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继承所有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岁月流逝,经久不衰,这种绵延的传承来自后代的自觉保护和改造。
在封建王朝的更迭里,有一样珍宝象征着权利,是新旧交替最明显的彰显,那就是"玉玺",拥有玉玺的古人,坚信能号令天下,故国有光复之日。然而随着历史的滚滚向前,这些文物也就流落四方,现代社会里,在陕西咸阳,一名十三岁的孩子捡到一枚玉玺,上交后获得二十元奖励,却不知为何在四十五年后又被专家找上了门。
农村突现传世玉玺
要问中国历史文物最多的省份,很多人就会脱口而出:"陕西!"西安作为十三朝古都,自西周起,到唐朝止,一共十三个王朝都在这里建都,留下无数历史痕迹,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丝绸之路的起点。
西安古称咸阳,这里留下了帝王陵墓共七十九座,被冠誉为"东方金字塔",遗留下的精神文明财富包括长城、秦兵马俑、大佛寺石窟等等,每年都会有无数的人在这里来感受历史底蕴。
在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举国上下都处于除旧迎新,火热建设的阶段,绝大部分的农村地区都还是消息闭塞,交通不发达的状态。许多清苦家庭的孩子上不了学,或者是只能依靠一双腿走过长长的乡道去求学。
住在咸阳市韩家湾的孔家世代都是农民,可父母依旧将家庭希望寄托于孩子孔忠良,终日操劳送他上学。
为了多多赚钱,孔家父母白天都是在地里劳作,腾不出时间接送孩子。1968年9月的一天,已经习惯独自上下学的孔忠良自由自在地走在放学路上,十三岁的他与所有孩子一样,调皮好动,加上在学校一整天的学习,脑袋放空的孔忠良在一条水渠边捡石子打水漂,自娱自乐得很。
孔忠良跑上跑下的时候偶然注意到一块发光的小石头,在阳光下还有些晃眼睛,好奇心支配着他捡起了那块石头,乳白色的质地,上面雕刻着精美繁复的花纹,很是漂亮,孔忠良就将其小心翼翼地收进书包,带回了家。
孩子总会有些攀比的天性,孔忠良捡了这么个小宝贝,就忍不住向哥哥炫耀,当时人人都见识不多,文化水平又低,农村人不会写字都是刻好印章代为签名,所以哥哥也只能推断出那是一枚被人遗漏的印章,上面雕刻着装饰的动物。
两兄弟没事就想要在上面刻自己的名字,可捣鼓了好长一段时间,也没能在印章上留下丝毫的痕迹。
恰逢孔家父亲要进场采买,兄弟俩摆脱父亲在城里找人给他们的印章刻字,曾经做过大队干部的孔祥发多少有些眼光,立马发现了石头的不同之处。咸阳这块宝地,留下的遗迹星罗棋布,时常会有考古队下乡到农村考察。
孔祥发作为一个干部与专业人士交道打多了,察觉这块石头竟然与古代的玉玺样式很相符合,但又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与孔忠良一起出门,顺路将其送到了陕西省博物馆,交由专家的鉴定评判,弄清楚石头的来历。
玉玺上不一般的历史
在专业人士的多方评鉴,所得结论应证了孔祥发的猜想,这确实是一枚传世玉玺。玉玺由上好的新疆和田羊脂玉雕刻而成,高2厘米,边长2,8厘米,玉质很是精美,玉石上的"动物"实际是一只栩栩如生的螭虎,作为龙九子之一,它象征着力量与权柄,但最让专家们关注且惊异的是,玉石上刻着的四个纂体字"皇后之玺",字体规整又不失大气,其雕琢的娴熟技法,举世罕见。
特别是玉玺中蕴含的信息量与艺术价值难以衡量,对西汉的考古提供了重要证据。
由于孔忠良发现玉玺的地方与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合葬的封土相距不过一公里,就在所属的陵园范围内,专家组在多方的考证与推断,大量的古籍查证后,猜测这块玉玺是来自于吕后手里。
吕后在中国历史上也是一名垂帘听政,手握大权的女子,刘邦还未发家时,不过是一个小小的亭长,整日里干些斗鸡遛狗的混事,他仰慕吕雉美貌,如愿求娶佳人,而正是吕雉借助娘家势力,扶持刘邦登上了大位。
然而天下在手的刘邦却是个流连美色之人,很快抛弃年老色衰的吕后,转而宠爱后宫佳丽,尤其是容貌出彩的戚夫人。
心高气傲的吕雉哪能忍受如此侮辱,年轻时陪着刘邦打天下锻炼了她的心性,开始她忍气吞声,直到刘邦驾崩后,吕后将怨气尽数报复给戚夫人,用古代残忍的刑罚将她做成了人彘,叫戚夫人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吕后将儿子扶上皇位,自己端坐于皇太后之位,架空朝政,独揽大权,而这枚玉玺可能就是她在处理公文时所使用的。
