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体育

甘巴拉 【视界】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

甘巴拉,海拔5374米,藏语是“不可逾越的山”的意思。驻扎在西部战区的某军事雷达旅的“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空这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有人值守雷达站,常年负责指导和守护进出西藏的航班、航空空驻军训练和抢险救灾等飞行。甘巴拉几代人用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生命锻造了不朽的“甘巴拉精神”:肯吃苦,默默奉献,尽职尽责,顽强奋斗。

在高原上,海拔4500米以上的地区被称为“生命禁区”。在这里,除了茫茫雪峰和呼啸的风声,几乎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然而,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一群勇敢顽强的空陆军雷达兵打了起来。

扎根“世界屋脊”,撑起“空中桥”。自1965年10月建立以来,一代又一代的雷达站官兵践行着“缺氧少气,山高标准”的铮铮誓言,日夜如一对警惕的“千里眼”守护着祖国的雪原首长空。雷达站被中央军委授予“甘巴拉英雄雷达站”荣誉称号。

忠诚创造的不朽纪念碑

金秋时节的拉萨,金黄散落一地。

上午9点,记者一行准时出发,前往甘巴拉。“甘巴拉,甘巴拉,伸手接住云彩,地上却没有草,风吹着石头跑,一步一步喘着粗气,一年四季都穿着棉袄”。驻藏某军事基地宣传总监陈济空,告诉记者这是甘巴拉雷达站的真实写照。据他说,这里的含氧量只有海平面的45%,紫外线强度是平原的4倍,最低气温零下35摄氏度,每年吹9个月的8、9级风,正常行走相当于大陆的40公斤...

蓝天白云下,向着雪山山顶,车子像蜗牛一样爬行了2个多小时。随着海拔的升高,高原反应如头痛、胸闷、恶心等不断袭来。“三角!”走到山上的一个角落,坐在副驾驶空的西部战区里,陆军某雷达大队政治部主任姚有东突然大声提醒司机刘璇。“嘀嗒,嘀嗒,嘀嗒”,清脆的号角声立刻截长空。

“前方到甘巴拉雷达站位置。八年前,两个老兵开着大解放把雷达挡风玻璃运到山里。在这个转折点上,为了躲避牦牛,人和车翻过了300多米深的悬崖。尸体被发现后,面目全非。当他们35岁和29岁的时候,他们按喇叭,这是他们的记忆。”姚有东脸上满是尊敬,眼里满是泪水。他是甘巴拉雷达站的第25任教官。

当我下车时,我感到头晕。记者赶紧扶着门站着不动,官兵们冲了上来,送上了军大衣。黝黑的脸,紫色的嘴唇,红色的眼睛,粗糙的手...强烈的紫外线在他们身上留下了均匀的痕迹,让记者们不忍直视他们。

“先去看看老首长!”姚友东提议。老上校?带着疑惑,记者气喘吁吁地跟着人群,摇摇晃晃地走到一个马尼堆。背靠着它的位置,它俯瞰着蜿蜒在左边雪山之间的雅鲁藏布江,看着右边像玉一样的圣湖杨茁雍错。中间的摩尼石上刻着两个红色的大字:坚持住。

“老首长,我们看到你来了!”面对马尼堆,官兵们郑重鞠躬三次。姚友东说,参与甘巴拉阵地勘察建设的部队副队长张和1962年随部队入藏的一位老雷达兵的遗体就安放在这里。

2013年初秋,甘巴拉迎来了来自安徽省蚌埠市的七位贵宾:张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他们手里拿着老领导的骨灰。

“老头,你回到你的位置了。安息吧……”67岁的妻子李竹兰蹲在马尼堆旁边,一边擦眼泪一边嘀咕。“向老兵致敬!”新一代甘巴拉人以最隆重的士兵仪式向重返极地的老雷达士兵致敬。

“钢进不去,人要扎根”。当年,张、和他的战友们,就是靠着这种精神,在甘巴拉坚守阵地,在雪域高原度过了从战士到副乡长的20年。在他回到家乡的漫长岁月里,他最关心的是甘巴拉。在弥留之际,这位年近50的老党员向妻子提出了最后的愿望:我要回到甘巴拉,把我的骨灰埋葬在甘巴拉...

贵州遵义的战士许邴正,参军后自愿去甘巴拉。他在地面上的第一天,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被送到了山脚下的医院。“我是一名雷达操作员。我不上山。我操纵什么?”他一出院,就要求一个职位。

再上山,高原反应依然强烈。许邴正又头疼又想吐,在床上动弹不得。他的同志让他开着运水车下山。他双手紧贴在床边:“老兵说,上位的都过了这一关,过去就好了!”我从来没想过,躺下后,他再也没有起来过。高原肺水肿残酷地夺去了许邴正年轻的生命,那是他18岁的生日。

“精神永存,纪念碑永存”。有眼泪的同志在他的墓碑旁种了一棵新的柳树,取名为“邴正树”。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树木虽然不生长,却顽强地顶风而立。这难道不是许和他的同志们崇高精神的象征吗?

