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R-RR车型以超级运动车型的姿态在HONDA的摩托车型上延续着重要的代表车型,自1992年推出第一代“CBR900RR”以来,历届进化改编都是“提高操纵性能和趣味性”的R & amp坚持d目标。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下CBR-RR车系上市25周年的进化轨迹。
第1992节第1代CBR900RR
第一代“CBR900RR”是在“能够在Bellock 8上战胜VFR750R性能的车型”的基础上开发的,于1992年首次上市。
最初搭载的750cc并联四缸发动机以与当时主力运动车型相同的加速性能为目标,扩大行程,将排气量增加到893cc,在优良动力下,将干重185公斤、车轴1405毫米、优秀车身结构组合搭配在一起,创造出任何司机都可以随意操作的超级运动车型,开辟了超级运动车型的新领域。
第1994节CBR900RR
第一代CBR900RR诞生两年后,通过采用提高路面可追踪性的完全可调前叉,提高发动机效率,进一步提炼了“任何司机都可以随心所欲操纵的超级运动车型”魅力,创造了1994年款CBR900RR。
为了进一步追求轻量化,1994年款CBR900RR的整流罩支架从钢铁材料改为铝材料,气缸盖罩也从铝合金改为铝镁合金等,处处都在进一步细化细节。
同时,将独立的双动灯换成了被称为“Hoan”的多重反射镜式头灯,并使整流罩表面光滑,给CBR900RR的外形风格带来了巨大的差异。
第1996节CBR900RR
乍一看,1996年型CBR900RR采用了1992年至1995年一样的包容型货架,但实际上货架不仅轻量化,而且追求最高的刚性。另外,为了提高操作性能,油箱形状也发生了变化,调整了胜胜趋势,后部整流罩改为了提高空气动力的外观设计。
在发动机方面,气缸直径扩大了1毫米,将气缸直径冲程比改为71毫米58毫米,排气量也从893cc增加到918cc,最大输出马力也从4PS增加到128PS,在化油器上增加了节气门位置传感器,提高了操作细节。
除此之外,排气管材料改为不锈钢,废除燃料火炮等,车重也比第一代减少了1公斤,达到了183公斤。
第1998节CBR900RR
从第一代开始执着于追求“轻量化”的CBR900RR,1998年根据1996得到了很大改善,80%以上的零部件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连一个螺丝都进行了改良,干燥重量达到180公斤,实现了轻量化。
这样不仅进一步锻炼了运动性能,而且通过转向系统的刚度调整、轻巧刚度的后臂臂臂臂臂臂臂等,CBR900RR的高速乘胜时稳定性更加成熟,通过以上设置,2PS达到130PS,发挥了强大有力的动力性能,得到了众多骑士的广泛支持。
2000个CBR900RR(美国法规提供给CBR929RR)
2000台CBR900RR是第一台配备燃油喷射装置(PGM-FI)的发动机,排气量增加到929cc,最大输出马力也大幅提高到148PS。
车身结构部分,用新铝合金制作的非枢轴车架,车辆转向时,可以适当扭转车尾,给人安全感,不需要提高车架的刚度。可以同时拥有高转向稳定性和超级运动车型等轻快的方向盘操作性能。
另外,CBR-RR车系的“轻”DNA再进化、通过排气管改变钛材料等,比第一代CBR900RR减少了15公斤,干重达到170公斤。
第2002节CBR900RR(美国法规,日本法规作为CBR954RR提供)
p>2002款的CBR900RR再次将引擎排气量扩大到954cc,最高输出马力也提高到150.9PS(欧规款),虽然汽缸缸径从74mm扩大到75mm,但是通过大幅削减活塞和活塞插销的重量,有效排除排气量提升时所产生的振动与多余压力。
除此之外,也变更了曲轴和曲轴箱的设计,通过减少引擎整体的摩擦力和重量,成功发挥引擎的极致性能和即时回应性,也让车身重量再升级,相较于2000款又减少了2kg,干燥重量来到168kg。
承袭通过提升排气量强化动力,以及“极致享受操控喜悦、最轻量的超级运动车型”的基本概念,打造出具备好操控的把手性能及车身大小,以“宛如第一代俐落操控感的CBR-RR”而赢得广大好评。
2004款CBR1000RR
2004款配备了Unit Pro-link多连杆后避震系统及中置排气管等来自赛车界最尖端的技术反馈,搭载全新研发而成的并列4汽缸998cc引擎,当转数达到3000rpm以上、油门开合度达到1/4以上时,第2个喷油嘴才会启动产生高输出马力的“电子控制燃油喷射装置(PGM-DSFI)”,以及利用骑乘风压带来高速骑乘时优异输出马力特性与敏捷油门回应性的“Direct Air Induction(直接进气系统)”。
不仅是一般道路,甚至连赛道也能高水准因应的超级运动车型,成为CBR-RR车系全新展开的首席打者。
