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武隆杨娇镇燕山红村,每一个庭院都整洁美丽,每一户人家都充满了风景。记者罗斌照片
今年6月,武隆区杨娇镇燕山红村发生了一件“大事”:老房子院子里的百年土墙被拆除了!
10月25日,记者来到村里,正赶上村里的大村班。他在老房子的院坝里教村民村规民约。斑驳而崎岖的石屋,沾满岁月痕迹的旧木屋,明净的院坝,一百多名村民在雨中聚精会神地听着...
村支书钱黛冰说,几个月前,这样的场景是看不到的。老房子的院子过去是龚的八个兄弟住的地方。清朝乾隆年间,兄弟分手,隔着墙。鸡和狗听说过彼此,几代人都离开了。后来房子的主人换了好几次,但土墙始终挡在他们之间,不仅让住在这里的13个村民进出不方便,还在邻居之间铺设了“心墙”。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乌龙区以弘扬农村文明促进农村振兴,开展以“孝、德、廉”为重点的公共秩序和良好习俗建设,更新观念,消除陈规陋习,创建文明乡村风貌。在村干部的带领下,村民委员会组织村民讨论,大家齐心协力,拆除土墙,打开横院,把大坝和木屋修得整整齐齐。以前废弃的老房子院子成了村民们聚集、交流、娱乐和放松的地方。
推倒土墙,打通“心墙”,一面小墙的消失,反映了农村文明的巨大变化。
改变整个环境中的坏习惯
“泥坝”变成了美丽的乡村
记者在燕山红村看到,沿途水泥路面干净整洁,道路两旁和农家乐旁,盛开着如宇宙般的花朵;农舍的墙壁统一刷成土黄色,簸箕、杆子、帽子等农具摆放整齐有序;家家户户都翻新了厕所,院子里还有垃圾桶,别有一番田园风味...
居民村的第一任书记游海斯介绍说,燕山红村曾被称为“泥坝”,因为红色杜鹃花在山上盛开,在20世纪50年代改名为现在的名字。去年底,尤上任第一书记,沿着崎岖的山路来到村里。他的心凉了半截:屋前屋后不时看到成堆的垃圾,农家院凌乱不堪,年轻人大量外出,行业空空无一人。天头工作的村民很少,孤独破碎,村民没有发展产业的心和能力。“这还是个‘泥坝’。”叹了口气游来游去跺脚。
要振兴贫困山村,首先要通过改善人居环境取得突破。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幸福感和收益感。结合武隆区“清洁宜居”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工程,油思海和燕山红村党员干部带领村民进行环境改善,美化农家庭院,更换厨房和厕所,种植花草,安装垃圾桶和路灯...过去肮脏凌乱的小山村渐渐变了样。
为了改变多年来的陋习,由村干部和村民组成的考评小组每月给农民打分,定期公布,每半年对排名靠前的农民进行表彰。村民们非常关心这个荣誉,并逐渐开始改变他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有村民把时间花在了收集“废品”和装扮家园上:乌江捡来的废轮胎固定在土墙上,加上几个暑期归国大学生娴熟的手绘,增添了村民罗念强的土墙。拖拉机满载回家的收获场景;村民钱小军,把废弃的水车装在猪圈房子旁边,成了一幅艺术化的农村速写;收集废磨盘,放在地上,成了一条有艺术品位的村道。曾经肮脏凌乱的“泥坝”,开始变成名副其实的“艳山红”。村子变漂亮了,村里第一家民宿开始建设,乡村旅游即将开始,旧屋基地翻修后的庭院成为游客喜爱的景点。
开一个教室,凝聚人心
简单的乡村风格又回到了小山村
记者看到的“村规民约班”是燕山红村村班举办的第39届。杨娇镇党委书记杨勇说,村教室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两次学习活动,村民们提高了思想认识和文明素养。老房子的院子里,有龚、戴、关、谢、何等十三个姓的农家,也在墙上挂着各姓的家训,邻里互助,和睦相处。
燕山红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大课堂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树立“合作共赢”的理念,推进村集体经济股份制。村民656股,股本32.8万元,其中贫困户243股,股本12.5万元,为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在村里,记者见到了村委会主席龚。从政府退休的龚就出生在这里,他的父亲龚南村是20世纪50年代村里有名的全国劳动模范。然而,这个贫穷而又寂寞的山村曾经让龚心灰意冷。十几年前带着父亲来到这座城市生活后,龚再也没有回到自己的家乡。
