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很多地方,我们终于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被称为中国最冷的“北极”黑龙江省漠河,早在上个月就达到零下40度以下的温度,正式启动冰冻模式。

偏偏在这个遥远而神秘的最北领地,每年的冬夏都是旺季。大量游客爱去漠河找北——有最北的村街招牌,最北的村小学,最北的人家,最北的邮局,最北的邮局...

△北国第一口哨/漫画创意

毕竟这个位于大兴安岭的边陲小镇,才是冬天世界应该想象的样子。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比其他地方更壮丽的雪域,让我们领略到“千里冰封,千里雪落”的含义,也隐藏了中国最后一个鹿族和极光的传说。

△漠河街景/动漫创意

单纯的打卡钟“中国最北”的仪式感,足以抓住人的灵魂。但真正的漠河,除了北方的极端风光,还有更多值得看的故事。

来这里寻找北方

能找到什么?

人类总是追逐极点,这就是为什么“漠河”这个词似乎带着自己的魔法buff。

在零下30-40度的环境下,还是希望能趟过大山,走到乌苏里浅滩外的黑龙江边上,在北极石、北极碑、北极周围打卡合影。短金字塔刻有精确的尺寸:53° 29 ' 52 " 58,其中一块巨石上还刻有仪式感的“恭喜找到北方”。

△北极巨石阵/漫画创意

但此时,在祖国最北端完成北行似乎为时过早。北极村,传说中最北的村庄,是漠河的头号游客。

它是mainland China最北部的临江镇,与俄国阿穆尔州的伊格纳辛诺村隔江相望。

来到北集村的文清必须去“中国最北的邮局”寄祖国最北的明信片。“中国最北的家庭”只看起来像个木屋,却处处掺杂着东北和俄罗斯的情结。

△北极村/动漫创意

除此之外,还可以找“最北中心小学”、“最北供销合作社”、“最北村卡”……光是“最北厕所”就有好几个。

但更严重的人会说,比北极村多4个点纬度差的北洪村,在地理意义上是祖国最北的村庄。虽然不如北极村有名,但保留了雪国的原始淳朴味道。

除了银装素裹的雪景,还有冰冷笔直的白桦林。仰望清亮的星空空冷风吹口哨的时候,太美了,会产生好几个瞬间的虚幻幻觉。

△白桦林是我想象中的雪国标准/图虫理念

如果去北虹村,你会有一种东北混俄罗斯的奇怪感觉:民宿需要大被子、枕套、布衬衫。这里40多名村民都有俄罗斯血统,村里的俄罗斯元素随处可见:娃娃雕塑、手风琴、俄罗斯吐司...

△北虹村的烟雾/漫画创意

漠河的旅游季节集中在每年夏至和冬至前后。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漠河在这两个季节中容易出现极其白天的黎明明和日落景观。这里夏至昼长夜短,是全国唯一能看到白夜的县城,所以也被游客称为“不夜城”。

△这叫不夜城/虫子的想法

冬季,漠河拥有北方最长的滑雪时间,不仅可以观赏壮观的冰雪雾凇,还可以在雪原穿上缰绳,准备雪橇,甚至骑摩托车。

南方游客经常在装备和行为上使用太多的武力:做雪雕和打雪仗,泼水入冰就足以让南方人快乐得像200斤的胖子,他们还可以骑着马拉的雪橇在空开阔的雪原寻找北方。

△泼水入冰,马拉雪橇是游客快乐/昆虫创意的源泉

如果跟随当地村民,还可以体验传统的冬季垂钓活动,在厚厚的冰面上凿一个洞,他们就可以通过撒网了解冰上垂钓的乐趣。

还有中国最后一个鹿族。说到驯鹿村民,很多人的潜意识画面都在北欧。众所周知,在大兴安岭的森林里,还有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驯鹿/卡通创意

传说中的族人生活神秘而浪漫:他们生活在竞争中,熟悉森林中的自然法则。他们每次搬到一个地方,都会有一个建造木屋的标准——“能够看到星星”。

漠河沙漠

不仅仅是最北的

当寻找北方之旅的游客逐渐散去时,漠河会展现出外人所不知道的沙漠和孤独。

漠河人没有寻找北方的执念和热情,他们只是遥远北方的守护者。毕竟漠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被流放的边缘地区。

△漠河自古以来就是边缘地/画虫创意

漠河位于中俄黑龙江交界处,东与塔河县接壤,西与内蒙古自治区埃尔贡接壤,北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每一个靠近边疆的城市都有一些异域风情,与漠河并列的词语一直都是边缘语——“蛮夷”、“流放之地”。

早在新石器时代,漠河就是北方少数民族的栖息地。晋元攻陷中原之前,漠河的出现总是伴随着掠夺和战争。直到明朝政权中心北移,漠河除了靠近边疆的意义外,还是流放之地。

从历史上看,这个地方人口稀少,最明显的标签之一也许就是“淘金城”。漠河林业资源和金矿资源丰富,黄金产量一度居全国第一。

△曾经的漠河还是淘金/画虫创意之城

早在清末就有“淘金热”。据说这里出产的黄金换成了慈禧的胭脂,该地区被命名为“胭脂沟”。时至今日,仍有许多现代采金船在胭脂作业,留下的古代手工采金设备是漠河金矿开采史上最有力的印记。

