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话题广场 > 生活专区 > 养花

【野芋叶】芋——一种让人惊呼的植物

作者:李李

芋头,很多人吃了,但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亲眼看到。野兽房子长着顽强的巨大芋头叶子。

“芋”的名称怎么来的呢?据《说文》所载:“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意思是说中原人第一次见到芋的大叶子时,惊呼出声“吁”,所以才称这种植物为“芋”。


芋头原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和中国的炎热沼泽地区。古老的芋,其实是一种全身都有毒的植物,执着的人类为了能够吃到它富含淀粉的根块,硬是经过了上千年的栽培,把它驯化为一种无毒的品种。从小到大,祖母和父亲都提醒我不要采、碰野生芋,林中遇见的野生芋比人工芋要大得多,人工芋头一般叶柄加上叶片,长度在2米以下,而那些野蛮生长的野芋,可能会长到4-5米,这种野芋不要说食用其根茎了,在水分充足的情况下,野芋叶片会有汁液滴落,这水滴也有毒性,因此野芋连叶片也不能触碰。


能够吃的芋头,都是人工培育品种,中国南北长期以来都进行栽培。最早有关芋的可靠文献为《史记・项羽本纪》:“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意即荒年期间,兵士以芋和大豆果腹充饥。项羽的根据地在“楚地”,当时应该已经有芋的栽培。由于芋最喜高温湿润,栽培习惯愈向南也就愈盛。在各种葱茏的蔬菜中(芋头应该既属于粮食,又属于蔬菜),芋头应该是其中身形最魁梧的吧?这个物种最大的嗜好是喝水。只要有足够的水,芋叶能长得什么程度,你都难以想象。北方之所以看不到特别惊人的芋叶,在于水量不够,不能保证芋头的需水量,所以长得又瘦又小。

汪曾祺曾经在《人间草木》中写过这样一件事,一九四六年夏天,他离开昆明去上海,途经香港。因为等船期,滞留了几天,住在一家华侨公寓的楼上。这是一家敝旧的下等公寓,住客都是三流九教跑码头的人。那时的汪曾祺,是个前途缈茫、流离颠沛的年轻人,带来的钱,买了船票,已经所剩无几,在香港这里又是举目无亲,连一个可以说说话的人都没有。有一天,他忽然发现了一个奇迹——一棵芋头!楼上的一侧,一个很大的阳台,阳台上堆着一堆煤块,不知是谁把一个芋头随手扔在煤堆里,它竟然活了。没有土壤,更没有肥料,仅仅靠了一点雨水,芋头长出了几片碧绿肥厚的大叶子,在微风里高高兴兴地摇曳着。汪曾祺这样写道“在寂寞的羁旅之中看到这几片绿叶,我心里真是说不出的喜欢。这几片绿叶使我欣慰,并且,并不夸张地说,使我获得一点生活的勇气”。


从把芋叶称为“奇迹”看,当初汪曾祺见到芋叶伞柄时,肯定大吃一惊,深感震撼。由此我想到更遥远的事情。公元1097年,苏东坡以琼州别驾的虚衔贬昌化军(今儋州市中和镇)安置,生活之苦难,更超过黄、惠二州。东坡父子无室可居,处境十分凄凉,当地百姓见状,十分同情,得知苏东坡在桄榔林中建房时,大家一起动手搭茅屋,仅一个月时间,三间茅屋落成,尽管周围荒芜,蚊蚁滋生,环境恶劣,但诗人总算有了自己的家。由于茅屋处在“竹身青叶海棠枝”的热带乔木桄榔林中,东坡自命为“桄榔庵”。父子二人在庵中“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遥想当年,苏氏父子谪居的桄榔林中,应该有芋头种植,芋叶招展。


说起来,苏东坡食芋,应该从广东惠州时期就开始了。苏东坡有一篇《记惠州土芋》的小文,记载绍圣三年(1096)除夕的前两日,他与一个叫吴远游的朋友夜聊甚晚,肚中饥饿。一番搜刮下来,发现家中还有一些芋头。吴远游将芋头去皮,用湿纸包裹,再在火上烘烤。苏轼吃起来感觉甘甜清香,口感软糯细腻,于是写文记录吴远游的做法。苏东坡提出“惠州富此物,然人食者不免瘴”,“此非芋之罪也”,他这篇小文推荐的吴远游创意煨芋头法,让惠州人找到了芋头的正确打开方式,告别了“和皮水煮”这种单调的烹饪方式,从此芋头糕、芋头粄、炸芋头等成为惠州的特色美食。

不过,惠州芋头还没有吃够,绍圣四年(1097),苏轼第三次被贬。这次是天涯海角的儋州。天之涯的海岛,大宋疆域的极限,这里天气炎热,毒虫遍地,瘴气袭人,在北宋时是鲜有人烟的蛮荒之地。当时的海南岛,“连岁不熟,饮食百物艰难。”(《与侄孙元老书》)因为粮食不能自给,当地的百姓更多是食用薯米(即薯类切碎成粒)、山芋等充饥。苏东坡初期在海南儋州谪居的饮食生活,可以用“无米之炊”来贴切形容。苏东坡之子苏过,研究出一味煮芋头——“过子忽出新意,以山芋作玉糁羹,色香味皆奇绝。天上酥陀则不可知,人间决无此味也。”孝顺的小儿子苏过为了改善父亲的生活,突发奇想,将当地人充饥的山芋糁烹制成羹。苏东坡品尝后大喜过望,这道山芋羹被他赞为:“香似龙涎仍酽白,味如牛奶更全新。莫将南海金齑脍,轻比东坡玉糁羹。”芋头作羹,糯软清香,玉脂粉柔,想来很适合晚年苏东坡的牙口,更何况在精细烹制下,还有千里随侍父亲的儿子的一片孝心。


