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将在日本京都召开,这是世界博物馆界每三年一次的盛事。日本京都国家博物馆也准备了一个盛大的展览“京博托名宝”,里面有很多从古日本流传下来的中国文物,非常醒目。

作者 谢田

国际博物馆协会是博物馆领域最重要的国际学术组织。1946年11月,由美国博物馆协会主席C·J·哈姆林创立。总部设在法国巴黎教科文组织,是国际博物馆行业的权威代表。国际博览协会成立时,中国是最早发表声明表示支持的27个国家之一。1983年,经文化部和外交部批准,中国博物馆协会代表团出席了在伦敦举行的国际博协第十三届代表大会,正式宣布中国加入国际博协,同年成立了国际博协中国国家委员会。每三年举行一次的国际博览会会议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博物馆会议,一直受到博物馆界、东道国和公众的高度重视。中国上海在2006年举办了第22届国际博览会。

这次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为契机,京都国家博物馆系统梳理馆内文物,邀请139件文物举办大型展览,让人一窥京都文物之美。

北朝经书唐代传入日本

京都国家博物馆成立于1897年,是日本关西地区的领先博物馆。京都从公元794年到公元1868年是日本的首都,长达1000多年,城中有许多历史遗迹和寺庙。许多寺庙自古以来就有珍贵的宝藏,但缺乏保护文物的技术和环境,所以他们把自己的文物放在京都国家博物馆进行研究和保存。截至2019年,京都国家博物馆共收藏文物14500余件,其中6400余件委托存放在京都及周边地县的各类寺院中。以国际博物馆协会大会为契机,京都国家博物馆系统梳理馆内文物,邀请139件文物举办大型展览,让人一窥京都文物之美。

京都国家博物馆一直有“晒宝”的传统。2017年,为纪念成立120周年,京都国家博物馆举办了“国宝”特展,轰动日本,分四期展出了200多件国宝,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特展。这次专场时间短,但是文物的质量可以和“国宝”专场相比。很多名宝都是很久不存在的,所以这次都拿出来了。

作者特别关注起源于中国的文物。日本收藏中国文物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唐朝,甚至唐朝的古董,它们的年代至少要等到南北朝。在这次特别展览中,真的有一件保存在京都知宁寺的古董《菩萨经》,是日本人从唐朝带回来的。这段经文是尧元年,凉州的一位僧人朱佛翻译的。据碑文记载,它是西魏十六岁时在兰涛寺由陶拓虎等三十人所作。这部经共有五卷,其中第一卷和第五卷已被日本人遗失、复制和完成。第五卷写于奈良时代,说明传入日本不迟于中唐。

《菩萨安置经》是知宁寺第75代首席牧羊人于1852年从奈良佛寺购买的,其早期收藏历史可以追溯到江户初年收藏家包里的丁亮。这部作品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传世经典。它的书法是北朝的楷书,有官方的意思。在20世纪初敦煌文献出土之前,它是世界上唯一的北朝书法墨水。由于它在书法艺术史上的崇高地位,它很早就在中国学术界出名了。清第一任驻日大臣何张茹和副部长张思贵都来看过这部作品并写了后记。现在通过考古发现,可以看到南北朝甚至更早时期的书法墨汁,但《菩萨经》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仍然不可替代,在日本被定位为国宝。

《五百罗汉图》和《十六罗汉像》  摄影谢田

除了书法,中国画也是日本自古以来的艺术品收藏。由于材料和战争的原因,中国古代绘画的收藏一般始于宋代。此次专场展出的最古老的中国画是北宋初期在京都梁青寺收藏的《十六罗汉》。这套画是公元987年一个来宋朝求法的和尚带回日本的。据记载,罗汉像是在1218年被烧毁的,但现在通过研究发现,现存的罗汉像是北宋的原作。但是,记录也可能是正确的。根据佛经记载,第十六套罗汉应该是“满茶半圣”的,但这套罗汉图的第十六幅是“尊者如来”,也就是说这套原本是十八套罗汉,其中两套应该是被火烧毁了,剩下的十六套一直保存到现在。这套“十六罗汉像”保存完好。虽有丝笔,但无论背景、服饰、人物,都保持了原貌,是研究北宋绘画的珍贵第一手资料。画中的松树与唐代的壁画风格相通,北至宋代的李,石雕法是北宋后期画家的前辈。由于其在艺术史中的重要地位,十六罗汉雕像在日本也被定位为国宝。

