,带足礼物,便可入海求见仙人。秦始皇竟信以为真,随即按徐福所说的去做,结果徐福率船东渡,一去不返。

后来在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又派方士卢生去寻找仙人及长生不老的仙药。但是卢生仍旧是空手而归,卢生还以谎蒙骗秦始皇说:“臣等寻仙求药 因为有妨碍的东西,所以常常不能遇到。只要皇帝时常秘密出行,居地无人知晓,真人就会到来 长生之药便可求得。”秦始皇对卢生的话信以为真,并说:“朕十分仰慕真人!”还按照卢生的话去做。但是卢生等人还是没有找到仙药,他们知道不可能永远隐瞒欺骗下去,于是便四处散布谣言,说仙药求不得是因为秦始皇独断专行,性格暴躁 。然后卢生等带着骗取到的钱财偷偷的逃离咸阳。

秦始皇见卢生等人寻求仙药长久不得,心中生疑,但是因为寻求仙药之事早已天下皆知,而且秦始皇也自称“真人”,所以扔希望会找到仙药。可是,卢生的出逃使得咸阳百姓议论纷纷,秦始皇知道后,大怒说:“朕先前收尽天下不用之书,尽毁去;然后召集天下方士儒生,优待他们,以求太平,炼寻仙药,可是徐福等人竟一去不回。卢生等人还在背后诽谤朕,妖言惑众。朕要一一查问卢生在咸阳的同伙。”于是秦始皇下令审讯儒生,这些人相互告发。共查得460人,全部被活埋于咸阳城外的骊山温谷。所以,骊山温谷也叫坑儒谷。

秦始皇“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是,对中国文化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到来。

统一规制

秦国是消灭其他六国而统一起来的。但是由于七雄并立时间长久,各国的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秦统一六国后,为加强统治维护统一。实行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的措施。

汉字产生后,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至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动荡和急剧变化。各地文字的形体和读音都有所不同,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当时,同样的字,不同的国家往往写法不同。典型的例子就是“马”的诸多字形,在齐国有三种写法,在楚国燕国有另外两种写法,在韩赵魏还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这不但不利于文化的发展和各地人民间的交流。而且给秦朝的各种文书档案书写、阅览和传播造成巨大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于公元前221年,颁发“书同文”的诏令。规定以秦国小篆为统一书体,与小篆不同者全部部废掉。为了在其他六国推广小篆字,秦始皇命李斯,赵高,胡毋敬分别用小篆书写《仓颉》、《爰历》、《博学》三篇,作为文字范本。

李斯等人所书的小篆字范,其实是对中国几千年来文字自然发展的一次总结。尽管上述三篇范本早已失传,但是小篆被大量使用在秦始皇出巡时记事石刻中,据记载,这些石刻大多数是李斯的手笔,其中《泰山刻石》存有九字,《峄山刻石》有南唐的摹本,《琊台刻石》尚存86字。这些小篆字形结构有较大的变化:字体整齐划一,布局紧凑,笔画匀称,很明显的纠正了六国文字结构复杂难,难写难认的缺点。

在秦朝,除了小篆以外,还流行一种比小篆更为简易的隶书。这种字体以前认为是程邈创造的,但是实际上是人们在抄公文狱讼时,仓促中不规则的草书篆体,渐渐的创造出来的。这种草篆最初主要由狱吏使用于徒隶,所以叫隶书。秦始皇对隶书也进行了整理,经过整理后的隶书,笔画直线方折、结构平整、书写方便,不仅民间使用甚广,而且各级官府中官文文体也使用隶书,只有少数重要诏书除外。

秦始皇统一文字,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不同的国家,铸币也往往不同。但是,铜币已成为当时流通领域里的主要货币,各国铜币在形状、大小、轻重以及计算单位上却有很大差异。从形状上看,当时各国铜币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圆钱、铜贝四类。布币的形状类似于金属农具镈,主要在赵魏韩等国使用。刀币的形状像刀,主要在齐燕赵国流通。圆钱分为外圆内有方孔和圆孔两种,主要是在秦、东周、西周以及赵魏的黄河沿岸地区使用。铜贝形状类似于海贝,俗称“蚁鼻钱”,主要在楚国使用。

