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的这个调侃是:教课教师不合口味,文字水平不高。
如果一群体育专业教师来上思政课,会是什么样?新学年,上海大学正在做一件这样的事——2020级新生在通识课列表上发现一节新课“体育中国”。作为课程思政探索的一部分,授课教师团队包括高水平武术队教练,篮球、乒乓国际级裁判,体育专项教研室主任……备课会从暑假开到这个礼拜,十多人争论激烈“交锋”,下周二即将开课。目前,选课学生有12人。
集体备课火药味比赛场浓
9月8日上午9时,上大体育学院体育馆T105室,“体育中国”第二次备课正在进行。一门课十讲,参与备课的除了上课老师外,还包括社会学系博导陆小聪等“外援”。3个多小时的讨论,火药味似乎比赛场更浓。
假期里的第一次集体备课。
“我们的教学目标,以体育内涵和体育精神为引领,诉说中国社会从‘东亚病夫’到‘体育强国’的发展历程……”体育学院副院长刘兵是第一讲主讲老师,根据他对这门新课的理解,准备了许多珍贵的视频、图片课件,其中包括顾拜旦于1912年斯德哥尔摩第五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发表的散文诗《体育颂》。
“这个很棒!课堂上请学生来朗诵,中文、法文各一版,是不是更有感染力?”有人出点子。
“现在的年轻人离那一段历史比较遥远,如果一开场直接提问你知道‘东亚病夫’这个词怎么来的,会不会更有冲击力?”陆小聪不寒暄,直接提建议。
学院里负责主讲羽毛球和田径训练课程的副教授曾朝恭,在自己准备的“体育与社会”一讲里,结合专业特长,直接带学生挖掘“马拉松热的社会学审视”。
“现在跑步很热,这个能抓住他们的点”“能不能直接从‘你喜欢跑步吗?’这个有争议、能引起学生表达欲的问题导入?”讨论中,同事们的问题、建议不断提出。
体育背后的道,该怎么讲
“作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整体试点高校,上大已经开出‘大国方略’系列、‘人工智能’系列等思政教学链,在这一基础上,结合四史教育,‘红色传承’系列课程,是我们的新探索。”参加集体备课的课程策划人顾晓英说。
做“体育中国”,主要希望更多具有专业知识的老师参与进来,讲出体育的魅力,希望学生能从教授专家讲述的体育故事中思考“体育是什么”?为什么说“体育强则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全民健身为什么能够上升为国家战略”?简而言之,希望这堂课讲出体育背后的道。
“最大的困难,是内容太多,不知道该怎么讲?”高水平武术队教练徐春毅坦言。他主讲的部分是“武韵中华”,照理说专业对口、信手拈来,但怎样选择有趣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好地体悟,他着实下了一番工夫。最终,武术和日常生活中都常见的“抱拳礼”,正确姿势什么样,成为他第一个课堂“小爆点”。“武术讲究的是‘以礼始,以礼终’,人生也是如此。”他说。
第三次集体备课,老师们合影留念。
“跑过一万米的老师和没跑过一万米的老师,给学生讲怎么跑步,内容和效果是不一样的。”上大体育学院教师胡吉说。作为一名执裁CBA的国际级裁判,他想通过一个个小故事,告诉学生怎样从体育的热闹背后,看到国际关系和中国在对外交流中的话语权变迁。“我教的篮球专项课非常受欢迎,可这次的课还是第一次。”胡老师还在还在一遍遍打磨教案。
可能要面对“12人教室”
尽管准备充分,但从选课学生人数来看,新课似乎面临尴尬。目前仅有12人选课,可能和备课组老师人数差不多。
面对可能的“12人教室”,老师慌吗?“人少?我不担心。”武术教研室主任申亮说,新课不为人知,需要一轮一轮磨砺和自我提升,吸引更多学生口碑相传。在体育学院院长刘兵看来,这是学科建设和锻炼队伍的契机,第一轮选课人不管多少,一样要认真准备,认真探索新的课程思政路子。
“体育老师来上思政课,这样的新课新事不容易,但我们有信心把它做成人气课程。”顾晓英说,在这门课上,校方有意试点同步录制在线课程,设计“做中学”环节,欢迎更多青年通过多种方式参与学习、沟通。同时,这也是学校思政课建设“一院一大课”的继续推进。
栏目主编:徐瑞哲 文字编辑:彭德倩 题图来源:东方IC 图片编辑:雍凯
除题图外均上海大学供图来源:作者:彭德倩
1.《上大出了新题目:“体育背后的道”怎么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上大出了新题目:“体育背后的道”怎么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2093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