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宠物

【黄蛉】755字高考满分作文,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写了近2000字注释

“一个人站着,生气,一个人走路,头顶,暴走,暴走,硅藻。”

笔者不是默默地写成语,而是用火的歌曲《生僻字》的歌词,一度有很多人唱歌。

它的旋律好听,但是字却着实生僻。一些人在分析歌词后表示,词作者只是为了凑韵脚,它们的意思其实风马牛不相及,是硬凑到一起的,有生僻字的成语着实不太受大众欢迎。

可是有位考生,他却在高考时动用了30多个生僻到连阅卷老师也不认识的字。一般的高考语文作文要求是不少于800字,他却任性地只写了755字。这张考卷拿到阅卷组长那儿之后,却被钦定为高考满分作文,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尴尬了,写的文言文作文难倒阅卷老师

这位考生是王云飞,2010年,江苏高考让写以《绿色生活》为题的作文,王云飞交上来了一篇通篇骈体古文的作文。阅卷老师通读了一遍,发现有30个字自己也不认识,之后,他将王云飞的试卷视为“怀疑卷”,提交给了专家组。

当时的阅卷组组长是吴新江,他是位古典文献学方面的专家,自然能看懂这篇作文。众所周知,文言文有着高度的概括性,虽然同是汉语,但如今的我们已经脱离了那种文言文的使用环境。为了使这篇作文能被大众破译,他仅仅注释便写了近2000字。

而这篇作文也并非如《生僻字》一般只是堆砌,它很有思想,表示了环境遭破坏,幻想回到农耕时代,非常切题。文中的生僻字也用得十分得体,并非生搬硬凑,还很难得的是纯正文言文。

有专家说,从王云飞的这篇文言文作文来看,能在考场上这么短的时间内活用这么多古字,说明他已经对文言文非常纯熟。王云飞的文言文造诣极深,在他看来,王云飞直接读古文献学的硕士都能胜任。

虽然这篇文章只有755字,但专家们一致同意给他打高分。后来,这篇文言文作文成为了高考满分作文。这件事后来被媒体得知,他们急吼吼地找到了王云飞,大肆报道了一番。而网上还有很多人笑称王云飞简直是古代穿越过来的。

守信到拒绝北京大学的老实人

王云飞横空出世,使得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他。他是江苏省如皋中学的高三学生,而如皋中学是东南大学在南京外的第一所附属中学。他们近水楼台先得月,率先接触了王云飞,在得知王云飞有志于学习工科之后,东南大学怦然心动。

当时东南大学的冯建明负责彼处招生,他的效率非常高,迅速与校方和王云飞接洽,仅仅一天,东南大学就完成所有预录取程序,将王云飞预录取到他们的王牌土木工程专业。冯建明还幽默地道,他招的是人才,不是学生。

北京大学负责在江苏招生的老师其实对王云飞也非常看好,不过,事情总有个先来后到,北大到底晚来了一步,王云飞已经决定答应东南大学了。其实这时王云飞仍然有反悔的机会,只要他改口,他便能去Top2发挥自己的特长,享受“北京大学”的光环。

但是人无信而不立,王云飞很倔,他表示,口头承诺也是承诺,他会守信。况且他有着产业报国的梦想,想在大学读工科专业,所以,他选择东南大学,不会改变。最终,王云飞成为了东南大学土木工程专业的一名学子,并在2014年顺利毕业。

其实,那年王云飞的理科高考分数距离东南大学的理科投档线还差11分,但东南大学有惜才之意,这才特招了王云飞。王云飞也凭借着那篇文言文高考作文,险而又险地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有句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在高考时写文言文算是剑走偏锋,也幸而他是真的有大才,当时的阅卷组组长也慧眼识珠,才使得王云飞这篇不到800字的作文没有明珠蒙尘。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现代人已经脱离了当年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环境,那么王云飞是如何达到对文言文的熟练掌握呢?母亲自小便教他朗诵经典诗歌,还隔三差五地教他唐诗宋词。后来,在有对阅读书籍的自主选择权后,王云飞并未如旁人一般,读些打打杀杀的小说,或者是爱恨缠绵的爱情故事,而是去涉猎《史记》、《资治通鉴》这类的国学经典。

因为自小便有着对古代文字的熟悉,对文言文也很感兴趣,王云飞并未被通篇的生僻字劝退,而是会试图理解他们,将自己沉浸在这种文言文的阅读环境中。后来,随着年龄增长,学校的老师也开始系统地教授文言文的知识。王云飞本来就有着文言文的底子,老师的教导让他一点就透,多年的沉淀换来厚积薄发,他对文言文的学习可谓是如虎添翼。

王云飞将文言文当做爱好,一有空就扎进书海徜徉,哪怕是在学习繁忙的高中,他也会抽空阅读这类国学经典,这对他来说相当于一种消遣。他也并非从一开始就决定高考写文言文一鸣惊人,他对文言文的熟稔是潜移默化中慢慢得来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泡在国学经典中久了,王云飞的文言知识体系也越来越丰富。后来,当拿到高考试卷的那一刻,他灵机一动,便想出了写文言文作文的主意。这个决定虽然是冲动为之,但是王云飞厚厚的积淀却支撑他完成了这篇文采斐然的高考作文,进而改变了他的命运。