2006款CBR1000RR
引擎虽然是沿用自2004款,但是通过汽缸头的进气口直线化、扩大排气管的大小、变更汽门形状和调整汽门正时等,有效提升燃烧效率和进/排气效率,进化成具有更强而有力中低速扭力的引擎。
此外,为了减轻2004款增加的重量,前刹车碟盘直径虽然从310mm增加为320mm,不过厚度从5mm调整为4.5mm;另一方面,后刹车也采用了小型且轻量的新型卡钳,同时达到刹车性能提升与轻量化。
2008款CBR1000RR
2008款的CBR1000RR是一款以“好骑乘”、“设计感”、“强而有力”等特性都以第一为目标的“All The Best In 超级运动车型”,把以上的特性当作关键字进行研发。
全新采用搭载反馈自RC212V的扭力限制器(back-torque limiter)及减轻离合器拉杆操作压力的辅助式滑动离合器(Assist & Slipper Clutch),更进一步淬炼CBR-RR传统的“好骑乘”性能。
此外,通过采用轻量化轮框、一体式刹车卡钳等,进一步追求轻量和精巧化,同时也采用短版排气管以集中车体重心;外型设计方面,缩小远离重心部分的整流罩面积,及小型化的尾部整流罩等,在外型上也彻底追求重心集中化。
2009款CBR1000RR
2009款是全世界首度搭载“超级运动车型用电子控制式连动ABS”的CBR1000RR。这项系统主要借由操作刹车拉杆和脚踏改变刹车油液压的信号,通过电子系统进行刹车的“全电子控制刹车系统(brake-by-wire)”。
利用电脑发挥前后刹车性能、控制ABS等细微动作,有效解决超级运动车型搭载ABS时带来的难题-由于超级运动车型拥有轻量、短轴距、高重心等,使得加减速时的俯仰角过大;此外,通过把系统配置在车身中央,成功减轻底盘重量和达到重心集中化,因此“超级运动车型用电子控制式连动ABS”是一款不会影响到超级运动车型高运动性能的系统。
2010款CBR1000RR
2010款为了更进一步提升运动车型的骑乘乐趣,根据2009款调整细部配备。为了缓和骑乘时所产生的扭力变动,除了将轻量化的飞轮口径加大外,同时通过强化曲轴与飞轮安装区块的刚性,提升6.87%的曲轴惯性重心,同时也提升了油门操作时的控制性。
另一方面,为了避免车身重量增加,进行了引擎散热水箱小型化、削薄排气管接口部分、汽缸头固定螺丝采用铝合金等精密化调整,更进一步提高整体完成度。
2012款CBR1000RR
自从第一代车型首度问世以来,CBR-RR车系历经20年推出了2012款。2012款CBR1000RR依旧以为了享受超级运动车型骑乘乐趣时,不可或缺的“好操控性能”为主题,持续追求整体的成熟度。
在对于操控性能具有极大影响力的前后避震器都采用全新装置,后避震器重新设计内部油路,使伸展、压缩行程更细致稳定的“Balance Free Rear Suspension零平衡后避震器”,前避震装置则是选用增加活塞的受力面积,有效顺畅地产生缓冲力道的倒立式前叉。
引擎部分也重新调整燃油喷射装置以提高发动时的控制性,成功打造出能够更安心操控的动力特性。
2014款CBR1000RR
根据2012款的引擎变更进、排气孔形状以提升进、排气效率,同时变更传动齿轮比以及避震器设定等,通过追求各部位零件的熟成度,达到运动骑乘时强而有力的马力并且提升车身控制性能。
此外还推出以“The Edge of CBR”为研发关键词的“CBR1000RR SP”。“CBR1000RR SP”以CBR1000RR为基础进行研发,除了采用Ohlins制的前后避震器、Brembo制的前刹车卡钳、高抓地力的Pirelli轮胎外,还配备了单人骑乘的专属设计-追求轻量化的座垫后扶手及专属的单人坐垫盖等,成为一款能够尽情享受运动骑乘的车型。
2017款CBR1000RR
继承自第一代车型以来的研发概念“整体性能与极致的操控乐趣”,同时为了更加进化,除了通过追求轻量化和重心集中所带来的轻快感以外,也同时提升输出马力并且具有好操控的车身特性;除此之外,采用Honda独家的演算法推算车身姿势,控制各配备以达到辅助骑乘的电子控制技术。
“CBR1000RR SP”则是配备能够因应骑乘状况对避震进行最佳控制的Ohlins制Smart EC系统和Brembo制的刹车卡钳。此外,为了达到更进一步的轻量化和重心集中化,配备锂电池并采用全球市售车型首创的钛合金制油箱。
1.《【08本田cbr1000论坛】超级体育代名词本田“CBR-RR”25年进化史》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8本田cbr1000论坛】超级体育代名词本田“CBR-RR”25年进化史》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277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