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经、王美芳彩绘《金陵十二钗》

组画之《王熙凤》

天津鼎天2014春拍

鹦鹉,这种鸟,在通常人的印象中,就是以善学人语而惹人怜爱。

那么,鹦鹉为什么叫鹦鹉呢?

李时珍认为,鹦鹉名字的由来就跟它善学人语有关——鹦鹉的正确写法是“鹦䳇”,因其能言,如婴儿之学母语,字也就从“婴”,从“母”了。

鸟能够学人说话,已经是一种很神奇的本领,加之鹦鹉本身艳丽不凡的外貌,古人往往视之为奇鸟、神鸟。

今天能够看到的一篇较早描写鹦鹉的文学作品当属东汉末年祢衡的《鹦鹉赋》。祢衡为东汉末年名士,其最得意的壮举莫过于赤裸身体击鼓骂曹。后来祢衡流落至江夏太守黄祖处。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得到一只鹦鹉,令祢衡为之作赋。祢衡一挥而就,借吟咏奇鸟鹦鹉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可惜,祢衡并没有实现自己的志向,而是被黄祖所杀。

祢衡死后被埋在长江的一处沙洲,因《鹦鹉赋》的缘故,这里被命名为“鹦鹉洲”。后来唐代诗人崔颢有著名诗句“芳草萋萋鹦鹉洲”。读了上面的故事,可能就更能看懂“芳草萋萋”所指。

在唐代,鹦鹉之好几乎达到了一个高峰,最有名的故事自然还是来自宫廷之中。据唐人郑处诲撰写的《明皇杂录》载——

开元中,岭南献白鹦鹉,养之宫中,岁久,颇聪慧,洞晓言词。上及贵妃皆呼为雪衣娘。性既驯扰,常纵其饮啄飞鸣,然亦不离屏帏间。上令以近代词臣诗篇授之,数遍便可讽诵。上每与贵妃及诸王博戏,上稍不胜,左右呼雪衣娘,必飞入局中鼓舞,以乱其行列,或啄嫔御及诸王手,使不能争道。忽一日,飞上贵妃镜台,语曰:“雪衣娘昨夜梦为鸷鸟所搏,将尽于此乎?”上使贵妃授以《多心经》,记诵颇精熟,日夜不息,若惧祸难,有所禳者。上与贵妃出于别殿,贵妃置雪衣娘于步辇竿上,与之同去。既至,上命从官校猎于殿下,鹦鹉方戏于殿上,忽有鹰搏之而毙。上与贵妃叹息久之,遂命瘗于苑中,为立冢,呼为鹦鹉冢。

杨贵妃所养的鹦鹉“雪衣娘”能言善记,放现在正适合参加古诗词电视大赛,此外,还能出手助人,帮皇上及贵妃耍赖,甚至预言自身命运,真是到了登峰造极之境。

1994年,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阿鲁科尔沁旗文物管理所在阿鲁科尔沁旗东沙布日台乡宝山抢救发掘了一座辽贵族墓。墓中惊现了一幅唐风壁画,专家们将之命名为《杨贵妃教鹦鹉图》,可见杨贵妃与鹦鹉的故事如何影响深远。

《杨贵妃教鹦鹉图》

此外,《宣和画谱》中记载周昉的作品有《妃子教鹦鹉图》《白鹦鹉戏双陆图》,其真迹无从得见,只好从墓室壁画中有所感受、猜想了。

杨贵妃的鹦鹉之好,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背景,即佛教。

此前,南朝刘宋时,佛教笃盛。刘义庆及门人信仰佛法,写成一本叫做《宣验记》的书。书中记载了另一件著名的鹦鹉典故:鹦鹉濡羽,滴水救火。

故事是这样的——

有鹦鹉飞集他山,山中禽兽辄相爱重。鹦鹉自念虽乐,不可久也,便去。后数月,山中大火。鹦鹉遥见,便入水沾羽,飞而洒之。天神曰:“汝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虽知不能救,然尝侨是山,禽兽行善,皆为兄弟,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雨灭火。

一群鹦鹉竟用羽毛沾水救火,真是感天动地。自此,鹦鹉这一形象已经包含了更为博大的人生境界。杨贵妃教鹦鹉读《多心经》,也有着同样的文化背景。这些文化与风尚,使得以鹦鹉纹为主题的艺术装饰在唐代极为盛行。

以铜镜为例,鹦鹉一般与绶带、花卉等共同组成吉祥图案,寓意持镜之人吉祥富贵,长命百岁。

唐 鹦鹉衔枝绶带纹铜镜 上海博物馆藏

有人将这样的主题纹饰,解释为一对雌雄鹦鹉,表达的是与“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同样的祝福。这一对翻飞的鹦鹉,何尝不是镜前人的内心憧憬呢?

艺狐全球拍卖资讯往期精彩内容

1.《鹦鹉文言文嘉感是什么意思》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鹦鹉文言文嘉感是什么意思》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43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