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但我的工作是零碎的."29岁的周晓琳用简单的话语总结了她过去六年作为一名村官的感受。2008年,周晓琳来到重庆彭水自治县邵青街镇南村当村官。从一开始就被村民质疑,现在成了人民的知己。周晓琳一步步改变了自己,扎根于基层。
和村民混了2个月
2008年9月,周晓琳通过“村官”考试,成功成为重庆市第一批大学生“村官”,并在重庆市彭水自治县邵青街镇南村工作。
“到了村里,有心理压力,但我总是告诉自己,事情要一件一件来。第一个任务是了解村子里的情况。”周晓琳说,重庆彭水自治县邵青街镇南村有700多户人家,面积16.1平方公里,道路崎岖。她刚到的时候,很多地方都没有路可走,只能双脚走路。
周晓琳提着一个大包,穿着运动服,戴着眼镜,跟着村长。村民们非常好奇:“村里的人和我们村主任在一起干什么?”周晓琳大方地介绍了自己,并和他们交了朋友。活泼开朗是镇南村村民对周晓琳的最初印象。
"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学习者和倾听者,多听多记."记者在周晓琳的办公桌上看到了十几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户人家的情况:李倩菊,家里4个人,川忠良,45岁的党员...
经过两个月的走访和调查,她了解了村子的情况和公众的意见。镇南的人通过接触知道村里有一个能干的女大学生“村官”。在村干部的心目中,周晓琳是一个能吃苦、尊重人、虚心进取的年轻人。
寻求资金改善基础设施
种菜是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民不懂科学,只按旧习俗种植。
经过长期调查,周晓琳提出了在村里种植空中心蔬菜的想法,免费提供种子,并开发了两种大规模种植,每公斤售价8元。
此外,经过市场调研,周晓琳动员农民成立了镇南村食用菌产业合作社。她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将加入合作社的村民的收入从每棚1500元增加到2700元。
镇南村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周晓琳积极理解国家“支农”政策,利用镇上“通畅工程”和“通达工程”的机会,争取村里修路资金。她多次去镇上,抓住县领导来村里考察探亲的机会,争项目。
为了在致富之前修路,在周晓琳和全村的努力下,村里的每一个群体都连接到了群体级的道路上,修建了8000多米的人行道和23个人畜饮水池。
镇南村位于“老幼贫”地区。“如何让你的城镇变得强大并在竞争中名列前茅”是周晓琳每天都在思考的问题。接触新事物不仅对周晓琳来说是一个挑战,对她来说也是一个机会。她说,“抓住机会不断学习,需要我的地方我都会出现”。
每个村民都知道她的电话号码
作为党总支部书记,她带领镇南村党总支班子制定了党员干部全程处理群众事务制度,以及班子成员走访群众制度。
通过村干部的一次性工作,每年至少挨家挨户走访群众两次,周晓琳主动分配到群众感情最复杂、交通最不方便的村组。在走访群众的同时,将印有村“两委”成员姓名、职务、电话和各种便捷电话的“党群交心卡”发放给每一位村民,让群众遇到困难时,第一时间通过电话联系村干部。
定期召开舆情分析会,总结整理组员走访、入户群众情况,研究解决方案,及时宣传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让群众随时监督。
此外,周晓琳十分重视失业党员的岗位设置,根据党员的特点,设置了“政策宣传、治安维护、护林”等八个岗位,让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岗位,都能在各自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在周晓琳公开承诺的鼓舞下,党员们结合自己声称的职务,公开向村民们承诺自己为群众服务的具体内容,党员们互相斗争、互相竞争的气氛逐渐形成。群众都说村里来了新书记,党员变了。
1.《周晓琳彭水 周晓琳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重庆彭水县宣传部供图》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周晓琳彭水 周晓琳到田间地头学习农业生产技术。 重庆彭水县宣传部供图》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1477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