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神秘神秘的《易经》几千年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学者,但从孔子及其弟子著作《十翼》到2000多年来,仍然有很多未解的迷,甚至可以说,魏王弼之后的《周易》主席也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因为我们连基本的64卦序列都还没有得到
不首先弄清楚每卦排列顺序的道理,任何人对64卦的解读都只能是盲人摸象,一千个人就会有一千种的说法。笔者多年痴迷于《周易》研究,绞尽脑汁,终于有了新的突破,发现周文王对64卦的排列是有非常严密的逻辑关系的,每一卦都是经过精心排列的,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整体性!
《周易》自古就是帝王之学,因为它讲述的就是周文王对国家治理的推研和探究,以指导和帮助周朝后世君王治理国家和管理人民的经典。
孔子“晚而喜易”,子贡因此提出质疑,《帛书·周易要》记载孔子回答子贡的置疑:
子曰:校(正)哉,赐,吾告女(汝),易之道{大矣!其智}而不{易之也,}百生之{不知}易也。夫易,刚者使知瞿,柔者使知刚,愚人为而不忘,(惭)人为而去诈。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避咎,然后易始兴也。
孔子说:要校正[我]啊?赐。我来告诉你,易之道[博大精深]而不[随世移变],百姓[不知]《易》啊。《易》,刚硬之人能知晓敬畏,柔软之人能知晓刚毅,愚拙之人做事则不妄为,惭惶之人做事能去欺诈。周文王仁义,不能得志而成就其思想,商纣无道,文王编写而措辞隐晦用以避免咎失,然后《易》开始兴盛。
孔子说到,文王编写《周易》用辞隐晦是为了避免引起纣王怀疑而引来危害。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由此可以推测:周文王在羑里拘而演《周易》,目的是为了给他的儿子(周公和周武王)和周朝后世君王提供一套治理国家宝典,为了不引起纣王的怀疑,应该是在当时流行的占筮书如《归藏易》的基础之上编撰的,当然也完整地保留了它的占筮功能,最终成就了现本《周易》。笔者正是根据这一主题设定分析64卦的排列顺序的,分析出来的结果反过来也证明了这种推测的正确性。
从笔者对64卦的完整解读结果来看,《周易》上下两篇是根据不同主题来分的,上经三十卦是以君王为视角,从国家的创建、发展、治理与朝代更替为顺序来讲述的,而下经三十四卦则是以诸侯统治和百姓为视角,从为政者的管理方法、人的品德修养及鼓励人民努力奋斗以顺应君王统治的角度进行讲述。卦序排列遵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从大到小的原则,推衍国家的发展和可能出现的状况来探究国家和社会的治理。要想真正弄清楚卦序,应该先要清楚每卦的卦象和本质的象征意义,这样卦序的逻辑关系自然就清楚了。
《序卦传》是解读卦序排列的《易传》之一,我相信没有人能从《序卦传》的内容中真正弄清楚卦序排列的深层关系,故笔者完全抛弃《序卦传》,只从卦的本义来探究。
一、上经三十卦
上经: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
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三十备。
