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儿童编程课上,老师正在教孩子们设计一个“罚球”的小游戏。新京报记者王双兴照片
Scratch与繁琐枯燥的成人编程不同,它简单有趣,但保留了编程的精髓:逻辑和算法。
按照“高级路线”,小美工们会从零开始培养自己的编程思维,然后逐渐过渡到代码编程,比如Java、C++、Python。
儿童节目的趋势起源于美国。2014年“计算机科学教育周”开幕当天,时任总统奥巴马为“编程一小时”活动录制了一段宣传视频,并表示:“如果我们想让美国保持领先地位,我们需要年轻一代的美国人掌握这一工具。科技将改变我们做事的方式。”
奥巴马的行为成了加速器,潮流传遍全球。2016年左右,这股阵风席卷全国,接下来的几天,小艺和很多同龄的孩子被送去上编程课。这样的编程课要200元到300元。
和小艺同一天,有四个小男孩,一年级最小,三年级最大。趁老师不注意,有人用鼠标拖着足球在屏幕上“画一条大蛇”,有人偷偷溜进书包吃薯条,有人和旁边的小朋友聊体育课和麻辣小龙虾。
小艺今年高一,是孩子里最安静的。他学得很快。老师教大家加角色的时候,他已经把自己的视线,试着打开其他工具,伸出右手食指,按下键盘,在守门员的脸上加上了“你好”两个字。
在老师的指导下,大部分学生在一节课上完成了“罚球”任务。小艺把结果给老师看——点击鼠标,足球飞向球门,拉拉队挥舞小旗,高喊“好球”。这是小艺最充实的时刻。刘凯拿出手机拍了张照片。
编程选择
最初,小艺想学编程的时候,她妈妈一直不同意。
去年上乐高课时,发现隔壁有个老师教编程。因为好奇,小艺上了一节体验课,可以通过操控鼠标来制作简单的游戏。
孝义的母亲,文科出身,从事人力资源,当时对编程不太了解,只担心编程影响儿子视力,没有报名。
小虎妈妈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对孩子编程的第一反应是:怎么可能?
但很快,两人都动摇了。儿童节目的广告铺天盖地。看到朋友圈有人转发相关链接,小艺妈妈想起儿子从小对数字很敏感,得到一本故事书。她最关注的不是内容和情节,而是书的出版日期和那年她多大。
“也许他的思维方式更科学一点。”小艺的妈妈说,再说了,在人工智能包围的时代,电脑毕竟是必备技能。
编程班的孩子们正在上课。新京报记者王双兴照片
学校教育对创造力的僵化和压制是她儿子学习编程的另一个推动力。有一次,小艺带回来一张数学试卷,唯一的扣分是因为,按照要求,数字“8”的右上角不能密封,小艺把起点和终点连在一起。在编程界,速度和时间取决于孩子自己的摸索,正确的答案不如过程重要。
刘凯讲过类似的经历。在教编程课的同时,他也偶尔教学生思维导图。他发现很多孩子给出的答案几乎一样正确。
去年寒假,小艺的妈妈给儿子报了一个编程班。
她很快发现,小艺对编程的兴趣远远超过其他兴趣班。“你告诉他,你今天不用弹钢琴,他一定很开心;告诉他今天英语课没有作业,他会很开心的。只有编程老师临时有事,才会特别难过。下周他会提前问,"老师今天不会请假吗?""
除了兴趣和素质教育,焦虑是父母口中的高频词。孝义的母亲坦言:“为什么大家都焦虑,就是怕错过孩子的开悟点。”小艺妈妈说钢琴六岁多了,基本不用学了;不要指望他三岁就形成英语思维之前达到什么水平。
在确定孩子喜欢什么、擅长什么之前,只能像“撒网”一样学习。有时候“我可能还没想明白为什么让他学,就先上船了,感觉大家好像都在学。”
虎妈也有同感。小虎的业余时间大多被兴趣班占据,周一学小提琴,周二踢足球,周三编程,周四机器人,周五科学探索,周末艺术街舞。
在家长眼里,周一培养音乐素养,周二补充运动需求,周三锻炼逻辑思维,周四提高动手能力,周五拓宽科学视野,周末陶冶艺术。
但对小虎来说,是一条情感曲线。周一不想去,周二一般,周三好玩,周四有趣,周五一般,周六还可以。
之前小虎也学过高尔夫、轮滑、演讲等等,但他依然不是最“努力”的小学生。小虎的母亲也被认为是相对的“佛家”父母。在儿童班,有些人在二年级之前就已经学会了英语。
所以,当“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广告重新出现在编程这个新行业的时候,又一次变成了家长的战斗。
培训班门口的广告。新京报记者王双兴照片
尴尬的处境
培训机构画编程少年家长画像:知识素养好,经济收入高的中产家庭,重视教育,培养下一代综合能力。
但是,已经走上编程之路的家庭,在以后的日子里,依然会面临十字路口。说到小艺以后的编程计划,小艺妈妈说还没想好。毕竟她身边很多家长从孩子二三年级开始就开始大规模削减课外课时。用他们的话说,“现在不要密切关注。以后会有你辛苦的日子。”
刘凯的班上有20多名学生。比小艺大的同学已经开始面临“削兴趣班”的选择。"如果课业繁重,主要是以英语为主." alt="少儿scratch编程培训 风口上的少儿编程:有的老师培训几天就上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