从汪曾祺到苏氏父子,他们都曾一路向南,在热带、亚热带的南方,亲眼见到过漫山遍野碧绿生猛的芋叶。他们也仿佛芋叶一样具有充沛的生命力,总是高高兴兴就着微风摇曳,看似云淡风轻,根部却在不停地膨胀着,静静地灌满了白色的琼浆玉液。


当芋叶疯长起来,大片的叶子厚实着呢,一片叶子随随便便就长一米多高,坚挺的杆,支撑着柔韧的叶,风吹过,阔大的芋叶也随风展,就像一把绿色的大伞,在风中摇摆起舞,露珠雨滴,在叶子上滚来滚去。其实,芋的一生很简单,它的需要也简单,只要有水,只要有泥土,在哪里都适应,都能长好。在水土底下自由生长的感觉,只有芋知道。

1.《【野芋叶】芋——一种让人惊呼的植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野芋叶】芋——一种让人惊呼的植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2862539.html

上一篇

【芦荟产地】芦荟花开好运来

【野芋叶】每日一花7.20:马蹄莲:似马蹄似佛焰

【野芋叶】每日一花7.20:马蹄莲:似马蹄似佛焰

野芋叶相关介绍,7月20日,卡拉莉莉。 花语:博爱。圣洁,虔诚,永恒。 气质高雅,高贵。春风得意。 粉红色马蹄莲:爱你一生一世。 白色马蹄莲:纯洁,幸福,忠贞不渝的爱。 红色马蹄莲:永结同心。 黄色马蹄莲:尊敬,爱戴...

【野芋叶】广东的“马尔代夫”:三门岛

【野芋叶】广东的“马尔代夫”:三门岛

野芋叶相关介绍,在广东惠州的大亚湾, 海洋中有一个最原始的岛屿 被称为广东的马尔代夫。 那个名字叫三文道 这里没有一点污染 没有开发的迹象 洁白柔软的银色沙滩 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游来游去 天然翡翠般的海水浴场 每分钟都...

【野芋叶】女工在车间写作:木棍找到了适宜的水土,枝蔓一寸寸生长出来

【野芋叶】女工在车间写作:木棍找到了适宜的水土,枝蔓一寸寸生长出来

野芋叶相关介绍,在东部山区长大,很多女孩子尽可能容易地长大,打工、结婚、生孩子、照顾父母。(莎士比亚)。 农村女孩张草原人生的前30年,都顺服这条轨道,务实打工,回馈家庭,如同一根木棍被削去枝叶。但天性向往丰富、自由...

【野芋叶】卫斯理系列:换头记·第二章:肮脏的灵魂试验

【野芋叶】卫斯理系列:换头记·第二章:肮脏的灵魂试验

野芋叶相关介绍,这样的人,用这种手段见我吧! “灵魂”既然“拜托”“拜托”,一定会有非常重大、非常秘密的事情发生。要把我拖入漩涡。(莎士比亚)。 我无法想像,和A区有甚么关系,要有的话,当然是间接的,中间的媒介是奥斯...

【野芋叶】自然本心——方楚雄艺术谈

【野芋叶】自然本心——方楚雄艺术谈

野芋叶相关介绍,文/音比,张译团 方秋雄(左)接受了负数雨、张译团的采访 方秋雄1950年出生于广东汕头。 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二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

【野芋叶】海南周刊·长长“酒”久 | 佳酿新熟辞旧岁

【野芋叶】海南周刊·长长“酒”久 | 佳酿新熟辞旧岁

野芋叶相关介绍,文\海南日报记者曾裕辉 居住在海南中部山区的黎族同胞在长期的农耕实践中掌握了熟练的水稻栽培技术。 春种秋收,日复一日的劳作换来稻谷满仓的丰收喜悦。腊月里,他们碾糯米、做酒饼,传承风味转化技艺,酿出一坛...

【野芋叶】当代艺术馆在海南:我和世界有个约会

【野芋叶】当代艺术馆在海南:我和世界有个约会

野芋叶相关介绍,现代美术馆: 我和世界有约。 文\海南日报记者李梦南道\海南日报记者武伟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公共文化艺术空间对一个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尤其是自贸港建设启动以来,海南各地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的...

【野芋叶】推荐散文《到山中去》走进山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之美

【野芋叶】推荐散文《到山中去》走进山中,聆听大自然的声音,感悟自然之美

野芋叶相关介绍,今天推荐的是散文集—— 《到山中去》。 这部《到山中去》是西学精选作家张晓风的精品散文,其中包括《到山中去》、《花朝手记》等。 先介绍一下散文作者——张晓风。 张晓风以散文成名,曾获中山文艺奖、国家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