1、《乾》䷀卦:乾为天为君,天体刚健,运行不息。乾为健,指君王的成长过程中应像天体一样健行不息。
天为万物之源,而君为国家之本,国家由君、臣、民三要素组成,故以“乾”喻君。《乾》卦讲述君王的成长(参考舜的成长),并由此打开《周易》探究国家治理之门。
2、《坤》䷁卦:坤为地为顺为臣。以天道论:自然界最大的为天,其次为地,所以第一卦为天,为乾卦,第二卦为地,为坤卦。
以人道论:从国家管理说,最重要的是君王,然后是臣,所以《乾》卦说的是具有龙德的君王的成长,而《坤》卦说的是重要的辅臣(如周公)的成长。
3、《屯》䷂卦:“屯”为种子嫩芽破土生长之象,象征着人民聚集,国家初建,充满着艰辛和困难,此时应固本筑基,建邦封侯,以稳固国家基础。《乾》《坤》《屯》三卦说的正是君、臣及人民发展、国家初建,以国家治理为载体的易道义理随之展开。
4、《蒙》䷃卦:蒙为蒙昧,为卦下坎上艮,山下出水之象。江河都是发源于大山,起源之时,水刚从山下流出,也不知要流向哪里,故有“蒙”象。《蒙》卦说的正是君王处在幼小而蒙昧之时。
《屯》卦是指国家初创之时,自此开始进入国家治理阶段,而君王开始治理国家时也没有经验,需要学习与贤者指导,故《屯》卦之后是《蒙》卦。
5、《需》䷄卦:“需”为需要、需求,为卦下乾为天,上坎为水,水在天上为云。云可以看成是雨水之源,而水是万物生长的必需,就像食物是人类生长的必需一样,所以有天上之云源源不断地生成雨水以滋养万物之象,故称“需”。
《蒙》卦说的是幼弱的君王向贤臣学习治国之道。在国家发展初期,治国爱民的首先问题是要解决食物问题,君王的首要的责任就是带领民众如何去获取食物。《需》卦说的正是君王带领大家获取食物的过程,所以《蒙》卦之后是《需》卦。
6、《讼》䷅卦:“讼”本义为争论,是人与人之间为了各自的目的发生矛盾进行争论、争辩,一般需要有威望、权势的人居中调停,秉公处理。下坎上乾,乾为天,天在上,坎为水,水性下,两者行为不一致,所以成讼。又下险上刚,阴险者与刚健者相遇也必定有讼。
《需》卦为君王带领大家争取饮食。成功取得饮食、解决了温饱之后,民众之间逐渐会出现利益的争执,或为分配不公可能会引起争讼,所以《需》卦后面是《讼》卦。圣人是想以此卦告诉君王和百姓,如果遇到争讼之事,在什么情况下应该怎么处理,以避凶趋吉。
7、《师》䷆卦:“师”本义指军队,又引申为众。为卦上为坤为地为众,下为坎为水为聚集,地中有水,地的低洼之处水自然会越聚越多,所以取“师”象。
只要有人群居,就会有利益之争,人与人之间的争叫争讼,而国与国之间的争就是战争。有战争就需要军队,《师》指的是军队之间的战争。所以《讼》是小争,《师》是大争,《国语》曰:“大刑用甲兵,中刑用刀锯,薄刑用鞭扑”。所以《讼》卦之后是《师》卦。又:大家互相争执,不断发展后,必定会人越争越多,然后可能发生动乱,有动乱就需要强力维持。同时,人员众多,国家财富也开始积累,就可能引来外敌的入侵,这都需要有军队维护人民的安全和统治阶级的利益。所以《讼》卦之后是《师》卦。
8、《比》䷇卦:“比”的本义:紧靠、亲近、比附。为卦下坤上坎,上坎为水,多指江河之水,下为坤为大地,其象为大河在大地中流动。大河所经之处,小沟小渠及所有低洼的水都会流向大河而汇聚,故有比附之象。
上一卦为《师》卦,是说国家人口聚集,君王建立军队对国家和民众进行保护,国家因而强大、安全。国家强盛、人民平安,弱小的邦国或族群为了生存,常常选择投靠、依附于大国。所以《师》卦之后是《比》卦。
9、《小畜》䷈卦:“小畜”为畜小之意。为卦下乾上巽,上为大,下为小,上巽为谦逊为绳直为牵系为畜,下乾为健为勇猛刚健,代表刚健、勇猛、激进的“小”,故“小畜”是指大者用谦逊畜止、驯化小者。所以《小畜》卦的本义应指国家统治者以谦逊驯服、柔化刚健、激进的民众。
