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老物件,看似平淡无奇,甚至破旧不堪,却被一些人视若珍宝。
洛阳居民刘平信的家里,有一把上世纪七十年代的螺丝刀,见证了他近半个世纪的汽车情。
想学车?那是“将军里面挑元帅”
刘平信今年80岁,在我市一驾校任教练,他笑言,自己是洛阳驾校业中的“三一教练”——驾龄第一,教龄第一,年龄第一。
在洛龙区龙富A区刘平信的家中,记者见到至今依旧在使用的这把螺丝刀。
这是一把一字螺丝刀,木柄上有凹槽,显然是为了使用时增加摩擦力,木柄上的红漆脱落殆尽,露出原本的木色,螺丝刀的金属部分,早已锈迹斑斑,满是时光刻下的痕迹。
刘平信说:“在别人看来,这把螺丝刀毫不起眼,但对我来说,这个老物件有着特殊意义,它陪了我半个世纪,见证了我学车、开车、修车、改车、教车。”
上世纪70年代,我国没有私家车,机动车都属于公车。那时,司机是一个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开着四吨重解放牌大卡车呼啸而过,风光无比。很多女孩子都希望能嫁给司机。
“当时,很多人都想学开车,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学开车,因为学车名额由单位分配”,刘平信说,“那时考驾照得过‘三关’——单位推荐、政审、体检,基本都是共产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三八红旗手等,绝对是‘将军里面挑元帅’”。
正因为如此,刘平信至今还记得,1973年,他被列为驾驶员培训对象时,欣喜若狂、心跳加速的感觉。
练好车,能吃苦还得爱琢磨
据刘平信介绍,上世纪70年代考驾照的科目和现在类似,分为笔试、场地驾驶、公路驾驶等。其中笔试内容为交通规则、机械常识,一共10道题,每道题10分,60分算及格;场地驾驶有三项:倒车入库、移库,桥型倒车。考试合格,由市车辆监理所颁发实习驾驶证,一年实习期内没有违反交通规则,没有任何肇事,再换发正式驾照。从开始学到拿到驾照,至少两年时间。
当时的教练车多是“老解放”,相比现在的车,没有同步器、方向助力,操作起来复杂而费力。比如,换档需要踩两脚离合,摘档时踩一次,挂挡时再踩一次,而且,灯光和喇叭的控制按钮在离合踏板旁,经常是“想换挡,却打开了灯光”。
当年练车时,很多学徒打了方向盘后,就忘了打了几圈,经常被师傅训,爱琢磨的刘平信思来想去,找到一个好办法——在方向盘上系一根绳子,问题轻松被解决。刘平信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要想练好车,不仅要能吃苦,还得爱琢磨。”
“除了学开车,还要学修车,基本每个学员都有一套工具,这把螺丝刀就是我那时买的。”刘平信说,学车时让他记忆深刻的是摇车。
“老解放”都配有一个铁摇把子,实际上,在起动机和电瓶完好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启动,是不需要摇车,但当时电瓶资源紧缺,为了保护电瓶,很多司机都会通过摇车启动。摇车不仅要有一把子力气,尤其是冬天机油粘稠,摇起来非常沉;还要有一定技巧,脑子反应要快,感觉不对赶紧撤,最怕发动机点火过早,摇把子突然反转,搞不好会打伤手臂。
“司机看起来很气派,可风光的背后,是成年累月的付出,是别人看不到的艰辛与汗水”,刘平信说,“这是练车让我明白的人生道理,也影响了之后的人生。”
为环保,亲手改造教练车
退休前,刘平信的工作是开车;退休后,他曾因多次见义勇为,受到嘉奖,还利用自己能修车会开车这个特长,帮别人修车,甚至改造车。
刘平信常会随身带着螺丝刀等小工具,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就随手帮一把。
有年春节前,驻洛某部一辆大卡车出了故障,抛锚在当时的古李路上,司机是个新手,忙得满头大汗,故障依然却能排除。刘平信刚好路过,三下五除二就帮战士排除了故障,一看卡车的油也没有了,又带着战士到西苑桥头的加油站,加了油这才离开。
后来,闲不住的刘平信到驾校当教练,发挥余热。在教学过程中,爱琢磨的他发现,场地教练车在几十平方米的训练场低速行驶,耗油量大,污染也很厉害。
于是,他与朋友刘会军商量,借鉴无轨公交电车的工作原理,用电动机取代场地教练车的燃油发动机,让普桑轿车由燃油驱动改为用电驱动。他们拆掉普桑轿车的发动机,花3000多元买来电动机、电源线、开关支架等设备,经过一个星期的改造,一辆新式教练车诞生了。
据刘平信介绍,一辆燃油普桑教练车每天工作8小时需燃油近15升,燃油费80多元;而改装为电机驱动后,8小时用电量为12度,电价仅需10元左右,且几乎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既节省培训成本,又利于环保。
带学员,他是暖心教练
“我做驾校教练,主要是有个事做,也能把积累的驾驶技巧和经验传授给年轻人”,刘平信说,“在我眼里,学员都是孩子,所以,我的教练车里,经常备有水果,饮料,点心,牛奶等,他们来时没吃早饭,可以先垫垫。”
从事驾校教练工作多年,学员们对刘平信的评价都很好。“从来没有听到他大声吼过谁,教学非常耐心。有时候没时间来练车,他还会打电话问最近在忙什么,然后根据我们的时间尽量安排练车时间。”学员李女士说。
在刘平信家里,有几面学员送的锦旗。而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些故事。
2015年,某厂车间主任林继锋、何国峰跟着刘平信学车,两人的单位距离训练场两公里左右,为了不耽误生产,两人想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练车,他们把想法告诉刘平信后,刘平信欣然应允。这之后,每天中午,训练场上就上演着这样一幕:一位头发花白的老教练,一手端个饭盒,一手往嘴里扒拉着米饭,还不忘指挥两位学员开车;风把灰尘刮进了饭盒里,但刘平信不在乎。
林继锋、何国峰看在眼里,感激在心里,拿到驾照后,两人送刘平信一条烟,被拒;请吃饭,刘平信不去,最后只好做了一面锦旗。
“我跟车打了半辈子交道,从学车、开车,到修车、改车、教车,这把螺丝刀一直陪在我身边,它帮助我排除了很多故障”,刘平信说,“有时候,我感觉自己就像这把螺丝刀,只要有一分用,就使一份力,这也是我安度晚年的一种方式。”(张宝峰 文/图)
1.《70年代汽车,干货看这篇!上个世纪70年代,学驾照得过“三关”,开个“老解放”风光无比》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70年代汽车,干货看这篇!上个世纪70年代,学驾照得过“三关”,开个“老解放”风光无比》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45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