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秦朝

以法治农:拨开竹简《秦律十八种》,了解大秦的“农业发展模式”

本文档的核心概述

为了帮助读者掌握文章大体框架,以下论述主要分为两个大方面。

第一,以民为本的农业运营模式包括农田(水利)的维护和灌溉。农作物(种子)的选择和储存牲畜(生产工具)的保护;农民(生产者)的来源等四个小方面。

其二、以官为辅的农业管理模式,论述包含:农业生产下的监管;天灾及收成等数据的汇总与上报;农业发展纳为官员的业绩考核等三个小方面。

可见,大秦的农业发展是“以民为主、以官为辅”,从而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农业管理模式”。以下我们以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秦律十八种》为依据对此进行详细的论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秦律十八种》还原版竹简

引言

春秋战国历经200余年,其间四地兵戈相向,民不聊生,然秦之王朝却能从弱小走向富强,经历大大小小数百次战争,其间耗资巨大,可是从未因粮食的问题导致战争失败,也未曾因粮食的紧缺问题导致百姓谋反。

同时秦统一六国后,在现有的土地上养活了其他六国的人臣,可见秦朝在粮食的供给及其农业发展等诸多方面有“一套”,这一套需要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秦朝的土地更加的肥沃吗?在没有找到相关的文献记载及其出土的文物前,这些是每一个史学家、考古学家深思而不解的。

春秋战国期间地图

幸好在睡虎地秦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竹简,尤其是《秦律十八种》的出土,直接为我们揭开了秦朝在农业发展中的“那一套”。在此,我们通过竹简《秦律十八种》,来分析大秦整个农业发展的模式。

以民为主的农业运营模式

拨开竹简《秦律十八种》,可发现秦朝俗称“依法治国”毫不为过,其内容涉及了政治、经济、军事、农业、官吏等多方面。我们从其中的一些律令,如:《金布律》、《田律》等来一起探讨秦朝是如何通过法律来运营和管理农业生产的。

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竹简

  • 一、农作物(种子)的筛选与存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经验的农民都知道每一年丰收之际均需要挑选“个头大”、“饱满”、“品种好”的优良种子,将其存储起来以供来年播种等。在存储的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防止老鼠等动物或是家禽将其吃掉。

可以说就算家里再为贫穷,国家的粮仓再为枯竭,也绝对不能将种子给吃掉了。在《秦律十八种》中对种子相关的法律是很多的,可见其重要性。在此,我们挑选《效律》的部分内容来作为论述的论据。

《效律》部分法律内容

据史料《秦律十八种·效》记载:“入禾,万石一积,而比黎之,为户……。籍之曰:‘废禾若干石,仓啬夫某、佐某、史某、禀人某。’是县入之,县啬夫若丞及仓、乡相杂以封印之,而遗仓啬夫及离邑仓佐主禀者各一户,以气(饩)人。其出禾,有(又)书其出者,如入禾然。”

此处记载,看出官员带领着农民们一起做粮食的存储及其种子的挑选等一系列工作,其目的只有一点,即保证明年在春耕时有优良的种子可以被播种。可见,秦朝的法律在农业方面的重视,不然不会在细微之处做到如此的细心。

现代版种子储存方式

  • 二、农田(水利)的修筑与灌溉

农产品的种植等是离不开水源的,同时距离水源近的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为养活整个秦朝百姓,不得不开河渠、修河坝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秦民有土地可以播种,秦之疆土长出金灿灿的粮食。

曾记得幼时父辈们挑着簸箕,拿着扁担,甚至家庭条件好的推着车子去山那边,说是修建水库等,水库修建了若干年后沿着水库的不同方向修建河渠,如今想到了这里那种情景何不就是为了农业的灌溉着想吗?

在历史文献中均有大量书籍描述了水源、水利的修建与维护等工作,同时会有专门的官员去守护等等,甚至有的还诞生了一种专门的官职,如小学课本上的河伯等等。在此,我们引用在张家山出土的汉简为依据做出有效的论述。

农人修建水利

《二年律令·田律》规定:“九月大除道及阪险。十月为桥,修陂堤,利津梁。虽非除道之时而有陷败不可行,辄为之。”

根据节气之规律,每年的夏季暴雨较多,水流湍急,洪水涛涛,很容易造成部分的道路阻塞,甚至是河坝决堤等等。在史料我们亦可以看到,九月会清除河道的垃圾,加筑危险的河坝。同时在十月建造一些桥梁以备洪水时方便行人的交通等等。

此等行为均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秦朝的百姓和相关的政府官员,此看似和农业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一旦处理不好却直接导致粮食减产,甚至是本该丰收的年份却因洪水等天灾导致百姓一年的劳作“付之东水”。此等行为每其名曰:“防范于未然”。

现代版水利工程

  • 三、农畜的使用与保护

可不要被《水浒传》中各路英雄的口头禅“小二,上四斤牛肉”给误导,不管是在宋朝还是在其他的朝代,几乎耕牛均是被保护的对方,只要一经发现或是被举报,均被判刑等。为何《水浒传》英雄会这般说法呢?主要原因代表着对当朝法律的漠视与挑战,不然怎可视为梁山好汉呢?

