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百家讲坛竹林七贤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

我们今天如何读《论语》?

新书《竹居经典阅读》发布会记录

10月16日上午,岳麓书社“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图书新书发布会在长沙图书馆隆重举行。同济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先生携新作“有竹居古典今读”系列图书出席了本次活动。参加本次发布会的还有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社会科学处处长杨合林先生,湖南大学教授、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先生以及岳麓书社总编辑曾德明先生。

10月16日上午,岳麓书屋在长沙图书馆举行“竹居经典阅读”系列新书发布会。同济大学教授、“百家讲坛”特邀演讲者刘强先生携新书《竹居经典阅读》参加了此次活动。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社会科学部主任杨鹤林先生、湖南大学教授、岳麓书屋副院长李先生、岳麓书屋主编曾德明先生等参加了会议。

曾德明:与刘强先生合作的由来

非常感谢参加今天活动的客人和读者。今天的活动是长沙图书馆今年举办的第三次活动,每次活动的现场都很受欢迎。前两次我们邀请了北京本地的学者和专家。这次我们欢迎的主讲嘉宾是上海学者刘强先生。

刘强先生是学术研究和传统文化传播中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文化作者和传播者。六年前,大约在2010年,我们与刘先生建立了联系。当时,他正陪同两位上海的著名学者,一位是罗余明先生,另一位是鲍鹏山先生,陪同他们到我们俱乐部签订出版合同。这两位学者当时签的书还没出来,刘强先生从后面来了。两年前,他在我们俱乐部出版了《猪又居新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新评在国内市场影响很大。用文言文评论《世说新语》,在我看来,是这本书评论《世说新语》最好的版本。在岳麓书店出版后,销量也很好。刘强先生最近发表的三部代表作包括三个方面,都显示了刘强先生在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研究方面的技巧。

今天还有两位嘉宾,一位是杨鹤林教授,另一位是李教授。两人都是岳麓书屋的好朋友、好伙伴、好作者,是湖南传统文化研究的顶尖人物。我相信今天的活动会圆满成功。也感谢长沙图书馆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再次感谢!

刘强:我是怎么从魏晋文学走向儒家经典的

亲爱的长沙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

我很高兴有机会来到长沙图书馆。兴奋到什么程度,昨晚没睡好。五点醒来,然后翻来覆去,再也睡不着了。

今天可以说,婚礼,学者们的聚会,尤其是长沙的读者,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来之前我就知道今天会有多少人来,因为我是从三号门进来的,那里人烟稀少。我想今天肯定是冷清了,没想到大家都进来了。据说岳麓书屋的几个微信群已经注册了名字,我们图书馆也在做好宣传。还有一些朋友只能委屈他们站在后面。让我们热烈鼓掌。谢谢你们。

我先介绍一下我和岳麓书店的缘分。一开始很喜欢岳麓书店,但一直没有机会合作。六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通过朋友的介绍认识了岳麓书屋的编辑饶毅女士,其中杨鹤林教授也为牵线搭桥做了贡献。

09年我觉得《四大古典小说》可以做书评,就和饶毅讨论了一下,她觉得很不错。于是我给岳麓书屋介绍了两位教授,一位是我的老师罗余明先生,另一位是我的好朋友鲍鹏山先生。我和他们一起来长沙,当时和曾总见过面。后来他们签了两本书的合同,分别是《西游记》和《水浒传》的评论。当时作为中介,我没有参与。但后来饶毅对我说:“你也能评论一下《世说新语》吗?”我说是计划外的,可能没时间。

事实上,在2007年,我发表了《世说新语回宇评论》,它总结了古今50多位批评家和学者的评论。这本书问世后,就成了大家研究《世说新语》的参考书和工具书。但是我个人对《世说新语》的感受还没有表达出来,所以有了对《世说新语》做新的注释和评论的想法,得到了曾的大力支持。经过大约一年的工作,2013年《猪又居新世说新语》出版,后被授予湖南省第五届社会科学优秀读物,并获得小荣誉。这本书是我和岳麓书屋关系的开始,并不是结束。

