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为什么叫疫苗接种?
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人工降低细菌、病毒的毒性,制成疫苗、疫苗、类毒素等生物制品,通过注射、口服等方式接种到人体内,使其具有抵抗某种传染病的能力,控制和消除某种传染病,达到免疫的目的,俗称疫苗接种。
第三,疫苗接种的作用
一般新生婴儿会从母亲那里获得一定的对传染病的抵抗力。但随着婴儿的成长,抵抗力逐渐减弱,消失,儿童易患各种传染病。为了提高儿童抵抗传染病的能力,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疫苗,促进儿童抵抗,防止传染病的发生,保护儿童健康。
4.我市常规免费接种11种儿童疫苗可预防12种疾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中国的疫苗分为两类,即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由国家免费提供,所有学龄儿童都要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自费自愿接种。2007年,儿童免费疫苗和可预防疾病的种类进一步扩大。目前,接种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
5.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因为不同的疫苗有不同的免疫程序,是根据多年的科学实践制定的,比如DTP和脊髓灰质炎疫苗,需要完成三次基础免疫,乙肝疫苗三次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免疫力。随着孩子的成长,疫苗在体内获得的免疫力会逐渐下降,需要加强免疫力。
六、哪些孩子不应该接种疫苗?
各种疫苗都经过严格检测。但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接种疫苗后的反应也不同。为了减少或减轻接种反应,接种前要掌握儿童的身体状况。如果发现儿童有过敏史、癫痫史,或免疫缺陷(接种后机体不产生免疫力)等“禁忌症”,应在接种前主动告知接种医生,评估后进行接种。比如儿童患湿疹、疥疮等皮肤病,发烧,其他尚未痊愈的疾病,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暂时不能接种,恢复健康后可以接种。
七、接种疫苗后需要注意什么?
接种后可以取出棉签不出血,不要摩擦接种部位。
接种后不要立即回家,在接种处休息观察30分钟,如有不适及时告知医生。
接种后,让宝宝适当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引发其他疾病。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后半小时内不要吃任何食物或饮料。
接种后接种部位红肿,早期应冷敷,减少组织充血肿胀;如果出现硬结,可以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易于消退。
接种疫苗后,如果宝宝出现轻度发热、食欲不振、易怒、哭闹等情况,不用担心,这些反应会在几天内自动消失,但如果反应强烈且持续时间较长,应立即带宝宝去医院。
极少数婴儿在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这些反应较为严重,需要及时治疗。
如果孩子在接种疫苗时处于疾病前期或有潜在疾病,那么在接种疫苗后恰好发生,称为“耦合病”,与疫苗本身无关,容易与接种疫苗的不良反应相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在接种疫苗前应了解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接种疫苗前,应主动告知接种者儿童的健康状况,了解婴儿的接种禁忌。
8.流动儿童在接种疫苗期间享有哪些权利?
流动儿童在接种方面享有与当地儿童同等的权利,包括办理接种证、免费接种一类疫苗等服务。在中国,流动儿童的疫苗接种由当地管理,流动儿童享有与当地儿童相同的疫苗接种服务。6岁以下儿童迁居外省,可直接携带原居住地卫生部门出具的预防接种证到现居住地门诊接种。预防接种证以前未办理或者遗失的,可以到现居住地预防接种单位补办预防接种证。
9.为什么孩子要靠有效的免疫证明才能进入幼儿园和学校?
因为托儿所、幼儿园、小学都是孩子集中的地方,孩子对疾病抵抗力差。为了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保护儿童健康,有必要建立群体免疫。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计划免疫制度和预防接种证制度。
正确接种疫苗
关心宝宝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