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想更好观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想要更好的观察这些软组织及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磁共振就成了首选。

MRI,也就是磁共振成像,英文全称是:MagneticResonance Imaging。经常为人们所利用的原子核有: 1H、11B、13C、17O、19F、31P。在这项技术诞生之初曾被称为核磁共振成像,到了20世纪80年代初,作为医学新技术的NMR成像(NMRImaging)一词越来越为公众所熟悉。随着大磁体的安装,有人开始担心字母“N”可能会对磁共振成像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另外,“nuclear”一词还容易使医院工作人员对磁共振室产生另一个核医学科的联想。因此,为了突出这一检查技术不产生电离辐射的优点,同时与使用放射性元素的核医学相区别,放射学家和设备制造商均同意把“核磁共振成像术”简称为磁共振成像(MRI)

这样大家对于磁共振的疑问就来了:为什么检查时需要这么久的时间?

其大致流程是:预扫描、定位设置、序列设置、梯度设置、射频发射信号、线圈接受反馈信号、传回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产生最后扫描信号。

定位设置

•根据之前预扫描的图像来调整检查床的位置,使其病变部位在扫描框的正中心

序列选择

•序列选择是一种编程算法,不同的序列针对不同的部位和病变类型,有点类似于相机里的光圈快门ISO色温等一系组合,不同的组合拍出来的照片都有不同的效果是针对不同的场景,这个序列选择是之中检查前的调试

梯度定位

•磁共振的核心部位之一,根据你第二部选取扫描的位置,在这块区域产生一个额外的磁场,以使要扫描的部位和其他区域有磁场差(即梯度差),同时在这个磁场作用下体内氢原子自旋能级发生赛曼分裂,等待射频激发产生能级跃迁

射频发射

•对扫描区域发射射频信号以激发体内的氢原子,使其核自旋在核塞曼能及级上发生跃迁,变为激发态

线圈接收

•氢原子从激发态恢复至稳定态会释放一定的能量,这些反馈信号会被覆盖在患者身体部位上的线圈接收到,此时接收的是模拟信号

信号传输

•线圈信号经过模数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然后传输至电脑上

后处理

医学图像后处理是指在完成医学影像学检查之后,对所获得的图像进行再加工的过程。通过图象后处理,医生能快速的得到病人的信息,准确作出诊断。经过医学影像处理后的图像,增强了图像的显示力,使医生能更准确、更方便的作出诊断,满足病人需求。在现代图像处理中,计算机有专门的显示存储区域,而具体的如何显示出图像、图形或文字等,是由专门的视频处理硬件来完成

写在最后

由于磁共振成像序列比较多,每一个部位需要进行好几个序列扫描。例如,进行头颅MR检查,需要进行T1,T2,弥撒,水成像,动脉、静脉成像等序列扫描。每一个序列扫描时间比做1次CT扫描检查时间长。

各位小主们,综上所诉磁共振是个需要时间较长的检查。请患者和家属做好心理准备,扫描开始不要乱动,以免影响图片质量。

读完本文你可能会感兴趣的文章:

1.《磁共振检查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磁共振检查时间为什么需要这么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2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