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时尚生活

病理生理学重点 【知识干货】病理生理学大题知识点汇总

1.等渗脱水、高渗脱水和低渗脱水的原因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等渗性的原因:

1)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时,肠腔内滞留大量体液;

2)大量胸腔积液、腹水、大面积烧伤、大量呕吐、腹泻或被胃肠吸收;

3)消化液损失

等渗性效应

细胞外液主要丢失,血浆量和组织液量减少,而细胞内液量变化不大。细胞外液的流失导致细胞外液体积减少,血液浓缩。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加强,可以部分补充细胞外液量。尿量减少,尿中Na+、Cl-减少。如果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休克甚至肾功能衰竭。

高渗的原因:

1)饮用水不足:①停水;2不能喝水;③口渴障碍;

2)失水过多:①单纯失水;②水分损失大于钠损失

高渗的作用:

1)口渴;

2)尿少;

3)胞内液细胞外转移;

4)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5)尿钠的变化

6)脱水热

低渗透率的原因:

1)失去大量消化液,只补充水分;

2)出汗后才补水;

3)大面积烧伤;

4)肾钠流失

5)脑性盐耗综合征;

低渗透率的影响:

1)容易休克;

2)明显的脱水迹象;

3)尿量变化:早期不减少,严重者少尿;

4)尿钠变化:由于肾外原因,尿钠减少。因为肾,尿钠增加,到晚期或重症时尿钠减少程度增加。

2.水肿的机制

由于动脉氧分压降低,血氧含量降低,导致组织供氧不足。

原因:

1)进气氧气分压过低

2)外部呼吸功能障碍

3)静脉血流入动脉

2)血液缺氧(等渗缺氧)

由于Hb含量降低或性质改变导致缺氧,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正常。

原因:

1)血红蛋白含量降低

2)血红蛋白性质的变化:一氧化碳中毒和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3)血红蛋白的氧亲和力异常增高。

3)循环缺氧(低血容量缺氧或低动力缺氧)

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引起的缺氧。

原因:

1)全身循环障碍

2)局部循环障碍

3)组织缺氧(氧化障碍缺氧)

组织和细胞内氧气利用障碍导致的缺氧,本质上并不是缺氧。

原因:

1)线粒体功能受到抑制

2)线粒体结构损伤

5.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氧自由基增加的机制

1)线粒体产生的活性氧增加;

2)黄嘌呤氧化酶途径产生的活性氧增加;

3)白细胞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

4)儿茶酚胺的自氧化;

5)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增加

6)体内清除活性氧的能力下降;

6.发病机理6。驾驶员信息中心

1)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或活化;

2)组织因子;

3)细胞因子的作用;

4)凝血酶和血小板的扩增;

5)纤维蛋白原和纤维蛋白作用;

6)凝血活酶上调炎症反应;

7)天然抗凝因子途径受损;

8)纤溶功能障碍;

9)消耗大量凝血因子;

10)氧化应激和血管活性分子的作用;

11)血液凝固的代谢调节;

12)其他特殊因素的作用;

7.出血的机制7。伴有内凝血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

1)大量消耗凝血物质:在DI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大量消耗各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尤其是Fbg、凝血酶原、Fⅴ、Fⅷ、Fⅹ和血小板普遍下降。此时凝血物质大大减少,血液进入低凝状态。

2)继发性纤溶亢进:凝血系统的激活和凝血酶产量的增加可增加血液中的PLn。一方面可以水解各种凝血因子,导致血液凝固性进一步降低;另一方面,可以加速Fbn/Fbg的降解,增加FDP/FgDP的形成。FDP/FgDP具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可以增强抗凝力,引起出血。

3)血管壁损伤:广泛微血栓形成后,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缺血、缺氧、酸中毒导致坏死。当PLn溶解血栓而不是血流再灌注时,容易引起出血。

8.8的特点和发病机理。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诱发的休克

特点:

1)休克突然发生,找不到原因;

2)常伴有出血倾向;

3)早期器官功能障碍;

4)休克往往难以治疗;

机制

1)广泛血栓形成;

2)血管床容量增大;

3)血容量减少;心脏泵功能障碍;

9.休克微循环早期(缺血期)的临床表现、变化机制及代偿意义

临床表现

面色苍白,四肢冰冷,冷汗直流,脉搏急促,脉压降低,尿量减少,烦躁不安;

改变特征

其特点是全身小血管剧烈收缩。这时微循环中的血流速度变慢,轴向流动消失,血细胞像齿轮一样运动。血流主要通过直接通路或动静脉短路回流,组织血液灌注明显减少。

该阶段微循环灌注的特点是:灌流量少,血流量少,组织处于缺血缺氧状态。

变革机制

1)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可导致心脏血容量、心输出量、动脉血压下降,从而导致减压反射和交感神经兴奋的抑制;

2)血管收缩体液因子的释放:CA和β受体效应;