去年年底,燕山红村探索建立村民委员会,鼓励村民自己做自己的事情。龚在周游列国的动员下出任村委会主任,带领100多名成员帮助村里进行产业投资和村务自治。龚已经十几年没回老家了,在过去的半年里,她已经去过十几次了。她说,大家都积极参与了村里的公共事务,人心向背,互助友爱的氛围浓厚,有足够的精力脱贫致富。理事会组织村民在燕山红村制定了《红九条》乡规民约,并给予了相应的奖惩。比如按规定有红白宴的农民,理事会可以提供免费的厨具和厨师服务。今年,该村实施了照明工程。在理事会的组织下,村民们迅速筹集了30多万元,安装了100多盏路灯。今年秋天,该委员会动员村里创业的老板给予支持,村民们筹集了10多万元举办了一场热闹的收获节,吸引了许多游客。
振兴工业,振兴农村
燕山红村人均收入三年翻一番
课程结束后,家境贫寒的傅叫住了尤四海,问他能不能筹到几股钱。
燕山红村以前没有集体经济,村民缺乏致富的技能。全村1715人,800多人外出打工。2017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6000元。
这一年,村里成立了紫芝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村集体、村民共同入股,三方“共同生产、共同交易、共同分享、同心同德”。曾经没有办法致富的傅靠着1500元的贫困户产业补贴成为股东。和她一起,村里还有162个其他村民。年末合作社按村民40%、合作社30%、村集体30%的比例分享利润。其中,村集体收入全部用于村公益事业和村民二次分红。到目前为止,今年从村里引进的花卉、水果种植、泥鳅米产业,集体经济收入已达30万元。
为了减少贫困户和农民的担忧,村里的第一书记、村党委书记和村主任亲自出资共计10万元设立了持股风险基金,以确保资金安全。傅说,他单干的能力差,但如果他领导集体经济,他会有信心和动力。
目前,该村规划了高山生态果蔬、花卉种植、水稻泥鳅养殖园、鸽鸡养殖基地等十大产业。它还利用武隆区的整体旅游机会发展乡村旅游,建设追踪者摄影花海基地,注册五里潭追踪者酒商标,挖掘建设乌江追踪者文化,建设民宿,吸引更多游客来到燕山红村。
游海斯说,到2020年,人均收入将达到1.8万元。
记者笔记> > >
细小促进文明
农村文明建设是农村振兴的“灵魂”,必须从虚到实实施。
武隆区以“孝、商、贤、整洁、有序”为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看得见摸得着”的措施,以小见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农村文明建设的思想引导是关键,规范的制度约束是保障,实践培育是基础。在乌龙,已经建立了305个大型农村教室,有3200多个讲座。通过庭院坝教室和白话的方式,村民可以转变观念,摒弃陋习,凝聚人心,树立信心,为农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通过建立村民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实行公示名单制度,村民可以自律和自我管理。通过改善生活环境、更换厨房和厕所、回收垃圾和美化庭院的做法,可以增强村民的幸福感。
武隆区的实践表明,行动是有效的,实践是有价值的。农村文明建设要具体、人性化、生活化,并努力具体落实,让群众主动参与、自我管理,让群众得到实惠,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吃得好吃,住得有味道”,真的能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让农村焕发出新的文明气息,打造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1.《乡村艳事 重庆武隆艳山红村:“烂泥坝”又成“艳山红”》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乡村艳事 重庆武隆艳山红村:“烂泥坝”又成“艳山红”》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tiyu/65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