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福州将迎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
东南和海,普龙江大湖,公元前202年盲目建设野性2200多年后,福州不仅写下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还产生了无数名垂青史的风流人物,留下了许多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
马鞍墙、龙舌燕尾屋脊、青瓦雨檐、灰塑脊兽……福州的传统建筑独树一帜。
“厝”在方言中意为房子,人们亲切地称那些有历史、有故事的房子为“古厝”。古厝蕴藏着福州的城市文脉,也是福州人的乡愁、乡情、乡恋。到福州的城区郊野、街头巷尾走一走,古厝的“前世”说不尽,“今生”更出彩。
今天小编要带大家去鳌峰坊3号的高士其故居去看看。
这爿古厝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明时曾为郑善夫别业,迟清亭即建在此,现古泉尚存。高士其故居,始建于明代,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道光以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曾作邵氏宗祠。时高士其的父亲高赞鼎在二进鱼池东侧修一幢双层小楼,为高士其少时生活读书处。
01博学少年
高士其(1905~1988年),原名仕錤,乳名贻甲,闽县(今福州市区),是我国著名的科普作家。1999年12月13日,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国际编号为3704号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高氏先祖,山东渤海人士,明朝中叶,参加戚家军。400年前,高士其祖上随戚继光转战沿海,平定倭寇,遂定居于福州。
于山戚公祠
高士其,从3岁就开始背诵儒家经典,于山脚下则有鳌峰书院,林则徐出自于此。他从小学习《易经》,而且《易经》一直跟随着他漂洋过海而又归国。7岁时,高士其开始接受西方科学。
他在清华大学接受了基督教教义,他的洗礼导师就是司徒雷登,他们结成了父子一样的友谊。上世纪30年代,高士其又熟读了佛教的《地藏经》、《心经》、《金刚经》。
清华时代,高士其(左一)在英文话剧《圣诞之夜》中饰演贵妇人
1925年,20岁的高士其以全优的成绩从清华毕业赴美深造,插班考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化学系三年级,攻读无机化学专业。然而,中国传来瘟疫蔓延的消息,姐姐的生命也就此终结,他决定转学到芝加哥大学化学和细菌学系。1927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芝加哥大学医学研究院,攻读医学博士。
但1928年的一次实验却改变了高士其之后的人生轨迹。当解剖一只患有甲型脑炎的豚鼠时,不慎划破手指。几天后,从伤口侵入的脑炎病毒开始发作,病毒破坏了他的小脑的中枢神经。
23岁的年轻人已被医生“宣判死刑”,医生预言他的生命可能只有5年。
高士其完成了芝加哥大学的全部医学博士课程,遗憾的是没拿到学位,据推测这可能与他病情恶化有关。
1930年,25岁的高士其最终回到了中国。父亲高赞鼎在上海码头上等待,等来的却是一个步履蹒跚、颈项僵直的儿子。
美国芝加哥大学国际学生年会代表(第二排左三为高士其)
02于山故居
故居前临街,背靠于山,坐南向北。三面风火墙,前后五进,每进有围墙相隔。
门头六扇大门,门内两房一厅。入石框大门为首进,中为天井,三面环廊。大厅进深七柱,面阔三间,穿斗式木构架,双坡屋顶。中为厅、两旁有前后厢房,厅前长廊宽广。二、三进同是面阔三间,进深五柱,有插屏隔成前后厅,厅两侧为前后厢房。
前后都有天井,天井中有覆龟亭相连接,前天井两侧有披榭。四进则是三开间双层楼房,楼上供佛,楼下房。五进为倒朝三间排,后已圮。古时后面尚有花园。每进都有小门通向东侧围墙外花厅。花厅原有四进。一进为三开间书房,二、三、四进为楼阁、鱼池、花园、假山。
2006年,对故居进行全面修缮,辟为高士其故居陈列馆。
陈列馆一角
03科普作家
高士其回国后受聘南京“中央医院”检验科,但不久,他因看不惯医院的官僚作风,愤而辞职。他的生活变得窘迫,病也重起来,行动渐渐迟缓,他苦恼的是没钱买药。也是在那段时间,他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朋友李公朴。
