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汉朝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专题之从靖难之役看中国古代藩王制度的演变史

朱元璋驾崩后,黄长孙周润伟登基,为了巩固明朝的皇权统治,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行动。

不想,弄巧成拙,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打入南京。弄得骨肉相残,江山易主,史称“靖难之役”。这次政治动荡,是由皇权和藩王的权力之争而引发。自周天子分封天下开始,中国古代朝廷和藩王之间的明争暗斗一直存在。这里,我们就借明朝的靖难之役分析一下中国藩王制度的演变过程。

靖难之役前的明朝藩王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一心为太子朱标继承大明江上做政治上的准备。不想,朱标去了一趟长安,后来后就一命呜呼了,真是人算不如天算。朱标之死,让弟弟们看到了希望,也许当时很多人都以为朱元璋会从儿子们选一个,结果,却立了孙子朱允炆。朱元璋这个决定是有道理的,传给哪个儿子都可能再次引发众子争嫡。而传位给嫡长孙,是为了维护“嫡长子继承制”,当然也有争议说,因为朱标的太子妃去世了,朱允炆的母亲才被扶正的。但不能说后扶正的就不是嫡孙了。而此时此刻,朱元璋已经封了二十四个儿子和一个侄孙。这些藩王被分封到了全国各地,是明朝的镇国利器,也是皇权的直接威胁。朱元璋对藩王的节制被详细记录在《皇明祖训》上:

“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既平之後,收兵於营,王朝天子而还。如王不至,而遣将讨平,其将亦收兵於营。将带数人入朝天子,在京不过五日而还,其功赏续後颁降。”

从而可见,朱元璋制定的家规是相当严厉的。藩王没有皇帝密诏,绝对是不可以起兵的。同时又规定了,藩王离京之后,没有接到诏书命令是不可以进京的,即便接到诏书也是进京面圣之后马上离开,第二个藩王才可以进京。也就是说,这些朱家的兄弟们一旦赴任,从此就老死不行往来。朱元璋在防什么?不言自明。自古藩王若坐拥一方,不听皇命的大人有在。朱元璋早就看出自己百年之后,藩王势力对中央集权的威胁。

但是,明朝的藩王和汉朝初年有着很大差别。刘邦封诸王的时候,这些诸侯是一方土皇帝,政治、军事、经济都相对独立。而明朝的藩王除了享有朝廷的俸禄之外,只有用少量的亲兵。这些亲兵从三千到一万不等,有一部分在明初还发挥了戍边保国的作用。不过,他们对地方政务是没有什么权力的。说白了,朱元璋想达到的,是既想让这些朱家子弟能保家卫国,成为朝廷的镇国利器,又不想让他们权力过大,影响中央集权。

分封制度的起源与衰落

分封制自周朝开始,当时不应该叫“藩王”,应该叫做“诸侯王”。那个时代,受到当时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周天子直接统治的地域还无法到达周边的广阔地区。可以说当时的政策是积极的。各个诸侯国对边疆地区的开发和中原王朝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到了后来,诸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大,早已不受中央政权的控制,周天子就成了名义上的大哥,实则就是个摆设。也许周武王没有想到几百年后,郑庄公不但不尊重周王,还差点要了他的命。周朝最终也是亡于与诸侯的纷争。

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曾经就是否分封天下展开过激烈的讨论。博士淳于越告诉秦始皇: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捕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他的理由看似很充分,如果不分封子弟,天下出事了,谁来辅助朝廷呢?而他忽略了一点,秦朝的时候,铁器为代表的先进生产力已经得到普及,秦朝的管理半径早已今非昔比。淳于越的主张,秦始皇并没有采纳,而是实行了郡县制。秦始皇怎么想的?他眼睁睁看到了周朝的前车之鉴。如果分权给诸侯,百年之后,秦朝仍然会重蹈周朝的覆辙。从这个时候开始,即便汉唐明清都有封藩王。但是“藩王”之本质和周朝早已大相径庭了。周朝之“封建”制度已经被历史抛弃了。