这本书后来反响很好,特别是最近。我的好朋友,台湾东华大学教授吴冠宏先生应邀参加了我在辽宁本溪主持召开的第一次《论语》讲座。在这次讲座中,吴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儒家与玄学——从和谐的“风格”说起”。我没想到的是,他在阐述《论语》体例与《世说新语》的关系时,竟然以我的《猪又居世说新语》为重要案例进行了剖析。他发现了一个我特别希望有人能发现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研究魏晋文学的学者,我本来是开始研究《世说新语》的,在百家讲坛上也讲过《竹林七贤》。我为什么会走上学习儒家经典的道路?吴教授从这个《解说》中发现了很多线索,也发现了很多我用《论语》来证明《世说新语》的非常重要的段落。这几段是我刻意写的,我在等一个知心朋友激活这本书,我觉得这本书更有趣。吴教授让我大吃一惊。海峡两岸的学者在《世说新语》的研究中找到了共鸣。

前不久,我在宁波接到一个台湾省学者的电话。他就是台湾省著名的书法家杜忠诰先生。他今年快70岁了,满头白发。他说他最近想在上海见我。他说最近三年一直在看我的《竹居人间新论》,我说“没门”。他说:“我不是每天只看你的书,而是把你的书放在桌子上。”杜老师还给我发了几张图,让我很惊讶。他把我的评论本画的乱七八糟,里面全是他的评论,用了不同的颜色,我当时觉得很感动。他说:“这是我多年来从未读过的生动的‘尤物’。”他称之为“尤物”。当时受宠若惊。

为什么要这么说?其实我想给大家展示一下我个人的学术发展道路。我本来是从魏晋开始进入学术生涯的,但是魏晋代表了一种名人恋情,在某个时间已经不能满足我了,我就追查了起来。因为教学原因,我讲的是先秦至南北朝的文学,所以对儒家经典和先秦诸子有一定的了解。尤其是2006年,我开始讲论语,讲给孩子和家长听。后来2008年,我在同济大学开设了《论语》公共选修课,开始给大学生讲。就这样,我讲了11年的《论语》。11年来,我觉得自己真的受益匪浅。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教与学都是强而有力”,也体会到了中国文化中经典的无穷魅力。

我觉得我们的经典可以读一辈子。并且有几种方法可以解读这一点:首先,我认为有必要进入目标;其次,一定要会读,甚至会背;其次要用心,要能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入到对这部经典的理解中。今天我们的应试教育教会了我们的孩子什么?一个只想要正确的标准答案,而不要对这个文本内在质感甚至血肉之躯的感知的人。这样,一个会读书但不是读书人的人就形成了很久。一个读者可以把阅读融入他的生活。

无论是研究魏晋风度,还是解读《论语》,我都是用情感。说到“竹林七贤”,我会流泪;我看了《论语》,在注释颜回去世的《论语》章节时,仿佛看到了大悲大悲的大师,于是也流泪了。现在的读者如何通过时间空与古人交流?要用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神秘的心,感悟,妙手。这样才能体谅古人。

我这次出版的《论语新解》《古诗写意》《人间三昧》这三本书,其实和我自己的整体研究有关。但这三本书都是以读者为中心的书,不是学者象牙塔里的案头学习的书,也不是写论文然后为了申报题目而评职称的书。我写这些书的时候,用的是情感,甚至是眼泪,所以我相信这些书应该会赢得读者的青睐。

其中一本《古诗写意》,其实是我之前出版的书的更新版,2.0版,加了十几个古诗串。拿到这本书后我又看了一遍。我也对饶毅说过一句话,说这本书真的好。不是吹牛,我认为对于我们今天的读者来说,有时候,有些学者应该承担起责任——为更多的人读书。看完书就可以整合,然后就可以用它来拉近和读者的距离。因为很多读者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浩如烟海的经典名著,而我们却可以一餐饭后成为学者,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人生感悟。我觉得这是我想写这些书的重要原因。我从来不想被算作什么,只是在心里数一数,这是我想表达的东西。

之后,三位教授围绕“我们今天应该如何读《论语》”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刘强:与何霖兄弟和梁青兄弟珍贵的“学习关系”

