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安诗社 | 电台 ——

张伯伟:春花秋月何时了——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长安电台“大家小文”专题

作者简介 张伯伟,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东方诗学的研究。有《禅与诗学》《钟嵘诗品研究》《全唐五代诗格校考》《中国诗学研究》等论著。

长安小语 程千帆先生门下有“八大金刚”之说,伯伟老师即其一。本文是张伯伟老师的一篇讲座稿,原文刊载于《古典文学知识》(1996年第4期),20年后,此文仍对古典诗词的爱好者有所助益。不同水平层次的读者,都能从本文中有所收获。文章选入长安电台文稿时有删节。

1987年的中秋,我在成都开会,从前读过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人平羌江水流。”所以很想好好领略一番四川的月亮。结果是“月朦胧,鸟朦胧”,无月可赏。当地一位友人告诉我,四川是盆地,很难欣赏到清澈明亮的月亮,所以四川诗人最爱写的就是月亮,如李白、苏东坡。这话虽不无道理,但可能只说出了部分真理。因为中国诗人对月亮的感情是普遍而深厚的,又何止于四川一地呢?诗人选择的自然题材无非是风花雪月,其中春花秋月更是占了极大的比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后主不是一个好皇帝,但却是一位好诗人。他所回忆的往事,大多是其艺术生活,所以就用“春花秋月”四字予以概括。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结论:中国诗人对自然是情有独钟的。

自然景物原本无所谓喜怒哀乐。中国诗歌中最常见的手法是比兴。所谓比兴,指的是诗人不直接说出自己的感受,而是借用某一自然景物,以造成一种兴发感动的力量。所以很讲究情景交融,就是要将诗人之情投入自然之景,使自然之景融会了诗人之情。近代有一位大学者叫王国维,他曾经写过一本小册子,叫做《人间词话》。这本书里讲到“词以境界为最上”,可知这是成功之作的标准。什么是境界呢?“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境界有各种,有的境界大,有的境界小。“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杜甫《后出塞》之二),是大境界;“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水槛遣心》之一),是小境界。有的境界,感情色彩浓厚,是“有我之境”,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冯延已《鹊踏枝》)。有的境界,感情色彩平淡,是“无我之境”,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潜《饮酒》之五),“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元好问《颖亭留别》)。

总之,优秀的作品都是有境界的,而境界的获得离不开情景交融。明代有一位诗论家叫谢榛,他曾这样论述诗歌的情景关系:“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诗家直说》卷三)情是根本。中国最古老的书之一《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中就说:“诗言志。”到了公元三世纪的时候,有位名叫陆机的诗人写了一篇《文赋》,讲“诗缘情而绮靡”。言志、缘情,说到底其实是一回事。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志和情都可以写到诗里去,并成为一首好诗呢?按照中国传统的看法,志要高雅纯正。比如说《诗经》的第一篇《关雌》,写了一位公子在河边听到雎鸠的叫声,于是联想到他纯洁美丽的姑娘,并且为之神魂颠倒,夜不能寐。最后想到姑娘喜爱音乐,于是就用这个办法去接近姑娘,和她成为朋友,相亲相爱,终成眷属。诗中所流露出的是温柔敦厚的感情,所以得到古人的赞许。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并且认为一部《诗经》,可以“一言以蔽之,日:思无邪。”至于“情”,最为重要的是要真实。人们说文学是苦闷的象征,中国人讲诗歌是“穷而后工”,生活中遭受了痛苦和磨难,无论是贫困、疾病、受贬还是坐牢,总之,倒了霉,就能够发愤著书,而且能写出不朽的著作。有一个常用的词是“长歌当哭”,的确没有人相应地说“长歌当笑”。唐代孟浩然写过两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岁暮归南山》),清代人说这是“一生失意之诗,千古得意之句。”(《寒厅诗话》)但这个代价实在太大了。所以也难免有的诗人无病呻吟,为文造情。辛弃疾有一首《丑奴儿》词:“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宋代有个人写了一首长诗呈给他的上司,上司读到其中的一联:“舍弟江南段,家兄塞北亡。”大为感动,深表同情。此人立刻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实无此事,但图属对亲切耳。”像这种言不由衷、为文造情的作品,是中国诗教传统所鄙视的。所以,西方人说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这句话若换作中国古人,就一定会这样说:一切好诗都是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总之,诗歌是言志抒情的,是对人生哀乐的抒发。

