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长春一汽结束了中国人不能造汽车的历史,那么十堰二汽则结束了中国人不能自己造汽车的历史,十堰二汽也就是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东风汽车的前身。
从上世纪50年代第一次提出组建二汽,历经“三上两下”的曲折,到在破旧的芦苇厂房内用锤子与榔头拼凑出第一辆汽车;从被调侃为”远看摇头摆尾,近看龇牙咧嘴,停下来漏油漏水”的“25歪”,到在战争中摔下山崖依然坚挺的“英雄车”EQ240,东风汽车的路并非一帆风顺。
如今已过而立的东风汽车,早已成长为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四大汽车企业集团之一,位列2019年世界五百强第82位。从鄂西北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汽车制造厂,到设施一流、布局世界的超级汽车集团,东风汽车的背后,曾有过哪些辛酸和辉煌呢?触摸品质,发现未来,欢迎收看十万个品牌故事之《东风———风从东方来》。
说起东风汽车的建立,便不得不说到它的前身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作为新中国第一批汽车企业,二汽从建成到发展的道路走得并不顺利。早在1952年,在第一汽车制造厂方案确定落实之后,毛主席就提出要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初次选址将二汽的位置选在了武汉地区。
但是方案上报后却没有得到批准,上级认为这个厂址距离海岸线过近,一旦爆发战争将成为敌人空袭的首要目标。后来,经过一番考察,他们又决定将厂址选在成都东郊的保和场 。附近,但由于对该厂址还是存在争议,加上建国初期国内建设项目过多,二汽项目便被搁浅了。
抗美援朝取得胜利后,大批入朝军队回国,毛主席提出可以从中抽调部分志愿者建设二汽,二汽项目又被提上日程,这次,他们决定将厂址选在湖南。虽然这次选址通过了审批,但是从1959年开始我国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缺少启动资金的二汽项目再次被搁置。
时间来到1964年,毛泽东第三次提出建设第二汽车厂的构想,经过一系列勘察,他们将厂址选在湘西的辰溪、泸溪、松溪附近,并得到了认可。考虑到刚成立十余年的新中国所处的世界环境并不太平,因此二汽在选址上着重考虑了战争因素,提出“靠山、分散、隐蔽”的选址方针。
就在选址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川汉铁路的修建路线由贯穿湖南改为贯穿武汉,选址工作又因此改到武汉,最后基本敲定将十堰作为厂址。
就在大家以为这次二汽选址要尘埃落定了的时候,1966年爆发的文化大革命再度阻拦了二汽建厂进程,直到1969年,二汽才正式开始建设。从提出到落实,经历了17年“两下三上”的洗礼,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建设才拉开序幕。
制造厂最终建成了,但二汽之后面临的困难也不少。当时,我国面对与前苏联反目,美国、东南亚部分国家武力威胁的复杂局面。因此,尽快生产出质量过硬、适应作战需求的国产军用越野车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确定了“以军为主、先军后民”的目标后,二汽决定生产一款军用2.0吨级的越野车以及一款3.5吨级的卡车,当时一汽、北汽、南汽的汽车人才都纷纷赶去二汽支援,组成了一只高水平的研发团队。
在生产材料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二汽人愣是用锤子与榔头在破旧的厂房里拼凑出了一台2.5吨级别的25Y型军用越野车。然而该车在后来的使用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被大家戏称为“25歪”。
东风25Y军用越野车
1970年,二汽生产出一台2.5吨级军用越野车EQ240,并将其送去参加建国21周年的建国游行。据说二汽人自己也对这台车的性能心存忐忑,厂里甚至派出200多名工人携带修理工具“潜伏”在主席台后面,以便出现问题可以随时进行维修。
这些故事在如今看来可能令人啼笑皆非,但却足以看出二汽和我国汽车工业在当时所面临的困境。1971年,二汽第一条汽车总装配线竣工,从此结束了二汽人手工造汽车的历史。之后,他们开始对EQ240进行改造,经过4年的修改,1975年,二汽的第一台军用越野车EQ240终于定型,并投入量产。
东风原厂EQ240型军用越野卡车模型
与此同时,二汽决定将生产的产品品牌名称定为“东风”。从那以后,二汽便与东风成为了绑定在一起的词汇。1978年底,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EQ240作为军用车进入战场,战争中没有一辆车出现质量问题,战后的EQ240一扫以往在人们心目中质量不佳的印象,成为了大家交口称赞的“英雄车”。
随着战争结束,二汽又面临了新的问题。在战争中为军队服务的军用越野车,在战后却没有了用武之地,二汽因此陷入空有产能,没有订单,利润下降的窘境。为了改变这种僵局,二汽决定研发民用载货车,1978年,第一款民用载货车EQ140被生产出来,凭借着这款车,二汽扭亏为盈。此后,二汽明确了“由军转民”的思路,开始扩大对民用车型的投入力度。
东风EQ140
1990年,二汽研发出了一台带有涡轮增压柴油发动机的EQ153,非常适合在高原地区行驶,这个车型也因此拿下了西南、西北等高原地区的卡车市场。二汽的产能在这一时期也得到极大提高,早在1987年时,二汽已成功下线第50万台车辆,并实现了年产10万台汽车的目标,跻身世界中型卡车年产量最多的企业之列。