据张家山汉简《田律》记载:“诸马牛到所,皆毋敢穿宑,穿宑及及置它机害人、马牛者,虽未有杀伤也,耐为隶臣妾。杀伤马牛,与盗同法。杀人,弃市。伤人,完为城旦舂。”

可见,秦朝的法律对耕牛的保护,但凡马牛农畜所到的地方,不能去伤害它们,伤害其马牛农畜者,当为奴隶等;但凡杀农畜者和盗贼是一样的惩处。即农畜被法律明文规定的保护的起来,任性在土地上行走,就是这般任性与洒脱。

早期《田律》记载史料

倘若农畜在繁殖期或是遇到了其他的状况,该如何处理呢?只要我们想到了,出土的秦律中均为我们做出来了很好的解释。怪不得秦朝能在有限的土地上,养活七国之人,此乃为法律之缘故也!

《秦律十八种·厩苑律》规定:“四月、七月、十月、正月肤田牛。卒岁,以正月大课之,最,赐田啬夫壶酉(酒)束脯,为旱〈皂〉者除一更,赐牛长日三旬;殿者,谇田啬夫,罚冗皂者二月。其以牛田,牛□絜,治(笞)主者寸十。有(又)里课之,最者,赐田典日旬殿,治(笞)卅。厩苑律。”

农畜的保护和繁衍被视为官员重要的考核标准,此也为官员升迁的途径之一。秦朝的强大主要的原因在于法律的严谨和全面,同时它如同双刃剑,也是秦朝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厩苑律》部分文献还原

  • 四、农人的来源

幼时但凡在农忙的季节,父母都会回家帮老一辈收割庄稼,不然因天气或其他的原因,一旦错过的时节,一年的成果就白费了。可是,在古代男儿除外征战,家里的除了妇人,其他的就是孩子或是老人了。遇到了秋收的季节该如何是好呢?

此为客观的问题,也是不得不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翻看竹简我们会发现秦朝在农人的来源上大体有两个来源,在此我们拿竹简来说话。

农忙时节场景图

其来源一史料《秦律十八种·杂抄》:

“同居毋并行,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

其来源二史料《秦律十八种·司空律》:

“居赀赎责者归田农,种时、治苗时各二旬。”

尤其是第二种,征用犯罪之人来收拾庄稼,简直为事半功倍之方法。在汉朝的河套建设中,罪犯被发往河套之地去开垦之政策,在此一看河套的政策乃为秦朝法律的延续之行。

在整个秦朝的农业发展中是以农民为主,官府为辅,接下来我们从官员入手,来重点分析官员在农业发展中主要其的作用和意义等。

《秦律十八种·杂抄》竹简史料

以官为辅的农业管理模式

从古到今,官员起到的作用都是管理与督促的作用,在秦朝农业发展的法律中大体也是如此。然我们仍要具体去分析,其法律是如何约束和要求官员的。我们从三个小方面入手,来逐渐分析其具体的法律规范!

  • 一、监督农人农事,促进农业发展

农业上很多小事农民们自己都可以解决,但是一些重大的事情(如:水源)仍需要政府出面来号召广大农民,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把水源的事情给有效解决掉。同时个别的农民在农业中不按着国家的要求来,此均会被有关的人员督促。

《秦律十八种·语书》载:“廿年四月丙戌朔丁亥,南郡守腾谓县、道啬夫:古者,民各有乡俗,其所利及好恶不同,或不便于民,害于邦。是以圣王作为法度,以矫端民心,去其邪避(僻),除其恶俗。”

在农业的发展中,一些农民很容易因一些思想或是风俗的不同导致农业不能正常或是更好的进行。假如个人去解决会反正争端,政府部门借助皇家的旨意去传达或是要求就会很快处理掉。

农人发展争端场景

  • 二、收集数据,整理成稿,汇报上级

家庭每一年均需要向国家上缴一定的粮食(即公粮),但是每一年的收成都是不一样的,该怎么收,又该收多少,这些问题的解决依据是什么呢?是不是就需要政府的人员去收集家庭的粮食收入及其家庭的人口等等,形成数据。