上一卦《比》卦,说的是君王仁德远播,四面八方流动而不稳定的族群前来亲比、归附。前来亲比者本非我族类,大都刚健不羁,桀骜不驯,不能合群,必须进行教化以巽顺,否则会给族群带来隐患。所以《比》卦之后是《小畜》。
10、《履》䷉卦:履者礼也,引申为实行,履行,行礼等意。为卦下卦兑为泽,上卦乾为天,天本在上而居于上,泽本在下而安处下,各归其位。礼的本质就是各安其位,各行其道。故《履》有践礼、按礼行事之意。
《比》卦是说不能自保的外族前来比附。来比者多野蛮刚健者,君王首先要做的就是要让外族顺化,所以《比》卦之后是《小畜》卦。《小畜》卦为小阴畜大阳,是君王用巽逊之德化育来比的刚健之族,从《比》卦卦辞“密云不雨”可知,仅是顺化仍不能完全同化,然后还需用礼来教化,所以《小畜》之后是《履》卦。
11、《泰》䷊卦:为卦下乾上坤,乾为天为健为大,坤为地为顺为小,天当然不可能真的处在大地的下面,所以这是一种会意表达。从自然而言:卦象代表天与地相交,天地相交指乾代表的阳气下沉,坤代表的阴气上升,阴阳相交而万物生长,如春夏季节发生风雨雷电,大地万物蓬勃生长;从国家治理而言:指以君王为代表的统治阶级能够真正亲近百姓,访疾问苦,和民众一起劳作,为百姓解决困难,如尧舜。这样则君民上下相处和谐、通泰。
上一卦为《履》卦,其本意是教导民众与统治者守礼、践礼,要求下事上以敬,上使下以礼。如此之后,必然统治者与百姓和谐相通,天下安定。而《泰》卦说的就是上下交融,和谐相安。这两卦可以理解为:《履》是因,《泰》是果。所以《履》卦之后是《泰》卦。
12、《否》䷋卦:为卦下卦为坤为地,上卦为乾为天,坤纯阴性下,乾纯阳性上,乾坤背向而行,就像秋冬之季,天地阴阳两气不通,天气干燥、寒冷,万物停止生长并枯萎。引申到国家:统治者与民众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互相阻隔,没有交流,更不可能同心同德,故称“否”。
上一卦为《泰》卦,“泰”是通泰的意思,《泰》卦本意是说上下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物极必反是事物的反展规律,和谐相通的极端就是阻隔闭塞,所谓泰极否来,所以《泰》之后是《否》。《否》也是国家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状态。
13、《同人》䷌卦:同人:与人和同,可简单理解为“团结”。从卦象上看,下离上乾,离火性炎上,与天同向,下向上靠近,上和同在下,故为“同人”
上卦为《否》卦,上下不交,人与人之间交流阻塞,社会混乱。对君王来说,这种否塞混乱的局面必须改变,否则,社会将陷入混乱,君王统治无以为继。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如何让人民重新同心同德地团结起来,所以《同人》卦排列在《否》卦之后。
14、《大有》䷍卦:“大有”应为“有大”,执有、掌控天下大人,即掌控国家管理阶层之意。从卦象来看:为卦下乾上离,火在天上,把万物都照亮、并使万物都照耀在光明之下;又:六五为上离之主,代表光明、谦逊而伟大的君王,九二至九四代表国家从士大夫至宰相的管理层,为国家的“大人”。六五正应九二、亲比九四,是以其光明、谦逊之德感召和德服国家各级管理层,故称“大有”。
上一卦为《同人》卦。《同人》卦讲的是君王通过率领大家成功抵抗了外敌入侵之后使人民重新团结在一起。通过这场战争,有效地解决了国家上下阻塞不通的现状,但同时也激活了人们的战争意志和潜力,此时君王应利用大家的拥护,以德服众,牢牢掌控各级管理者和军队统帅,以防止出现混乱。所以《同人》之后圣人立《大有》卦。
