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通知,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全面停止建新楼,清理办公用房。这种“限建”、“清退”的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一些地方,整顿中出现了“形式主义”,甚至出现了新的浪费现象。
为了规范党政机关的建筑和大厅,中央作出了三令五申。早在1999年,原国家计委就出台了《党政机关办公建筑建设标准》,对建筑、厅堂的面积、建筑、装修等都有明确的标准。2007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通知,要求严格审批,严格控制,全面清理建设项目。去年,新建筑和大厅的建设从严格审批和控制到完全停止。可以说,规定越来越严格,越来越细致,体现了中央从严管理的决心。尽管如此,形式主义和浪费仍然存在。
这种形式主义,根本就是为了配合检查。长期以来,不管中央的政策有多严肃,有些地方往往会编检查指标来满足作为中心任务的检查,比如整顿楼房和厅堂,形式上已经完成,实际上却造成了新的浪费。有的地方整改并不是真的想杜绝奢靡之风,而是因为时间紧,任务重,要应付上级检查、办公分区、办公品牌变更、更名等。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惊讶的项目,这需要大量的投资。有些楼房和办公室腾空了,却找不到新的用途,于是就愿意闲置,或者等待机会再利用,这样就成了资源的浪费。算完这个经济账,整改投入大于收益。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种新的浪费。
如果说豪华建筑眼花缭乱,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那么大量的建筑和厅堂闲置,或者以不同的名义出租出售打折,这就是“低调奢华”。办公室可能都变成小隔间了,那么空出来的空房间都用上了吗?领导办公室被砍掉了,但是没人敢用。哪里有零钱,哪里有存款?退役建筑物、会堂的归属和去向模糊的,可以改变用途,但原单位继续受益。过去有这方面的例子。显然是写字楼和土地的清理,原来是政府部门的“资产重组”。腾空的楼房和土地,用途和名称都变了,但还是自己单位的资产,只是收入方式变了。
这种浪费不仅不影响外部形象,还刺激大众的眼睛。铺张不再是赤裸裸的霸气,而是可能让浪费看不见,更难察觉,更难阻挡。目前有很多问题,比如腾空的写字楼和办公室怎么办?一厅一局一定是一栋楼吗?不同部门如何协同工作?说到底,党政机关的土地和财产归谁所有,能不能砍掉没收?如果不建豪宅,会以其他方式获得现成的利润,这是一些政府部门必然的利益计算。
楼堂馆所的建设有很多详细的标准,但整改的核心标准只有一个,就是把这些楼堂馆所恢复成政府机关。政府办公空间不在于规格和风格,而在于如何满足公共服务的需求,比如压缩空房间、减少面积、共用办公室等。应该考虑的是方便。按照这个标准,凡是超出公共服务需要的东西,无论是建筑豪华与否,办公室华丽与否,都可以视为浪费。尽量压缩压缩,尽量节约,按照公共利益的标准清理腾出“剩余”去寻找新的用途。从这个意义上说,党政机关使用的建筑物和土地都是公共资产。一旦腾空清理,该回归公众的就要考虑如何回归公众。
1.《长江日报肖畅 长江日报:能否不再一厅一局一栋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长江日报肖畅 长江日报:能否不再一厅一局一栋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151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