先介绍两位教授。坐在我右边的是杨和林教授。他是我哥哥。我们曾经在上海师范大学,跟随著名学者曹旭。当时我在读硕士,他在读博士。我们很合得来。

记得有一集,就是我去过他宿舍一次,在那里呆了大概一个晚上。我们在那里聊到半夜,争论老师的文章好不好,挺有意思的。大家大概都知道大学的生活。在大学里,作为同学和师兄弟,他们经常互相学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话都不是造谣。当时我很佩服老师的文章的时候,我们的杨鹤林教授说了一些很冷的话,说“不一定”。因为什么,因为他是北大毕业的,眼睛和手都比较高,所以他有时候看问题的眼光比我这种天生大大咧咧的人还要高。所以那时候我觉得有人和我观点不一样,我们对自己的老师都有自己的判断。从这个角度看,说明学术上没有禁区,学术上有传承。作为弟子,我们很尊敬老师,但这并不妨碍我们自己做出一些判断。从一点来说,我很佩服我的弟弟杨。

还有一集,他可能已经忘了。他有文学天赋。有一次他给了我一个谜语,就是一对。以前所有的学生和小学生都要对立,连以前的大学都要考试。比如陈寅恪先生,之前就做过一个测试:《祖冲之》,要求学生与团结缘。看看能不能认出对方。

很好,《孙行者》,给他热烈的掌声,很好。有人认为“孙吴空”,不太对。上联的“行者”和“崇智”可以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当时杨教授给了我一个联盟,叫“Yi Yin”。伊尹是个圣人。你还记得吗?你忘了吗?当时我有点急,脱口而出“阮元”。清代大学者阮元校勘《十三经》。所有的字都是对的,同时又恰好是字的偏旁,都可以去掉形成人名。我当时就下来了,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说明我们在学校并没有荒废,我们经常做一些比较优雅的事情。

坐在我左边的是湖南大学岳麓学院副院长李教授。

梁青教授是个很有才华的人。我还在读硕士的时候,看到他出版了一本叫《中国解释学》的书,这大概是他最早的名著了。他是1970年出生的,我也是,我们同年。我当时不认识他,但是我知道有一个人叫李,这个人和我同年。在当时考试的大背景下,70后的学者该走怎样的路?或者说,他是如何在成长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才能够和那些古代学者对话的?当我看到梁青教授的书时,我很惊讶,因为在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是一个连学术都无法入门的人。我感觉外面有人。后来,因为何霖哥哥的缘分,因为饶毅和梁青是同一个妹妹,同一个弟弟,我们认识了梁青。

当我第一次见到梁青教授时,我非常高兴。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都喜欢喝点酒。所以一见面就没有酒了。其实我很开心。如果很多人真的沉浸在传统文化中,会很有气质,很有趣。于是我们的交流就这样开始了。

但是我对梁青教授不满意,就是他对自己总是太严格,我对自己总是太放松。所以我写东西很快,一般不让出版社的编辑等。我总能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把我的书给他。这说明我是个有诚信的人,但也说明我写东西不仔细,可能写的太快,写的太多,你不能保证是好水平。因此,每次我把我的小书作为礼物送给梁青教授时,他总是带着微笑接受它,然后说回去好好学习,但后来我说,“你能不能也送一两本你的好书?”我们可以交换吗?”梁青教授总是说“好”,但没有下文。这是我对他的不满。还好上次他终于给了我一本书,是他自己签的。

我们的命运其实是学者的命运。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活着的时候,有时候血缘关系很重要。血缘关系是我们唯一不能选择的,绝对的,不可分割的。但是,还有一种缘分,其实影响深远,甚至提升了我们的精神品位,那就是“学缘”。正是因为学术,我们走到了一起,这份缘分值得珍惜。因此,梁青教授和何林教授今天可以和我一起参加。我非常感激,我向他们俩表示感谢和敬意。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读《论语》”。这个话题也是我打算讨论的话题,而且很有意思的是,这个话题恰好与另一位研究魏晋风度的资深学者唐先生发生了碰撞。我想很多人都知道他是唐郝明先生的哥哥。五月份我去武汉的时候,他给了我一本书。看的时候,同样是岳麓书屋出版的《论语新解》,吓了我一跳。我说这话,父啊,你为什么又与我同流合污呢?

