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历史专区 > 宋朝

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

高论金之前发表的《斡腹之谋和元跨革囊:“出没恍惚、不可端倪”的忽必烈征大理》中提到:

忽必烈征大理是蒙古汗国统治者创造性地采取万里跃进、出奇制胜、大禹会、大浦委的军事决策落地,最终占领和控制大理,在南宋后方盘旋。此后,包括四川、两湖、两广等在内的整个南宋,其背部暴露在蒙古人的弯刀和弓中。

……

忽必烈征大理是军事史上的一大奇迹。清代学者、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云南方舆纪要序》中如是说道:

吾观从古用兵,出没恍惚不可端倪者,无如蒙古忽必烈之灭大理也。自临洮经行山谷二千余里,自金沙江济,降摩荻,入大理,分兵收鄯阐诸部,又入吐蕃,悉降其众。

出没恍惚不可端倪,大约就是神出鬼没无可名状的意思,这是对斡腹之谋和元跨革囊这在策略和执行层面的两个高峰最高的评价吧。

对忽必烈征大理的定性和评价已经说得比较清楚,然而,对于斡腹之谋是否存在以及忽必烈征大理的得失利弊,也有不同的观点。

多桑(A.C.M.D'ohsson)撰写的《多桑蒙古史》记载:1252年,忽必烈受命经略云南。

谈古论金尊敬的元史专家、复旦大学温海清老师在《再论蒙古进征大理国之缘起及蒙哥与忽必烈间的争斗问题——以所谓“斡腹”之谋为主线》、《所谓“斡腹之谋”:再论蒙古进征云南之缘起》等论文中都指出:

“斡腹”大理以攻宋的证据源自于成吉思汗时期的所谓郭宝玉建言事“实在可疑,不足凭信”,郭宝玉当时所指的进击对象是金而非南宋,而郭宝玉口中的“西南诸蕃”应是指宁甘青川毗连地区的“诸蕃”(他们应是藏人或羌人),而非地处西南的大理周边各蛮。

另一方面,至于忽必烈为何在攻下大理之后转而北上,则不得而知,或许,蒙军出征大理,损失严重,是忽必烈抽身北返的一个重要原因。《贺仁杰神道碑》提到:比饮至略畔,最诸军亡失马几四十万匹。《董文忠神道碑》提到:将家僮二百骑追之,大军深入矣,路经土蕃,战而后达,只余数骑。《史集·突厥-蒙古部族志》更称:远征大理国的蒙古军队有十个万户,而最终仅剩下两个万户。总体来说,忽必烈进军大理国本身其实是各得不偿失的举动。

温海清老师进而认为,从蒙古方面而言并没有很明确的关于“斡腹之谋”的文献和史料记载,“斡腹之谋”说很大程度上是南宋西南边鄙帅臣出於对蒙军军事行动的本能警觉的反应,其渊源有自。对蒙古方面而言,先征大理再灭南宋更可能是忽必烈因为攻打南宋存在的难度较大不得已而采取的军事攻略次序(他之所以选择进军大理国,当时实在是由于征宋遭遇阻难,而后采取变通措施先行进征大理国而已),和他与蒙哥之间的彼此猜忌和矛盾也有关,而攻取大理之后,这一方向并没有在之后对南宋的攻势中发挥必要的作用。

温海清老师主编的学术著作

温海清老师的结论是:

倘就宽泛意义而言之,无论蒙古人入吐蕃,攻川蜀,还是征大理,甚或进军安南诸地,就其攻宋的客观大势说来,我们或许均可将其解读成各种“斡腹”之举。然而,就忽必烈远征大理国的事件而言,虽后世史学家经常将其颂扬为一种典型的“斡腹”壮举,不过要从上文所解析的这段历史的最初缘起、最终结果以及“斡腹”之说的实际流传状况等合而观之,当日历史实情似乎并不全然如此。所谓蒙古人早已存有欲先“斡腹”大理而后灭宋的战略远谋问题,实在仍需要我们审慎对待。

大理苍山风景

大理洱海风景

但是,即使局限于文献本身的角度,我们也能发现蒙古汗国早存“斡腹”之谋,也实施了“斡腹”之举。

郝经(就是之前文章提到的谏劝忽必烈不要在大理屠城的汉族谋臣)曾经写过一首名叫《三峰山行》的诗歌,其中有句:

朔方善为幹腹兵,岂肯掠地还攻城?北王战罢马首回,十年大军不南行。西域既定杀李王,疾雷破柱关中惊。鸷鸟匿形深且蟠,汴梁不悟空椎冰。

此处的“幹腹”就是“斡腹”,而所谓“朔方善为幹腹兵”就是指蒙古军队善于迂回包抄、夹击打围。

郝经曾经被贾似道拘禁于真州(今江苏仪征)共16年

同样是这个郝经,在《东师议》中也这么说:

国家用兵,一以国俗为制,而不师古。不计师之众寡,地之险易,敌之强弱,必合围把槊,猎取之若禽兽然。聚如丘山,散如风雨,迅如雷电,捷如鹰鹘,鞭弭所属,指期约日,万里不忒,得兵家之诡道,而长于用奇。自浍河之战,乘胜下燕、云,遂遗兵而去,似无意于取者。既破回鹘,灭西夏,乃下兵关陕以败金师,然后知所以深取之,是长于用奇也。既而为斡腹之举,由金、房绕出潼关之背以攻汴;为擣 (通“捣”)虚之计,自西和径入石泉、威、茂以取蜀;为示远之谋,自临洮、吐番穿彻西南以平大理。皆用奇也。夫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而后可以用奇。

在郝经的具体表述中,“斡腹之举”和“擣虚之计”、“示远之谋”是并列的,貌似有所不同,但其实说到底,这些都是所谓『皆用奇也』,无论是“合围把槊,猎取之若禽兽然”还是“得兵家之诡道,而长于用奇”也都可以归纳为所谓『斡腹之谋』,即使“自临洮、吐番穿彻西南以平大理”在这个文本中具体被称为“示远之谋”。

南宋受到各方的压力,灭大理是有实际功效的

郝经的诗文可以反映出几个非常关键的要点:

第一、郝经反复提及『斡腹』,说明在作为表达者的他本人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忽必烈和其他蒙古贵族官僚这里是一个彼此对其内涵意义均十分了解的词汇,语词的存在本身就直接印证了观念的存在,也间接印证了这个谋略是存在的——而且无论是所谓“国家用兵,一以国俗为制,而不师古”还是“朔方善为幹腹兵”均说明这是蒙古汗国决策者深入骨髓和基因的军事谋略。

第二、郝经将“自临洮、吐番穿彻西南以平大理”作为和“破回鹘”、“灭西夏”、“败金师”、“攻汴”、“取蜀”(指1236年阔端入蜀攻宋)并列的胜利,可见征大理并非是因为损失惨重造成忽必烈心中隐痛的事件,反之是忽必烈成就帝业的重要武功基石,换言之,作为忽必烈亲信谋臣,不会哪壶不开提哪壶。

忽必烈

第二点还可以补充一下,忽必烈平大理,元明善《云南志略序》称之为:

昔在世祖以帝之贵介弟,帅偏师入西南夷,而伐取之。

虞集《送文子方之云南序》则称之为:

世祖皇帝之集大统也,实先自远外始,故亲服云南而郡县之。

王礼《罗泸州子父志节状》称:

国家混一宇内,自得云南始,是犹高祖之关中、光武之河内也。

耶律铸七言律诗《贤王有云南之捷》云:

诏出甘泉总六军,渡泸深入建元勋。旌旂动地惨遮日,金鼓震天寒搅云。

鉴战折冲貔虎阵,先声靡拉犬羊群。中朝词客如椽笔,拟(一作已)与名王纪所闻。

这当然有元臣追溯溢美的成分,但是也说明平大理对于忽必烈的重要性。

攻灭“南家思”(南宋)固然是忽必烈的不世之功,但是这是忽必烈成为元朝皇帝和蒙古大汗之后的事情,虽然按照蒙古传统,每一个大汗都需要获取武功、提高声名,但是这是锦上添花,而对于还没有坐上至尊宝座的忽必烈来说,平大理是一个重要的武功和胜果,具有特殊的意义,也显得尤为重要。

忽必烈出猎图

忽必烈统治时期的元朝版图地图

再看南宋方面,南宋名臣方大琮曾经在1245年提到:

七八年前,有鞑窥大理之说,或曰隔于泥六七百里,或曰江防仅如许,彼何所惮,而迂回跋涉于瘴潦遐僻之区,是必不然。——《宋忠惠铁庵方公文集》卷二二

由此可见,南宋方面上下都知道理论上有所谓『斡腹之谋』,只是认为蒙古人不会采取这种性价比不高的军事行动,敌方认知如是,那么如果蒙古方面真采取了这个军事行动,即使付出一定的代价,从战略角度上当然是非常成功的——事实上,即使后来攻宋过程中,大理方面并没有形成特别有效的军事压力,但一来兀良合台军的北上配合蒙哥攻宋就是“斡腹”,二来此消彼长,作为南宋战马重要供应地的大理易手,加上南宋必须在南方屯驻重兵防御,本身就是对南宋的打击。

从这几个角度解析,忽必烈征大理建立在包括蒙哥和忽必烈等蒙古决策者的整体『斡腹之谋』战略构想上的可能性较大,其既不是忽必烈避免直接攻宋的不得已的变通权宜之计,也并不是一次性价比不高之后本人讳言的失败攻略。

1.《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m宋朝,干货看这篇!忽必烈为何不一鼓作气灭了南宋,反而转头征讨大理?原因很简单》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093581.html

上一篇

一剪宋朝的时光txt看这里!五本最低评分9.4的历史小说,不小白无烂尾,完结多年依然巅峰

下一篇

【一梦回宋朝】专题13位宋代女词人,你只知道李清照吗?

m宋朝,干货看这篇!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干货看这篇!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相关介绍,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 (农历露月初九),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达到当天最大量API KEY 超过次数限制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方腊率领两浙农民,...

【m宋朝】专题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专题在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m宋朝相关介绍,895年前的今天,1120年11月1日(农历正月初九),北宋江南方腊起义。 起义军占领了六州五十二县 北宋宣和二年(1120)至四年,方腊率领两浙农民,为反抗宋王朝腐败统治的大规模武装斗争。 北宋末,...

m宋朝,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干货看这篇!宋元时期长沙城的规模与格局

m宋朝相关介绍,宋元时期,长沙市从马楚国的都城下降到地方行政治理所,其规模和格局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 长沙城到宋以后,在建制上出现了一种特殊现象,宋哲宗元符元年(1098),将长沙县划出5个乡,湘潭划...

关于m宋朝我想说杨家将真实存在吗,为什么北宋灭亡并未看到他们力挽狂澜?

关于m宋朝我想说杨家将真实存在吗,为什么北宋灭亡并未看到他们力挽狂澜?

m宋朝相关介绍,血栓金沙滩,十二寡妇征书,武继英帅哥,都是脍炙人口的杨家庄经典,既然杨家将这么厉害,为什么北宋最后灭亡了? 实际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庄故事很热血,但结局很悲惨。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在杨家将身上...

m宋朝专题之杨家将真实存在吗,为什么北宋灭亡并未看到他们力挽狂澜?

m宋朝专题之杨家将真实存在吗,为什么北宋灭亡并未看到他们力挽狂澜?

m宋朝相关介绍,血战金沙,十二寡妇征书,武继英帅哥,都是脍炙人口的杨家庄经典,既然杨家将这么厉害,为什么北宋最后灭亡了? 实际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庄故事很热血,但结局很悲惨。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这句话用在杨家将身上也...

m宋朝专题之南宋诗词代表作16首

m宋朝专题之南宋诗词代表作16首

m宋朝相关介绍,1.禹城/邓淑(1091-1132沙县) 梦想破灭的南昌莫乐莫乐水沉没,躺着看小壁挂费。 丝丝细雨晚烟合,阁阁鸣蛙蔓草深。但得瓮边眠吏部,不妨跨下辱淮阴。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 瓮边眠吏部:...

【m宋朝】文学史第⑧弹!宋代文学家及其作品

【m宋朝】文学史第⑧弹!宋代文学家及其作品

m宋朝相关介绍,今天给大家梳理一下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及其作品!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贾英淑、何翠翁、万镐六一、吕陵(今天江西吉安)人,《欧阳文忠公集》。 他学问渊博,讲究命意,是当时公认的文坛领袖,在...

关于m宋朝我想说南宋诗词代表作16首

关于m宋朝我想说南宋诗词代表作16首

m宋朝相关介绍,1.禹城/邓淑(1091-1132沙县) 梦想破灭的南昌莫乐莫乐水沉没,躺着看小壁挂费。 丝丝细雨晚烟合,阁阁鸣蛙蔓草深。但得瓮边眠吏部,不妨跨下辱淮阴。何时楼上登晴景,一醉聊舒万里心。 瓮边眠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