绘画中窥见中国古代社会风貌

刚才提到的画家唐力也是这次特别展览的亮点。唐力,河阳三市人,北宋惠宗宫廷画家。1127年王朝覆灭后,逃亡南方,成为南宋宫廷画师。所以他的画是南北朝之间的典型代表。唐力的作品也可以在日本找到,那就是京都大德寺的高图。这是一对山水挂斧,原是吴道子所制,元代装饰在一个观音两侧。后来在做美术研究的时候,在树枝上发现了“唐力画”的隐墨本,最后确定了作者。因为它是著名的杰作,也是日本的国宝。《风景图》中的岩石画法明显是唐力的斧劈,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再细看,墨色多样,笔法灵动,没有程式化倾向,因为是唐力盛年所作,最早可能出现在北宋末年。北宋流行竖轴大的景观,但一对小悬轴的形式很少见。这两个作品本来可能是一个竖轴大的景观,但被破坏后变成了两个小挂轴。另外,屏幕上的景色很安静,四季好像也不一样。也有可能是四季四景,世界只剩下两个。

还有一件奇葩“孔雀王像”,是宋代京都宁南寺的国宝级文物。孔雀能吃毒蛇,所以被用作驱魔的象征。古代日本皇室举行法大会,以此《明太祖孔雀图》为主要荣誉,修习《孔雀经》,希望能顺应天地之变。这部作品是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巅峰之作。三头六臂的王铭,安详地坐在孔雀背上的莲花座上。画工精美,令人叹为观止,这是北宋的风格。但画面上明显的红绿对比偏向南宋风格。总的来说,大概是两宋之间的作品,表现了当时人们平复乱世的愿望。

日本人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艺术偏好,所以日本收藏的古代中国画和中国收藏的有很大的不同。日本流传的许多中国古代绘画在中国已经失传很久了,客观上保留了中国美术史的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这个专场上有一套南宋阿弥陀佛三像,看起来很像日本佛教绘画。画上题字为“思明普岳笔”,表明是南宋浙江宁波僧人普岳所画。思明是宁波的旧名。以前日本和宋朝有贸易往来,最重要的港口是宁波。日本商人和寻求佛法的僧侣从宁波带回了许多佛教绘画,其中大多数在中国已经完全看不见类似的物品。“阿弥陀佛三尊”体现了南宋净土教思想。画面背面特殊的船形光,用墨水涂得很淡,好像是淡淡的光晕。佛像本身墨不沉,绘画手法极其细腻。三幅画整体看起来很美很朦胧,淡淡的船形光晕也表达了“接引”的意思,很神秘。日本人最喜欢这幅意境深远的中国古画。他们认为这是东亚艺术的顶峰,可以见证中日古代贸易史,因此被评为国宝。

在日本流传的中国佛教绘画中,最著名的是大德寺收藏的《五百罗汉》。这套罗汉像是由明州惠安医院的高僧邵毅发起的。周其昌、林廷觉两位画家,南宋五年始于惜春,花了十几年时间作画。画风有两种,说明两位画家都有自己的画,比较华丽的是林廷觉的作品。

一共100部作品,每部都有五个罗汉,还有一些侍从等人物,内容非常丰富。由于年代早、内容多,已成为南宋社会习俗和宗教仪式的活化石。现在我们已经无法回到南宋时期去看它的真实面貌,而《五百罗汉图》上的衣服、器物、工具甚至建筑都是南宋时期的,画工细致,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五百罗汉”最初是由入宋的僧人带到镰仓寿福寺,由奥达原北部的条氏家族归于丰臣秀吉,最后由丰臣秀吉申请到杜菁大德寺。原来的100个,6个在战争中丢失,现在有94个。后来他们在美国拿到展览,12个被拘留,所以日本还是保留了82个。

日本画家爱临摹“蛤蟆仙人”