试想若他只是个半瓶水,写出的文言文错漏百出的话,阅卷组的专家会看不出来吗?归根结底,还是王云飞有这个一鸣惊人的实力,因此,他的剑走偏锋才能成功。况且这样的人也有先例,他的这个决定不算太过鲁莽。2001年,蒋昕捷的《赤兔之死》也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它是三国体文言,属于通俗性质的。

2009年,考生黄蛉还用似甲骨文加青铜铭文加大篆等文字写了高考作文,一时风头无两。作文翻译为简体后,因偏题仅得个位数。但这种风头还是给他带来了机会,四川大学的三本学院测试他的古文字水平后录取了他,他两年后甚至逆袭转到一本的川大本部学习。但是后来,黄蛉的指导教授表示他太浮夸,好自我吹捧,不是安心做学问的人,甚至愤而辞职。

所以,对比这几位高考最牛考生,我们可得出一个结论:当真有水平时,剑走偏锋着实可以是条捷径,但是若没有金刚钻,就别揽这个瓷器活,省得当自己的真实水准暴露出来后,贻笑大方之家。

总之,对于王云飞的755字高考满分文言文作文,笔者只能膜拜。而对于普通的高考学生来说,若没有瓷器活,还是在作文课上多上点心,多背些名言和名人轶事,记住要写850字左右,练好自己的字体,走好这种寻常路才是最大的捷径。

1.《【黄蛉】755字高考满分作文,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写了近2000字注释》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黄蛉】755字高考满分作文,30字老师不认识,阅卷组长写了近2000字注释》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pet/2449903.html

上一篇

【瓜叶菊】瓜叶菊最适合“新手”养,花色多好“爆盆”,养护管理真简单!

【黄蛉】当年,那个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黄蛉,为何会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黄蛉】当年,那个高考作文只有6分的黄蛉,为何会被四川大学破格录取?

黄蛉相关介绍,当代的韩愈曾写过《马说》一篇文章,文章中有句话叫“天下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意思是世界上有才的人很多,能够出人头地的却是不多,因为“伯乐”不常有。 韩愈的这句话放在现代...

【黄蛉】400元一只虫,500元一个盒,是不是被坑了?

【黄蛉】400元一只虫,500元一个盒,是不是被坑了?

黄蛉相关介绍,就是上图的这个组合,虫子400元,盒子500元,值吗? 先说虫子。 图中是蛉子,鸣虫的一个大分类。我们比较熟悉的鸣虫有蝈蝈和油葫芦,蛉子的优势就在于小,体积小虫具就小,便于携带,叫声小,不“扰民”,再...

【黄蛉】利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怪才黄蛉”, 现在为何却销声匿迹了?

【黄蛉】利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怪才黄蛉”, 现在为何却销声匿迹了?

黄蛉相关介绍,“神童”一词曾风靡中国,20世纪80年代,全国各地掀起了神童热潮,其中宁白、沙彦博、干政最为引人注目,但很快,当神童的热度熄灭后,人们发现“创造神童”是不现实的。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跳级学习,最终发现弊...

【黄蛉】高考鬼才黄蛉,以6分甲骨文作文,破格录入985院校,现况如何?

【黄蛉】高考鬼才黄蛉,以6分甲骨文作文,破格录入985院校,现况如何?

黄蛉相关介绍,殷墟高地睡了一千年,荒野小屯出现在农田里。 高考对于还没有上大学的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虽然说高考不能决定命运,但是确实对于很多人来说是可以改变命运的。2009年的高考,就有一位奇葩的考生命运被改变,本...

【黄蛉】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黄蛉】高考作文仅得6分,字迹阅卷老师看不懂,为何最后黄蛉还能读川大

黄蛉相关介绍,古代出人头地必须经过科举考试,现在也差不多。要改变命运,一般都免不了高考。 正因为如此,高考才变成了一个历久弥新的产物,年年都有,但年年都在说。不过,历年来发生在高考上的事件也真不少,从励志到奇葩,从...

【黄蛉】2009年高考,那个作文写甲骨文还跑题,却被川大录取的人后来怎样

【黄蛉】2009年高考,那个作文写甲骨文还跑题,却被川大录取的人后来怎样

黄蛉相关介绍,从12年初期开始,因贪婪而改变高考一次的机会,在古人的10年里如火如荼地艰难着。高考改变了多少寒门孩子的命运,高考获得了多少人的生活价值,但也有人把高考作为名利工具,引人注目。黄家斋就是其中之一。(莎...

【黄蛉】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考生”黄蛉怎么样了?导师:辞职也不教他

【黄蛉】川大破格录取,“甲骨文考生”黄蛉怎么样了?导师:辞职也不教他

黄蛉相关介绍,"我建议穿孔不受格式限制,人才下降." “怪人”或“废材”只在一个想法之间。 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讲,高考无疑是人生的一大必经之路,而十二年的寒窗苦读,勤学苦练,为的就是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黄蛉】用甲骨文高考的黄蛉,作文6分却被川大录取,教授直言教不下去

【黄蛉】用甲骨文高考的黄蛉,作文6分却被川大录取,教授直言教不下去

黄蛉相关介绍,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距今已有36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从文字水平破译出来的甲骨文只有2000多个汉字,很难用它表达明确的意思。 但是,偏偏就有这样一位高考生,他在高考的试卷上用甲骨文作答,这种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