驻守“世界屋脊”,撑起“空中桥”。孙晋军

可持续传播的英雄旗帜

“云朵飞不过你,甘巴拉/小鸟飞不过你,甘巴拉/一群人正向你走来,甘巴拉/他们的名字叫金·……”站在甘巴拉的位置,响亮的歌声萦绕在我的耳边。

营地院子里,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风中飘扬,地上军用罐头盒做成的中国“公鸡”地图十分醒目,嵌有“祖国在我心中”六个红色大字。营地大门两边写着:扎根雪山守住空中华门,继续努力,保证努力。

一位刚检修完雷达回来的老兵和记者交谈。他叫王圣泉,四川人,一级军士长,雷达技师,被誉为“极地战士之王”。记者发现,他44岁就秃顶了,苍老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是典型的“老西藏”形象。他自嘲道:“每次回内地度假,我都很少去学校接儿子,因为我总是被误认为儿子的同学是‘爷爷’。”

“你在甘巴拉已经23年了,你是这里历史最悠久的老兵。你想过离开吗?”记者问。“以前想过,现在不想了。地方越硬,感情越纯粹,越怀旧。”王圣泉的话耐人寻味。他说,飞越世界屋脊的路线是开发、建设、保卫西藏的生命线,也是连接西藏与大陆、西藏与南亚国家乃至世界的“空中桥”。甘巴拉雷达站(gambara Radar Station)位于西藏各条航线的中心,24小时待命,监视和引导进出西藏的飞机,是西藏任务最重的雷达站。

在荣誉室,王胜指着一面绣有“甘巴拉英雄雷达站”的旗帜说:“这是一面英雄的旗帜。作为甘巴拉精神的新继承者,我们必须确保它永不褪色,永远传承下去!”

有一次,当王胜在该位置值班时,雷达旋转轴承卡住,天线无法工作,所以他只能依靠辅助雷达来保证空的情况。为了尽快摆脱困境,他和战友连夜拆除了天线挡风板,然后用滑轮吊起天线转盘齿轮进行维修,加班一周。王圣泉,严重疲惫,发高烧。

“你还不错吧?赶紧下山治疗!”车站领导命令他,因为高空感冒很容易引起肺水肿。他问:“那‘铁树’(雷达天线)没转,雷达技术员怎么可能离开?”他又吃了两天很多药,直到天线出现才下山,瘦了十多斤...

常年防守甘巴拉,患有心肌肥大、缺血等高原疾病。考虑到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组织想调整他在相对较低海拔的雷达站工作。一向强势的老兵哭了。他恳求道:“让我留下吧!我对这里的工作很熟悉,这里更需要我。”

“甘巴拉虽苦,却引人入胜!”王圣泉还向记者讲述了两位同志的故事。

王清江军士长,在甘巴拉14年,当了11年班长,完成了几十项重大任务空。最让他骄傲的是,雷达站连续23年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的荣誉付出了14年。他常常自豪地说:“在甘巴拉的旗帜下,我们沉浸在自己的血汗中,飘扬着我们的光辉!”退役那天,铁人还是哭成了泪人。他爬到位置上,把最后一个军事仪式交给五星红旗,一遍又一遍地抚摸着刻有“5374米”的石碑,久久不肯离去...

中士是龙的儿子,龙是一名在甘巴拉坚守了13年的老兵。五岁那年,他妈妈带他去探亲,王胜全抱了他。十二年后,龙冰参军了,来到了他父亲战斗过的地方。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成了一名厨师。第二年,他入党,当了班长,被授予精兵。两代军人,父子,相隔22年,海拔5374米,保持同一位置。这是使命的交接,是精神的传承...

令人振奋的精神高度

有人说:在甘巴拉,5374米是海拔,是精神高度。

“没一点精神就不能留在这里!”甘巴拉雷达站站长刘伟感慨万千地说。记者问:“什么精神?”他回答:“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爱国精神!”记者又问:“你吃这么多苦值吗?”他不假思索地说:“值得!雷达站虽然不算小,但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每天看着飞机安全起降,看着‘鹰’在蓝天翱翔,我们觉得值得痛苦。”

今年2月的一天,肆虐的大雪包裹了甘巴拉阵地。天一亮,刘伟从自己的位置上回来,看见一个士兵躺在地上奋力挑雪。定睛一看,是上士陆卓明。他好奇地问:“卓明,你在干什么?”“天天看,看不见就难受!”陆卓明气喘吁吁。我看见“祖国在我心中”这几个字埋在雪里。他刚刚掏出鲜红的“祖国”二字...

“这是甘巴拉人的状态!站在最高的高度,把祖国放在心里,把使命举过头顶。”刘伟的眼睛红红的。之后,他带着记者走向通向五彩缤纷的“大球”的84级台阶。到达顶峰后,记者看到星星,崩溃了。“这叫跑位!当雷达失灵或任务来临时,我们有时不得不每天往返数十次。”刘伟说。

84步楼梯在大陆看起来很正常,但在高原却是一个挑战。一天早上,两架飞机正要降落在拉萨机场,但雷达突然失灵。一听到电脑上的铃声,值班的雷达工程师闫德中突然站起来,把他虚弱的身体拖了出来。没人想到他拉肚子两天了。

寒风中,熟悉的台阶像“梯子”一样立着。我看见他脸色发青,气喘吁吁,尽力爬上那个位置。20分钟后,雷达故障排除,飞机安全着陆。这时,冻僵的闫德中眼前一黑,“扑通”一声从雷达车上掉了下来。他的右眼角开了一个大洞,血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挑战总是猝不及防。去年12月,大雪封山20天,定期往山下送水的水车无法启动。水库里的水和冰已经用完了,官兵们在雪上坚持了3天。然而,使用大量水的油机正在缺水。情况危急!