至于为什么它不在陪葬的墓室里,反而流落在外,这可能与西汉末年,天下动荡,起义军疯狂挖掘汉室皇墓有很大关系,种种机缘巧合,才让孔忠良捡到了这块宝贝。
这样价值连城的宝贝让孔忠良很是惊喜,但知道这是国家文物,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与考古价值,他毫不犹豫地就上交了玉玺,称国宝就应该得到最好的保护,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
父子俩让这文物重见天日,贡献很大,他们却没有要求任何报酬,只有博物馆一位领导给予他们的20元车费,作为拾金不昧的奖励。1973年,总理到陕西视察工作,看见众多的国家宝藏无处安放,很是痛心,提议修建一座新博物馆安放这些瑰宝,陕西博物馆应运而生,"皇后之玺"成为了镇馆之宝。
几十年后再受嘉奖
从1968年到2018年,整整五十年里,专家们对于玉玺的来源再次进行查证,却得出可能不是吕后之物的结论,于是后来用了"西汉皇后之玺玉印"来称呼它。
但这都无法掩盖它的珍贵,这是目前发掘出的两汉时期等级最高,且唯一一枚帝后玉玺,是汉代皇后的玉玺存在的唯一实物资料,甚至是中国年代最早的皇后玉玺。
可是那个时候并没有明确标明玉玺的具体来源,于是理所应当地认为那是"西汉吕后之玺"。陕西博物馆派出专人押送,将玉玺护送到北京,这一去就是两年的时间,直到1976年,玉玺才再次回到陕西人民的手里,在1991年,历史博物馆改建完成后,玉玺再次被奉上高位。
孔忠良与父亲在交还玉玺后,就将这件事抛掷脑后,那时还年幼的孔忠良只把这段经历当作是人生的一段奇遇,留于老年的感怀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四十多年后,孔忠良与玉玺还能建立新的联系。因为了解这件事的人会记住他,学术界的学者们会记住他,历史也会在那一刻留下痕迹,不可磨灭。
在2010年,前后,博物馆向孔忠良补发捐赠证书,在他上交后,他再也没能见过玉玺,也没有得到什么表彰。
2012年四月,陕西省神州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作为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汉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他们准备组织表彰为遗址保护做出重大贡献的先进个人。
发起人王京平从专家口中得知了孔忠良的事迹后,专门到了韩家湾找到他。孔忠良一辈子像父辈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做了几十年的农民,却没想到小时候的无心之举,能让他老了接受如此的荣誉。
幼时的一幕幕再次浮现在眼前,在表彰大会上,孔忠良在被颁发"为遗址保护作出杰出贡献"的荣誉证书时,他喜极而泣。
岁月无情流失,给他带来的变化几乎是从头到脚,孔忠良从来没有奢求过还有人能够记得他曾经的行动,虽然现在他的日子并不是多么红火,但他从来没有一刻后悔过无偿捐献出那一份无价之宝,在未来的日子里,孔忠良会一如既往地为保护国家文物做出贡献。
文化的历史传承在有着"文明古国"之称的中国格外重要,几千年的风风雨雨都沉积在悠远的文物里,任何一件都能窥见当时的风貌,可能是繁华盛世,可能是颠沛流离。
正是因为有孔忠良这样拾金不昧的人存在,才得以好好保护各种出土文物,四十五年后对他的再次表扬,就是在激励着人民对保护历史遗产做贡献,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才能更好地研究过去,承接文明。
1.《关于13岁汉朝我想说13岁男孩捡到一枚玉玺,上交后获20元路费,45年后专家为何再上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3岁汉朝我想说13岁男孩捡到一枚玉玺,上交后获20元路费,45年后专家为何再上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0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