但是,成功的诗词也还是有高下的不同,诗人也有大小之分。那么,区分的标准又在哪里呢?那就在于诗歌中感发的生命有深浅、厚薄之别。有的诗写的感情很真挚,但只是一己的、小我的个人感情。如宋代晏几道的《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写得非常的美丽多情,但所感发出的生命只是小我对一个女孩子、一个歌女的怀念。杜甫也写过一些有关落花的诗,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他说的也是花,是很高的一裸大树上的花。他说,我看见这么多的花而又使我觉得这么感伤。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国家正遭遇到万方多难。另外一首更出名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关怀的也是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这里,我还要再举一首杜甫的诗,这是写给一个歌手的诗,以与小晏词对比: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玄宗时著名的乐师,岐王、崔涤,一为玄宗之弟,一为玄宗宠臣。上二句追旧,下二句感今,今昔盛衰之感,用“正是”、“又”加以关合,“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唐诗三百首》)。这也就是杜甫的伟大处。

绕了这么一圈,是想借此机会谈谈中国人对于诗学的一般看法,中国人心目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以下让我们欣赏几首月亮诗。

月亮有两个特征:一是有盈虚圆缺之变化,一是有周而复始之过程。由于前一个特征,当一轮圆月升上中天的时候,身在异乡或是身处两地的诗人,便会由月圆人未圆而生出怀念亲人、友人、故乡的感情。这是在同一个时间中,双方处在不同的空间,“隔千里兮共明月”,由此而产生出的诗篇:

《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为什么“怨”,是因为在这明月当空的晚上,思念着情人的女子无法入睡,感到夜是那么漫长。于是由室内走到屋外,“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古诗十九首》)在月光中,展开了相思的翅膀,不知不觉到了深夜,衣服也被露水润湿了。既然无法抓一把月光送给远方的亲人,还不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词意图如回去做一个梦,或许能有片刻的欢娱呢。诗是通过具体的心理刻画以及外在动作来表现“竟夕起相思”之情的。

《玉阶怨》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精帘,玲珑望秋月。

同样是写对月怀人,这首诗写得更为含蓄。无一字言怨,而幽怨之情见于言外。全诗只是通过主人公的一系列动作,使读者能看到她的内心世界。含蓄是中国诗歌美的表现之一。前人有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之说。这首诗是从动作写到静止,最后停留在这位女子痴痴地凝望月光的形象上。她望了多久?她在想什么?诗中并没有答案,而是给读者留下了宽广的想象空间。绝句是非常短小的,要在这极其有限的范围中包含尽可能多的信息,就要做到以形写神,由小见大。宋代人说诗歌的写作,应该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如在言外”,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以形写神其实也不只是语言艺术的要求,绘画艺术中也同样有这个讲究。顾恺之就曾经说:他画人物,“四体妍童,本无关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阿堵”是当时的口语,意思是这个,指的是眼睛。在这一方面,诗与画的原理也是相通的。温庭筠写过一首《望江南》:“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试将最后一句删去,则有含蓄与显露之别。

与月亮的第二个特征相联系的,同样是这个月亮,去年看,今年看,来年也看,古人看,今人看,后人也看。所以,由此而容易兴起的便是世事沧桑、岁月飘零的人生感慨。和_L面形成对照的,这可以说是同一个空间,而想起不同时间的月亮所产生的诗歌。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绝淞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照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我们可以欣赏诗句的流畅、优美,但我们更应该注意到诗的内容。诗人所感叹的月亮永恒而人生短暂,但他在神奇的永恒面前,所展现的是满含着青春美丽的惆怅与哀伤。一还是这个月亮,还是在这江畔,永恒的江山,无限的风月,给人一种人生哲理的启示。这就是在广裘宇宙面前所感受到的青春的短促和生命的有限。这种淡淡的忧伤,正符合初唐时代青春少年的清新歌唱的特征。它不是人生朝不保夕的哀歌,也不是饱经沧桑的沉重叹息,它是青春觉醒时少男少女的突如其来的莫名的惆怅和哀愁。闻一多说这首诗中包含的是“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并加以礼赞道:“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李泽厚则更进一步指出:“这是一种少年式的人生哲理和夹着感伤、怅惘的激励和欢愉。”(《美的历程》)

