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火锅,大家都会流口水,一家人或三四个朋友围坐在锅旁,一边涮一边聊天,其乐融融。
在中国吃火锅可以说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那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又是怎么涮火锅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出土的西汉时期火锅,这是汉武帝刘彻之孙刘贺墓出土的铜火锅,左边的称为“温鼎”,比我们现在看到的北京涮羊肉的火锅要大一些,鼎有三足支撑,中间夹一炭盘,可以送入炭火,相当于现在的碳火锅炉。右边的称为“染炉”,上面有盛酱料的耳杯,下面有承接炭火的托盘,在炉具里添上木炭,在上方的耳杯中加入蘸料,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吃火锅的调料碗,只不过调料是经过加热的。
大家都知道“鸿门宴”的故事吧,当时在宴席上是一人一案,各吃各的,这才有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典故流传至今。据考证,那汉代人吃饭也是席地而坐,采用分餐制,每人前面放有案,分餐而食,而我们现在使用的筷子原来是用来从器皿中把食物夹出来,勺子才是用来吃饭的。
那汉代人又怎么吃火锅呢?“耳濡目染”这个成语大家应该很熟悉,在西汉,肉类食物主要用“濡”法进行烹煮,相当于现在的白煮肉,先把肉煮熟,然后把煮好的肉放在温鼎里面进行保温。在古代称调味品为“染”,汉代人习惯用食用较烫的调料,所以把酱、盐等调味品放在耳杯中,用染炉不断地给调料加温,吃火锅时用筷子从温鼎里面把肉夹出来,再蘸着这个温热的调料来食用,而染炉和耳杯宴饮时是一人一套,随吃随“染”。
大汉之源,醉美徐州。江苏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在徐州就有加热调料的吃法,是不是延续汉代有待考证。在徐州吃烧烤时都会上一盘俗称“茄子辣椒”的家乡菜,就是把茄子和青辣椒在火上烤熟,先把茄子去皮,再把茄子、辣椒撕成长条放入不锈钢盘中,再洒上盐、糖、醋、香油和蒜末等,放在小烧烤炉上加热食用,然后大杯喝上几口啤酒,真是大快朵颐!
1.《2017年最流行汉朝古装看这里!穿越古代,看2000多年前的汉朝人怎么吃火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2017年最流行汉朝古装看这里!穿越古代,看2000多年前的汉朝人怎么吃火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085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