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农历戊戌年·六月廿六

2018年8月7日

立秋,也称七月节。宋朝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立秋日,皇家有祭祀、迎秋之礼,民间则有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等风俗。

在饮食上,立秋日有“贴秋膘”的传统。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一般的办法是“以肉贴膘”,如果你不想吃太多的肉又想应景,不妨吃鱼贴膘。鱼的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脂肪含量低,有利于调理脾胃功能。

立秋有三候

一候:凉风至。

经过大暑的大雨,暑气渐消,凉风已经由热带吹来的热风改为西太平洋吹来的台风。

二候:白露降。

是指立秋之后早晚温差渐大,夜间湿气接近地面,在清晨形成白雾,未凝结成珠,有秋天的凉意。‘

三候:寒蝉鸣。

与夏至第二候“蝉始鸣”相呼应。在秋天叫的蝉称为寒蝉,寒蝉感应到阴气生而开始鸣叫。

立秋养生

迎秋

立秋的祭祀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据《礼记·月令》记载,每年立秋的时候,周天子要率领手下的诸侯、大夫等人,去王都的西郊举行盛大的迎秋仪式,还要祭祀少昊和蓐收,这两位在当时被认为是主管秋季的神灵。这种祭祀活动经汉代一直延续到隋唐。

戴楸叶

立秋时节,很多地方都流传有戴楸叶的习俗。楸木是我国北方一种大叶的落叶乔木,秋天落叶,戴楸叶有应时序的意思。这一习俗据记载自宋朝,在今天有些地方还有遗存,比如东北和山东的一些地区。不过形式上也有些变化,人们会将树叶剪裁、折叠成各种形状,佩戴起来显得更加美观。

悬秤称人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夏天没有什么胃口,饭食清淡简单,两三个月下来,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看看减了多少,秋来进补。

立秋节令食物

西瓜

立秋这天必吃西瓜。因为讲究在立秋这天要“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吃西瓜就可以紧紧咬住秋天,据说可以不生秋痱子。立秋当日买个西瓜回家,全家围着啃,就是咬秋了。

炖肉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想吃点好的,增加一点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在立秋这天吃各种各样的肉,“以肉贴膘”。

茄子

立秋吃茄子的民俗出自明朝大将常遇春打元大都的传说,为了犒劳士兵,常遇春找到了贴秋膘的替代品——蔬菜之中唯一有肉感和肉味的茄子。于是,立秋吃茄子的民俗也就流传了下来,清时人们在立秋前一天,蒸茄脯、做香糯汤,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当日吃下,为的是清除暑气、避免痢疾。

立秋养生

小心“阴暑”伤人

“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立秋后有了凉意,人们会尽情纳凉,但此时还有一个伏天,在暑热中毛孔是张开的,皮肤腠理比较疏松,外界的邪气容易侵袭身体而中暑,出现身热头痛、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要避免吹凉风、吃冷食。

立秋粥,养脾胃

立秋前后,昼夜温差加大,脾胃容易在这种冷热刺激中发生不适。中医养生学家提倡立秋开始每天早晨吃粥,粥可以帮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而且,秋天是进补的季节,调理脾胃有利于吸收更多的营养。

早睡以收敛阳气

从立秋开始,自然界旺盛的阳气开始减弱,阴气逐渐增强。我们的睡眠应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早睡早起。早睡可以增加夜里的睡眠时间,补偿夏日的睡眠不足,早起运动吸收阳气,同时舒展了肺气,秋天在中医五行中是肺的季节,早起相当于为秋天养生提前做准备。

阿噗有话说 加我微信:uphealth

要科学地摄取营养和调整饮食,

补充夏季的消耗,

为即将到来的冬天做充分的准备哟!

文 白迪 新媒体编辑 霹雳

ID:shishangjiankang22

图片来源于时尚健康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识别小程序码,观看更多健康视频by《时尚健康》,

关注时尚健康公众号,健康进行到底↓↓

点阅读原文,购精彩杂志

1.《明朝立秋下雪是什么原因》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明朝立秋下雪是什么原因》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38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