在李公朴的引荐下,高士其结识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当时,刚回国的陶行知正提倡“科学大众化运动”,他邀请高士其参加《儿童科学丛书》的编写工作,高士其写出了《儿童卫生读本》,还为孩子们写了以霍乱、伤寒、痢疾为内容的作品——《三个小水鬼》。
李公朴(1902-1946)
1935年,在李公朴主编的《读书生活》杂志,高士其发表了他的科学小品文《细菌的衣食住行》,他管科学小品文叫“科学小馄饨”,因为上海人喜欢吃小馄饨。写这篇文章时,高士其第一次改了自己的名字,去掉“仕”字人字旁,他不想做官,去掉“錤”字的金字旁,他不要钱,他看重的是大众需要什么。
从1935年到1937年,高士其发表了100多篇科学小品和科学论文,先后出版了《细菌大菜馆》《细菌与人》《抗战与防疫》《菌儿自传》等科学小品集。
《读书生活》杂志
此时的高士其每写一个字都需要10秒以上,每次写作都会因用脑过度出现老毛病:眼球上翻,手脚抖动。此时他的脑子里仍在思考,等症状缓过来,接着提笔写作。
《菌儿自传》这部数万字作品就是这么写成的,作品以第一人称口吻,用游记形式,幽默地描绘了关于细菌的方方面面,成为他的经典作品。直到今天还在不断再版,影响了一代代科学少年。
1937年8月,高士其写完《菌儿自传》最后一章后,离开上海,历时3个多月走到了延安。在延安,他已完全失去了独立行走的能力。2年后,他不得不离开延安,党组织把他送进香港最好的医院。
不同时期出版的高士其经典名作《菌儿自传》
04时代偶像
高士其通读了大量的中国古典名著,在美国求学期间,由于他精通英、法、德文,所以又阅读了大量西方文学的原著与世界名著,并将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哲学结合起来。
高士其的作品和对待人生的态度,融合了他所需诶的知识及文化、哲学的熏陶,这贯穿了他整个的一生。单一的自然科学是造就不出高士其的,也造就不出大家。恰恰是文理哲三者并重方为大家,因此,高士其的作品是集文化、科学、哲学三位一体的大科普。
1949年后,高士其受聘在文化部科普局工作,他的工作需由助手帮他完成。
1955年6月10日高士其回到故居(前排左一为高士其母亲何咏阁,左二为高士其)
此时的中国,正需要在普通民众和科学之间搭一座桥,而他的科学小品文也不再局限于细菌学、微生物学,他开始涉足并不熟悉的领域,为了写作他要深入生活,比如写炼钢,他就坐着轮椅到石景山钢铁厂。
上世纪40年代末石景山钢铁厂
他更被看作自强不息的典范,少先队员们往往是吹着喇叭到他家探访;每天邮递员会送来全国青少年的信件,他已不仅是科普作家,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偶像。
高士其与冰心合影
晚年,即使在病床上,高士其也一刻都没有停止思考,他以惊人的毅力撰写回忆录。1988年12月19日,高士其因病医治无效逝世。当初被医生宣判只有5年生命,他却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丰满人生。
高士其是小朋友们心目中的偶像
全国各地小“铁粉”寄给高士其的来信
1995年,中国科协设立了“高士其科普奖”,对全国学科学、用科学的优秀青少年进行表彰;1999年,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审议通过,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高士其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3704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高士其星”。
这一站,我在高士其故居!
(地址:福州市鼓楼区鳌峰坊3号)
来源:闽声传媒
1.《2019年民国水鬼看这里!这座藏在闹市区的古厝,是中国版“霍金”的故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9年民国水鬼看这里!这座藏在闹市区的古厝,是中国版“霍金”的故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83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