一个郡县的粮食数据收集好一些,需要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估,然后商量出到底每家每户交多少公粮才能保证农人手里有粮食,又能保证上交给国家的粮食达到最大。

《秦律十八种·田律》规定:“雨为澍,及秀粟,辄以书言澍稼、秀粟及垦田易无稼者顷数。......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以邮行之。”

农人络绎不绝交公粮中

在《田律》中,官员需要对雨水、收成等整理、收集,并且形成书面文件,回报给上一级。可以说此责任是很重大的,要求农人上交的粮食多了,可能会导致农人耕种的积极性下降,手里无粮食的农人甚至会直接谋反等;上交给国家的少了,当地的政府会受到上级的处罚,致使升迁无望等等。

《秦律十八种·金布律》有明确规定:“县、都官坐效、计以负赏(偿)者,已论,啬夫以其直(值)钱分负其官长及冗吏,而人与参辨券,以效少内,少内以收责之。其入赢者,亦官与辨券,入之。其责(债)毋敢喻(逾)岁,喻(逾)岁而弗入及不如令者,皆以律论之。”

《金布律》记载了,在粮食的整个过程中,官员们出现了违法乱纪等行为均为受到国家的处罚。秦朝的法律严明近似到苛刻,在此处记载中我们也可以从侧面看出“影子”。

田间交公粮

  • 三、农业发展纳为官员考核

在上述官员回报中,我们似乎也感觉到了一个郡县(秦朝36郡)的粮食每一年上交给国家的多少,在一定的程度上说明了在任的官员业绩好。此等行为一旦被上级或是皇帝认可,可以说升迁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秦律十八种·仓律》规定:“稻后禾熟,计稻后年。已获上数,别粲、(糯)之襄(酿),岁异积之,勿增积,以给客,到十月牒书数,上内史。”

“不想升迁的官员不是一个好的官员”、“只要是官员没有一个不想升官发财的”此类的话语多不胜数,此条法律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以达到上交粮食的最大化,但是有些官员甚至会为了升官发财会“虚报”,压榨农人一年的心血。

纸质版《睡虎地秦墓竹简》

史家说评价

秦朝的农业发展体系很完善、很严谨,若不是在出土的《秦律十八种 》中被保存下来,谁人会想到几千年前的秦朝会有这般促进农业发展的法律,同时在侧面也看出秦朝确实是一个“依法治国”、“依法治农”的强国,谓之强秦是其真实写照。

在一系列的农业法律中,我们看到底层的百姓确实生活艰难,如同白居易在《观刈麦》中表现“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如今,我国的农业在袁隆平院士的带领下发展的如火如荼,养活了13亿人口,袁老的此番贡献注定会永垂青史。同时,在结尾之处希望各位珍惜粮食,珍惜劳动人们的每一滴汗水。

参考文献: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田律》、《睡虎地秦墓竹简·秦律十八种》等。

本文由史家说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1.《以法治农:拨开竹简《秦律十八种》,了解大秦的“农业发展模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以法治农:拨开竹简《秦律十八种》,了解大秦的“农业发展模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6072.html

上一篇

【#NAME?】专题Excel出现“NAME”提示怎么办 如何解决Excel“NAME”提示

下一篇

3国和秦朝专题之战国末期,五国合纵为何削不弱秦国?秦国所拥有的,是六国所缺的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干货看这篇!浅谈秦汉两朝的农业经济发展——从“牛耕”技术谈起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干货看这篇!浅谈秦汉两朝的农业经济发展——从“牛耕”技术谈起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相关介绍,随着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全面发展,右倾技术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右倾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重要作用,从我国研究右倾历史的古今文献内容来看,秦国开始鼓励耕田。当时的国家政策以实现兵农合一为主,鼓励农民农耕和作战...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专题读史小记:秦·农业帝国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专题读史小记:秦·农业帝国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相关介绍,秦、农有不解之缘。秦的远祖白翼,后世封国为秦。问卷显示,陈其实是两个字的组合,上半部分是“丁”的省略,下半部分是“谷”,这些都与农业生产紧密相连。 也有人认为,“秦”是一种禾谷的名称。无论是哪一种说法...

关于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我想说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关于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我想说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相关介绍,大农微语: 2017年第一个月,大农队收到了2017年第一期《世界农业》封面人物的好消息!是的,就是《老版农》的那个老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志敏教授。 《世界农业》是创办于1979年、由农业部主管的国...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专题之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专题之樊志民:十年来,我研究秦朝农业历史的二三事!

一句话概括秦朝农业发展相关介绍,大农微语: 2017年第一个月,大农队收到了2017年第一期《世界农业》封面人物的好消息!是的,就是《老版农》的那个老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刘志敏教授。 《世界农业》是创办于1979年、由农业部主管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