15、《谦》䷎卦:为卦下艮上坤,坤为大地,艮为山,山本是大地上高大之物,而卦象却在地的下面,是高大者自甘卑下之象。从爻辞解读可知,九三是全卦唯一的阳爻,是为全卦之主,代表诸侯之位。从卦象可知,代表诸侯的九三强大,代表中央王朝的上坤柔顺、包容。所以《谦》卦的本义是说明、警示强大的诸侯要做到谦让卑下并忠于朝廷才有好的结果。
上一卦为《大有》卦,说的是君王以其光明诚信及恩威并重的德行掌控国家力量,消除安全隐患。《大有》之时,除六五君王以外,都是阳爻,代表各阶级力量和气势都很强盛,而中央王朝的强大来源于各诸侯的贡献和拥护,如九三爻:“王用享用于天子,小人弗克。”强盛的诸侯如没有谦让、卑下之德,则必定会欺压小邦、轻视王朝,威胁君王统治。所以《大有》之后,圣人立《谦》卦,以此警示后世君王在《大有》之后要加强对诸侯的管控,引导强大的诸侯谦让卑下而忠于朝廷,以使诸侯之间强弱平衡,社会公平。
16、《豫》䷏卦:《释诂》曰:“豫,乐也。”《易》郑注曰:“豫,喜豫说乐之貌也。”《豫》卦为卦下坤为地,上震为雷,雷出地奋之象。雷让万物复苏而充满活力,从而开始愉悦地成长,但从全卦来看,只有六二爻是正位的,结果为“贞吉”,九四主爻及其它爻都不正位,且结果都不是很好。由此可见,这种“豫”悦应是非正道的、是圣人所反对的。万物创生、生长本是天地之功,天地顺其自然,功而不居,“雷”却高调又威势地自居其功。引申到国家社会,国家的管理是君王之功,九四本应柔顺地辅佐君王才是正道,现以刚健、强势据权掌管国家,这显然是违背正道的,故“豫”在圣人看来是非正道的,是应该引起君王警醒的。
所以“豫”之本义应为:偏离正道而愉悦。
上上一卦为《大有》卦,说的是正值国家上下强盛而亢奋,君王应以其柔顺诚信及恩威并重之德掌控国家上下的力量,以消除安全隐患;上一卦《谦》卦说的是各诸侯强大富有之后还应该谦虚敬让和忠于君王,以使社会更加平衡安稳。国家富有,人民谦让,诸侯管理的隐患也消除,则国家、社会进入一种和平、安祥的繁荣时期。君王于是放松警惕,开始享乐,强势的权臣当道,民众顺从,社会兴起愉悦与享乐的不正之风。所以《谦》卦之后是《豫》卦。
如果《谦》卦是圣人警示后世君王要注意防止诸侯邦国过于强盛,要设法使之低调、谦让和力量的平衡,那么《豫》卦则警示后世君王还要注意朝廷中重臣的过于强势和专权,避免君王因此失去威信,或是沉湎于享乐而荒废国政。
17、《随》 ䷐卦:“随”为跟随、随从。《随》卦为卦下震上兑,上兑为泽,则下震不可取雷象,因为雷不可能出现在泽中。震为番鲜为草,在泽水中则为水草,水草会随湖水波浪而动,所以为《随》卦。又:下为雷为动,上为兑为悦为羊,美、善都是“羊”旁,与羊有关,“兑”有美、善之象。下与上连起来就是“动而向善”、“向善而动”,“以美善引领行动”之意。所以,《随》在卦中表示“跟随美善”之意。
上一卦为《豫卦》,《豫》卦的本义说的是不正之臣把持朝政,取悦人民,使大家沉湎于享乐。圣人在《豫》卦之终就已警示,要改变这种状态才不致于造成过失。那么,怎样让百姓回到正常的轨道上来呢?《随》卦就回答了这个问题,那就是用美善的德风去改变大家,引导大家追随。所以《豫》卦之后圣人设了《随》卦。
18、《蛊》䷑卦:“蛊”,古义是把许多毒虫放在器皿里使互相吞食,最后剩下一个不死的毒虫叫做蛊,用来放在食物里害人,后指吃进肚子里毒虫。《说文》:腹中虫也,后引申为坏乱、过错。为卦上为艮为山,下为巽为风,山中有风,山高林深,密不透风,则必然会滋生各种毒虫邪气,风从林中过,则会驱散邪毒。山中有邪毒则为蛊,驱散邪毒则是济蛊;山高大,风低下,山高风柔,则可以理解为以下济上之蛊,所以“蛊”可以理解为在下者以谦逊的方法帮助改正上者错误。