其他血管收缩体液因子:Ang、VP、TXA2、ET、LTs

补偿性意义:

1)有助于维持动脉血压;

(1)血容量增加:静脉收缩,肝脾收缩增加血容量,起“自输”作用;组织液回流到血管中,起到“自输”的作用;

②心输出量增加:交感神经兴奋,CA增加;

③外周阻力增加:全身小动脉收缩;

2)帮助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

通过自我调节可以维持心脑血流正常,使微血管灌注稳定。

10.休克充血时微循环的临床表现、变化特点及变化机制

临床表现:

1)血压和脉压逐渐降低

2)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3)少尿或无尿

4)发绀或斑点皮肤;

改变特征

血管自主运动消失,收缩力减弱甚至扩张,大量血液涌入真正的毛细血管网。微循环流出阻力增加。血流速度明显减慢,红细胞和血小板聚集,血液粘度增加,血瘀,组织灌注进一步减少,缺氧加重。

改变机制:

1)血管扩张剂产生增加:酸中毒、NO产生、局部血管扩张剂产生;

2)白细胞粘附小静脉:增加微循环流出道阻力,导致毛细血管淤血;

3)组胺、激肽、CGRP等体液因素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

11.休克衰竭期微循环的临床表现、变化特点及变化机制

临床表现:

1)循环衰竭:进行性顽固性低血压,脉搏快,CVP降低;

2)并发DIC;

3)重要器官功能障碍;

改变特征

微血管可能出现麻痹性扩张,微循环可能出现微血栓,血流停止,出现不灌不流状态。组织没有氧气和营养供应,不能交换物质。

变革机制

长期严重的酸中毒,大量NO和局部代谢产物的释放,以及组织缺血缺氧对VEC和血管平滑肌的损伤,可引起微循环障碍,导致微血管麻痹性扩张,形成DIC。

12.晚期休克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机制

1)血液浓度、血细胞聚集等。使血液粘度在高凝状态下增加。

2)凝血系统激活:血管内皮细胞受损,促进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启动外部凝血系统。暴露的胶原纤维可以激活因子,启动内部凝血系统。在严重创伤和烧伤中,大量组织破坏导致组织因子大量释放。当红细胞在休克过程中被破坏时,ADP可以启动血小板释放反应,促进凝血过程。

3)3)血栓素A2/前列腺素I2平衡紊乱:内皮细胞的损伤可减少前列腺素I2的产生和释放,增加血栓素a2。

13.心功能不全的原因

1)心肌损害:原发性心肌损害和继发性心肌损害;

2)心室超负荷:容量超负荷、压力超负荷;

3)心室充盈障碍;

4)心律失常;

14.心室重构的表现及代偿意义。

性能:

1)心肌肥大:向心肥大和离心肥大

2)心肌细胞的表型变化

3)非心肌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重塑。

补偿性意义:

1)心肌肥大可增加心肌收缩蛋白总量,改善心肌整体收缩功能,增加心输出量和射血速度,使心功能曲线左移和上移。

2)心壁增厚可以降低心室壁的应力,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

15.左心衰竭表现为呼吸困难的表现及其机制是什么

1)劳动呼吸困难:

(1)体力活动时肌肉收缩,挤压静脉促进血容量增加,从而加重肺充血和肺水肿;

②体力活动增加耗氧量,缺氧和代谢产物生成增加加重;③体力活动时心率增加可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和肺充血。

2)端坐呼吸

①仰卧位时,下肢和腹腔充血,水肿液回流增加,导致肺充血和肺水肿加重

②仰卧时,膈肌因内脏压迫而上移,导致肺活量下降,缺氧加重。

3)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

①夜间入睡后迷走神经张力增加是支气管收缩,气道阻力明显增加;

②入睡后大脑皮层受到抑制,对传入冲动的敏感性降低。只有当肺充血和水肿发展到相当大的程度时,病人才能有苏醒。

16.限制性通气障碍的原因是什么

1)呼吸肌活动障碍

中枢和周围神经器质性病变,过度使用麻醉药或镇静剂引起的呼吸中枢抑制和神经阻滞,呼吸肌本身收缩。

2)胸部和肺部顺应性下降

1)胸腔:严重畸形,胸膜粘连增厚,纤维化。

2)肺:肺的弹性阻力增加,肺的表面活性物质减少。

3)胸腔积液或气胸:肺扩张受限,负压消失,肺萎陷。

17.呼吸衰竭机制中弥散障碍的原因及血气变化

原因:

1)呼吸膜面积减少:肺叶切除、实变、肺不张、肺水肿。

2)呼吸膜厚度增加:肺水肿、肺间质纤维化。

3)血液与肺泡接触时间过长:呼吸膜减少的患者处于重体力负荷或情绪激动状态。

血气特征

单纯扩散障碍主要影响O2从肺泡向血液的扩散过程,导致低氧血症,一般不会增加PaCO2。血液中的CO2可以迅速扩散到肺泡,甚至可能因低氧血症而发生代偿性换气过度,使PaCO2低于正常。

