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地位不正
赵光润原来是胡周周前的检察官,周世宗柴英去世后,年仅7岁的孔祥帝继位。
战功赫赫杀伐果断的赵匡胤自然不会任凭一个7孩童摆布,在这个时候,有了辽和北汉联兵入侵的事件。朝廷派赵匡胤提兵前去镇压,在陈桥的时候,被手下黄袍加身,“被逼”称帝。至于外敌入侵是否赵匡胤的手笔史上并无明确记载,不过清代文人赵翼有句诗挺有意思的:“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跑便罢兵。”
他得位不正,就害怕那些在外领兵打仗的将官学他黄袍加身,宋朝建立后,立马就来了个“杯酒释兵权”。同时,他将全国最有战斗力的禁军布置于京城,重文轻武,导致边疆地区军事实力太弱。
边疆不稳
宋朝立国之时,燕云十六州落入辽国手里,使得整个中原王朝的门户对辽国大开。
说起燕云十六州,就不得不说一个历史人物,石敬瑭。石敬瑭当时造反被困,派遣使臣祥契丹求救,以燕云十六州作为回报。就这样,石敬瑭做了皇帝,燕云十六洲从此落入辽国手中,再次回到中原王超的时候400多年后的明朝了。
燕云十六洲虽然面积不大,却是北方的门户,在王朝兴盛时常以此攻击外族的据点。这个地方落入了辽国手中,宋朝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开国先天不足,外有强敌虎视眈眈,对内却重文轻武。到了宋仁宗时期,外表看似繁华的,其实内部已是矛盾重重。典型的问题就是”三冗两贫”:冗官、冗员、冗费,积贫积弱。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成为压倒这个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
“庆历新政”
面对这种情况,以范仲淹、富弼为首的一些士大夫站了出来,对国家进行改革,史称“庆历新政”。
新政中的“明黜陟、抑侥幸、择长官”,使得朝廷官员恩荫减少、磨勘严密。自然引起朝中官员不满,便大肆弹劾,说他们是”朋党”,仁宗本想增加财政,增强国防力量的,没想到大臣反应这么激烈,再加上仁宗性格柔和,新政也就不了了之了。
“庆历新政”的失败,给后来的改革者王安石提了个醒,要想成功,除了有一皇帝的支持,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反对者打压下去。同时,也为王安石变法拉开了序幕。
熙宁变法
庆历新政失败后,社会矛盾并未缓和,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冗兵资费更是加倍 ,民族矛盾十分尖锐。为缓解社会矛盾,刚刚上台的神宗着手变革。
熙宁二年,在宋神宗的全力支持下,北宋王朝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变法改革,史称“熙宁变法”。相较于“庆历新政”的肤浅,只触及到宋王朝表面,“熙宁变法”涉及社会层面更深广,波及到的阶层更宽泛。简单列出下:
1、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这就是现代的农村小额贷款,相对于高利贷高额的300%-400%利息,20%的利息已经很少了。打压黑恶势力的高利贷,而且增加政府的财政。
2、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其实就是现代的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可以使市场上的价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波动。
3、方田均税法: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这样可以丈量出隐藏的土地,政府收入。
4、改革科举制度:颁布贡举法,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并增加法科。选拔经世致用有真才实学的学子。
5、裁兵法: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等等。
这些改革增加了国家收入,选拔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还大大加强了国家军事实力。王安石闲暇时也会想一想,一切顺利的话,有一天提兵北上,收复燕云十六洲也未尝不可。不过呢,就像历史上所有改革变法一样,遭到了原有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
“庆历新政”只是让他们少了些特权,官做得不那么舒服而已;那么王安石变法就是实打实的在他们身上割肉放血了,不仅要断了他们财路,还要把他们扫地出门,赶出朝堂。这已经是触犯到大地主、大官僚阶级的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宋神宗还是不为所动,还是一如既往的支持,也是难得的了。
面对朝堂上如此多的反对声音,王安石也是铁腕回击。谁反对,就把谁赶出去。像司马光、韩维、文彦博、欧阳修、富弼、韩琦、范缜、苏轼这些名士,都被新党打击,丢官的丢官,被贬的被贬。
苏轼因为说了几句变法不满的话,就被人整得够呛。要不是赵匡胤开国时定下规矩不可以杀士大夫,说不定苏轼就死在了“乌台诗案”的案件里了了。
王安石变法的初衷是好的,富国强兵,缓解了北宋的社会矛盾。增加了国库收入,打击了大地主大官僚阶层。列宁称赞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最伟大的改革家”,可是由于变法的内容太过超前,不仅有专业的现时代化的管理团队,更是被当时的时代背景做制约。
变法失败
“青苗法”本来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给予农民低息贷款渡过灾荒的,执行的时候就成了强制借贷,地方官员随意加息,反而加重农民负担;“水利法”兴修水利,灌溉农田,官员为了完成考核,强行摊派,民怨沸腾。
熙宁七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群臣诉说免行钱之害,神宗满面愁容,欲罢除不好的法令。王安石认为天灾即使尧舜时代也无法避免,派人治理即可。监安上门郑侠反对变法,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神宗,并上疏论新法过失,力谏罢相王安石。同时,两宫太后曹太皇太后、高太后也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神宗也渐渐对变法也产生了怀疑,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
历史是一条奔流不停的河流,总会有几条跳出湖面的鱼,他们清楚历史会走向何处,看得到社会的本质,纵有经天纬地之才,有志改天换地,但历史终归会按照它自己预定的轨迹走下去。王安石无疑是这样的一个人,在看到社会弊病进行改革后,结果发现什么都没有改变,对他本身,是幸运还是不幸?
纵观变法全程,王安石变法中的既得利益者,是农民,贩夫,走卒等底层群众。他们本该是这场变法的坚定支持者,最强发声者,可是在那个时代,底层民众除了揭竿而起,根本就没有发言权。封建王朝的皇室、地主和官僚,是整个王朝的利益集团,他们联合在一块剥削瓜分天下,不允许别人来破坏。“熙宁变法”的失败是迟早的事。
元丰八年,神宗去世,新皇登基,高太后垂帘听政,慢慢的废除了新法;元祐元年四月初六,王安石郁然病逝于钟山,享年六十六岁,获赠太傅,葬于江宁半山园。
1.《7说宋朝,干货看这篇!王安石变法,北宋王朝的最后余晖》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说宋朝,干货看这篇!王安石变法,北宋王朝的最后余晖》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