《大有》之时,国家刚经历一场大规模的抵抗外敌入侵战争的胜利,此时国家上下群情激奋、好强争胜,因此君王需要以其光明智慧控制全局,此时国家开始快速发展;《谦》卦则是诸侯强大,君王鼓励富强者要有谦让之德以使社会公平和谐;《豫》则是不正的权臣当道,使社会形成了一种贪图豫乐的不正之风;圣人接着用《随》卦来纠正这种不正之风,解决国家治理的隐患。《随》是要让统治者以正义、美德引导民众紧紧追随,从而让人民都能团结在以君王为代表的统治者周围。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消除《豫》时权臣当政对人民和国家的影响,到《随》卦人民紧紧团结在君王和统治者的周围决非一朝一夕能做到的,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励精图治。圣人认为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必定会逐渐积累、沉淀很多弊端,这就需要后来者勇于整改前人之蛊,才能更加稳固国家统治。所以圣人在《随》之后设立《蛊》卦,其意深矣!
或问:《豫》卦之后不正是蛊弊最盛之时吗?为何《蛊》不是在《豫》之后,而要先设《随》,再立《蛊》?这是因为:《豫》之时虽是国家蛊弊最盛之时,但同是也是君王对国家掌控之力最弱之时,对于君王的统治而言,有着巨大的安全隐患,此时如果发动济蛊行动,则不仅无法有效推行,而且可能统治失控而引发动乱。所以圣人先立《随》卦,先使君王重聚民心,然后再整治蛊乱,才可成功。
19、《临》䷒卦:“临”的金文为眼睛向下俯视,后引申为王侯高居上位对在下百姓的统治。《临》卦为卦下兑为泽,上坤为地,地中有泽水之象。泽水在地之下受到大地的保护,否则只能四处流散而干涸。如果以大地比喻统治阶级,以泽水比喻广大民众,那么“临”所反映的正是统治者管理民众的一种方法,即:照临,保护,意为除治者要贴近民众并保护民众。
从对卦名、卦象分析可知,“临”有鼓励统治者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并真诚呵护和照顾百姓之义,应该说《临》卦放在64卦的任何位置都能体现它的意义,但为什么偏偏要放在《蛊》卦之后呢?笔者以为:《蛊》卦是圣人鼓励广大的民众积极、主动地指出统治者存在的问题,并帮助改正,以使君王的统治能够永续。可以想像,在下者指出在上者的错误做法,虽然在现在没有什么问题,但对于还处于奴隶社会的商周来说几乎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指出问题的下者必定会害怕并且凶险,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当时的社会关系。在这个时候圣人要求统治者要主动拉近与民众的距离,更加真诚地去照顾他们是非常必要的,否则这种上下的裂痕无法弥补,民心就会离散,这既肯定了《蛊》卦的意义,也体现了统治者的真诚,所以《蛊》卦之后是《临》卦。
20、《观》䷓卦:“观”为观瞻、观仰之义,为卦下坤上巽,坤为众,代表广大民众,巽为风,风行大地,遍触万类,周观之象也。二阳尊处于上,为下四阴所观仰。根据“观”字的本义及卦象就可知《观》卦代表的基本意义:巽代表统治者,坤代表广大民众,风行地上则表示统治者真诚地关注民众的生存疾苦,那么民众就敬仰君王。所以《观》卦就可以理解为:庄严地关注民生而得到民众的敬仰。