《把酒问月》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如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月有今月古月,人有今人古人,今人看不见古时的月,今月却照过古时的人,今月古月仍是同一个月,今人古人却是完全不同的人。这首诗采用往复回环的句型,用来描写思而复始的月亮,引发出对人生匆迫的一种无可奈何的感唱。人生只是月光下匆匆的过客,古时月下的歌楼舞馆,今日或许已是断壁残垣;古时月下的花颜玉貌,今日早已是渺不可得,令人兴“如今安在哉”之叹!只有明月一如往昔,毫不动容地照耀着无数可惊可愕的人事沧桑。王昌龄在他的《出塞》诗中,也被无情的月光所惊悚: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这两句诗中压缩了千百年的时空:秦时的明月照过秦时的边关,汉时的明月照过汉时的边关,现在唐代的明月照着唐代的边关。关、月虽与秦、汉相同,征人却早已是另外的人了,关、月虽然有时空的区别,征人的命运却依然一样。一句是千年的时间,一句是万里的空间。个人的命运在如此阔大绵延的时空中,显得特别渺小和孤独。望着月光,谁不为生命岁月的流逝而怦然心惊?这首诗写出的是历史的兴亡与沧桑。

和月亮有关的,还有一些神话传说,当然,最著名的莫过于嫦娥奔月了。文学创作的基本要求是出新,不仅指构思、语言的新颖,而且还有立意的新颖。自从嫦娥奔月的神话产生以后,许多骚人墨客曾为之歌咏,但大多是羡慕她吃了长生不死的灵药。到了唐代的李商隐,他写的《嫦娥》是别出新意的: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如果说,长生不老是人类的一个理想,那么,嫦娥之偷得灵药即可视为理想之获得。然而人生理想之获得,是否即为人生境界之圆满?碧海青天,无边无际,夜夜徘徊于这茫茫天海之间,无可为友,无可为侣,这岂不是人生最大的寂寞与悲哀?尤其是夜复一夜,年复一年,这深沉的悲哀将长此以往。这虽然是李商隐对人生的悲观所导致的立意,但人生在获得成功的满足之后,继而所生出的寂寞之感,常常是一种无法排遣的终古的遗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真正到了“凌绝顶”之境,往往也会生出一种新的孤独和寂寞。所以古人常常用“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勉励自己,也就是要给自己开启一个无限的人生境界。这样的人生,就永远是在不断地追求之中;而这样的人生,也就可以说是圆满的人生。

文学从来就是和人生联系在一起的,文学中所表现的,也就是人生的种种境界。我们今晚在这里欣赏月亮诗词,并且领略了其中蕴含的种种人生境界。或许在什么时候,你的心中会忽然想起这些动人的诗句,有所体会并为之感动。那时,这些诗句就能唤起你的爱,唤起你的善,净化你的心灵,安慰你的痛苦,把你的精神从日常的世俗琐事中提升到一个较为精致高雅的境界。这,就是诗的价值、诗的作用。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欢迎订阅长安诗社微信公众号,关注高校诗词写作动态。

撰稿 | 张伯伟 主播 | 丢了猫的猫 后期 | 凌之 编辑 | 陆晓

长安诗社 | changanshishe

打 · 造 · 传 · 统 · 文 · 化 · 旗 · 舰

投稿:changanshishe@126.com

1.《春花秋月的古诗是什么,关于春花秋月的古诗》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春花秋月的古诗是什么,关于春花秋月的古诗》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why/3292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