币制的不统一,严重阻碍了各地商品的流通以及统一国家的财政的收支。所以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统一全国货币,采取措施主要有三项:首先,将铸币权收归国有,禁止地方和私人铸币。对私自铸币者,不仅没收其所铸钱币,还要拘捕和严惩私自铸币者。其次,明确规定货币种类。秦朝的法定货币为黄金和铜钱,黄金属于上币,铜钱属于下币,铜钱为圆形方孔钱,上铸有半两的字样,每钱重12铢。最后,废除原来六国使用的布币、刀币和铜贝等各种货币,不准以龟背、珠玉、银锡等充当货币。

秦始皇统一货币,消除了各地区间币制上的不统一状态。秦王朝制定的圆形方孔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货币的基本形制,沿用了两千千多年。

秦统一前,各地的度量衡也十分混乱,计量单位不统一。单以长度而论就有数种传世铜尺可以为证,如长沙楚国铜尺两边长度分别为22.7厘米和22.3厘米;安徽寿县出铜尺长为22.5厘米;洛阳金村铜尺长为22.1厘米 。一尺的长度相差多达0.6厘米。在量制方面,各国差异更大。齐国自田氏以来,实行以升、豆、釜、钟为单位,即“五升为豆,各自其五以登于釜,十釜为钟”,而魏国则以益、斗、斛为单位。至于衡制方面则更加混乱,单位名称差别更大。楚国的衡器是天平砝码,以铢、两、斤为单位;赵国则以镒为单位;东周西周以寽、折为单位。

度量衡是商品交换中所必不可少的,而且是国家收取赋税的重要标准。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以秦国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其他六国的度量衡器。具体措施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全文刻在新制作的度量衡标准器上。这样既可以提供更多的标准器,又可以宣传秦始皇的功绩个。统一后,秦朝的度制以寸、尺、丈、引为单位,以十为进位制度;量制方面以龠、合、升、斗、桶(斛)为单位,也是十进制;衡制方面以铢、两、斤、钧、石为单位,进位是24铢为一两,十六两为一斤,30斤为一钧,四均为一石。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维护中国封建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

开疆拓土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先进时期就存在着众多的民族。秦朝统一后,秦始皇南伐越族,北击匈奴,并通西南夷,不断开疆拓土,创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今天的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一带,很早就有一个人数众多的民族,即越族。越族部属众多,而且部落差异很大,又称“百越”。根据其分布在不同地区,可分为于越、闽越、瓯越、南越、西瓯等八部分。

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后随即进行大规模征服岭南的军事行动秦始皇命令尉屠睢为统帅,兵分五路,统率50万大军进攻南方。兵至南岭后,遇到了南越和西鸥的顽强抵抗,越人利用对地形熟悉的优势,逃入林中,与秦军周旋。秦军习惯于中原开阔地区作战,不习惯于密林中作战,因而伤亡惨重。

