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家庭区和教学楼之间有一条狭窄的老街,被西电学生称为“西电后街”,被高科技上班族称为光华路。
光华路名不副实。它有一个宏伟的名字,不缺萧条和老街的没落。比起繁华的科技路和不远处高楼林立的高科技路,就显得特别寒酸——老旧的苏联建筑上长满了杂草和墙缝里生出来的青苔,低矮的日子空被乱七八糟的电线分割成小块,很像城市里复制粘贴的村庄。
光华路是最名副其实的。在这条不到两辆车并行的老街上,有中国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也是现在崂山人引以为豪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肚子里有诗词书法”,这就是光华路的中国。
在千变万化的Xi,光华路似乎被遗忘在时间的夹缝中。它驻扎,生长缓慢。从东边的乔恩·琼森路和西边的高辛二路开始,在这条2400米长的街道上散落着无数的记忆。
这里没有五颜六色的霓虹招牌,也没有网上名人的小店排长队,但有一种归属感和经过岁月打磨沉淀的烟火。
“慢”是光华路的生存之道。一切,无论精致还是平凡,只要停在这里,总有一天会成为开启记忆的钥匙。
看,那些在街上奔跑的孩子,换上校服,就可以进入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不变的是,这条老街依然是他们回家的必经之路。
那些匆匆路过或者短暂停留的人,多年之后,重温旧地,眼睛会因为看到与记忆重合的影像而湿润。
70年代后,西电人是光华路的开拓者。光华路当时不热闹,以西南门为界,20左右的房子都是炒面摊。也正是这种不精致的美食,让光华路第一次在Xi安民心目中有了名字。
那时候学生太固执,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不吃的小摊。老板回报爱情的方式很简单——那些奇怪的口味偏好,对应着温柔的面孔,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刻在不可磨灭的记忆里。
在光华路,我们像尘沙匆匆相遇,又像蒲公英卑微地散开。我们更固执,像种子一样扎根在一些人的记忆里。
光华路不缺老店,小店老板更像这条路上的守夜人。在无数个下雪的早晨和蝉夜,我们见证了无数次傻傻的相遇和泣不成声的离别。
金马摄影
经过30多年的金马摄影,无数西电学子和光华路居民的青春依旧。小时候长大后给家人拍照片,被镜头记录下来总有一种仪式感。
即使现在拍照是数码相机和手机的世界,但老年人总是怀旧而柔软。比起把记忆储存在电子设备中,他们更喜欢把它们洗成照片,用眼睛一遍又一遍地轻轻触摸它们。
广博店
从第一个路边摊到现在的大卖场,已经27年了。
相比于文具百货,慈祥微笑、把店打理得井井有条的丁奶奶,是这家店的金字招牌。
芳芳餐厅
芳芳餐厅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称为“第二食堂”,是每个月初钱多的时候必去的餐厅。
著名的咸蛋黄茄子、炒猪肉、黑胡椒牛柳,熟客不看菜单就能脱口而出。老板记性好,善良大方。对于好久不见的老顾客,他说不出太多的问候,但结账时会偷偷打个折。
现在因为街道整改,芳芳餐厅搬到白沙路,和53中作伴,但是没有它,光华路难免显得有点落寞。
阿辉餐厅
1991年扎根光华路的阿辉餐厅,是一家与芳芳同名的罕见的烹饪餐厅。
招牌红烧肉肘子大有柄,一根根都是软烂的。筷子轻轻一戳,皮肤就发抖了,裹着又浓又粘的汤,吃的人都是香的。
即使猪肉价格暴涨,阿辉家的肘子依然是很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隔三差五就怀念的那个。手肘一口饭总让人胃暖心暖。
梅
每一个开了12年的开心之地,在光华路的众多餐厅里,都不是一个老资格。但十几年前,随着台湾偶像剧的热潮,这家小店成了西电学生至今的首选。
台湾奶奶的小吃店,全是学生没接触过的味道。甜辣咸鸡培根煎蛋卷配一杯米糊,坐一下午。
不幸的是,在2019年5月23日,每一个营业了12年的乐迪都关闭了商店,关掉了灯。这位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学生在一起12年的台湾老奶奶选择回到台湾与家人团聚。
不知道那些当时一直在一起吃饭聊天的人,在短暂的告别之后,是否就再也没有见过面,只留下一些特别的名字来怀念。
男生推杯换串会去胡杨林,我爸妈认定了一辈子的老式小笼包一真馆,过生日会去的华兴蛋糕,买米面油首选的大众厨房,急的时候秃的娃娃面,冷的时候飞的云,馋的时候一定会去的小笼包...
记忆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让我们不断地失去和拾起。现在,我们曾经听不懂的歌,会亲自给我们唱,曾经逝去的青春会被封存,在光华路的见证下永存。
快乐与品味
聊天
你和老街的故事
1.《光华路 再见了,光华路!》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光华路 再见了,光华路!》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1645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