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数千年历史的长河中巡回演出,历代女人都把头发作为展示美丽的重要部分。
头发,不仅是人体上的一部分,更是人类作为追求美的重要标准。古人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体现了头发的重要性,因此古人倍加精心护理。三代时期
中国从原始社会进入青铜时代,社会得到进一步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亦随着社会文化变化而得到体现。商代出现了珍贵的发饰材料,有椎髻、额箍、髻箍、双髻、多笄、玉冠、编石、髻饰等多种多样,在河南殷墟墓葬出土的发饰得到了考证。
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玉人,北京刘家河商墓出土的玉笄和金笄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兴起,社会思想大变革之中,衣冠服饰呈现百花齐放之态。春秋时,出现了以假发梳起高髻追求美的风气;战国时,女子多以将发髻往往向后倾。
长沙楚墓出土的战国时期《人物龙凤图》,图中女子头后挽着一个垂髻
《大秦赋》里面人物形象也梳着垂髻
秦汉时期
秦始皇一统天下后,开始追求长生不老之术,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时人多为崇尚神仙境界为美。始皇帝要求宫中的女子化桃花妆,梳神仙髻,并且影响宫外社会发型变化。神仙髻是椎髻之外一种新髻式。开始演变出双鬟望仙髻,并且还出现了凌云髻、望仙九鬟髻、参鸾髻等发型,崇拜想象的神仙形态呈现不一样的美。
凌云髻,《公主嫁到》剧照
汉代信奉道家炼丹长寿之说,崇拜道家最高女神西王母,所以汉代女子发型多与西王母有关。汉代女子发髻多种多样,其中以汉武帝要求宫中梳的飞仙髻为代表,飞仙髻也称飞天髻,是一种高耸而飞动状的发髻。民间有同心髻,是一种简单的小髻,借以表达美好的愿望。九鬟髻、十二鬟髻都是汉代少女们所喜爱的,把头发梳成多个环,俏丽可爱。此外,还有缕鹿髻、三圆髻、瑶台髻、迎春髻、垂云髻、盘桓髻等样式。
飞仙髻,《武媚娘传奇》剧照
魏晋南北朝
自汉末以来佛教东传,到了魏晋时期,政局纷扰,名士避世清谈玄学,佛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受到佛教思想影响,相传佛祖是螺发,于是出现了一种螺髻,表达了吉祥如意的象征之意。魏晋南北朝时期,假发技术取得了很大进步,出现了各种样式的假髻。女子亦追崇飞仙式的高髻,在东晋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有所呈现。还有灵蛇髻等。
灵蛇髻,《武媚娘传奇》剧照
隋唐时期
隋代发型继承前代,变化不多,多为平顶式样。唐代民富国强,文化兴盛,风气开放,当时女子充满自信状态。唐代女子发型发饰丰富而多彩,千变万化,更喜欢高大上的样式。于是出现了各种高髻样式,如半翻髻、反绾髻、乐游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愁来髻、归顺髻等样式。唐女子以头发浓密,发髻高耸为美,不断创造新的高髻样式。
双环望仙髻,《武媚娘传奇》剧照
宋元时期
宋代城市经济发达,市井文化兴起,人民富足充盈。那时候奢靡风气盛行,妇女偏爱高冠长梳,且发饰多种多样。高冠长梳属于高髻一种,亦简称“冠梳”。当时少女发型偏爱双丫髻或三髻丫,三髻丫指的是梳三髻于头顶,再加上用一条垂着珍珠的头绳勒着,双丫亦类同。另外,有大梳裹、同心髻、朝天髻、芭蕉髻、盘髻、盘福龙髻、包髻、双蟠髻等样式。
双丫髻,右边人物,《仙剑奇侠传3》剧照
元代大多继承了宋代发型,如云髻、高髻等。此外,元代女子的发型还有盘龙髻、低髻、垂髻等。
明清时期
明代女子的发型,虽不及唐宋时期丰富多彩,但也有自身的特色。明代风气没有唐代开放,女子发型较为收敛。当时流行的发型是桃心髻,妇女把发髻梳成扁圆形,在髻顶饰以花朵。之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再将发髻梳高。还有基础古代发髻加以改进。另外,还有鹅胆心髻、桃尖顶髻、堕马髻、狄髻、特髻等发型。
堕马髻,《武媚娘传奇》剧照
清军入关后,强制汉族男子剃发留辫,不过对于汉族女子是“男从女不从”特赦令,因此女子发型多样性才得以保全。满汉文化融合使当时社会上女子发型呈现多元的趋势。满族女子普遍以“旗头”作打扮,主要有一字头、大拉翅、二把头 架子头 钿子头、纂、冠子等。汉族女子普遍以高髻作打扮,主要有牡丹髻、荷花头、钵盂头、回心髻、清水髻、垂鬟髻等。
大拉翅,《后宫·甄嬛传》剧照
正是古人追求发型的精美多样,推动了中华发型文化不断向前发展,成为了人类发型文化中的瑰宝。当今的发型文化,是继承了古人的发型文化基础而创新的,是以温故而知新。
参考资料
魏媛媛.中国古代女子发型发饰综述[J].大众文艺,2015(09):52.
齐文东.浅谈中国古代女子发型的演变以及对现代女性造型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1(23):124-125.
blog.
1.《12岁唐朝发型教程,干货看这篇!中国历代女子发型演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2岁唐朝发型教程,干货看这篇!中国历代女子发型演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54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