比这更严重的是秦军的后勤补给。南方河流纵横交错,秦军面对这种情况,不知所措,这给粮草供应造成了极大困难。

为了解决粮草运输问题,秦始皇于公元前219年,派监御史禄负责开凿灵渠。灵渠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是中国和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灵渠沟通了湘江(长江水系)和漓江(珠江水系),为开发岭南起了重要作用。灵渠由铧嘴、大小天平、陡门、南北渠、秦堤等主要工程组成,设计科学灵巧,工艺十分精美,与都江堰,郑国渠被誉为“秦代三大伟大水利工程”,有“世界奇观”之称。灵渠的建成,保证了秦军南征的粮食和物资供应,促进了中原和岭南经济文化的交流以及民族的融合。即使到了现在,对航运、农田灌溉,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大约在公元前214年,灵渠修建完工从而解决了秦军的军粮运输问题。秦军攻势猛烈,很快于公元前214年,攻占岭南,并在这里设置了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基本上统一了岭南。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下令中原50万罪犯流放到岭南地区,与越族杂居另。另外,还一再大批迁徙刑徒和内地人民到岭南屯戌垦殖,这对开发岭南、促进民族融合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匈奴是我国古代一个强大的游牧民族,勇猛善战。他们主要游牧于蒙古高原和南至阴山、北抵贝加尔湖的广大地区。战国时期随着匈奴的逐渐强大,再加上中原地区战国七雄的纷争,所以匈奴贵族经常率兵南下侵扰,掠夺财物。至秦朝建立时,匈奴已经占领了阳山至“河南地(今内蒙古河套南)”的广大地区。并继续南下侵扰,这对秦王朝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在完成统一六国的战争后,秦朝初创,国力不足以应对大规模的战争。于是秦始皇采取了积极防御的策略,命蒙恬、王离加强对北边的屯戍。公元前215年,经过5、6年的准备,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当时匈奴首领是头曼单于。蒙恬的第一个目标是收复“河南地”,他采用集中兵力、速战速决的作战方法,很快收复了“河南地”和榆中。公元前214年,蒙恬率军渡过黄河,大规模进攻匈奴。头曼单于难以抵挡,只好北移。蒙恬趁机率军占领高阙、阳山、北假等地。秦朝政府一方面在这些地区设置44个县,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大量迁徙囚犯,并鼓励一般民众移居边地。

秦军击溃匈奴

秦朝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匈奴贵族遭受的第一次沉重打击 ,使河套地区的广大人民在很长时间内有了安定的环境。这对于我国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边远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九州一统:天下归秦,秦始皇文治武功书同文车同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九州一统:天下归秦,秦始皇文治武功书同文车同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1593.html

上一篇

.秦朝时期的数字专题之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数字密码:六世、十年、三个月、六十万、五百里

下一篇

3分钟秦朝历史看这里!从养马立国到变法称王,再到一统天下,秦国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专题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专题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相关介绍,前言: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以在秦国实行变法而闻名,史称“商鞅变法”。 通过商鞅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最后秦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最后得罪了秦国的贵族势力,在秦孝公...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商鞅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相关介绍,前言:先秦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商鞅以在秦国实行变法而闻名,史称“商鞅变法”。 通过商鞅的改革,秦国迅速富强起来,为最后秦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商鞅执法不避权贵、刑上大夫,最后得罪了秦国的贵族势力,在秦孝公...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变法图强,广纳天下人才,让秦国由弱变强,走上统一全国之路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变法图强,广纳天下人才,让秦国由弱变强,走上统一全国之路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变法图强,广纳天下人才,让秦国由弱变强,走上统一全国之路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变法图强,广纳天下人才,让秦国由弱变强,走上统一全国之路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国缘何能够统一六国?让我们一起探究其先进的基层治理制度

关于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我想说秦灭五倍其地、十倍其兵的六国,统一中原,这一“秘笈”功不可没

  • 关于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我想说秦灭五倍其地、十倍其兵的六国,统一中原,这一“秘笈”功不可没
  • 关于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我想说秦灭五倍其地、十倍其兵的六国,统一中原,这一“秘笈”功不可没
  • 关于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我想说秦灭五倍其地、十倍其兵的六国,统一中原,这一“秘笈”功不可没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朝篇 · 千古一帝的统一大业!「中国通史笔记」1.28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朝篇 · 千古一帝的统一大业!「中国通史笔记」1.28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朝篇 · 千古一帝的统一大业!「中国通史笔记」1.28
  •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看这里!秦朝篇 · 千古一帝的统一大业!「中国通史笔记」1.28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专题之让秦国由强变弱的商鞅变法究竟有哪些具体措施?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专题之让秦国由强变弱的商鞅变法究竟有哪些具体措施?

1.秦朝大一统的举措是什么相关介绍,首先谈谈变法的时代背景。当时秦国军队被称为秦孝公,当时秦国很穷,东方其他国家也被认为是蛮族的土地,完全看不起秦国,战争要不是依靠秦人的骨头,估计早就灭亡了。 所以秦孝公奋发图强,励志要让秦国成为一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