这次专场还有一幅元代佛教道教名画,京都知宁寺蛤蟆铁拐。作者颜回,元代江西吉安人,擅长绘画,讲解道教和鬼神。癞蛤蟆铁篆是两个大竖斧,一个是仙人刘海蝉,一个是仙人铁拐李。整幅画有一种奇怪的氛围,但细节却一丝不苟。中国收藏元代绘画,多为文人画。这样的佛道名画,是不可多得的珍品。蛤蟆铁拐早在明朝就流入日本,影响很大。日本很多著名画家都学习并临摹过这两部作品。后来以刘海禅为代表的蛤蟆仙甚至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标志。几年前,日本流行的漫画《鸣人》广泛使用了蛤蟆仙的概念,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刘海蟾

除了绘画之外,日本还收藏了其他类别的中国文物,其中一些在中国已经完全消失,在日本仍然保存完好。这次专场有丝绸文物展厅,其中有宋元时期的袈裟、横帏,自古以来就在日本寺庙中流传。这些文物在中国没有保存,只能在日本看到。

铁拐李

袈裟是佛教僧侣的正式服装。袈裟上有格子,象征“福田”。不同的佛教教派有不同的袈裟。本次专场有两件禅宗袈裟,特点是顶部有一条曲线。第一件袈裟是京都郑川寺的藏品,为宋代武安普宁禅师所用。武安普宁东渡日本传播佛法,他的弟子东延惠安开了郑川寺,将他父亲的袈裟保存至今。这件袈裟展现了牡丹和唐草的华丽图案,编织精美。类似的手法在南宋出土的器物中较为常见,可以确认为南宋的器物。另一件袈裟来自京都天寿寺,特点是佛像、花鸟大量刺绣,应该是水陆仪式中使用的袈裟。这件袈裟所用的刺绣方法叫做“织绣”,在西藏古代织物中很常见。是元朝传入大陆的,所以应该是元朝的作品,13世纪后期传入日本。

南宋禅宗袈裟 摄影谢田

僧人穿袈裟时,遮住右肩,称为横被。在这次特别展览中,有一张“朱宝接模图案十字被”,收藏在京都宁南寺。是11世纪性信仰王子使用的袈裟。横被的织锦叫“准复纬织锦”,以前只在日本发现过,被认为是日本平安时期的原始工艺。但近年来在辽代古墓中出土了大量类似的挂毯,说明它们仍然是中国的工艺品。这种被子大概是辽代做的,然后通过贸易传入日本。

除了源于中国的文物外,这次特别展览还展出了一些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日本文物,这些文物同样珍贵。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京都朱熹寺的“保智和尚像”。宝智僧是中国南北朝时期的传奇僧人。根据传说,梁武帝曾经请画家画他的肖像,但是当画家开始写的时候,和尚的脸突然裂开了,观音的形象出现在里面,阻止了画家的写作。这个雕塑是一个独特的形象,展示了宝姿和商宪生。这幅作品是一幅11世纪雕刻的真人肖像。当时中国在北宋,宋太祖赵匡胤通过欺凌孤儿寡母获得政权。他非常关注合法性的声明,所以他声称宝智和尚预言了宋朝,并大力宣传他的信仰。这部作品应该是宋朝的信仰传入日本后产生的。现在中国没有宝姿和尚的雕像,只有日本古物见证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这次专场还有一件与老北京有关的日本国宝文物,是日本画家殷偕绘制的《夜塔图》。这是一个1.3米长的水平卷轴,但它被框成了一个垂直轴,绘制于1778年至1783年之间。在画卷的右端,有一首明代诗人李攀龙写的诗,“夜有千雪”。当时,李攀龙在北京的一家餐馆里喝酒,想起辞职离开的朋友,于是他写了一首诗《淮上粽子香》,有“春来千里书,夜来千里雪”之语。殷偕在日本京都看到这首诗,非常感动,于是画了一张想象中的北京雪景图。这幅画用空白色代表雪山,用墨水代表夜晚,用胡芬代表飘雪。下面是老北京市场,街上站着一家餐馆。全卷墨色多变,意境悠长。虽然是日本文人画,但老北京古都雪夜的魅力却是不可多得的杰作。

1.《大蛤蟆仙人 京都博物馆晒宝含众多中国文物,《火影忍者》也热衷“蛤蟆仙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蛤蟆仙人 京都博物馆晒宝含众多中国文物,《火影忍者》也热衷“蛤蟆仙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shehui/818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