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网络话题的创作总是很激烈。当“中年人保温杯”和“油腻中年人”话题的热度刚刚褪去,“佛教青年”立刻拿起群体标签的大旗,占领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圈。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是“佛教青年”。
所谓“佛教青年”,是指那些追求“怎么做,什么都不管,什么都看不起”的生活方式的年轻人。好像有点类似古人说的“不要为事高兴,不要为自己难过”。然而,这种看似开明的生活理念也引起了媒体的讨论。许多人对此表示关切。甚至《人民日报》在12月13日的第13期也谈到了这一点
好斗是年轻人的主流
作者认为,我们不必担心年轻一代。主要有两个原因:
首先,以“90后”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正在努力以不同于父母的方式开拓自己的新世界。“90后”的创业热情被媒体报道,凭借创意、政策和资本环境的优势,吸引了社会的关注。截至新闻稿发布之日,笔者通过搜索引擎以“70后创业”、“80后创业”、“90后创业”、“00后创业”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以下有趣的现象:
从图中可以看出,关键词为“90后创业”的搜索结果多达630万条,与其他年龄段相差甚远。如果真的什么都不争,真的什么都看不起,“90后”创业者怎么可能层出不穷?创业前一定是奋斗,一定是追求。这种创作心态其实和所谓的“佛教”心态是对立的。
另一方面,“佛教青年”这个标签引起了那么多年轻人的共鸣,类似于网络上被年轻一代密切关注的“星座性格”。是一种叫做“巴纳姆效应”的心理现象。“巴纳姆效应”是心理学家贝特伦·福勒(bertram Fowler)在1948年通过实验证明的一种心理现象,以杂技师巴纳姆(Barnum)的名字命名,他认为每个人都可以很容易地相信,一种普遍的、一般的人格描述特别适合他。即使这个描述很空,还是反映了他自己的性格,即使他根本不是这样的人。其实每个人的心理状态都是动态变化的,都会有一种“为所欲为,不为所欲为”的状态,这种状态并不是年轻人独有的,即使是中年人在面对人生的各种波折之后,也会对这种状态产生更多的共鸣。
简评:“佛教青年”是个伪命题
互联网带来的海量信息让我们不由自主地生活在信息快餐时代,热门话题时起时落。这本来是一个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游戏,但这种游戏很少是供大众讨论和获取真实知识的,而背后其实是网络社交媒体的属性:展现自我和人际交往的需求。看下图,或许更直观:
贴了那么多标签,“佛教青年”只是网络上无数虚假命题中的一个,所谓“佛教青年”的豁达只是一种虚假的豁达。现实中,积极进取是年轻人最重要的状态,我们应该信任年轻人。有人说“认真就输了”。年轻人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不认真,真的会输。
网友观点:
@bata3:我相信有志青年才是主流。
@puppy:秘书要认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社会和他人做贡献,不然白头突然意识到,后悔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就来不及了。
@笑语堂:人生总要有一点追求,至少要有一颗上进的心,还要有一个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月亮上的刺猬:所谓“佛家青年”,就是“懒”清新脱俗。
@歌词: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历史使命。
1.《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又一个信息速食时代的伪命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佛系青年 “佛系青年”:又一个信息速食时代的伪命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05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