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人们离不开粮票、油票、肉票、糖票,甚至买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大衣柜、布鞋等。,所有这些都需要购买凭证。
那时候没有宠物狗,没有“土狗”,甚至没有必要用“中国花园狗”来定义自己的身份。在这个纯粹的时代,狗就是狗,家里养狗只是纯粹的养老院。
那时候狗的名字也很简单。黑色的叫小黑,黄色的叫黄晓和阿黄。
那时候我们吃什么狗就吃什么,狗也不挑食,也不要什么,只是单纯的陪伴。
80年代的山东淄博卫生防疫站
当时政府定期组织兽医站和卫生防疫站对狗进行免疫。疫苗接种后,统一登记收费,发放“家犬免疫证”,统一标记犬只。
80年代四川北路海宁路口
当时已经有国家养犬法律法规,除了生产犬(包括牧犬)、研究犬、警犬等被隔离免疫外,县级以上城市和新兴工业区禁止养犬,城市人狗矛盾相对较小。
= 90年代=
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
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代表的城市经济开始形成。大量海外华人的回归也带来了新的思潮,宠物的概念悄然兴起。
1993年
湖北富商花9000美元买的马耳他狗
这时,德国狗(黑背)、达尔马提亚狗(达尔马提亚狗)和香肠在中国开始流行。带着一只斑点狗出门,转身会比现在开跑车更有吸引力。
给郊狼洗澡
这时,这只狗的名字逐渐从黄啸和阿旺这样简单的名字变成了迷人的巴利、胡赛、将军和里克。
20世纪90年代的明星和狗
这时,狗也慢慢地从“看门狗”变成了我们的“伴侣动物”,它们的食物也开始从剩菜变成宠物狗粮,主要是膨化干粮和罐装湿粮。
90年代宠物医院
这时,北京、上海、四川等大城市开始出现第一批专业的宠物产品销售和医疗服务店。
1992年9月
农业部批准
这时,中国第一个动物保护组织中国小动物保护协会成立,小动物保护和文明养狗的知识开始大量传播,为政府和人民群众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沟通机会。
2006年11月
北京景山警方正在推广文明养狗
这时各大城市开始制定养犬条例。以北京为例,1994年通过了《北京市严格限制养犬条例》,严格执行养犬许可证制度。未经允许,不准养狗;市区和郊区严禁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小观赏犬离家时,必须挂狗牌和狗链,由成年人牵着。
= 2000 -2009 =
2001年
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
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拉开了经济繁荣的序幕,中国制造业开始享有世界声誉。随着春风的发展,国内宠物相关产业开始集约化发展。
这是泰迪在中国受欢迎的时期。按照当时的说法,要看你有没有泰迪。当时一只泰迪熊的价格是几千块,毛绒绒的,可爱到可以把所有女生都杀了。
这期间给狗狗起名字也变得比较时髦,比如可可、豌豆、布丁、奶茶、多多、琪琪,一直沿用到现在。
晚饭后带狗休息的市民
在此期间,狗与人的关系从“伴侣动物”升级为“家庭成员”,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情感支撑。
多种功效的狗粮
在此期间,越来越多的狗狗享受到了“家庭成员”的待遇,狗粮也从普通的膨化狗粮发展到了功能性保健狗粮:补钙、美容美发、调理肠胃、营养补充......
给狗穿衣服变得很流行
这一时期,狗的日常用品也变得专业化、多样化:洗发水、狗碗、狗绳、狗窝、狗衣、狗鞋等等,是整个社会蓬勃发展的缩影。
2006年
帝喾朝阳宠物公园
这期间,中国第一家“宠物主题公园”在北京开业,中国第一家一站式宠物全方位服务店(覆盖5000个犬种、洗浴美容SPA、宠物医疗、宠物摄影等。)在广州开业......
2009年
《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颁布
在此期间,养犬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化。例如,2009年《广州市养犬管理条例》明确要求居委会、村委会、居民委员会配合政府依法文明普及养犬教育。
2009年
广州市民用狗证帮狗
在此期间,已经明确规定,犬只需要牵绳,佩戴犬牌,避开行人,及时清理狗屎,不得由未成年人单独携带,停止吠叫和攻击。
= 2010年至今=
2010年
上海世博会
2010年后,上海世博会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共建共享,整个中国社会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制造”。国内宠物行业越来越以品牌为导向,大细分市场涌现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