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公时代的商鞅变法的那件事,后来取代了六世,奠定了基础。
要图强,让商鞅去折腾
秦孝公是豁出去了,他说他受够了东方诸侯们给的窝囊气,为什么呢?因为人家有钱有势力,可以到处干涉别人的内政。
秦孝公明白除了变法图强以外,他是什么也不想了。既然商鞅有办法使一个衰败的国家振作起来,那就应该支持他去振作。虽然这些新的东西,让秦国的公族受不了。会给他们造成利益上的损失。秦孝公也是其中的受害者,他的个人利益受到的损害。只要是让秦国强大起来,他都不在乎。他自然就会抵抗住公族们对商鞅的攻击,给商鞅当挡箭牌,给商鞅腾出一个用武平台来,让他把秦国带出"诸侯卑秦"的耻辱之中。
拿王太子犯法一事,割太子老师的鼻子可以吧
王太子惠文君不理解父亲的用心,在一伙贵族子弟的鼓动下,犯了大罪。这个问题,让商鞅很难办。为什么?太子是国家未来的君主。一旦治罪,太子的名声就完了,他怎么还能治国呢?不就是废了吗?
秦国难道就没有一个正常王子当未来的国王吗?应该是有不少,但是秦孝公希望这个儿子当继承人,就让人没有办法了。
太子犯法事情偏偏出在变法的当口,大家都在看商鞅的变法有没有诚信可言,天下人的眼睛都盯着这件事情,就看你商鞅怎么办了。商鞅不治太子,但是,太子没有管教好,太子的老师应该是有责任的。于是,商鞅把太子的两个老师公主虔和公子贾给处罚了。这条罪很重,鼻子都给割了,无论是谁,犯法必然受处罚,这是立威。变法需要立威。商鞅让人搬木头,兑现了出力给钱的承诺,信任是被立了起来。如此,威信都立了起来。商鞅变法进行得很顺利。秦国人默默无闻地苦干了几年,多年后就有了效果,个个家里有余粮,国库里面装满了。民众反应良好,赵韩魏大批移民往关中而来,秦国的劳力有了保障,土地面积被大量地开垦出来,耕作技术大大提高。
秦国有了钱有了粮食,就同关外的诸侯们抢土地和人口。
秦国的耕种需要劳力,秦国的劳力不够。秦国用优越到条件来吸收韩赵魏的人口到秦国关中来就业。秦国本土的男人负责打战。因为打战更容易获得军功,军功可以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士兵有了军功可以提高打仗的积极性,再说这样的肥水自然不会让外来的人口占了去,而且秦国几乎年年同三晋打仗,这些移民总不会在家乡杀人吧。所以关外来的人口负责种地,落户后不能随便离开居住地,他们只能持续地播种、生产和收获,把分成后的粮食供给军队。
这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秦国劳力历来就少,生产技术水平低,关外来的人把技术好熟练劳动力一块儿带入关中,秦孝公是一举多得,这些心思,六国里面谁人能敌?这是商鞅变法的后续跟进保障。
看上去,商鞅的变法是以牺牲秦国公族的利益为前提,而把利益让给有军功的下层士兵。商鞅变法的阶段性成果出来后,实际上保护了这些寄生虫一样的秦国公族的利益。秦国强大,受最大利益的是秦国上层,秦国公族占去了大部分劳动成果。这以后的一系列战争成果,证明了商鞅的办法可以强大秦国。他们要的是商鞅变法的方法,不要商鞅这个人而已。即使商鞅死后,他的变法内容也得以继续执行。使秦国继续朝强大的方向发展下去。商鞅变法的精神是不朽的。
推行军功爵制使秦国消灭了六国的大部分有生力量。这是商鞅变法的最重要措施。
六国的军队遭到严重的削弱,六国的军队再也无法单独同秦兵作战。除非是被逼上绝路才孤独一战。
要简述这个问题,我们只看秦昭王时期的白起的一生就够了。白起是军功爵制的体现者,他的一生就是体系军功爵制的而层在的。他打过魏国,杀了魏国十几万魏武卒,打过韩国,十三万人成了秦兵晋身的垫脚石。打把楚国打得一路东窜,把楚国的王陵给烧了。打过赵国,四十余万的赵国士兵被屠杀。
这无疑是大大的削弱了这些国家的有生力量。秦国在军事上的绝对优势,可以取得政治上的主动。从此以后,六国再也不敢同秦国单独地作战。
所谓"好战必亡,忘战必危"。这两点,秦国都占了。秦国前期取得胜利和后来的灭亡,在这句话上得到充分表现。从秦孝公到秦始皇时期的对外作战,完全是在军功爵制和耕种粮食这两点上发力,使六国的有生力量消失,接着才使六国灭亡了。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收兵器,铸造金人十二,裁军百万,及至天下大乱,无兵可调,使星星之火,燎原国内而无法收拾。
1.《20个国家联合打秦朝,干货看这篇!秦国打败六国的两个节点,开荒种粮,背着粮食去打仗,图大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个国家联合打秦朝,干货看这篇!秦国打败六国的两个节点,开荒种粮,背着粮食去打仗,图大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25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