我以为好像可以逃避一下,做点私活,没想到老人读了一辈子《论语》。他虽然学的是魏晋,但也把《论语》当成了中国的圣经。所以我认为,从魏晋到儒家,再到我们的经典的兴起,是很多学者重合的地方。然后就有了巧合。一天下午,唐益铭老师给我发了一篇文章,题目是《我们今天如何读书》,这是他几天前写的。但是那天早上,饶毅问我这次活动要有什么主题,我就跟她说了这句话——“我们今天怎么读论语”,完全一致,字字不差。所以我说这些是巧合。那么我们今天应该怎么读论语呢?想听听两位教授的意见。

杨鹤林:做一个真正的读者

我今天很开心。很多时候我在参加活动的时候会感觉到一种压力,但是这次我感觉很轻松,很期待。刘强师兄已经简单说明了原因,确实是读书人的因缘。这种读书人的因缘,不是因为我们出身于一个高人,有时候还一起喝酒,而是因为我们有很深的精神交流。有很多具体的细节和情节,我们可能有不同的记忆,但它们的存在是一个有价值的基础,这让我对这次活动充满期待。我把它当成一场盛宴,一场精神盛宴。

我想在座的各位都是爱读书的人。在我们这个时代,真正意义上的学者并不多,也有人在研究。但是根据我的观察,这个学习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在社会上很常见,可以理解,也有道理。二是读书消遣。吃完饭,花点时间也不错,但是真正的人并不多,就像刚才刘娇寿说的,带着情感,带着生命,带着肉体去读书,把书变成自己的生命。但是对于一个个体,或者说对于我们这个族群来说,这是特别需要的。

上半年在日本的时候,观察了他们的各种生活情况。我羡慕的一点是,无论我走到哪里,电车和公园……总有很多人抱着书看书。只要进一辆马车,就有7、8个人在学习。至于日本,我们可以看到他们有很多好的东西,但是我们在感情上还是放不下,所以我觉得这种现象无论是作为友好邻邦还是竞争对手都是很可怕的,因为它会变得很强大。我们读书的氛围对于真正的读者来说是不够的。所以我对举办这样的活动特别感兴趣,特别让我感动的是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岳麓书屋曾总和张策展人能够对这样的活动表示积极的支持,主动出击。我希望我们能有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对于每个人来说,首先要养成阅读的习惯。

读什么样的书,我觉得简单来说,应该读经典。那么为什么要读经典呢?我觉得有几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我们这个时代,书太多了,在六七十年代,很难找到一本好书,但现在书很多,麻烦太多了。所以怎么读,怎么读好书,怎么在书中间找出关键,我觉得这个很重要。所以,我觉得经过尝试和检验的经典应该是我们的首选。第二个原因:要读书修身养性,转移气质。有时候为了获取知识,有时候为了培养技能,这个很重要,但是还没有到最根本的地方。经典作品在这方面可以帮助我们。

还有很多话要说,但今天希望多听听,听听两位同学之间的对话。

李:读经典要注意阅读方法

其实这段时间我很忙,但是主办方第一次找我的时候,我可以毫不犹豫的说我同意了。为什么我没有犹豫答应?首先,我们活动的主题是“我们今天如何读《论语》?我们为孔子和论语做点什么。第二,感觉这不仅是刘强教授写的书,也是岳麓书屋出版的书。岳麓书店是我的好朋友,刘强老师也是我的老朋友。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近几年社会风气逐渐改变,政府正在大力演绎和推动对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再确认。现在老少都来读国学经典。我们今天讲的,其实是如何读《论语》。

现在整个社会都很重视传统文化和经典,但是有一个问题我们没有特别重视,那就是在阅读经典的时候需要注意阅读规律。我做的是经典诠释学,也就是专门研究古今中外人们是如何读经的。“我们今天怎么读论语?”也是我一直关注的话题,所以今天想和两位同学朋友一起咨询交流。

其实刘娇寿对于如何读经有很好的想法,我们之前也有过交流。而且他的新书《论语新解》一开始就讲过,尤其是继承了各路学者的“六经”,非常好。这里有一个很好的观点。个人觉得首先要注意的是,和看普通书不一样。读普通的书可能只是为了了解知识,但是读经典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学会如何做人,如何做人。简单来说,读经典就是让人活得更快乐,更有价值,更有尊严,更有纪念意义。是一种人生智慧,是一种生存方式,不仅仅是求知。讨论智慧和道家,一定要读经典。其实我每年都要和本科生一起开设一门课,就是“学论语”。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经典不容易读。但更难的是“知不如悟,悟不如行”。“悟”是以“知”为基础的,“知”就是读书,那么如何读书,首先需要用到各种辅助著作,包括刘娇寿的《论语新解》。但按照中国传统,要想真正理解并回归“正道”,最终还是要回归古籍。只有理解传统,我们才能不出错。现代人有一个基本观念,就是创新是好的,但不一定是好的。读经典要特别注意古代作品。在此基础上是“知”,其次是“悟”,在此基础上是“行”。我觉得知道一点,做一点更重要。其实真正的道理和好的道理并不多,基本原理大概也是一样的。