道士修炼的地方称“观”,“道观”中一般供奉着道家始祖,供信徒敬仰。道家始祖之所以能让大家敬仰,是因为能先造福信众,就如《观》卦卦象所示,两阳高居在上,因为在上者开始因照临、爱护民众而后能得到民众景仰。道家的“观”名应来源于《观》卦的启示。
上一卦为《临》,指统治者照临、保护民众,民众得到统治者贴心的保护,必能顺从统治,敬仰君王,所以《临》卦之后是《观》卦。
21、《噬嗑》䷔卦:“噬(shì)嗑(hé)”,咬合之意,指口中有物体间隔,咬碎去除然后相合。卦象下震上离,初、上两阳爻,中间又有一阳爻,就像是颐卦(下震上艮)中间有一阳爻隔着,只有咬碎之后才能合,所以为“噬嗑”。圣人根据卦象将这个道理推广到天下之事:就口而言,是有物间隔而不能相合;就天下而言,就是有强横或谗邪之徒间隔其间,因此天下之事不能相合,应当动用刑罚,小则惩戒,大则处死,以除去这些人然后才能够成就天下大治。所以《噬嗑》是以“刑罚”治理国家之义。
上一卦为《观》卦,讲的是君王因关注、关怀百姓而使百姓得到教化,使百姓景仰、敬畏君王。就常理而言,无论君王如何对百姓施与仁爱关怀,总有少数人作奸犯科,不可教化。这些人就好像吃饭时咬到的杂物,必须要除去,这就需要使用刑罚。所以《观》卦之后是《噬嗑》卦。
22、《贲》䷕卦:《贲》卦为卦下离上艮,艮为山,山上会长满各种槙物,包括可用作栋梁的高大树木和对人类来说几乎没有任何用处的杂草灌木;下离为兵戈为刀斧(离取斧象另见《旅》卦之九四),上互卦为震为蕃鲜,在山中则为低矮的杂草、灌木,震与下离交错,且下离上震,故有刀斧砍伐杂草、灌木之象。山中有高大的良木,也有低矮的杂草灌木,刀斧在山下砍伐掉低矮的杂草灌木,只留下高大的松柏等有用的良木供人使用,这样就凸显了良木的高大与功用。笔者如此解读本卦卦象、卦义,是结合了下一卦《剥》卦卦象、卦义进行分析得出的。经过仔细推敲,笔者发现两卦说明的都是国家人才战略,且有明显的因果关系(详见《剥》卦解读)。
卦象引申到国家管理:贤能之才就像是山中的高大良木,坏人或平庸者则是山中杂草和灌木,君王爱贤重能,用律法打击坏人、忽视平庸的人,以此凸显和重视好人和能人。从国家治理而言,《贲》卦本义可看作是国家在特殊时期的一种用人政策。
上一卦为《噬嗑》,其本义是讲法制,察狱明罚,惩治坏人。坏人总是给国家带来麻烦,而好人、能人则可以为国作出贡献,所以以君王为代表的统治者自然会认为好人远比坏人、平凡人重要,会希望能除去一切坏人、平凡的人,只留下好人和有用的人为国作贡献。所以《噬嗑》之后圣人立《贲》卦,用于警示后世君王:国家用人可能会因此走入极端。
23、《剥》䷖卦:“剥”的本义是裂开、分离、脱落之意。《贲》卦说的是国家重视人才而轻视普通人,卦象上艮为山,下离为斧,斧用于清除山下杂草灌木,以凸显高大良木。殊不知,高大的松柏也是从低矮小树成长起来的,等已经长大的松砍伐完了以后,山上也就变成了光秃秃的土山了。引申到国家治理,则是国家只重视和使用有能力的人,忽视一切普通人,或者说只知用人,不知培养人,结果能人越来越少,最终无人可用,以致成《剥》——就像山体,下面都是土,植株都已剥落。圣人在《贲》卦之后立《剥》卦,是想告诉后世君王物极必反的道理,适当的《贲》饰是重要的,但要注意《贲》极则《剥》。
所以《贲》卦之后是《剥》卦。
24、《复》䷗卦:“复”从金文的字形来看,“日”代表太阳,“夂”为止、终,表示太阳回到终点之后又再次出来。《复》卦是《剥》卦的覆卦,《剥》卦是一阳到了终点,《复》卦是一阳又从起点开始上升。其卦象为下震上坤,震为动为蕃鲜,代表生命,坤为地,卦象为生命深藏在地下。生命代表希望,虽深藏地下,但终究会长出地面。
