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朝,道德家们努力提高父系家庭首领的权威,强调孝道,使女性成为男性家庭成员的附属品。
儒家经典《孝经》可能就成书于汉朝早期,教育儿童尊敬父母和其他长辈、政治权威。与此相似,出身于汉朝贵族家庭的班昭,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她写了《女诫》一书,强调女性最好的品质是谦让、服从、恭顺,并为丈夫贡献一切,这本书被广泛阅读。对儒家学者和政府权威来说,有秩序的父权制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多数中国人生活乡间,种植谷物和蔬菜,他们的收获比从前更多一些。在周朝晚期,种田人经常把铁片安装在他们的犁上,使犁更加锋利,但是手工业者们还不能生产出足够的铁让他们换上真正的铁犁。汉朝时期,冶铁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主要是因为汉朝的统治者对手工业感兴趣,因而鼓励手工业不断扩大规模。种田人不仅很快用上了铁犁,他们的锹、镐、锄、镰刀和铲等农具也都换成了铁制的。坚硬锋利的工具使耕种者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养活了比从前更多的人口。而农业剩余产品的增多又使更多的人有条件从事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
冶铁业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农业。汉朝的手工工匠发展了生产技术,学会制作家用和军用的各种精美的器物。铁罐、炉子、刀、针、斧子、锤、锯和其他工具成为那共成为那些无钱购买较为昂贵的青铜器物的家庭里的必需品。铁器容易获得也具有很重要的军事意义。工匠们设计出的铁制盔甲,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同时,汉朝尖利的矛剑和箭头也是中国军队得以战胜匈奴人和其他游牧部落的重要原因。
丝绸生产—尤其是养蚕业,即蚕丝的生产—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行业。养蚕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千纪,在古老的夏朝之前就产生了,但是在汉朝时期,养蚕业才从它的发源地黄河谷地传播到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在南方地区比如四川省和广东省,它发展得尤为迅速,公元前2世纪,中国与西方建立远距离商贸联系之后,丝织业更是兴旺发达起来。
尽管蚕虫可以在欧亚大陆的大部分地区养殖,但是因为中国有先进的养蚕技术,所以他们的蚕丝质量特别好。中国人养育桑蚕,喂给它们吃的是切碎的上等桑树叶,解开蚕茧时非常小心细致,确保得到纤维较长的蚕丝,然后把蚕丝织成轻柔的、有韧性的和有光泽的丝织品。(而在其他地区,人们用的是吃各种树叶长大的蚕虫,把它们的茧捣碎之后得到的是短纤维,这样生产出来的只能是质地低劣的丝织品。)中国丝绸在印度、波斯、美索不达米亚甚至在遥远的罗马帝国都非常有名。丝绸和其他商品的贸易活动促进了一个精密的商业道路网络的建立,这些道路被统称为“丝绸之路”。
在冶铁业和丝绸业不断发展的同时,汉朝工匠们还发明了纸。在此之前,中国书吏们写作的材料是竹简和丝绸,也把一些启示刻在甲骨上和青铜器皿上。可能在公元100年以前,中国工匠们就用大麻、树皮和纺织纤维制成了纸张,这种纸比丝绸便宜,同时又比竹简更容易书写。尽管富裕的贵族阶层仍然阅读写在丝绸上的书,但是纸很快成为最受欢迎的写作媒介。
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支撑了汉朝早期的人口快速增长和普遍繁荣。历史学家估计,公元前220年,即秦朝刚刚建立不久,中国人口大约2000万,到公元9年,即西汉末年,人口增长了三倍,达到6000万。同时,尽管征收的赋税只是整个生产的一小部分,但是帝国粮仓囤积的粮食已经多得吃不完,有时白白地糟蹋掉了。
(齐格勒《新全球史》读书笔记)
1.《关于1世纪汉朝我想说《新全球史》:西汉王朝的经济繁荣,“丝绸之路”通达西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世纪汉朝我想说《新全球史》:西汉王朝的经济繁荣,“丝绸之路”通达西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0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