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奥林匹克宪章》)。这称为现代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宪章》赋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容是“相互理解、友谊长久、团结一致和公平竞争”。参与原则是奥林匹克精神的第一项原则。

奥运会是集体育精神、民族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于一身的世界级运动盛会,象征着世界的和平、友谊和团结。

发展历程

奥林匹克精神的源头是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希腊对人的体格力量与健康的崇尚是奥林匹克运动竞技比赛的基础。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复兴以来,奥林匹克精神经历了从挑战自我、追求人的身心协调和全面发展到追求运动竞技的人性化、人类文化的多元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的历史演变。在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历史上,曾经有“永远争取第一,永远超过别人”的口号。今天,许多有识之士认为仅仅提倡“更快、更高、更强”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提倡一种更为人性化的,更为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用1908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主教主持讲道时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参与比获胜更重要”。

《奥林匹克精神》

《奥林匹克精神》是顾拜旦(教育家)1919年4月在瑞士洛桑庆祝奥林匹克运动恢复25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是奥林匹克运动的重要文献,顾拜旦用诗歌般的语言阐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那么,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究竟是什么呢?在第5段中,顾拜旦作了具体的阐述。他认为,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体现在: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奥运史上的感人瞬间

1. 1936年柏林奥运会,跳远运动员鲁兹·朗

初赛时,杰西·欧文在前两次试跳时都违规了,如果第三次仍不达标则无法进入决赛。德国运动员朗是欧文的朋友,也是他的对手。他告诉欧文了一个调整的方法——这一举动也改变了比赛的进程。早已进入决赛的朗建议欧文试着从距离起跳板的一英尺处起跳,以免再次犯规。欧文因此进入了决赛,并赢得了金牌。朗则获得了银牌。

2. 2008年北京奥运会,短跑运动员肖恩·卡特福德

在男子200米决赛中,美国短跑冠军博尔特获得金牌,荷属安的列斯群岛的马丁和美国的斯皮尔蒙分别获得第二、三名,美国的克劳福德位列第四。但由于马丁和斯皮尔蒙在比赛过程中踩线而被取消比赛资格,卡特福德从第四名一跃成为第二名,摘得了本场比赛的银牌。在比赛结束后,马丁收到了卡特福德寄来的一个包裹,里面有一枚银牌和一张字条,字条上写着:“我知道比赛结果已成定局,但是我想把这枚银牌给你,因为我觉得它属于你!”

3.2016年里约奥运会,游泳选手卡梅伦·麦克沃伊

男子100米自由泳决赛的夺冠热门麦克沃伊最终只获得了第七名,让人震惊。但不同于其他选手对冠军的不理睬,这位澳大利亚运动员很开心的为他的奥运村室友凯尔·查莫斯庆祝胜利。在比赛后,麦克沃伊还高高举起查莫斯的手臂,并指着查莫斯脖子上的金牌来强调他的优异成绩。

2018年088期

图片来源:百度

文字来源:百度

QQ群:55515258

1.《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奥运史上那些感人瞬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奥林匹克精神是一种人生态度——奥运史上那些感人瞬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3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