《剥》卦是说只知使用,不知培养,以至国家人才凋零,无人可用,国家统治的基础不稳固,就像对大山林木只知砍伐,不知护育以致山体荒芜。最后君王反省,开始纠正错误,以使国家人才培养开始复归正常。以君王为代表的统治者反省错误的人才政策,拯救《剥》卦所带来的人才凋零危机,开始重视从成长阶段对人才的培养,促使国家慢慢地回复到正常的人才发展轨道,所以《剥》卦之后是《复》卦。《复》卦说的是国家经历了《剥》卦时代的错误后全力促进恢复。从卦象来说,《剥》卦是山上树木都被砍伐,山体几乎荒芜;《复》卦则是要重新封山育林,使森林慢慢恢复。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从卦象雷在地下可知,《复》不是已经恢复,而是将要恢复,君王领导大家全力促进恢复。
25、《无妄》䷘卦:无妄:字面理解就是不妄动。为卦下震为雷为动,上为乾为天,雷应天时,如春雷在惊蛰时响起,不会乱响,春雷响时万物开始复苏,这些都是严格根据天时而定不妄动的,故为“无妄”。另,震为动,乾代表天道,或自然之道,连起来就是动而应天道,或是顺应天道而动,也就是不妄动,即“无妄”。
上一卦为《复》卦,是指国君在纠正《剥》时的错误,努力促进国家的恢复,其上六爻辞说明:如果在促进恢复的过程中违反规律、迷失方向将会给君王和国家造成严重的后果。圣人随后立《无妄》卦,是希望以此告诉后世君王:治理国家及处理其它任何事情都要顺应自然规律,不可妄为,否则必将受到惩罚。所以《复》卦之后是《无妄》卦。
26、《大畜》䷙卦:大:大人,多指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统治者,与儒家经典《大学》之“大”相同;畜者,养也、教也。《大畜》为卦下乾上艮,乾为天,乾在下,则表示强健、勇猛、有能力的“大”;艮为止为成为畜,“大畜”意为管束、培养、引导有能力的贵族,以使成为国家管理者。
《小畜》卦下卦同样为乾,代表前来投靠、比附的勇猛刚健、桀骜不驯的外族民众,与《大畜》之“乾”有区别;上卦为巽为风为柔顺,风行天下即为以柔顺、谦逊感化刚健者。《小畜》只是以柔顺平和刚健,还只是对强悍的外族民众的初步改造,故称“小畜”。于理而言:让勇敢、有能力的贵族成长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是“大”,让强悍的民众减少野蛮,变得柔顺是“小”,即:把广大民众从野蛮变得谦顺是“小畜”,让部分有能力的人成为服务于国家的管理者是“大畜”。从象上言:山体有高大刚健之象,故称“大”,风有柔顺弱小之象,故称“小”。
上一卦《无妄》卦是圣人教育后世君王要尊重规律、顺应法则不妄动。不妄为不是不为,而是要顺应人性规律和天道法则而为。国家大治光靠君王的不妄为显然远远不够,还需要天下有能力者都能够有为。《大畜》就是引导和培养有能力者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就是顺应人性规律,让刚健、勇敢者为国出力,让管理者都能变成遵守法则、积极作为、爱国爱民的优秀人才。故《无妄》之后是《大畜》。
27、《颐》䷚卦:“颐”本义为颌、下巴、面颊,引申为养。《颐》卦既是会意卦也是象形卦 ,为卦下震上艮,下动上止,人用嘴咬食食物时一般是下颌动,上颌不动。上下两阳,中间四阴,像人上下咬合的口,故为《颐》卦。
《颐》卦为卦下震上艮,震为蕃鲜为生长茂盛的各类植物,上艮为山,山下的各种植物依靠大山生存、成长为森林,森林又养护着大山,维持山中的生态平衡,此为《颐》象。所以《颐》卦说的应该是国家的供养之道,应与赋税制度有关。
