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肃宗元年(760年),尊太公相当于以武成王祭典和孔子为祭。
太公尚父庙更名成武成王庙,简称为武庙,以此和文庙(孔子庙)相对应。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唐朝最早立武庙,是平定安史之乱后,一要对平叛将士论功行赏,二要对那些安史降将盘踞的藩镇加以笼络,因此唐朝才设立武庙,通过褒扬历代名将武之忠义,以示朝廷对武将的重视,从而稳定唐朝各地的藩镇将领。在唐朝的武庙中,包含张良在内的历代名将十人坐像分坐左右。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汉淮阴侯韩信、蜀汉丞相诸葛亮、唐尚书右仆射卫国公李靖、司空英国公李勣。
右列:汉太子少傅张良、齐大司马田穰苴、吴将军孙武、魏西河郡守吴起、燕昌国君乐毅。
由此,对于武庙十哲来说,可谓唐朝追封的十大名将。对于这十大名将来说,既包含了李靖、李勣等唐朝时期的名将,也包含了唐朝之前的名将,比如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西汉开国功臣张良。至于名将更为辈出的战国时期,则有三人入选唐朝的武庙十哲,分别为白起、吴起、乐毅。以下,就来重点说说这三位战国时期的名将。
白起
白起指挥许多重要战役,平生大小70余战,没有败绩。纵观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名将,能够做到没有败绩的,显然是屈指可数了。对于白起的一生来说,伊阙之战歼灭韩魏24万联军,彻底扫平秦军东进之路。鄢郢之战中,白起大破楚军,攻入郢都,迫使楚国迁都,楚国从此一蹶不振。长平一战一举歼灭赵军45万人,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敌战先例,奠定了自己被后世尊为一代名将的基础。并且,对于白起这位战国名将,不仅帮助秦国攻城略地,还成功通过歼灭战的方式,以此最大程度的削弱了山东六国的有生力量。比如在长平之战中,45万赵国士卒的阵亡,成为赵国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
所以,据梁启超考证,整个战国期间共战死两百万人,而白起一人就率军歼灭了100万人左右,也即占据二分之一。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在战国时期,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换而言之,白起不仅冷静沉着,还能做到知己知彼,从而达到百战百胜的效果。如伊阙之战中,白起集中兵力,各个击破;鄢郢之战中的掏心战术,并附以水攻;华阳之战,白起率领秦军长途奔袭。长平之战以佯败诱敌,使其脱离既设阵地,尔后分割包围战术,全歼敌军,都是军事历史上堪称教科书般的战役。
吴起
相对于白起只为秦国效力,吴起的一生则在三个国家证明了自己。早在战国初期,吴起一开始在鲁国为官。公元前412年,齐宣公发兵攻打鲁国。鲁穆公任命吴起为将,率军大败齐军。后来鲁穆公对吴起产生了怀疑,免去了吴起的官职。所以,吴起由鲁国前往魏国。在战国初期,鲁国和齐国之间的实力差距是非常大的。所以,吴起可以率领弱小的鲁国击败强大的齐国,已经证明了自己。来到魏国后,吴起获得了一个更大的舞台。公元前389年,秦惠公出兵五十万攻打魏国的阴晋。吴起亲自率领其中没有立过军功的五万人,外加战车五百辆、骑兵三千大败秦军,这就是著名的阴晋之战。
后来,吴起投奔楚国后,楚悼王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一年后升任令尹。在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一职,也即吴起不仅可以上马打天下,也可以下马治天下。在成为楚国令尹后,吴起开启了“吴起变法”。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攻打百越,将楚国疆域扩展到洞庭湖、苍梧郡一带。因此,相对于白起,吴起不仅战功赫赫,一生未尝败绩,还在治国上具有卓越的才能,也即吴起是一位“出将入相”之才。
乐毅
在战国历史上,五国伐齐和长平之战一样,都是重要的历史转折点。自五国伐齐后,山东六国貌合神离,尤其是齐国,更是对其他五国见死不救,任由秦国蚕食天下。而指挥五国伐齐之战的,就是乐毅这位战国名将。公元前284年,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五国伐齐后,乐毅因为遭到猜忌而投奔赵国,对此,意识到乐毅重要作用的燕惠王,把乐毅的儿子乐间封为昌国君;而乐毅往来于赵国、燕国之间,与燕国重新交好,燕、赵两国都任用他为客卿。最终,乐毅死于赵国。
1.《关于10个汉朝开国名将我想说唐朝追封的十大名将,有三位战国名将入选,他们分别是谁?》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关于10个汉朝开国名将我想说唐朝追封的十大名将,有三位战国名将入选,他们分别是谁?》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4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