到了90年代,东风调整发展方向,提出了合资办厂,发展轿车的方案。1992年,东风与法国雪铁龙公司签订协议,成立了神龙汽车公司。也是在这一年,第二汽车制造厂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神龙汽车公司成立后推出的神龙富康998,也与捷达、桑塔纳一起并称为轿车中的“老三样”,成为一代人心中的记忆。
随后东风与更多的国外车企建立了“联姻”关系,从东风日产、东风标致、东风雪铁龙、东风悦达起亚,到东风英菲尼迪、东风雷诺等豪华品牌。完成在乘用车领域的合资布局后,进入二十一世纪,东风推出了东风小霸王系列车型,凭借多利卡、小霸王两个轻卡系列在市场上的出色表现,东风轻卡销量一举跃进国内前三。
至此,东风也完成了以轻卡、中卡、重卡、轿车为基础的全面布局。2002年,东风回归军用车,推出一台被叫做东风猛士的东风EQ2050军用越野车,这台车从内到外均由我国自主研发生产,是彻彻底底的中国创造。
东风猛士EQ2050越野车
如今的东风猛士已经研发到第三代,是我国第一个第三代高机动性战术车辆,性能上比悍马更胜一筹,在19年国庆阅兵上战旗方队搭乘的就是最新东风猛士三代。
在相继与多家海外公司合作之后,东风又开始了新一代重型车研发计划,最终于2006年5月推出新一代重卡——东风天龙,也标志着东风正式向大吨位重卡市场进军。
2009年,东风旗下自主乘用车品牌——东风风神正式发布,并成功推出首款车型东风风神S30,上线后,就取得月销五六千台的佳绩,在SUV领域,东风先后推出的AX7、A30也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
2016年、2017年东风突破了400万辆大关,分别达到了427万辆和412万辆。2018年,东风轻卡销售重回10万辆。与其他三大集团相比,东风的产品线最为均衡,各品种、各档次车型能全面覆盖,让其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东风的各个合资品牌里,东风日产无疑是表现最好的“三好学生”,自2015年开始,销量连续突破百万,即使在大家普遍认为是“车市寒冬”的2019,销量依然达到117万量。
但反观其他品牌就没这么幸运了。曾一度被给予厚望能够成为销量突破一百万辆的合资车的东风标致。从2015年开始,销量就连年下滑,截止到2019年一季度,东风标致销量仅为14万辆。与其2015年时就已经达到的70万辆的成绩相比实在令人唏嘘。
究其原因,或许是近几年,东风标致车型、技术更新太慢和定价过高所致。为挽救销量,2019年3月,东风推出了新一代东风标致508L。不过从配置和价格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诚意,销量依然惨淡。
一个颇为讽刺的现实是,东风标致在19年3月还登上了经销商库存压力榜首,和产品质量投诉榜单之首。这对于连续下滑的市场销量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而其他合资品牌近两年也都遭遇过销量下降风波,东风本田因“机油门”事件被召回,导致2018年销量下降6%;在韩系车在市场遇冷之后,东风悦达起亚的销量也在逐渐下滑;东风雷诺、东风英菲尼迪的处境也十分尴尬,市场表现均不如人意,陷入发展迷局。
在中国车市整体遇冷的情况下,东风自主乘用车品牌东风风神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在2016年实现突破15万的巅峰销量后,东风风神便开始了持续两年的低迷,2018年东风风神全年销量9.53万辆,比2017年再度下滑23.28%,仅完成20万辆全年销量目标的47.6%。
无论是合资品牌,还是自主品牌,在过去几年的发展里,东风似乎都有些掉队,未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主要原因可能还是在发展中过于依赖外资车企技术,导致自身创新性、技术实力较弱。
在5G、智慧出行、新能源等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的现在,东风也开始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智慧出行领域,想要成为智慧出行的领航者。在2019年上海车展上,东风就曾带来过一款Sharing-VAN概念车,与之一起亮相的,还有包括东风风神D53、东风风光E3在内的10款首发车,9款新能源车。
但是国内车市“寒冷”,且一边是蔚来、小鹏等一众造车新势力的崛起,另一边是吉利、长城等老牌车企的创新加速,东风的前路还是道阻且长。
东风走过的50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艰难起步,也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一次次华丽转身。东风也从一个艰难成立的第二汽车制造厂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国内四大车企之一。
故事从十堰开始一路延伸,东风最终吹遍全中国,我们期待,从大山深处飞出的双飞燕,能拥有更多自主创新的力量和技术实力,能带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飞得更高更远。
1.《东风240汽车.,干货看这篇!那个曾身披荣光的国产东风汽车,面对市场上激烈竞争,有苦说不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东风240汽车.,干货看这篇!那个曾身披荣光的国产东风汽车,面对市场上激烈竞争,有苦说不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auto/3350836.html