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秦朝

3国和秦朝专题之战国末期,五国合纵为何削不弱秦国?秦国所拥有的,是六国所缺的

秦国在商鞅变法后,秦国改变了原有的贫弱国力状态,国家经济实力直线上升,社会发展速度高质量提高。

国家在变法后生机勃勃,君主励精图治,人民安居乐业,为秦国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变法后与各国发生的战争,双方有胜有负,可是基本上都是秦国占上风。那么,为什么五国合纵都打不赢当时的秦国呢?

一、秦国的天险地利人和

在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凭借强大的实力不断对外征伐,渐渐产生了问鼎周室的想法。收复河西后,秦国虽然基本上控制了崤函地区,但崤函之险的东段却被韩国掌握着,这对问鼎中原是一个极大的阻碍。于是,秦武王派秦将甘茂攻打韩国,史称宜阳之战。

在秦国君臣一心的努力下,秦国夺得宜阳,使疆域扩大到了中原地区。这是秦国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次战役使得秦国完完全全控制了崤函之险,进可攻退可守。

自此,秦国坐拥优越的地理位置,凭借函谷关和黄河天险这一有效的天险,向东边挺进的时候就能够毫无后顾之忧。

而坐拥天险与地利的秦国,在人和方面也是拔得头筹。

秦国自从秦孝公起,后面的君主几乎没有一个昏君,长年累月的积累给予秦国很大的后盾支持。在那时,孝公的一番“求贤令”令秦国高手贤臣云集,在统一六国中提出至关重要的意见的贤臣,大多都不是秦国人。如我们大家熟知的范雎、吕不韦、李斯等秦国重臣,他们就都不是秦国人,因而求贤令让秦国积累了乱世之本,为战争时刻有贤臣出谋划策奠定了基础。

这是文治,而武治方面秦朝也不甘落后。

秦国的弩制造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在六国沿用弓箭的时候,秦国已经开始大规模装备秦弩,装备精良的秦军队所向披靡。

同时,当时秦朝的冶炼技术也十分精良,工匠懂得在冶炼时添加适量的锡,使得秦剑犀利无比且又不容易折断。这些秦剑在黄土下沉睡了2200多年,出土时依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秦国拥有着那个时候先于旁人的技术,使得秦国军队在以后的战争中所向披靡,在当时的六国面前可以说是无人能敌。

二、六国的算盘

由于秦国的日渐强大以及不断征伐邻国国土,在公元前318年,楚怀王发起由燕楚魏赵韩五国组成的联军,拉开了第一次合纵攻秦的帷幕,但这次的合纵攻秦并没有给秦国实际的伤害。

战国时期的诸侯各国,经过常年累月的战争,关系一直处于相互猜疑的状态,大家谁都想要少出点力少折损点兵力,各自心里打着各自得小算盘。因此,这次合纵可以说是雷声大雨点小,有的打到了函谷关就停止了,有的甚至还没开始就结束了。面对强敌,秦国只需放低点姿态,答应给了其中一方一点土地,对方就心满意足地收兵,如此下来,合纵所起到的意义并不大。

而第二次合纵就打得比较顺利。在公元前247年,魏国信陵君指挥魏赵韩楚燕五国大军大败秦军,这一次合纵收复关东失地,直接打到了函谷关门口。由于这一次来势较为凶猛,秦军只好闭关不敢出。但就在合纵刚看到点起色之时,这位领头人物信陵君就去世了,没有他的极力主张和领导,合纵这事好像又被各国抛在了脑后。

直到公元前241年,五国联军再次发起了对秦的攻势,这一次由赵国大将庞煖带领,这可以说是合纵颇见成效的。大军刚一开始就收复以往被秦国收下的城池,这给了秦国当时的实际掌权者——吕不韦一个警醒。

按照合纵的步骤来说,下一步大军就是开往函谷关了。但令秦国人意料之外的是,庞煖带着联军并没有向西挺进,而是采取迂回战术,直接率领大军绕道函谷关后。这正是庞煖的不同旁人之处,他清楚地知道函谷关易守难攻,如果想攻破函谷关就必须要出其不意绕道身后。他下令联军分几路过山西永济,进展顺利,来到了距离咸阳只有七、八十里的地方,可以说是大军已经抵达咸阳的家门口了。

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秦国丞相吕不韦利用他多年经验认真地分析联军情况。在他看来,楚军作为大国之军,千辛万苦远道而来,军士多多少少会有所怨言,因此把突破口放在了楚军身上。且因为楚国又是大国,在本次联军中颇有影响力,如果能够将楚国打败,自然而然就挫败了联军的士气。

就这样,吕不韦亲自来领秦军向联军宣战,并集中精锐兵力突然袭击了楚营。吕不韦的算盘果然没有敲错,这一下子直接打得楚军不知所措,一仗下来便让楚军崩溃不已,在没有与其他联军的商量之下直接麻溜地班师回朝了。

三、廉颇老矣,齐国坐视

那么在当时除了秦国之外,别的国家难道没有贤臣可以为国君出谋划策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但秦国占上风的原因,就在于秦国团结,君臣眼光高远。

