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国防兵制沿用和完善西魏北周以来的富兵制,这是以均田制为基础的兵农和友军从事农业的军事制度。
其始创于西魏后期,鼎盛于隋唐,至五代时正式废止。隋唐在天下各地设置“军府”若干,“府兵”由各地军府从所在州县的农民中挑选,年二十入役、六十免役,平时在家生产、农闲训练,还要轮流到京师“番上”执勤。但是,各地军府只是管理“府兵”的户籍和日常训练,既不能统领“番上”的“府兵”,更没有战时指挥权。番上府兵由十六卫大将军统领,战时指挥权则在皇帝选派的行军大总管手中。
在首都实行卫府制,就是以卫统府。“卫”既是卫戍京师的禁兵,又是统领天下“府兵”的领导机构。唐朝“十六卫”遥领天下657个折冲府(军府),居中御外,卫戍京师,是府兵和禁军的合体。但是,十六卫大将军对天下军府只是“遥领”,并不具备真正的指挥权,战时则由皇帝临时派行军大总管为最高指挥官。
隋初沿北周之制﹐置十二府以统率禁卫之兵。十二府中﹐仅左右卫﹑左右武卫﹑左右武侯六个府统领府兵宿卫。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十六卫)。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原左右卫府)﹑左右骁(骑)卫(原左右备身府)﹑左右武卫(原左右武卫府)﹑左右屯卫(原左右领军府)、左右侯卫(原左右武侯府)和左右御卫(新置);四府为: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骁骑(属左右翊卫)﹑豹骑(属左右骁卫)﹑熊渠(属左右武卫)﹑羽林(属左右屯卫)﹑射声(属左右御卫)和佽飞(属左右候卫)。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隋初为亲﹑勋﹑翊三卫)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任。
唐初沿隋旧制﹐仍称十六府。龙朔二年(662年),唐高宗改置百官名时﹐始定称为十六卫。其中十二卫为全国府兵的领导机构: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另外四卫是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左右监门卫掌诸门禁卫,左右千牛卫统率千牛备身等为皇帝侍从、仪卫。
因为十六卫官署都在皇宫以南,所以称“南衙府兵”,与守卫皇宫北门﹑由招募配充的兵士组成的“北衙禁军”交错宿卫,相互牵制。南衙府兵十六卫,各有大将军、将军、中郎将。折冲府正、副长官名称多变,曾名“军头、府副”、“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统军、别将”,贞观十年正式定名“折冲都尉、果毅都尉”。
与十六卫机构﹑职能类似的是负责东宫(太子所居宫殿)宿卫的十率。隋初十率是左右卫率﹑左右宗卫率、左右虞侯率﹑左右内率和左右监门率。其长官除左右虞侯率为“开府”外﹐其余均为“率”与“副率”。十率中左右内率及左右监门率不领府兵,因此真正统兵的只有六率。唐代也有十率﹐但习惯上只提统领府兵的东宫六率﹐其府名与军号是﹕左右卫率(超乘军)﹑左右司御率(旅贲军)和左右清道率(直荡军)。六率所领之兵也分内军(东宫亲﹑勋﹑翊三府)和外军(折冲府)。
这一整套创自西魏后期、发展到隋唐而形成完整的以卫统府、以府统兵的禁卫军制度——卫府制,在中唐以后,随着均田制和府兵制的破坏而土崩瓦解。十六卫丧失战斗力,仅存其名号,权作仪仗之用,朝廷依恃的中央禁军变成了由平民招募的“北衙禁军”。五代后晋时,正式废止十六卫。
唐军仪仗
东宫六率
各卫府关系图
各卫府驻军图
1.《关于.隋朝十二卫负责什么我想说唐代国防制度——卫府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隋朝十二卫负责什么我想说唐代国防制度——卫府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43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