我想向你推荐《六法读经》。这是18世纪岳麓书院的山主王文清编辑《四库全书》时的一段经历:正义、普遍意义、剩余意义、怀疑、异义和意义辨析。虽然只有十二个字,但我认为这是阅读圣经的一般方法。就这些,谢谢。

刘强:我写《论语新解》有自己的目标

我受益于梁青教授所说的,尤其是“六经”的方法论。刚开始对这六个意思不太了解,现在自我吹嘘。我写《论语新解》的时候真的把这些意思都考虑进去了,不一定说的很好,但至少我把所有的古文都读好了,然后也参考了当下的注解,然后用自己的意思给出了自己的想法。

《论语新解》大约用了一年时间才完成,这是一个零敲碎打的时间。我写书很快,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很勤奋。我可以每天讲课,但是回到家,我就想读书写字。每天可能会写一句话,几个字。久而久之就变成书了,所以很多书我都是这样用的。《论语新知》写了一段时间精读,费了不少功夫。因为有了十年的积累和教学,而这几年又有了对经典的反复阅读,所以我有一个目标就是把这本书拿出来。

我刚才在接受电台记者采访时说,目前市面上有很多与《论语》相关的书籍,被大家普遍接受的入门书籍是杨伯钧先生的《论语翻译》。杨伯钧先生是语言学家,对汉字的训诂应该说是很深刻的,但是这本书比较浅短,只有注释和翻译,没有阐发,在理论上是缺乏的。还有一本书我推荐给你,我觉得是钱穆先生对20世纪《论语》解读的一部力作——《论语新解》。他很久没写过书了,但是积累很厚。这本书约30万字,出版于1963年。杨伯钧先生的书出版于1958年,大概是在类似的时期。

我自己的《论语新解》参考了很多书,我有两个目标要达到:第一,我想把杨伯钧先生的《论语翻译笔记》的功能融入到我的书中,让普通读者通过阅读我的《新解》、《新注》、《新译》就能理解《论语》的基本含义;其次,我想追随钱穆先生,他在正义、考证、修辞等方面都是兼容的。在杨先生和钱先生的基础上,希望能提供一本老少皆宜的书,一本深度适中的书,一本大家都可以阅读并有所收获的书。

刚才两位教授居然给我们做了一个讲座——关于如何阅读经典的精彩讲座,让我受益匪浅。不知道两位教授有没有看过我的书。如果有,可以批评,也可以表扬。

杨鹤林:不读《论语》,你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

我之前说为什么读经典,现在简单说一下为什么读论语。

我觉得论语是中国人古今第一。作为中国人,如果不读论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不能被称为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所以我去日本等地,总会有一些学者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中华文化精神不在其发源地,这意味着它可能已经到达了周边国家或地区,更好地传承了中华文化精神。一开始听起来有点刺耳,后来发现他们也有他们的道理。如果中国人连《论语》都没读过,那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有其名而无其实。

《论语》为什么是古今第一经典?宋朝有个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天不生仲尼,天不灭夜。”我觉得这句话很好。如果上帝没有生下孔子,那么中华民族将永远生活在黑暗中。为什么给这么高的评价?我的理解是孔子首先从正义的角度区分了人和动物,人和动物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就像孔子说的“人与动物不同”,人往往与动物相似。孔孟之道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人要努力把自己和动物区分开来。这是我对这句话的简单理解。孔子让我们走出了动物状态,但没有孔子,我们还不会走出来。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说“永恒就像一个漫长的夜晚”。

现在大家都提倡看书看经典,包括学校。湖南师范大学校长蒋向我校几位教授推荐了十本适合师范生阅读的书籍。如果要我推荐的话,第一个应该是《论语》。在此,我也郑重推荐给你。

