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随着骆驼铃声的响起,来自西域的野蛮人牵着骆驼沿着丝绸之路向长安运送珍贵的东西。
长安城内,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线,在西市和东市里有着来自罗马、波斯、日本等各个国家的生意人,少男少女们尽情挑选着自己的心爱之物,一幅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画卷。大唐盛世,国都长安,是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的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东方国际大都市。
古往今来,多少人魂牵梦萦着唐代盛世,而陕西历史博物馆,就成了他们回望历史的首选之地。但最近,由于疫情原因,大家无法亲自前往西安参观,不过还好,由金沙遗址博物馆和陕西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可以满足大家的愿望。
唐代长安有多大多辉煌?
这张复原图为你揭秘盛唐国际大都市
唐代的长安城有多辉煌?或许可以从出土的文物中窥见一二。
文物抢先看:
莲花纹瓦当: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莲花纹瓦当,整体呈圆形,是中国古代建筑覆盖在檐头的一种遮挡,上面的莲花图案,预示着“吉祥如意”的意思。
莲花纹瓦当
鎏金铜辅首:来自西安博物院的鎏金铜辅首通常安装在大门上,是用于敲门的门环。仔细观看,其中纹路是椒图。传说椒图性格自卑内向,最不喜欢被人打扰,也最讨厌陌生人进入家里,所以将椒图的纹饰印在大门上,有着“守护一家安宁”的意思。
鎏金铜辅首
揭秘:每一个建筑构件都是时代的见证
陕西西安是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无论是秦汉还是隋唐,它一直都站在历史的最前端,是见证了中国最波澜壮阔的时代的国际大都市。
尤其到了唐代,唐都长安成为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最繁华的大都市,也是连接欧洲、亚洲、非洲的丝绸之路的起点,吸引着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人们前来追逐梦想……
在开放包容、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浸润下,长安人的生活多姿多彩,琳琅的用品、曼妙的乐舞、喧腾的百戏,将多元文化和谐统一地呈现出来,展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生活画卷。
在“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上,集结了陕西省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博物院、乾陵博物馆、西安市长安博物馆、宝鸡市凤翔区博物馆、昭陵博物馆和法门寺博物馆7家博物馆,以及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120余件(套)唐代珍藏,从饮食、起居、服饰、装饰、娱乐活动、宗教、丝路交流等角度,尽情展现了大唐盛世的万千气象,真实讲述了唐都长安的日常生活。
走进展厅,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员方佳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隋唐末年,天下群雄并起,在山西起兵的李渊在各路豪强中胜出,他废掉隋恭帝,建立了大唐王朝,定都长安。其中,“长安”有着长久平安的美好寓意。
那时的长安,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偏南,自然条件优渥。总面积达84平方公里,规模宏伟,结构整齐,其布局规划最大的特点是平面设计上的中轴朱雀大街对称。北部中央是宫城和皇城。宫城是皇帝起居、听政和朝见群臣之所。皇城内分布着社稷坛、太庙和中央高级官署;宫城和皇城以外是里坊区,11条南北向大街和14条东西向大街将外廓城划分成棋盘式格局,其间布列108坊和东、西两市,每一个坊之间都有纵横交错的街道相通,连接着千家万户。
唐长安城平面图
在其鼎盛时期,城内共居住着上百万人口,其中不乏大量外国人、商贾、使团、僧侣、留学生等。作为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范,长安对当时东亚及中国后世都城的建设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展厅内,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一幅大明宫复原图。大明宫是唐长安城内三座宫殿群(另两座为太极宫和兴庆宫)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龙朔三年(663年),唐高宗迁入大明宫听政,由此大明宫取代太极宫成为唐代主要的朝会场所。方佳这样形容大明宫的繁盛,“占地面积相当于3个凡尔赛宫、4个紫禁城、15个白金汉宫,这些建筑构件其实都是它曾经辉煌的一个见证”。
大明宫含元殿复原图
唐朝人喝茶有啥讲究?
加了盐的茶你喝过吗?
你知道吗?唐代喝茶,需要加盐!