藩王制度的起伏与演变

历史总会有这样的规律,当一种旧制度弊病过大,决定要淘汰的时候,往往会矫枉过正,或者突然的转换带来极大的不适应。就像是“德先生”、“赛先生”进入中国后,就有许多人开始高呼“打倒孔家店”。之后,再有一段时间的起伏,最终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就像一根弹簧片,受到外力之后,会产生些许的震动后才趋于平稳。中国的藩王制度亦是如此。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随之而来的,就是秦朝需要使用严厉的苛刻的法律制度去维护整个国家。但最终亡秦的仍然是六国贵族的复国运动。汉朝建立之后,又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刘邦在登上皇位后和群臣以斩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个就是历史上的“白马盟誓”。目的是为了保住刘姓的江山。但是,即便只封刘氏子弟,难道就不会再出一个郑庄公?周宣王二十二年,封其弟王子友于郑。郑庄公可是正儿八经周王室的后裔。所以,为了能制衡这些藩王,汉朝规定了封国的丞相由朝廷委派。这个就与周朝的分封有着本质的区别了。

到了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汉朝的封国被剥夺了人事任免权,主要大小官吏都有朝廷安排,封国仅仅保留了收租税的权利。也就是说,封国和郡县已经差别不大。汉武帝时期的“推恩令”作用下,封国逐步被肢解了,从此再也无力对抗朝廷。东汉时期继承了西汉的封国制度,更为彻底的是,东汉封国最多是个郡的大小,郡的长官称太守,封国的老大称国相,实际就是个地方长官。藩王的实力开始跌入低谷。

到了晋朝初年,朝廷认为东汉末年造成动乱,局面一发不可收拾的原因是没有同姓王,所以才被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最终被篡夺了皇位。于是,大肆分封同姓王,藩王实力再次水涨船高。结果,晋武帝司马炎在选择继承人的问题上犯了混,导致了八王之乱的局面。这场战乱险些葬送了晋朝的天下,最后,朝廷南迁,死撑着剩下的半壁江山。五胡乱华时代是个悲情时代,从北方南下的士族军阀实力非常强大,东晋皇帝也是在各种门阀势力的夹缝中求生存。而此时,东晋皇帝分封的皇族子弟成为了朝廷对付门阀势力的最后一道屏障,但是不是皇帝不给,是皇帝也没有权力绕过军阀们去分封藩王。藩王力量再次被历史藐视。

到了唐朝,国力昌盛之时,还没有什么藩王势力。可一场安史之乱让大唐朝廷彻底失去了控制地方藩镇的能力。只不过这里的藩王换了个名字而已,称“节度使”。唐朝后期,节度使控制着自己的藩镇。面对唐朝版的“推恩令”,藩镇势力群起攻之,根本推行不下去。直至到了朱温弑君自立,唐朝灭亡,各个藩镇先后建国,中国出现了五代十国大分裂局面。正应了那句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宋朝可以说是总结了历史上的藩王制度后,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模式。因为宋朝的皇子被封王的,不但没有兵权,也没有封地,妥妥的朝廷养你一辈子而已。而且,这些王爷的爵位,不能继承。也可以说,宋朝实际上已经消灭了藩王制度。因为这些王爷顶多就是个爵位。

明朝的藩王诞生于当时的天下大势

明朝建立后,并不是朱元璋不了解藩王制度的危害,而是但是天下形势所迫。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先后打败了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对手,又将北元逐出中原。偌大一个国家,还没有稳定下来。北边蒙古人虎视眈眈,南方旧势力频频发难。这个时候,朱元璋最信任的当然是自己的儿子。于是,藩王制度重新回到了现实中。从明朝初年的历史看,这些藩王确实镇守一方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同时,朱元璋的江山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们共同奋斗的结果。而这些功臣怎么办,历史告诉我们,朱元璋确实狠毒。在异姓权臣和藩王之间,他选择藩王,即便是他知道藩王制度的危害。为了稳固江山,朱重八不惜大肆屠杀功臣,若没有这些藩王势力,恐怕还投鼠忌器,如履薄冰。

明朝藩王本没有很大势力,可是连朱允炆一个孩子都知道,将来必成灾祸。在太子朱标去世时,朱棣本来认为自己应该有机会的,但是朱元璋却选择了长孙朱允炆。作为燕王的身份,朱棣对朱允炆说:不料儿乃有如此!这是朱棣该说的话吗?如此聪明一个朱老四,竟然说出这样的话,可见朱棣但是有多失落。