刘强雄的《论语新解》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我很欣赏刘强雄的学识,尤其是他的精神,这样一种负责任的精神,人文关怀,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学者严谨的学术态度。这一点,让我想起孩子上初中的时候,我问他最近在看什么书,他说在看安。这让我很惊讶,也让我反思。我们学者在高中可能太注重讲课,但是在向更多读者普及经典方面做得太差了。在这方面,我和梁青兄弟应该向刘强兄弟学习,他做得很好。以后如果一个学生通过读刘强先生的这三本书来读古诗、论语、世说新语,那么我一定认为这个孩子一定是一个很好的阅读初学者。

为什么这么说?刘强教授的书有几个特点。第一,擅长汇通。其实很简洁,但是收集的资料都是古今中外的资料。三言两语,我们抓住了问题的核心。这并不容易,而且需要很大的精力。和现在流行的抄写拼凑的读物不是一回事。

刘强雄在评论孔子的“和而不同”时,用了很大一段话引用了马克思的文章《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我认为有很强的现实关怀。马克思的观点和孔子的观点相互反映,两者的道理是可以相通的。

“父为隐子,子为隐父”也是学术界争议较大的问题,书籍文章数不胜数。刘强师兄在书中引用了现代法律中“沉默权”的概念。我想这也充分说明了刘强先生的注解是不拘一格的,与传统注解不同。他的重点是帮助我们理解,和梁青师兄所说的“六法读经”有相通之处,整合古今所有有价值的东西。从这个角度解读孔子和《论语》,对我们很有帮助。

《世说新语》是我最喜欢的书,可能没有一本。这本书也是我们同事中讨论最多的一本书,也是我很久以来最喜欢的一本书。我的许多学生今天都来了。他们经常问我能不能推荐一些好看的书,容易看的书,同时又有价值有意义的书。我经常推荐《世说新语》,因为它很好的阐述了魏晋时期人的精神。刘强先生对魏晋精神的把握是到位的。我认为魏晋是中国艺术精神的行为主义。今天,有一个概念叫做“行为艺术”。魏晋“竹林七贤”体现了一种艺术精神,这种艺术精神通过行为表现出来。这是《世说新语》特有的魅力。刘强老师在这方面的讲解非常到位。

刘强老师的书首先告诉我们知识,但从来不只是告诉我们知识。基本上让我们明白了。就像梁青教授提到“知”一样,他在“道”上做了很多努力。所以,希望在座的各位在以后的生活中,都能阅读它,参考这样的好书。

我看过很多注释版的《论语》。刘强老师的《论语新解》各有千秋,超过了现在很多注本。我觉得刘强的《论语新解》足够成为一部自成体系的,所以我在这里负责任的讲一讲,把这本书推荐给大家。谢谢大家。

李:没有经典的注解,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成为经典

应该说,我们所有经典的魅力在于被广泛接受和不断注释。任何一个成为经典的人,一定有很多评论。每一个新的注解都为经典本身开启了一种新的风格和一个新的窗口。在一代又一代的注释中,经典的丰富性不断呈现,内容不断拓展。可以说,没有经典的注释,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成为经典。

经典不是先成为经典,再被注释,而是真的好,然后注释者讲的好,所以这本书成为经典。当时孔子的弟子们记录《论语》的时候,并不认为这本书会成为经典,但是后来大家都觉得不错,很多人评论,就成了经典。

中国有讲课的传统。比如儒家的讲学,一般是五经,但是逐渐延伸到九经、十三经,这个经里面有传记,就是解说。所以对于经典来说,注释的作用非常大。没有注释,就没有经典。这是第一条。第二,所有的注释都是通向经典的桥梁,古人常称之为“晋亮”。所有注释都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和进入经典,也是为了帮助读者将经典所说的与他们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所有经典注释都是通向经典的“金梁”,经典对社会和个人都有作用。从这样的角度出发,我可以给刘强教授的书四个字——“足以充当桥梁”。