“人喝了雪和水就能活,榨油机断水就得停。”党支部决定指导员姚宏带五名党员下山找水。在风雪中,他们跋涉了三个多小时,终于找到了冻结的水源。六个人忘了休息,挣扎着破冰,迅速灌满水,提着沉重的塑料桶冲了回来。

天黑了,漫天大雪。在陡峭的山路上,寒冷像飞刀一样刺穿喉咙,撞进肺部。当他们到达那个位置时,他们已经冻得几乎不省人事,但水桶却紧紧地抱在怀里...

在谈到与女儿同龄的甘巴拉官兵时,驻藏某军事基地司令蔡空感慨地说:“他们透支了生命和健康,经受住了生死考验,不是不知道自己的艰辛,不怕死,而是在他们心中,祖国高于一切,使命高于一切。他们的境界超过了海拔5374米。”

我们的记者孙晋军(后排右三)和官兵们站在海拔5374米的甘巴拉雷达站阵地上。郭朝颖

转载,请注明出处:党建网微平台

1.《甘巴拉 【视界】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甘巴拉 【视界】世界上最高的人控雷达站》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591464.html

上一篇

下海的意思 下海是什么意思 女人下海是一句黑话

下一篇

齐豫和齐秦是什么关系 齐豫个人资料简介 齐豫和齐秦的身世

粉干 一把粉干变成一个产业,他的生活就是一部粉干崛起史

  • 粉干 一把粉干变成一个产业,他的生活就是一部粉干崛起史
  • 粉干 一把粉干变成一个产业,他的生活就是一部粉干崛起史
  • 粉干 一把粉干变成一个产业,他的生活就是一部粉干崛起史
韩寒他的国 韩寒《他的国》因剧本未过审不再拍摄

韩寒他的国 韩寒《他的国》因剧本未过审不再拍摄

大事 1韩寒的《他的国家》因为剧本没有审核,不再拍摄   海南岛电影节导演关透露,准备了多年的韩寒小说《他的国家》剧本未经审核,版权已过期,归还给韩寒。他不会再拍了,现在正在写下一个剧本。 简言之 达科塔·范宁和艾丽·范宁将在新片《夜莺》中扮演一对姐妹 安妮·海瑟薇主演了网飞的政治惊悚片《他最不想...

风流家庭教师 墨念:杜牧的诗暴露了他的风流韵事?

  • 风流家庭教师 墨念:杜牧的诗暴露了他的风流韵事?
  • 风流家庭教师 墨念:杜牧的诗暴露了他的风流韵事?
  • 风流家庭教师 墨念:杜牧的诗暴露了他的风流韵事?

4名女子抬残疾好友登泰山 完成他的心愿!网友:这才是真朋友

  • 4名女子抬残疾好友登泰山 完成他的心愿!网友:这才是真朋友
  • 4名女子抬残疾好友登泰山 完成他的心愿!网友:这才是真朋友
  • 4名女子抬残疾好友登泰山 完成他的心愿!网友:这才是真朋友

自行车去西藏 小伙骑共享单车去西藏,一路奔波2000公里,只为了找一个还车点!

  • 自行车去西藏 小伙骑共享单车去西藏,一路奔波2000公里,只为了找一个还车点!
  • 自行车去西藏 小伙骑共享单车去西藏,一路奔波2000公里,只为了找一个还车点!
  • 自行车去西藏 小伙骑共享单车去西藏,一路奔波2000公里,只为了找一个还车点!

杨大叔 这位蹦跳下班的工地大叔火了,他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 杨大叔 这位蹦跳下班的工地大叔火了,他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 杨大叔 这位蹦跳下班的工地大叔火了,他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 杨大叔 这位蹦跳下班的工地大叔火了,他的一句话戳中了很多人的心

韩景枫 米其林带着韩景枫和他的GT3,度过了这样一个周末!

  • 韩景枫 米其林带着韩景枫和他的GT3,度过了这样一个周末!
  • 韩景枫 米其林带着韩景枫和他的GT3,度过了这样一个周末!
  • 韩景枫 米其林带着韩景枫和他的GT3,度过了这样一个周末!

兼职是什么工作啊 都在说上班外干点其他的副业,能有些第二收入,都是在做什么呢?

  • 兼职是什么工作啊 都在说上班外干点其他的副业,能有些第二收入,都是在做什么呢?
  • 兼职是什么工作啊 都在说上班外干点其他的副业,能有些第二收入,都是在做什么呢?
  • 兼职是什么工作啊 都在说上班外干点其他的副业,能有些第二收入,都是在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