靖难之役,不是朱棣本人的胜利,因为那个时候,朱允炆、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个团队的“削藩”行动已经把天下藩王都惹毛了。这些藩王本是朱元璋封来护国保皇的,现在都被推到了对立面了。真是成也藩王,败也藩王。

清朝初期,由于天下形势的原因,朝廷为了稳定江山,曾分封过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等几个藩王,但是平叛三藩之乱后,中国的藩王制度算是寿终正寝了。

藩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三个因素:

一、来源:皇族身份、不世之功、权力交易

二、作用:稳定江山、镇戍边疆、拱卫朝廷

三、危害:割据一方、干涉朝政、威胁皇权

藩王能为国家稳定做出贡献,也能让一个国家坠入深渊。作为地方势力最典型的代表,藩王制度几乎贯穿了中国古代历史的整个过程。

1.《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专题之从靖难之役看中国古代藩王制度的演变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专题之从靖难之役看中国古代藩王制度的演变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1046.html

上一篇

【3d汉朝立国】文景之治,汉文帝的治国艺术,现在仍有借鉴意义

下一篇

关于1世纪前期的汉朝发生了什么我想说重庆考古新发掘28座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巴文化墓葬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从靖难之役看中国古代藩王制度的演变史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从靖难之役看中国古代藩王制度的演变史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朱元璋驾崩后,黄长孙周润伟登基,为了巩固明朝的皇权统治,开始了大规模的削藩行动。 不想,弄巧成拙,燕王朱棣起兵南下,打入南京。弄得骨肉相残,江山易主,史称“靖难之役”。这次政治动荡,是由皇权和藩王的权...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汉朝两任淮南王的悲剧:父子皆因谋反而死!从《史记》看怀壁其罪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汉朝两任淮南王的悲剧:父子皆因谋反而死!从《史记》看怀壁其罪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汉朝初期出现了三位著名的淮南王,分别是英夫、刘璋和刘安。 这三个人中,英布是异姓王,刘长是刘邦的儿子,刘安是刘邦孙子。英布谋反咱们今天不说,今天只说刘长和刘安这爷俩,他们爷俩一个谋反被汉文帝镇压而死,...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历史:从封建制迈向郡县制,大分裂走向大一统,西汉王朝居功至伟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历史:从封建制迈向郡县制,大分裂走向大一统,西汉王朝居功至伟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从封建制迈向郡县制,从大分裂走向大一统,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大势所趋。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然而,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夏商周三代还需要利用封建制统治天下。这种情况直到秦朝...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干货看这篇!同是藩王作乱为何七王之乱三个月平定,而八王之乱却导致亡国呢?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干货看这篇!同是藩王作乱为何七王之乱三个月平定,而八王之乱却导致亡国呢?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一个成语被称为“乱七八糟”,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中国历史上两次著名的大规模政局对抗中央王朝,分别是西汉七国的乱乱、西晋八王的乱。 这两次藩王作乱共同导致了一个结果便是全国性的藩王对抗中央王朝,后来朱棣作乱...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看这里!同样是藩王之乱,为何七国之乱很快平定,八王之乱让国家灭亡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看这里!同样是藩王之乱,为何七国之乱很快平定,八王之乱让国家灭亡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历史上有两次非常有名的王干大混战,一次是汉朝的“七国之乱”,一次是西晋的“八王之乱”。 这两场大混战,都是地方上的藩王,想要夺取中央政权当皇帝,从而掀起的一场全国性战争。 不过,这两场大战,结局却是完...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专题之汉朝中央政府是如何解决藩王的?从武力到法律,用了四代的时间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专题之汉朝中央政府是如何解决藩王的?从武力到法律,用了四代的时间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汉朝成立以来,封国问题一直困扰着汉朝皇帝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朝皇帝从李氏诸侯王消亡到董氏诸侯王平定,分封制的修改,也就是秋恩玲的颁布,可以说诸侯王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汉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央集权...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你肯定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藩王之乱”

关于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我想说你肯定不知道:中国历史上的四次“藩王之乱”

113年汉朝藩王势力消失相关介绍,中学历史教科书上把从秦朝到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称为“封建社会”。 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所谓“封建社会”,其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实行“分封制”。可是从秦朝到清朝的这些更迭的朝代中,大部分朝代根本不是实行“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