漠河人口的激增也得益于那些羡慕金矿开采和伐木业的外国人。但由于天气恶劣、自然灾害等原因,仍然难以留住人口,依赖自然资源的产业最终将面临淘汰,漠河的兴衰也从未掌握在自己手中。

90年代后期,为了发展旅游业,这个地方改名为漠河,成为“最北”称号的县级市。

△林业是漠河早期发展的重点/图片虫的想法

然而,当地居民和游客仍然形成了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图景——在时代的探索中,他们凭着本能和经验的获得,在严酷而漫长的寒冷中逐渐建造了漠河,但现在他们不得不依靠旅游业来保护这片美丽的森林和雪原。

习惯了被流放的漠河人,被隐藏在被遗忘的角落,甚至他们的历史被紧紧封存。

我们在微博热搜上看到了新奇的漠河现象,比如当地的冻梨、冻柿子、冻豆包等东北地区的冻货,在户外冻得硬邦邦的,跟锤子一样,还能钉钉子。

这些看似黑暗中烹制的极地美食,却是漠河人抵御寒冷的甘甜幸福之源。

△冻梨冻柿子/昆虫创意

当我们在新闻报道中读到北极镇罗家河村“最北”情侣警备室的警察夫妇的故事时。我们也很难意识到,在最低气温可以达到零下50摄氏度的最北端边疆,在持续占领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平淡日常生活。

这些只是漠河能揭示的生活片段,谁能理解漠河的孤独?

北极的谎言

掩盖不了漠河的悲伤

关于漠河,网上一直有一个说法:传说中的北极光其实只是一个营销。

如果你找专家咨询,他们会很认真的告诉你,漠河基本看不到极光了,你被骗了。

从理论上讲,漠河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区,但与经常看到极光的芬兰、瑞典、挪威等北欧地区相比,纬度不够高,尤其是磁纬度不高,所以很难观测到极光。

自称看到漠河极光的人,可能看到的是严格意义上的伪极光。可能是北极村的激光或雾霾,也可能是观测到的发光透明的波云,即“夜光云”现象,夏季漠河地区,当高层大气中的云受到太阳光照射时,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

△在这些网络漠河的极端光线下,有多少后期或者人工痕迹/昆虫的想法

除了北极光,还有人质疑“最北端”的名称和概念,认为中国最北端实际上是乌苏里浅滩以北的黑龙江中线,在北极村以东50公里,从纬度上说比北极更北。

但是北极光节依然是游客来漠河游玩的旺季,依然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在漠河寻北。即使这可能只是当地的包装噱头,也不妨碍漠河对人的吸引力。

这里的淡季和旺季是那么的清晰。一旦旺季过去,孤独悲伤的人只属于漠河,铁路运输不方便,票价高,旅游带来的价格被人为抬高,并没有带来国外的购买力。再加上极端的天气,这里的房地产和外贸屡遭重创,靠“最北”的旅游业还是留不住人。

△淡季,漠河恢复了原来的荒芜/昆虫创意

这个黑龙江市也是东北空城市的大样本,漠河港的竞争力远不如黑河和绥芬河。

本地年轻人不需要看北方,他们只想离开,或者像候鸟一样出去打工。

△东北移民一直是大型候鸟群/图片虫创意

在漠河,有远道而来寻北寻远的游客,也有早就离开漠河的一代东北候鸟。还有一种人,可能更注重安顿,想把心放在身边的人和事上,虽然这是一种沉重的羁绊。

探索发现频道曾经有一部人文纪录片叫《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第七集有一个关于北极村村民的故事。曾经是伐木工人的卢全林,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成了护林员保护树木。村民们在走向致富或者出去打拼的路上,他选择了坚持,打理2000多公顷的森林,一个人在山上生活了30年。

还有一首歌在网上很流行,听到很多人哭——刘爽的漠河舞厅。这首歌来自刘爽在当地听到的一个真实故事:原型人物是张德全,他心爱的妻子不幸在1987年震惊全国的5.6漠河大火中遇难。

在接下来的30年里,张德全再也没有再婚,他们在出生前没有孩子。他们一生非常热爱舞蹈,经常在旧仓库里点灯学习舞蹈。

漠河舞厅是他30年来执着的执念——一个人在漠河舞厅跳舞,因为他知道她一直在身边,从未离开过。

这种悲伤莫名其妙地奠定了漠河的基调,兴奋归外人,冷淡归自己。

漠河依然是游客眼中最远的理想北极,但漠河给我们的启示远不止是寻找北方,它应该有坚守的意义。

△漠河的语气还是很悲伤/有创意的

1.《找北 千万别去中国最北县城找北,压根找不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找北 千万别去中国最北县城找北,压根找不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yule/800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