文物抢先看:
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来自法门寺博物馆的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有6.5厘米高。方佳表示,这一文物是当时喝茶时用于放盐的盐台。
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
银则:在盘丝座葵口素面小银盐台旁边,有一件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银则,银则也是银勺。
银则
揭秘:唐朝人喝茶,一定会加一点盐
唐人喝茶很讲究,煮多少水,就会放多少茶,银勺便是舀茶的工具。
为啥喝茶要加盐呢?方佳表示,唐代以前,喝茶不光会放茶叶,还会添加葱、橘子皮、薄荷叶等辅材。“但唐代茶圣陆羽就说这样喝茶很不好,因为要放那么多辅材进去,不仅没有茶香,而且感觉像是在喝阴沟里的脏水,所以从此以后中国饮茶就有了很大的一个变化。”
据了解,那时的人们饮茶,首先会将茶叶做成茶饼和茶团,喝茶时,取出一块放在火上稍微烤一下,再将烤过的茶叶碾碎,把最细的茶末放到茶锅的沸水中煮,“虽然不再放姜葱橘子皮了,但是他们一定会加盐”。
唐代人的生活有多精致呢?银碗银勺是富人们生活的标配。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银箸在展馆内熠熠生辉,银箸便是筷子,古装片中用银箸试毒的桥段在历史中真实存在过。
银箸、银勺
女扮男装、头戴假发是啥操作?
唐朝人的时尚超乎你想象
经济富庶、手工业发达的唐朝,其服饰和妆饰艺术都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
文物抢先看:
彩绘假髻女俑:高10.5厘米的彩绘假髻女俑,戴着假发。
彩绘假髻女俑
彩绘男装女俑: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男装女俑“女扮男装”。
彩绘男装女俑
揭秘:云想衣裳花想容,唐代女性在穿衣打扮上非常自由
展厅内,一件高10.5厘米的彩绘假髻女俑引起了记者的注意。方佳说:“这是戴着假发的女子。”她说, 古人对头发的打理很重视,唐代女子的发饰有10多种,且在唐代已经开始流行假发,同时,这种假发有的拿真人头发制作,也有的用丝、麻制作而成,“所以当时有‘借头’的说法,也就是‘假发’”。
据了解,追求时尚的唐代女性,在妆饰上着力颇多。唐代女性的面部化妆特殊,以翠眉与晕眉、额黄、花钿、妆靥、斜红最具特色;发式颇多且有着不断变换的时尚流行,已知的发髻名称就有二十余种,并流行假髻;首饰则包括头饰、耳饰、项饰、手饰等,多以玉石琢磨、金银打造、宝石镶嵌而成,工艺精湛,满目琳琅。
不同发髻的女性人俑
来自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彩绘男装女俑则呈现出一种“女扮男装”的穿衣流行趋势。男装女俑上,她们穿着上衣下裳的袍服,这是唐代男子的主要常服,不过从其身形、姿态以及腰身的扭摆上,可以看出其为女性。方佳解释道,唐代的社会环境相对宽松、自由,女性敢于大胆追求服饰的自然美,敢于打破“男女不通服”的传统礼法限制。
穿着不用服饰的唐代女性人俑
唐代服饰特色鲜明,质地、款式、色彩、图案等丰富多样,而女性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对美的大胆追求,又促成了妆饰文化的异彩纷呈。唐朝以其并蓄古今、博采中外的宽大胸怀,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又对外来服饰艺术广为吸收,使得这一时期的服饰呈现出多元包容、雍容大度、百美竞呈的特点,从而发展出 “云想衣裳花想容”这样极富浪漫主义气息的服饰文化。
其实,在“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中,还有很多文物值得细细品味。在成都的小伙伴,可以相约一起到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看看哦。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摄影报道
编辑| 李学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
1.《关于2012年唐朝盛世酒我想说喝茶放盐、女扮男装、头戴假发……唐朝人的精致生活,这个展一一呈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2012年唐朝盛世酒我想说喝茶放盐、女扮男装、头戴假发……唐朝人的精致生活,这个展一一呈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7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