大家熟知的“廉颇老矣,何能饭否”这个典故就出自于秦赵的长平之战中,当时的廉颇带领赵国二十万军队开往长平,但由于秦赵军队差距甚大,廉颇及时调整了战略方针,转攻为守。廉颇的目标很明确,秦军大老远长途跋涉来到长平,粮食储备量也一定有限,而赵军占领着有利的地理位置,筑垒固守,以逸待劳,待到秦军粮食耗尽,自然不攻自破。

秦国为了打破这个僵局,采用离间计四处散播“廉颇年迈,早已没有当年的神勇”,这一传言传到了赵国君主耳里,他立即将主将换为赵括,让他带领二十万军队前往长平替代廉颇。

这位赵括,就是典故“纸上谈兵”的出处。得知赵国将主将换为赵括,秦国立马将白起调来,而白起根据赵括的弱点,不出数日便将赵国四十万军队几近歼灭。赵国本来完全有希望赢下此战役,就因为君臣未能够上下一心,导致失了城池,前线军队尽灭,脸面尽失。

另外,六国之中还有一个齐国,并不乐于参加合纵这件事,究其原因有二。

首先,齐国君主认为自己与秦国并没有直接的交叉关系,毕竟中间有相隔着燕赵魏韩等国家,秦国肯定打不到自己这来,因而不比那些国家和秦国有着直接的利息纷争。

其次,齐国国主鼠目寸光的思想,竟然想要坐享渔翁之利,心里想着看着那个国家在攻打秦国的时候将兵力耗尽,自己好去捡这个天大的便宜。如此鼠目寸光的想法,也不可惜当秦国兵临城下的时候,齐国只能投降了。

可见,除秦国之外各国的合纵,大家都没有朝着削弱秦国实力这一目标共同努力,反而心怀鬼胎,在合纵的时候没有能够出现一个拥有超高话语权的领导者,换句话讲就像是一盘散沙。加上秦国实在是在这些历练中越来越强大,合纵联军却在历次战争中越来越弱。最终,秦国也在一场场战役中,向问鼎中原那个目标一步步靠近……

参考资料:《战国的终结与制衡的失效——对战国时期合纵连横的反思》,漆海霞

1.《3国和秦朝专题之战国末期,五国合纵为何削不弱秦国?秦国所拥有的,是六国所缺的》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3国和秦朝专题之战国末期,五国合纵为何削不弱秦国?秦国所拥有的,是六国所缺的》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56187.html

上一篇

以法治农:拨开竹简《秦律十八种》,了解大秦的“农业发展模式”

下一篇

【《恋绝秦朝之今生今世》】专题《大秦赋》秦王嬴政太后赵姬母子决裂,共患难未必就能母子同心

【3国和秦朝】战国时代秦国被群殴了几次?秦国三次被打到认怂,统一六国好艰辛

【3国和秦朝】战国时代秦国被群殴了几次?秦国三次被打到认怂,统一六国好艰辛

3国和秦朝相关介绍,罗马不是一夜建成的。这句话也建立在秦朝。在西部蛮荒的土地上慢慢成长为大国,蔑视其他6个国家的过程同样漫长而艰辛。(威廉莎士比亚) (以英语发言)。 在今天,当我们看到秦国时,会想到秦始皇,想到中国第一...

【3国和秦朝】《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西周,又灭东周,东西周为何会同时存在?

【3国和秦朝】《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西周,又灭东周,东西周为何会同时存在?

3国和秦朝相关介绍,最近《大秦赋》继续热播,这部电视剧以秦始皇嬴政成长为主线,向观众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全国历史。 据悉,这部剧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场景,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画面。剧中,先后出现了四代秦王,分别是嬴稷(昭...

3国和秦朝看这里!《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西周,又灭东周,东西周为何会同时存在?

3国和秦朝看这里!《大秦赋》中,秦国灭掉西周,又灭东周,东西周为何会同时存在?

3国和秦朝相关介绍,最近《大秦赋》继续热播,这部电视剧以秦始皇嬴政成长为主线,向观众展示了波澜壮阔的全国历史。 据悉,这部剧先后搭建了1000多个场景,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历史画面。剧中,先后出现了四代秦王,分别是嬴稷(昭...

3国和秦朝,干货看这篇!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

3国和秦朝,干货看这篇!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

3国和秦朝相关介绍,这是东周后期,也就是战国时代。当时最强大的诸侯国共有7个,被称为“全国七雄”。 然而,虽然这七个国家雄踞一隅且底蕴深厚,但在中原大地上还有许多相对弱小的诸侯国艰难地生存于大国的夹缝中,如:宋、越、中山...

关于3国和秦朝我想说前秦和秦朝之间有什么联系?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 关于3国和秦朝我想说前秦和秦朝之间有什么联系?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 关于3国和秦朝我想说前秦和秦朝之间有什么联系?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 关于3国和秦朝我想说前秦和秦朝之间有什么联系?二者之间有何区别?

【3国和秦朝】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

  • 【3国和秦朝】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
  • 【3国和秦朝】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
  • 【3国和秦朝】齐国灭宋国,为什么最终受益的却是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