我为什么这么说?首先主要是基于我对刘强先生学术工作的了解。第二,单看这本书,确实体现了刘强教授一贯的风格,以严谨的学术调查和对生活的研究为基础。与其他学者相比,我认为他更大的优势在于他的个人感受和经历,尤其是他个人生动的写作风格。这让我们很享受读《论语》,不像一般的注释版那样枯燥难读。他用一种生动的形式让我们的读者觉得自己像一个春风,或者像一对翅膀一样迅速穿过这座“桥”,走向经典的世界。所以我说《论语新知》“足为桥梁”。我就此打住。

刘强:“做天津的桥梁”是我的目标

那不值得。我的目标是充当桥梁,但我不敢说我达到了这个目标,只能说我还在路上。

《论语》经常被阅读和更新,我也只是尽了自己目前的学术能力和能力做了一些努力。综上所述,我们在学习上一直有一个梦想,希望能接过先贤前辈的接力棒,所以我注意到这本《论语》并不是说我只提供一个读者,而是我个人有自己的志向,目标,或者说期望,这些不一定能实现。到了交稿的时候,我在后记里写的是“真诚而恐惧”,免得耽误了别人。但是,我觉得我还是可以算是“修辞诚实”,你有多大的能力,你做了多少事情,但是这个心是纯洁的,动力是好的。我觉得这是我对自己的第一要求。

1.《百家讲坛竹林七贤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百家讲坛竹林七贤 《百家讲坛》主讲嘉宾刘强:今天我们怎样读《论语》?》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373686.html

上一篇

香港巴士货车相撞 惨不忍睹真相让人痛心

下一篇

阿贡火山持续喷发 阿贡火山太危险了

元勋怎么读 多位两弹一星元勋 曾在重庆这里读的书

元勋怎么读 多位两弹一星元勋 曾在重庆这里读的书

▲国立中央大学白溪分校旧址现状▲学过历史的市民拍的旧址图▲国立中央大学白溪最后一栋教学楼前视图▲中央大学白溪校区老照片▲文物保护点▲中央大学白溪分校培养的人才▲中央大学白溪校区在两江新区康美街,有一栋旧建筑,门口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中央大学白溪分校旧址,彰显这里的辉煌。这里...

谢国臣 一周体坛论语:孙杨试水娱乐圈 男排落选赛留遗憾

新华社北京6月6日电在过去的一周里,世界体育比赛层出不穷。抢七击败雷霆后,勇士再次在总决赛中加入骑士,随着“板凳帮”的全面爆发,暂时以1-0领先;纪念性的百年美洲杯开战,梅西却无法专心备战,庭外纷扰依然困扰着“小跳蚤”;2016年网球红土赛季末,西班牙球星穆古拉扎击败了排名第一...

一本较长的书,一共900多张,但很有可能由于创作者 事件详细经过!

今日,第一管理方法流派为大伙儿强烈推荐《钱:七步创造终身收入》,这书由英国畅销书作家托尼·罗宾斯,他告知大家如何理财投资,进而得到 人身自由权、经济独立和家庭和睦。它是一本较长的书,一共900多张,但很有可能由于创作者也是一个演说家,全部看出来不感觉枯燥无味。必须表明的是,创作者所写项目投...

一本较长的书,一共900多张,但很有可能由于创作者 目前是什么情况?

一本较长的书,一共900多张,但很有可能由于创作者 目前是什么情况?

,这书由英国畅销书作家托尼·罗宾斯,他告知大家如何理财投资,进而得到 人身自由权、经济独立和家庭和睦。它是一本较长的书,一共900多张,但很有可能由于创作者也是一个演说家,全部看出来不感觉枯燥无味。必须表明的是,创作者所写项目投资之道,是根据国外市场和状况写的,有一些状况和我国的不相符合。...

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小孩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 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小孩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 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小孩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 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小孩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 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 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 三字经弟子规 论语中国|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毒害少年幼小心灵?

刘若英的书 刘若英不为人知的一本书

  • 刘若英的书 刘若英不为人知的一本书
  • 刘若英的书 刘若英不为人知的一本书
  • 刘若英的书 刘若英不为人知的一本书
曾皙 论语·先进26

曾皙 论语·先进26

分享一下论语。高级26; 鲁兹、曾Xi、尤然和龚西华坐了下来。 孔子说:“如果我一天就长大了,我就不会了。居说:“我不知道!”如果你知道或者知道,为什么?" 鲁兹带路,对他说:“千倍之国,取于大国之间,在老师的帮助下,它是饥饿的;对于它来说,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