上一卦为《大畜》卦,《大畜》卦讲的是君王广畜天下大众,培养和引导每个人都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国家从百姓中培养和选拔人才,人才帮助建设国家、保护百姓,百姓则种植粮食,供养人才和国家,这样国家才能健康、稳固地发展。这就是国家的供养之道,就好像一座大山生长着各种植物,植物依靠大山的养护长大成森林,森林又维护着大山的巍峨和山中生态的平衡,如此才能生生不息。所以《大畜》之后是《颐》卦。
28、《大过》䷛卦:大过,大者过也。“大”指大人,泛指国家管理者,与“大畜”“大有”等之“大”同;过:超过、过错、过失。为卦下巽为木,从卦辞“栋桡”可知,以巽木喻指承受保护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统治之责的栋梁之木,是承重者,代表各诸侯承受保护、供养国家重任而不堪重负。上卦为兑为泽为口为悦,泽水平静,口和悦代表享受、快乐,所以上兑代表中央帝国统治者的平静、安祥、享乐。据此推断“过”应有两层含义:首先指诸侯管理者过于承重、操劳,从九三“栋桡,凶”可知具体指的是代表诸侯邦君的九三;其次也可以指中央王国的统治者过于安乐、享受及行为上的过失。因在上者的过失、过错而使供养国家的诸侯邦君过于承重,以致不堪重负,这就是《大过》卦的本义。
《大过》卦体中间四阳,上下两阴,是一个异形的大“坎”卦,坎为险为过,阳多阴少,阳为大,这也是“大过”之象,这也说明国家上下处于一种过失和危险之中。《小过》卦为卦下艮上震,也是一个异形的大“坎”卦,只是“小过”卦是中间两阳,上下四阴,阴多阳少,阴为小,故称“小过”(详见《小过》解读)。
上一卦为《颐》卦,其本义讲述的是国家的供养之道,国家保护人民,人民遵守国家赋税制度供养国家,如此生生不息。中央帝国的统治者的赋贡主要来自于各诸侯之邦的人民的缴纳,如果中央统治者贪图太多、需求过大或是行为过失的话,各诸侯之邦就会不堪重负,国家的供养体系将会失衡,国家安全将出现巨大隐患,以致出现《大过》的情况。这是圣人对后世君王的警示,所以《颐》卦之后是《大过》。
29、《习坎》䷜卦:“习”的本义为小鸟反复地试飞,所以有反复克服困难之义。从卦体看,下卦和上卦都为坎,所以称“习坎”,坎为险,“习坎”为克服重重凶险之意。除本卦外,其它纯卦中都没有加“习”字,这是既为了强调险中又有险,凶险重重,又有尽力克服困难,战胜凶险之意。
上一卦为《大过》卦,是讲以君王为代表的中央统治阶级过于享乐,行为有所过失而导致诸侯邦君承压过重、不堪重负,以致国家出现极大隐患。君王如不从《大过》中吸取教训,则会如上六所言:“过涉灭顶,凶”,而陷入重重险难之中。所以《大过》之后是《习坎》。
30、《离》䷝卦:“离”为日,其最大的特点是日出日落,永恒更替。《离》卦为上经最后一卦,故《离》卦本义应为圣人对君王对国家治理、生命循环所作的总结。上一卦为《习坎》卦,说的是国家与人生总是在不断地在遇到困难克服困难中前进,克服了困难则开启下一段光明的旅程,不能克服困难则进入人生与国家的更替,这是永恒的规律,就像太阳总是在日出日落一样,所以《习坎》卦之后是《离》卦。
《离》为卦下离上离,离为光明,日落日出,光明相继,引申为生命更替,世道循环。
1.《) 最早被认为是周朝的占筮书看这里!终于解开卦序排列之迷了(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 最早被认为是周朝的占筮书看这里!终于解开卦序排列之迷了(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2116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