18.呼吸衰竭时可能出现的简单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和机制

1)呼吸性酸中毒

由于限制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衡,CO2排出受阻,血浆中H2CO3以升高为主,导致高碳酸血症。

2)代谢性酸中毒

严重低氧血症引起组织细胞缺氧,加强无氧代谢,增加乳酸等代谢产物,引起PH下降。

3)呼吸性碱中毒

严重缺氧导致肺通气过度,CO2排出过多,PaCO2明显减少。比如ARDS

4)代谢性碱中毒

过量快速排出CO2可以快速纠正血浆中碳酸的浓度,而体内HCO3- 3的代偿性增加则来不及排出。如慢性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一般见于医源性)

19.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1)急性肺损伤的机制

炎症反应失控直接或间接导致肺泡毛细血管膜的损伤。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参与促炎和抗炎的介质有自由基、补体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血管活性物质和细胞因子等

2)急性肺损伤引起呼吸衰竭的机制:

①扩散障碍;

②通气血流比例失衡:无效腔通气、肺功能分流和解剖分流

③通气障碍:主要是限制性通气障碍,由肺顺应性降低引起

3)呼吸窘迫的机制

①肺顺应性降低,弹性阻力增加,呼吸肌功增加,能量消耗增加。

②肺水肿、肺充血、淤血刺激毛细血管旁的J受体,使呼吸变浅变快;

pao 2逐渐减少,后期PaCO2增加可刺激化学受体,使呼吸困难更加明显

联系我们。

1.《病理生理学重点 【知识干货】病理生理学大题知识点汇总》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病理生理学重点 【知识干货】病理生理学大题知识点汇总》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683687.html

上一篇

江苏禽流感最新消息 江苏确诊4例H7N9禽流感全国已7例死亡2例

下一篇

噪音扰民归哪个部门管 同样的噪音不同部门管 市民要投诉得先知道地归谁

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36问, 你清楚吗?

双重预防机制是什么 关于双重预防机制的36问, 你清楚吗?

什么是“双防机制”、“三位一体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   “双防机制”是怎么提出来的?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第127次会议上指出:“对重特大事故多发行业,要采取...

杭州公交车纵火 杭州7.5公交纵火案后续:19名伤者呼吸衰竭

  • 杭州公交车纵火 杭州7.5公交纵火案后续:19名伤者呼吸衰竭
  • 杭州公交车纵火 杭州7.5公交纵火案后续:19名伤者呼吸衰竭
  • 杭州公交车纵火 杭州7.5公交纵火案后续:19名伤者呼吸衰竭

300台全新呼吸机从中国运抵英国 300台全新呼吸机从中国运抵英国

新华社伦敦4月4日电(记者张嘉玮)英国卫生部4月4日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显示,与前一天相比,英国新增确诊病例3735例,确诊病例总数为4.1903亿例,死亡病例总数为4313例。英...

憋气1分钟什么水平 呼吸系统冷知识:人最长能憋气20分钟

憋气1分钟什么水平 呼吸系统冷知识:人最长能憋气20分钟

最近在朋友圈,你会被8888888筛选...游戏规则是:屏住呼吸,同时不断输入8个字符。憋气时间越长,打出来的8个字就越多。“一般来说,5线正常,9线超人...3行需要看医生——如果...

火之呼吸 鬼灭之刃:火之神神乐也是呼吸法,但并不适合炭治郎的身体

  • 火之呼吸 鬼灭之刃:火之神神乐也是呼吸法,但并不适合炭治郎的身体
  • 火之呼吸 鬼灭之刃:火之神神乐也是呼吸法,但并不适合炭治郎的身体
  • 火之呼吸 鬼灭之刃:火之神神乐也是呼吸法,但并不适合炭治郎的身体

腹式呼吸神奇效果 腹式呼吸减肥法 13秒摆脱内脏脂肪

  • 腹式呼吸神奇效果 腹式呼吸减肥法 13秒摆脱内脏脂肪
  • 腹式呼吸神奇效果 腹式呼吸减肥法 13秒摆脱内脏脂肪
  • 腹式呼吸神奇效果 腹式呼吸减肥法 13秒摆脱内脏脂肪

胃食道返流咳嗽 咳嗽三个月去呼吸科看不好 其实是胃食管反流引起

咳嗽的话一般会去呼吸科检查血常规或者拍胸透看看有没有炎症感染。如果血常规和胸透结果良好,医生可能会建议做肺功能检查,排除哮喘和肺气肿。杭州中医医院耳鼻咽喉科副主任陈说,如果所有这些检...

jni 一文深入理解 JNI实现机制

  • jni 一文深入理解 JNI实现机制
  • jni 一文深入理解 JNI实现机制
  • jni 一文深入理解 JNI实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